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人说,一个教师在教学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知识,85%要靠他的沟通技巧。面对复杂的化学教学环境,只有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我在教学时通过采取营造民主和谐氛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搭建思维碰撞平台、用语艺术一体现激励性、利用媒体沟通等方式开放化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化学课堂;沟通;有效性策略
化学课堂沟通,是师生问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课堂中。老师是一面旗帜,他们的身影跳跃在学生门的视野里。要上好一堂课,我想老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是关键中的关键。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组织者,那么化学课上怎样才能进行有效沟通呢?
一、分析沟通在化学课堂中的作用
目前初中化学课本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在2001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两册共有9个单元30节内容。而初三课时按教育部的规定为4。每周的4节课中还要扣除实验、讲课作业等时间,实际上课时间也就3节左右。无怪乎师生都感到课时太紧,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行吗?
传统化学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教学以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和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对学习生活感到枯燥、乏味,它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动力的产生既来自于外部的要求,又来自于个体内部的需要,而且只有当外部要求与内部需要有机整合时,才可能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动力源,推动学生的学习不断进步。而这种整合总是发生在同他人的交流、沟通中。通过这种认知交往活动,拓展视野,提高认识能力,接触更多的新生事物,产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和需要。师生沟通是促进教育产生效能的重要手段。
二、实现课堂的有效沟通策略
为什么同样是上一堂课?有的老师能够旁征博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与学生频繁互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而有的老师却把一堂课上得如一潭死水毫无波澜?这与他的授课技巧,他的讲课方式有关系,而这所有的都蕴涵在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之中。教学沟通是教与学的协同活动,具有双边性,没有学生的积极地认识活动,即使教师的“独脚戏”再好,教学效益也提高不上去。下面是本人经过课堂探索总结五种沟通策略。
1 营造民主和谐氛围
中国历来强调“师道尊严”,甚而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教师总是高高在上,咄咄逼人,唯我独尊,但作为课堂气氛的主导者、驾驭者应该尊重学生,善于倾听,循循善诱,亲切和蔼,以学生学习上的合作者身份出现,平等和学生进行交流。给学生一种亲近感,让他们明白老师给他们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机会和欲望。“插嘴”,有理由的“打断老师的话”、“提出质疑”老师都是欢迎的。同时我们老师要有公平、公正之心,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哪个学生有进步都及时表扬,特别是后进生。对“后进生”应该尊重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注意对症下药,与学生互建信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必定能促进师生间的情感,就更能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化学课教学实效。
2 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的特殊的双边交往活动,教学中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交流能否进行,以及效果如何,关键在教师。
第一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创设机会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经历和感受,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自己搜集到的信息作出自己的解释。例如: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课本观察与思考“化肥碳酸氢铵在夏天消失了”,提出问题“碳酸氢铵为什么会消失?”,学生利用本身所学的物理知识作出假设“化肥升华了”,我转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设计加热少量碳酸氢铵实验进行探究,根据实验现象学生得出碳酸氢铵加热分解了的结论,推翻自己原先假设,并且学生很容易根据结论总结保存碳酸氢铵的方法。
第二,自己积极倾听并引导学生倾听交流,尊重学生的表达,而且尽可能帮助学生学会流畅地表达,使他们不断树立信心,增强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例如:传统化学教材中,对知识常常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如:“燃烧的条件:1、物质必须是可燃物;2、物质必须与氧气接触;3、燃烧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样的描述,学生直接记忆结论即可,不需探究。而新教材中则较多地采取了间接呈现的方式,对燃烧的产生和灭火,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以让学生置身于一系列似乎是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中动手探究。例如試一试都是无色液体的水和酒精哪种物质能被点燃;试一试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木条和煤块的难易,从中领悟并归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第三,在交流中尊重差异、鼓励合作,引导学生寻找共同点,继续深化讨论。比如在物质的鉴别教学中,老师先给同学们展示两瓶溶液,说:“小王同学配制了这两瓶溶液,但忘记了贴标签,其中一瓶是碳酸钠溶液,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同学们能帮小丁同学贴一下标签吗?”同学们表现很活跃,根据提供的药品合作实验,有的同学找到三种方法但有的同学寻找出了七种答案,如“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溶液;加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碳酸钠溶液等。”对所有的学生都给与肯定,并表扬了同学们,“同学们做得很好,能够把两种溶液区别开来就是物质的鉴别,现在能否将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总结一下?”学生马上展开激烈的讨论,在整个课堂中积极主动参与,轻松地学习并获得了知识,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再如,老师透过火柴燃烧实验引出化学变化中伴随能量的吸收与释放后,马上联系生活中人的体温为什么一直能维持在37Y1左右,人呼吸停止后为什么会身体冰冷?学生讨论马上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出现的现象。
3 搭建思维碰撞平台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问题才有冲突,有冲突才有矛盾,有矛盾才会思考和争辩。在进行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同样是由问题开始的。学生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上进行实验,在认知冲突中产生问题,在实验异常现象中发现问题。智慧的火花往往是在相互碰撞中产生的,这也许是学生通向成功道路的关键一环。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第一章的家庭小实验一一鸡蛋的浮沉,学生感到很新奇。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因家庭实验条件各异,而产生的实验现象有所不同有的出现沉浮现象,也有的鸡蛋只沉在杯底。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我,我帮助他们分析出现不同情况的原因,学生听的非常专心。
4 用语艺术一体现激励性
语言是师生沟通中运用最多的工具。在师生沟通中,教师应注意用辞简洁、语意明确、表达清楚,以免学生会错意,形成误会或冲突;应以学生现有的理解能力为基础,不要超越其认知和语意了解的程度;应注意适当的语音、声调。这些可以基本保证师生双方获得并了解来自对方的信息,是沟通得以顺畅有效的关键。除此以外,教师还应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多使用接纳性的语言,即鼓励和启示性的用语,多使用学生们经常使用的语汇,尽可能避免使用批评或责备的语气。
5 利用多媒体进行沟通
应用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生动、直观、有启迪性的演示,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感悟,体验,内化为内心深处的需要倾向,会逐渐激发出学习兴趣,会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教与学连成一个整体,使课堂生动活波,教学艺术化、多样化,从声、光、色等多个角度与学生全方位进行沟通,媒体沟通不仅可以使化学课充满意境之美,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化学课堂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实现有效沟通是一个常新的课题,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真诚和智慧打开沟通的大门,才能使化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激情、才干、个性和发展的舞台。
[关键词]化学课堂;沟通;有效性策略
化学课堂沟通,是师生问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课堂中。老师是一面旗帜,他们的身影跳跃在学生门的视野里。要上好一堂课,我想老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是关键中的关键。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组织者,那么化学课上怎样才能进行有效沟通呢?
一、分析沟通在化学课堂中的作用
目前初中化学课本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在2001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两册共有9个单元30节内容。而初三课时按教育部的规定为4。每周的4节课中还要扣除实验、讲课作业等时间,实际上课时间也就3节左右。无怪乎师生都感到课时太紧,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行吗?
传统化学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教学以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和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对学习生活感到枯燥、乏味,它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动力的产生既来自于外部的要求,又来自于个体内部的需要,而且只有当外部要求与内部需要有机整合时,才可能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动力源,推动学生的学习不断进步。而这种整合总是发生在同他人的交流、沟通中。通过这种认知交往活动,拓展视野,提高认识能力,接触更多的新生事物,产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和需要。师生沟通是促进教育产生效能的重要手段。
二、实现课堂的有效沟通策略
为什么同样是上一堂课?有的老师能够旁征博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与学生频繁互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而有的老师却把一堂课上得如一潭死水毫无波澜?这与他的授课技巧,他的讲课方式有关系,而这所有的都蕴涵在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之中。教学沟通是教与学的协同活动,具有双边性,没有学生的积极地认识活动,即使教师的“独脚戏”再好,教学效益也提高不上去。下面是本人经过课堂探索总结五种沟通策略。
1 营造民主和谐氛围
中国历来强调“师道尊严”,甚而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教师总是高高在上,咄咄逼人,唯我独尊,但作为课堂气氛的主导者、驾驭者应该尊重学生,善于倾听,循循善诱,亲切和蔼,以学生学习上的合作者身份出现,平等和学生进行交流。给学生一种亲近感,让他们明白老师给他们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机会和欲望。“插嘴”,有理由的“打断老师的话”、“提出质疑”老师都是欢迎的。同时我们老师要有公平、公正之心,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哪个学生有进步都及时表扬,特别是后进生。对“后进生”应该尊重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注意对症下药,与学生互建信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必定能促进师生间的情感,就更能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化学课教学实效。
2 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的特殊的双边交往活动,教学中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交流能否进行,以及效果如何,关键在教师。
第一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创设机会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经历和感受,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自己搜集到的信息作出自己的解释。例如: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课本观察与思考“化肥碳酸氢铵在夏天消失了”,提出问题“碳酸氢铵为什么会消失?”,学生利用本身所学的物理知识作出假设“化肥升华了”,我转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设计加热少量碳酸氢铵实验进行探究,根据实验现象学生得出碳酸氢铵加热分解了的结论,推翻自己原先假设,并且学生很容易根据结论总结保存碳酸氢铵的方法。
第二,自己积极倾听并引导学生倾听交流,尊重学生的表达,而且尽可能帮助学生学会流畅地表达,使他们不断树立信心,增强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例如:传统化学教材中,对知识常常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如:“燃烧的条件:1、物质必须是可燃物;2、物质必须与氧气接触;3、燃烧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样的描述,学生直接记忆结论即可,不需探究。而新教材中则较多地采取了间接呈现的方式,对燃烧的产生和灭火,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以让学生置身于一系列似乎是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中动手探究。例如試一试都是无色液体的水和酒精哪种物质能被点燃;试一试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木条和煤块的难易,从中领悟并归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第三,在交流中尊重差异、鼓励合作,引导学生寻找共同点,继续深化讨论。比如在物质的鉴别教学中,老师先给同学们展示两瓶溶液,说:“小王同学配制了这两瓶溶液,但忘记了贴标签,其中一瓶是碳酸钠溶液,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同学们能帮小丁同学贴一下标签吗?”同学们表现很活跃,根据提供的药品合作实验,有的同学找到三种方法但有的同学寻找出了七种答案,如“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溶液;加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碳酸钠溶液等。”对所有的学生都给与肯定,并表扬了同学们,“同学们做得很好,能够把两种溶液区别开来就是物质的鉴别,现在能否将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总结一下?”学生马上展开激烈的讨论,在整个课堂中积极主动参与,轻松地学习并获得了知识,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再如,老师透过火柴燃烧实验引出化学变化中伴随能量的吸收与释放后,马上联系生活中人的体温为什么一直能维持在37Y1左右,人呼吸停止后为什么会身体冰冷?学生讨论马上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出现的现象。
3 搭建思维碰撞平台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问题才有冲突,有冲突才有矛盾,有矛盾才会思考和争辩。在进行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同样是由问题开始的。学生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上进行实验,在认知冲突中产生问题,在实验异常现象中发现问题。智慧的火花往往是在相互碰撞中产生的,这也许是学生通向成功道路的关键一环。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第一章的家庭小实验一一鸡蛋的浮沉,学生感到很新奇。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因家庭实验条件各异,而产生的实验现象有所不同有的出现沉浮现象,也有的鸡蛋只沉在杯底。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我,我帮助他们分析出现不同情况的原因,学生听的非常专心。
4 用语艺术一体现激励性
语言是师生沟通中运用最多的工具。在师生沟通中,教师应注意用辞简洁、语意明确、表达清楚,以免学生会错意,形成误会或冲突;应以学生现有的理解能力为基础,不要超越其认知和语意了解的程度;应注意适当的语音、声调。这些可以基本保证师生双方获得并了解来自对方的信息,是沟通得以顺畅有效的关键。除此以外,教师还应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多使用接纳性的语言,即鼓励和启示性的用语,多使用学生们经常使用的语汇,尽可能避免使用批评或责备的语气。
5 利用多媒体进行沟通
应用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生动、直观、有启迪性的演示,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感悟,体验,内化为内心深处的需要倾向,会逐渐激发出学习兴趣,会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教与学连成一个整体,使课堂生动活波,教学艺术化、多样化,从声、光、色等多个角度与学生全方位进行沟通,媒体沟通不仅可以使化学课充满意境之美,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化学课堂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实现有效沟通是一个常新的课题,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真诚和智慧打开沟通的大门,才能使化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激情、才干、个性和发展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