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及新课改的实施,怎么样使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主要焦点问题。有效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确保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根本,教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上应该发生转变,运用多年的教经验,運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都已经被广泛运用在音乐教学课堂中,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教师要根据现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名当代的音乐教育者,本人在教学中的不断探索和深研,为了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我来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是基础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用恰当的情景设计来营造与乐曲相适应的气氛,使学生做好听赏乐曲的心理准备,让学生在感情接触教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以优美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陶冶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例如,在教授唱游课《小企鹅》时,由于现实生活中学生根本接触不到真正的企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中企鹅的音乐形象,我收集大量有关企鹅在南极生活的画面将他们做出幻灯片,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白白胖胖的企鹅和冰天雪地的南极一下就吸引了学生,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萌发了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当这首音乐响起时,学生仿佛走进南极企鹅的世界,完全沉浸在这一气氛中,去产生遐想,去感受乐曲的意境,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音乐,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欲望,并与乐曲产生共鸣。
二、重视问题课堂的教学,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语言交流的氛围,给学生“讨论”“说话”“争吵”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巧用儿歌谜底,让学生唱起来。根据现阶段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我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喜欢儿歌谜底的心理,将一些比较难理解或枯燥无味的歌曲内容经过修改,编成学生喜欢的儿歌或谜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大三唱出来。如:在欣赏歌曲《可爱的太阳》时,我把歌曲内容编成:什么东西灯笼?高高挂在半空中,照得屋里亮堂堂,照得我们暖烘烘。学生们认真听着,开始纷纷举手发言,课堂的气氛就被调动起来。当课堂的氛围达到最高潮时,我就说:“小朋友,老师用这个谜底给你们唱首歌,你们想学吗?”学生听了都很好奇,开始提出疑问:“谜语也能唱成歌曲?”我说:“我们这节课就把这个谜语学起来,让别人去猜还要把这谜语的歌曲唱给他们听,你们说好不好?”“好”学生异口同声,学生带着高涨的学习兴趣,开始认真地学了起来,大声的唱起来。
2、巧设问题情境,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听,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来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如以《抗敌歌》为例,老师提供给学生一段音乐片段,在学生不知道的前提下,运用提问的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你认为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对音乐进行多方面的描述,教师在结合自己的认识,给学生讲解作者的创作目的,让学生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音乐,加深了学生对音乐认识。
三、运用表演形式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低年级的学生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教师通过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参与”把学生从单纯被动听讲的位置上解放出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教师从单纯教课的位置上也解放出来,让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的灵活。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很多,如听、唱、奏、念、打、舞、写、画、议、游戏、创作等等。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让学生的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在被动教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如:在欣赏李焕之的管弦乐曲《春节序曲》时,我先请学生回忆过春节时各种欢乐的场面,在第一段音乐欣赏一遍后我就让孩子们表演了,先让学生唱着旋律,我为旋律编出适当的身体动作,让学生来当指挥,进行各种打击乐器的即兴表现,有舞蹈特长的学生随着音乐跳绸子舞、扇子舞……我还根据班上学生好动的特征,在孩子们唱歌时,让他们自由组织起来,爱唱的靠近风琴围在我身边演唱;有一些用脚后跟击地板或拍手以示打节奏的学生…… 这样让学生主动地听、说、想、看、做,使学生在音乐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充分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翁地位。
总之在新课改的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的积极性,为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不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安溪县桃舟中心小学 福建】
一、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是基础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用恰当的情景设计来营造与乐曲相适应的气氛,使学生做好听赏乐曲的心理准备,让学生在感情接触教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以优美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陶冶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例如,在教授唱游课《小企鹅》时,由于现实生活中学生根本接触不到真正的企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中企鹅的音乐形象,我收集大量有关企鹅在南极生活的画面将他们做出幻灯片,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白白胖胖的企鹅和冰天雪地的南极一下就吸引了学生,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萌发了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当这首音乐响起时,学生仿佛走进南极企鹅的世界,完全沉浸在这一气氛中,去产生遐想,去感受乐曲的意境,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音乐,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欲望,并与乐曲产生共鸣。
二、重视问题课堂的教学,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语言交流的氛围,给学生“讨论”“说话”“争吵”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巧用儿歌谜底,让学生唱起来。根据现阶段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我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喜欢儿歌谜底的心理,将一些比较难理解或枯燥无味的歌曲内容经过修改,编成学生喜欢的儿歌或谜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大三唱出来。如:在欣赏歌曲《可爱的太阳》时,我把歌曲内容编成:什么东西灯笼?高高挂在半空中,照得屋里亮堂堂,照得我们暖烘烘。学生们认真听着,开始纷纷举手发言,课堂的气氛就被调动起来。当课堂的氛围达到最高潮时,我就说:“小朋友,老师用这个谜底给你们唱首歌,你们想学吗?”学生听了都很好奇,开始提出疑问:“谜语也能唱成歌曲?”我说:“我们这节课就把这个谜语学起来,让别人去猜还要把这谜语的歌曲唱给他们听,你们说好不好?”“好”学生异口同声,学生带着高涨的学习兴趣,开始认真地学了起来,大声的唱起来。
2、巧设问题情境,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听,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来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如以《抗敌歌》为例,老师提供给学生一段音乐片段,在学生不知道的前提下,运用提问的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你认为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对音乐进行多方面的描述,教师在结合自己的认识,给学生讲解作者的创作目的,让学生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音乐,加深了学生对音乐认识。
三、运用表演形式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低年级的学生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教师通过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参与”把学生从单纯被动听讲的位置上解放出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教师从单纯教课的位置上也解放出来,让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的灵活。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很多,如听、唱、奏、念、打、舞、写、画、议、游戏、创作等等。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让学生的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在被动教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如:在欣赏李焕之的管弦乐曲《春节序曲》时,我先请学生回忆过春节时各种欢乐的场面,在第一段音乐欣赏一遍后我就让孩子们表演了,先让学生唱着旋律,我为旋律编出适当的身体动作,让学生来当指挥,进行各种打击乐器的即兴表现,有舞蹈特长的学生随着音乐跳绸子舞、扇子舞……我还根据班上学生好动的特征,在孩子们唱歌时,让他们自由组织起来,爱唱的靠近风琴围在我身边演唱;有一些用脚后跟击地板或拍手以示打节奏的学生…… 这样让学生主动地听、说、想、看、做,使学生在音乐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充分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翁地位。
总之在新课改的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的积极性,为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不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安溪县桃舟中心小学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