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凝缩于卷卷经典之中,它含蓄隽永、博大深邃,是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人文品行的极佳途径,更是塑造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世纪英才的有效素材。多年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实践、大胆创新,让诵读成为了一种学习习惯,用经典点亮了孩子们稚气的双眼。
一、精选内容,开展有效经典诵读活动的基础
教育部出台的小学语文课内外经典诵读篇目中,有教材中的古诗文,还有现代美文、国学经典等。为达到良好的诵读效果,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学段的情感特点、认知规律,精心挑选诵读内容,为开展有效的经典诵读活动奠定基础。
1.循序渐进。低段儿童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强调诵读内容的趣味性与情境性,我们需组织学生诵读绘本经典,内容以短小、形象、直观的童诗童谣为主,《三字经》《弟子规》等就是不错的选择;中学段的学生学习动机日益加强,有意记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诵读记叙性强,蕴含一定哲理、文化、典故的经典读本,如《晨读对韵》《百家姓》等;高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更强,我们推荐的诵读篇目可以提升到千字文,或者篇幅较长,意蕴深邃的唐诗、宋词、元曲,深化他们的思维能力。
2.结合教学。现行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编选的文章无一不是经典篇目,结合教学诵读经典,不仅有益于提升学生的诵读兴趣效果,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终生诵读的良好习惯,为他们的成长留下深刻的烙印。在教学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一文的时候,笔者就组织学生们诵读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陆游的《古意》、王昌龄的《从军行》、顾炎武的《居庸关二首》,收到了理想的诵读效果。
二、营造气氛,开展有效经典诵读活动的条件
由于生活环境、人生阅历的不同,经典读本中的许多内容小学生并不理解,我们唯有营造浓郁的经典气氛,让他们终日沉浸其中,在潜移默化中悄然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人文品行,这是开展有效经典诵读活动的基本条件。
1.躬亲示范。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学生一生中的重大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延伸到经典诵读活动当中,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身上散发的浓郁的经典气息。在教学《绝句》的时候,笔者不仅列举了杜甫许多的名篇佳句,还运用“翠绿的柳林,嫩黄的小鸟,蔚蓝的天空”等诗情画意的语言,将这首诗以现代文的形式呈现出来,营造了深厚的文学气氛。我还把改编的作品发布在网中,引来了诸多网友的点赞,更让不少学生啧啧称叹。
2.妙用空间。黑板报、文化阵地是营造浓郁经典氛围的教室空间,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针对经典诵读一日开设一个主题,如“我是一个小诗人”“走近古人、触摸经典”“经典伴我行”等。另外,校园里的橱窗、长廊、景观各处都是有效营造经典气息的地方,或一两句经典诗词,一两幅哲人画像,一两尊贤者雕塑,对提升整个校园的人文品味都很有好处。在教学《望庐山瀑布》的时候,笔者就在教室里开辟了一块“我了解的李白”文化阵地,组织学生以书法、绘画、作文的形式来诠释经典诵读推荐篇目中的李白的作品,琳琅满目中,在班里创设了良好的诵读氛围。
三、多彩评价,开展有效经典诵读活动的保证
组织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们一开始都兴致盎然,一会儿就能熟练地背诵一到两首古诗词,但时间一长,他们就兴味索然,读了很长时间都背不会一两句。这时,就需要我们就是采取多元化、多样式的评价手段来维持小学生的诵读兴趣,保证他们养成长期坚持、终生诵读的良好习惯。
1.开展活动。很多学校常要求小学生在诵读的时候站好队形,保持统一的诵读姿势。笔者并不赞同这种做法,诵读不但用眼、用口,更用脑。经典诵读不是搞形式工程,它更需要我们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来评价孩子们的诵读效果,保证他们长期浓郁的诵读兴致。譬如,中秋节的时候,我们可以开展以“月”为主题的诵读活动,于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经典名句便会翩然而来,且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另外,活动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设置评委,组织颁奖,这些都会给孩子们的诵读活动带来莫大的触动。
2.结合网络。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不但走进了千家万户,更以“班班通”的形式走进了每间教室、每个校园。结合网络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不仅大大丰富了诵读的形式、平台,更给予孩子们全方位的评价,能促进他们诵读能力的提升。在诵读《望天门山》的时候,我把孩子们的朗读情景制作成了视频,上传到网上,引得不少网民驻足,有的指出朗读语气之不足的,有的不吝赞扬之情的,点点滴滴都给了孩子们莫大的鼓舞和信心,点燃了他们的诵读经典的生命激情。
总之,“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多读经典能助孩子早日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瞭望更为广阔、璀璨的人生。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如东县掘港小学)
一、精选内容,开展有效经典诵读活动的基础
教育部出台的小学语文课内外经典诵读篇目中,有教材中的古诗文,还有现代美文、国学经典等。为达到良好的诵读效果,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学段的情感特点、认知规律,精心挑选诵读内容,为开展有效的经典诵读活动奠定基础。
1.循序渐进。低段儿童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强调诵读内容的趣味性与情境性,我们需组织学生诵读绘本经典,内容以短小、形象、直观的童诗童谣为主,《三字经》《弟子规》等就是不错的选择;中学段的学生学习动机日益加强,有意记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诵读记叙性强,蕴含一定哲理、文化、典故的经典读本,如《晨读对韵》《百家姓》等;高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更强,我们推荐的诵读篇目可以提升到千字文,或者篇幅较长,意蕴深邃的唐诗、宋词、元曲,深化他们的思维能力。
2.结合教学。现行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编选的文章无一不是经典篇目,结合教学诵读经典,不仅有益于提升学生的诵读兴趣效果,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终生诵读的良好习惯,为他们的成长留下深刻的烙印。在教学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一文的时候,笔者就组织学生们诵读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陆游的《古意》、王昌龄的《从军行》、顾炎武的《居庸关二首》,收到了理想的诵读效果。
二、营造气氛,开展有效经典诵读活动的条件
由于生活环境、人生阅历的不同,经典读本中的许多内容小学生并不理解,我们唯有营造浓郁的经典气氛,让他们终日沉浸其中,在潜移默化中悄然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人文品行,这是开展有效经典诵读活动的基本条件。
1.躬亲示范。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学生一生中的重大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延伸到经典诵读活动当中,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身上散发的浓郁的经典气息。在教学《绝句》的时候,笔者不仅列举了杜甫许多的名篇佳句,还运用“翠绿的柳林,嫩黄的小鸟,蔚蓝的天空”等诗情画意的语言,将这首诗以现代文的形式呈现出来,营造了深厚的文学气氛。我还把改编的作品发布在网中,引来了诸多网友的点赞,更让不少学生啧啧称叹。
2.妙用空间。黑板报、文化阵地是营造浓郁经典氛围的教室空间,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针对经典诵读一日开设一个主题,如“我是一个小诗人”“走近古人、触摸经典”“经典伴我行”等。另外,校园里的橱窗、长廊、景观各处都是有效营造经典气息的地方,或一两句经典诗词,一两幅哲人画像,一两尊贤者雕塑,对提升整个校园的人文品味都很有好处。在教学《望庐山瀑布》的时候,笔者就在教室里开辟了一块“我了解的李白”文化阵地,组织学生以书法、绘画、作文的形式来诠释经典诵读推荐篇目中的李白的作品,琳琅满目中,在班里创设了良好的诵读氛围。
三、多彩评价,开展有效经典诵读活动的保证
组织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们一开始都兴致盎然,一会儿就能熟练地背诵一到两首古诗词,但时间一长,他们就兴味索然,读了很长时间都背不会一两句。这时,就需要我们就是采取多元化、多样式的评价手段来维持小学生的诵读兴趣,保证他们养成长期坚持、终生诵读的良好习惯。
1.开展活动。很多学校常要求小学生在诵读的时候站好队形,保持统一的诵读姿势。笔者并不赞同这种做法,诵读不但用眼、用口,更用脑。经典诵读不是搞形式工程,它更需要我们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来评价孩子们的诵读效果,保证他们长期浓郁的诵读兴致。譬如,中秋节的时候,我们可以开展以“月”为主题的诵读活动,于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经典名句便会翩然而来,且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另外,活动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设置评委,组织颁奖,这些都会给孩子们的诵读活动带来莫大的触动。
2.结合网络。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不但走进了千家万户,更以“班班通”的形式走进了每间教室、每个校园。结合网络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不仅大大丰富了诵读的形式、平台,更给予孩子们全方位的评价,能促进他们诵读能力的提升。在诵读《望天门山》的时候,我把孩子们的朗读情景制作成了视频,上传到网上,引得不少网民驻足,有的指出朗读语气之不足的,有的不吝赞扬之情的,点点滴滴都给了孩子们莫大的鼓舞和信心,点燃了他们的诵读经典的生命激情。
总之,“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多读经典能助孩子早日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瞭望更为广阔、璀璨的人生。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如东县掘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