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成为习惯,经典点亮双眼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w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凝缩于卷卷经典之中,它含蓄隽永、博大深邃,是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人文品行的极佳途径,更是塑造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世纪英才的有效素材。多年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实践、大胆创新,让诵读成为了一种学习习惯,用经典点亮了孩子们稚气的双眼。
  一、精选内容,开展有效经典诵读活动的基础
  教育部出台的小学语文课内外经典诵读篇目中,有教材中的古诗文,还有现代美文、国学经典等。为达到良好的诵读效果,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学段的情感特点、认知规律,精心挑选诵读内容,为开展有效的经典诵读活动奠定基础。
  1.循序渐进。低段儿童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强调诵读内容的趣味性与情境性,我们需组织学生诵读绘本经典,内容以短小、形象、直观的童诗童谣为主,《三字经》《弟子规》等就是不错的选择;中学段的学生学习动机日益加强,有意记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诵读记叙性强,蕴含一定哲理、文化、典故的经典读本,如《晨读对韵》《百家姓》等;高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更强,我们推荐的诵读篇目可以提升到千字文,或者篇幅较长,意蕴深邃的唐诗、宋词、元曲,深化他们的思维能力。
  2.结合教学。现行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编选的文章无一不是经典篇目,结合教学诵读经典,不仅有益于提升学生的诵读兴趣效果,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终生诵读的良好习惯,为他们的成长留下深刻的烙印。在教学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一文的时候,笔者就组织学生们诵读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陆游的《古意》、王昌龄的《从军行》、顾炎武的《居庸关二首》,收到了理想的诵读效果。
  二、营造气氛,开展有效经典诵读活动的条件
  由于生活环境、人生阅历的不同,经典读本中的许多内容小学生并不理解,我们唯有营造浓郁的经典气氛,让他们终日沉浸其中,在潜移默化中悄然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人文品行,这是开展有效经典诵读活动的基本条件。
  1.躬亲示范。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学生一生中的重大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延伸到经典诵读活动当中,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身上散发的浓郁的经典气息。在教学《绝句》的时候,笔者不仅列举了杜甫许多的名篇佳句,还运用“翠绿的柳林,嫩黄的小鸟,蔚蓝的天空”等诗情画意的语言,将这首诗以现代文的形式呈现出来,营造了深厚的文学气氛。我还把改编的作品发布在网中,引来了诸多网友的点赞,更让不少学生啧啧称叹。
  2.妙用空间。黑板报、文化阵地是营造浓郁经典氛围的教室空间,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针对经典诵读一日开设一个主题,如“我是一个小诗人”“走近古人、触摸经典”“经典伴我行”等。另外,校园里的橱窗、长廊、景观各处都是有效营造经典气息的地方,或一两句经典诗词,一两幅哲人画像,一两尊贤者雕塑,对提升整个校园的人文品味都很有好处。在教学《望庐山瀑布》的时候,笔者就在教室里开辟了一块“我了解的李白”文化阵地,组织学生以书法、绘画、作文的形式来诠释经典诵读推荐篇目中的李白的作品,琳琅满目中,在班里创设了良好的诵读氛围。
  三、多彩评价,开展有效经典诵读活动的保证
  组织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们一开始都兴致盎然,一会儿就能熟练地背诵一到两首古诗词,但时间一长,他们就兴味索然,读了很长时间都背不会一两句。这时,就需要我们就是采取多元化、多样式的评价手段来维持小学生的诵读兴趣,保证他们养成长期坚持、终生诵读的良好习惯。
  1.开展活动。很多学校常要求小学生在诵读的时候站好队形,保持统一的诵读姿势。笔者并不赞同这种做法,诵读不但用眼、用口,更用脑。经典诵读不是搞形式工程,它更需要我们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来评价孩子们的诵读效果,保证他们长期浓郁的诵读兴致。譬如,中秋节的时候,我们可以开展以“月”为主题的诵读活动,于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经典名句便会翩然而来,且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另外,活动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设置评委,组织颁奖,这些都会给孩子们的诵读活动带来莫大的触动。
  2.结合网络。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不但走进了千家万户,更以“班班通”的形式走进了每间教室、每个校园。结合网络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不仅大大丰富了诵读的形式、平台,更给予孩子们全方位的评价,能促进他们诵读能力的提升。在诵读《望天门山》的时候,我把孩子们的朗读情景制作成了视频,上传到网上,引得不少网民驻足,有的指出朗读语气之不足的,有的不吝赞扬之情的,点点滴滴都给了孩子们莫大的鼓舞和信心,点燃了他们的诵读经典的生命激情。
  总之,“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多读经典能助孩子早日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瞭望更为广阔、璀璨的人生。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如东县掘港小学)
其他文献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变革,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的普及化、大众化为学生提供了充足而便利的网络资源,学生能够不受时间以及空间的影响,充分利用自身的时间进行主动性学习。本文就网络环境下小学研究型教师的成长途径展开讨论,分别从教师需要转变身份和教师需要掌握技能两个途径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有所帮助。  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生活中随处都要用到网络。正是
人们常常把世界文化分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这种文化的“东西两分法”不符合历史事实。自从上古两河流域文化和尼罗河流域文化消亡之后,欧亚大陆上的许多文化摇篮渐渐聚合成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初中物理教学要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通过物理教学让学生受到物理自然科学的精神和态度的熏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不必对物理知识体
近年来,心理学中出现了一些有关创造性的新理论,它们可被归纳概括为理性认知理论、非理性认知理论和综合性理论。导致这些理论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创造性的复杂性和影响因素的多样
建立了一种顺序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水样中的铅和锡含量的方法,同时讨论了共存离子的干扰情况。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铅和锡的检出限分别为0.150μg/L和0.110μg/L,加
忆在50年顷,余嘉锡先生(故友周祖谟教授之岳丈)一夕以病残之身垂顾荒居,谈及《四库全书》之汇书、纂书、毁书、禁书;并许我为并世之“有识之士”,还说所谓“识”指“见识”、“学识”和“知识”,“知”之高明者日“智”。余翁说:“文先生,你是我心目中罕见的‘知识分子’。”这位老辈使后生文某既惶恐又感激。正是这位老纯儒(他不是名流)不可磨灭的感召力,助我渡一切苦厄,乃至老来也不敢懈怠,遂立志修纂《四部文明》
基于在硫酸介质中,铁催化高碘酸钾氧化偶氮氯膦Ⅲ(CPAⅢ)的反应,建立了测定痕量铁的新方法,研究了该方法的动力学条件.方法检出限为3.8×10-9g/mL,在10mL溶液中,铁的线性
合成了新型偶氮显色剂5-[2-(5-乙基-1,3,4-噻二唑)偶氮]-8-羟基喹啉(ETADQ),研究了它与铜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5.0~7.0的KH2PO4~NaOH缓冲溶液中试剂与铜离子迅速形成一种稳定的黄色
建立了测定砷(Ⅲ)的流动注射光度分析法。在0.5mol/L的硫酸介质中,溴酸钾的强氧化性将砷(Ⅲ)氧化成砷(Ⅴ),剩余的溴酸钾与碘化钾反应生成单质碘,利用碘与淀粉形成蓝色络合物,间接测定微量
依据新课程理念精神,在阅读教学中,找准阅读拓展点,引领学生拓展阅读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为深化理解而拓展  因为文本中呈现的内容距离学生时间较远,容易使学生产生代沟;有时或许因为文本内容说理性强,也或者生涩难懂……学生理解起课文来会有一定难度,此时,教师如能针对学生理解上的困难进行适当拓展,让学生学会和文本“对话”,那么,将会有效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公仪休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