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经常会遇上这样一个共同的难题——学生写的记叙文,虽然中心思想明确,结构完整,记叙文六要素也已经具备,但就是平平常常,平平淡淡,看头就知道结尾,缺乏韵味。甚至同一个话题一个班会有十几个学生记叙的事情几乎一样。例如话题作文“节俭”的写作训练中,班上62位学生,有15位写的几乎一样:平日花钱大手大脚的“我”,在得知奶奶捡垃圾的原因(不忘贫苦生活)后,认识到了“节俭”的意义,决心以后也要过节俭的生活,让自己也拥有这一传统美德。这样的记叙文,在分数上得分平平还是小事,最大的弊端在于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思维品质、语文素养的提高。
造成这一毛病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绝大多数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基本的生活模式就是整天从家门到校门,校门到家门;二是阅读量小,阅读面狭窄,阅读趣味不高。教师该怎样指导学生克服这一毛病呢?答案是:创新。要挽救平淡的作文,就要在记叙文中运用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一是新颖性,就是自己跟自己比,在原有水平上,努力前进了一步,这就是创新;二是独创性,就是跟别的同学比,不是完全的与众不同,而是和大多数同学不同就可以了。
那么创新需要什么?我认为最基本的,从思维的角度来讲,就是需要联想,需要想象。学生根据写作目的的需要,把平常、日常生活当中看到的、听到的,储存在自己大脑里面的事件、形象,加以筛选、加工、组合,创造出一个新的形象来,这就是想象。“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样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鲁迅的这一创作原则,就是写作中运用创造性思维的体现。
具体到我们学生的记叙文,我们就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环境、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进行创造性的改造。仍然以“节俭”这一话题为例,看看运用创造性思维可以把学生写得最多的事例创造成什么样子。
原例:时间——每天;环境——普通家庭,收入中等;人物——平时节俭、经常捡垃圾的奶奶;平日花钱大手大脚的孙女“我”;事件的结果——在得知奶奶捡垃圾的原因(不忘贫苦生活)后,“我”认识到了“节约”的意义。
改造示例:特定的时间——酷暑;特定的环境——奶奶家,一个我们都不爱来(因为放有很多废品,空气不太好)但因为奶奶生病不得不来的地方;特定的人物——有高额退休金,却日日捡垃圾,节俭到吝啬的奶奶;特定的经过——我们知道了奶奶不舍得上医院,是因为要把节约下来的钱捐助给失学儿童;事件的结果——“我”感慨万分,“节俭”是为了孩子们明天的丰厚。
总结以上经过创造性思维改造过的例子,我们得到以下的启示:
一、创造性思维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创造。它不是要学生完全摈弃他原有的思路,完全凭空想象创造出全新的事件、人物形象,当然学生能在不违背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自己想象出合情合理又全新的形象更好,可这样的要求并不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所以我们只要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教会他们运用创造性思维往前前进一步即可。
二、创造性思维要有时代感。改造示例比起原例,让人觉得较新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富有时代气息。捐助失学儿童,是我们社会近几年来的一个热门的公益活动。因此我们不仅要提醒学生留心我们身边的生活,还应该提倡学生多阅读一些有时代气息的报纸杂志,利用网络浏览实事要闻,多存储、多感受我们时代的生活气息。
三、创造性思维需要积累、选择、重组等思维品质做支持。我们要强调学生一定要多读书,多读时代美文,多关心我们的社会生活,多积累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做库存,然后才可能有选择,才可能重组。
四、创造性思维是可以通过训练练出来的。首先,创造人物身份:以看到、听到的生活中的人物事迹为原型来创造自己的主角,使之能表现出特定的主题思想;其次,再创造时间、地点、环境,使之为人物做出衬托或为事件作出合理的铺垫;最后,事件的经过既要合理又要突出细节。比如改造示例,我之所以这样改造,就是根据05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的候选人白礼芳老人的事迹,把奶奶改造成这样一类人的。改造示例的时间是奶奶生日,就使得这一事件更有了意义。
因此,灌输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再教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学生的记叙文的面貌焕然一新是指日可待的。
(责任编辑韦淑红)
造成这一毛病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绝大多数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基本的生活模式就是整天从家门到校门,校门到家门;二是阅读量小,阅读面狭窄,阅读趣味不高。教师该怎样指导学生克服这一毛病呢?答案是:创新。要挽救平淡的作文,就要在记叙文中运用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一是新颖性,就是自己跟自己比,在原有水平上,努力前进了一步,这就是创新;二是独创性,就是跟别的同学比,不是完全的与众不同,而是和大多数同学不同就可以了。
那么创新需要什么?我认为最基本的,从思维的角度来讲,就是需要联想,需要想象。学生根据写作目的的需要,把平常、日常生活当中看到的、听到的,储存在自己大脑里面的事件、形象,加以筛选、加工、组合,创造出一个新的形象来,这就是想象。“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样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鲁迅的这一创作原则,就是写作中运用创造性思维的体现。
具体到我们学生的记叙文,我们就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环境、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进行创造性的改造。仍然以“节俭”这一话题为例,看看运用创造性思维可以把学生写得最多的事例创造成什么样子。
原例:时间——每天;环境——普通家庭,收入中等;人物——平时节俭、经常捡垃圾的奶奶;平日花钱大手大脚的孙女“我”;事件的结果——在得知奶奶捡垃圾的原因(不忘贫苦生活)后,“我”认识到了“节约”的意义。
改造示例:特定的时间——酷暑;特定的环境——奶奶家,一个我们都不爱来(因为放有很多废品,空气不太好)但因为奶奶生病不得不来的地方;特定的人物——有高额退休金,却日日捡垃圾,节俭到吝啬的奶奶;特定的经过——我们知道了奶奶不舍得上医院,是因为要把节约下来的钱捐助给失学儿童;事件的结果——“我”感慨万分,“节俭”是为了孩子们明天的丰厚。
总结以上经过创造性思维改造过的例子,我们得到以下的启示:
一、创造性思维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创造。它不是要学生完全摈弃他原有的思路,完全凭空想象创造出全新的事件、人物形象,当然学生能在不违背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自己想象出合情合理又全新的形象更好,可这样的要求并不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所以我们只要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教会他们运用创造性思维往前前进一步即可。
二、创造性思维要有时代感。改造示例比起原例,让人觉得较新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富有时代气息。捐助失学儿童,是我们社会近几年来的一个热门的公益活动。因此我们不仅要提醒学生留心我们身边的生活,还应该提倡学生多阅读一些有时代气息的报纸杂志,利用网络浏览实事要闻,多存储、多感受我们时代的生活气息。
三、创造性思维需要积累、选择、重组等思维品质做支持。我们要强调学生一定要多读书,多读时代美文,多关心我们的社会生活,多积累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做库存,然后才可能有选择,才可能重组。
四、创造性思维是可以通过训练练出来的。首先,创造人物身份:以看到、听到的生活中的人物事迹为原型来创造自己的主角,使之能表现出特定的主题思想;其次,再创造时间、地点、环境,使之为人物做出衬托或为事件作出合理的铺垫;最后,事件的经过既要合理又要突出细节。比如改造示例,我之所以这样改造,就是根据05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的候选人白礼芳老人的事迹,把奶奶改造成这样一类人的。改造示例的时间是奶奶生日,就使得这一事件更有了意义。
因此,灌输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再教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学生的记叙文的面貌焕然一新是指日可待的。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