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一小时 促进学校体育整体改革

来源 :新学术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q1984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近几年国家教育部推出了一系列学校体育改革措施,其中尤以两大改革举措影响极大,一是制订了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二是把课间操改为大课间体育活动。这两大改革举措正在全国范围有步骤地进行实验并逐步推开,已在不同程度上引起我国学校体育的整体改革,其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最近教育部周济部长向全国青少年学生提出了一句响亮而鲜活的口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句鼓舞全国学子的口号提得多好!但怎么去落实呢?怎么坚持把学校体育新课程改革,大课间改革深入进行下去呢,这就势必提出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为确保每天一小时体锻时间,必需构建体育大课程体系,从而实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目标。以下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与同仁们商榷。
  要了解体育大课程体系首先要明确课程的概念,对课程的理解各国在不同的背景下,有不同的提法和解释,但有一点是共认的,现今对课程的理解都超脱了传统的含义,即理解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全部学习活动的整体计划,它既包含了“课程表”中所显示的多门教学课外,还包括了课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以及校外有组织的学习活动等。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解,也就不局限只按体育大纲或课程标准的体育教学课,也不拘泥于原本只是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的体育课,而是以体育实践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门课程,按新体育课程标准和推进课程改革都要落实到课内外,校内外体育锻炼的一体化的一小时锻炼上,从而取得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和持续发展的综合效益上。
  构建体育大课程体系,应根据对大课程的理解和当前教育新理念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在教师指导下和学校组织管理下的全部体育活动。可见,仅靠每周2-3节体育课是不可能实现体育课程的目标的。
  我认为大体育课程体系应包含四种组织类型:
  1.课堂体育:包括(1)学科类体育课——基本知识课和体育技能课;(2)活动类体育课——课间操或大课间活动课,课外活动课等。
  2.校园体育:包括班级体育竞赛、全校体育节、运动队训练、全校运动会等。
  3.生态体育:包括夏(冬)令营,假日野外体育、体育参观学习等。
  4.社区体育:社区健身体育、少儿游乐活动、家庭体育活动等。
  这四方面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属于学校教育计划中整个课程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共同完成学校教育的目标。
  在实施体育大课程体系,落实一小时体育锻炼,还需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其中学科类体育课是基础,完成国家颁布的体育(与健康)标准或体育教学过渡大纲的要求,以掌握技能为主,由国家宏观调控。活动类体育课以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体育能力,活跃学生身心,以校本活动为主,由地方和学校管理。校园体育是培养体育兴趣,满足身心,提高运动技能水平,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主。生态体育是以感受大自然,陶冶身心、磨炼生活能力为主。社区体育从一定意义说是课堂体育,校园体育的继续,完成家庭体育作业,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应特别提及的是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落实一小时锻炼最有力的举措。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为确保学生每天达到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把课间操扩展为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的组织形式,它既是课表上规定的体育内容,又是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在校领导和班主任参与管理下,有组织、有计划开展一种体育活动课程。与课间操相比,它时间长(少则25分钟,多则40分钟,平均30分钟),活动内容丰富(除学生广播操外,还有自编的多种校本操,如健力操,武术操和秧歌操等),组织形式多样(可集中做操,也可分班活动学生喜爱项目),练习负荷适宜(先小中强度,后小强度)。从我负责的“十五”科研规划的教育部重点课题近二百所实验学校的实践来看,大课间操呈现出多种模式,如有序的入列——主体活动——集中操练——有序回归;又如:有序入列——集体操练——分班活动——游戏竞赛——有序回归等。大量的实践证明,大课间活动不仅对健体有效,而且对促德、调智、审美也有明显的效果,尤其那些做操动作到位,形体姿态到位,精气神到位的学校,标志着学校的校风、校纪、校貌的育人水平。
  随着大课间体育活动实践的发展,可以设想,如能像上好每周两节体育教学课那样来认真上好每天30分钟课间活动课,它不仅利于确保学生每天达到一小时体育锻炼要求,而且有利于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实施,是现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意义深远。
  目前,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迅猛推进,展示新的教学理念的教学评比活动也多了起来。但不少体育教师在比赛时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本质,片面追求其外在形式,使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一度泛滥。
  一、合作有形无实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上的合作与交流,给体育教学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变得频繁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体育教师把构建新的学习方式理解成外在的东西,即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具体表现形式上,以为课堂热闹了,学生合作、讨论了,就是体现了新理念,这是对转变学习方式的误解。比如有一种所谓的合作,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马上分组,展开讨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仅象征性合作一二分钟,学生还没进入状态就结束,然后教师请各小组代表发言(这些代表一般是事先指定好的学生),最后教师拍板定音。这种合作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合作,其真正意义并未达到。还有的问题并不难,学生个人完全可以独立解决,却偏偏让学生合作探究,甚至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体育教师只是从形式上接受新的理念,而没有把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质。
  二、自主变成自流
  自主学习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一些体育教师仅从表面上理解自主学习,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淡化教师的主导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尊重学生的选择,教师跟着学生走。如有的教师上体育课时,分给学生几个篮球、足球、排球等,让学生自由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则把手放在身后站在旁边看着或象征性地到每一组辅导,没有具体要求,没有检查和反馈,由学生一练到底。还有的体育教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教师要少讲,要多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这是仅从字面上理解自主学习。实际上自主学习与教师讲多讲少并无本质联系。如教师讲,学生在独立思考,这是自主学习,而学生在自己活动,没有思,没有悟,则不等于是真正的自主学习。所以说,内在的本质与外在的表现形式有时会有较大差别。   三、探究的庸俗化
  新课程大力倡导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但有些教师为了追求形式,脱离学生实际搞探究,如一位体育教师在教《武术的组合动作》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武术组合动作,结果分组后,学生不知所措,一打听,原来是学生连最基本的武术动作都没掌握好,怎么会创编武术组合动作呢?如果这位教师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先掌握几个简单的武术动作,然后教师利用这几个动作示范一套武术组合动作,最后让学生分组探究,效果也许会更好。不恰当的探究导致了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对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也无益。
  四、追赶时髦,教学手段教条化
  现时的优质课,借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科技传媒来丰富、革新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非常正确的决策和导向,也是体育教学中的“与时俱进”。但是,如果不注意体育课有其自身的特点,盲目采取多媒体技术,非但不能提高教学效果,反而弄巧成拙。例如在观看一位教师的体育多媒体优质课时,课件取材于一组精彩的美国NBA之后,向学生提问裁判员的判罚手势,学生是一问三不知,即使回答也是牛头不对马嘴,为什么呢?因为精彩的赛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留恋于花哨画面之中,而没注意到裁判员的手势。再如,有些偏远地区,根本不具备条件,可为了竞赛,硬是东挪西借。更有甚者,本来不用电脑就完全可以解决问题,却一定要将电脑搬到操场上,这恐怕也不是明智之举。
  五、牵强附会地创设情景
  教学实践表明,牵强附会地造作“情境”,不仅不能收到启蒙、诱导的效应,反而容易造成知识的误导。比如,有位教师在教立定跳远时,先让学生两臂向前上方摆动,比喻是大象甩鼻子,又模仿小白兔双脚跳,最后归纳为把“大象鼻子和小白兔跳的动作结合起来,就是立定跳远”。牵强附会,弄巧成拙。又如,一位教师结合投准教材,制作了能在空中移动的标靶,上面画的是麻雀。打麻雀的时代已经相去甚远,把麻雀当作害鸟的观念显然与保护生态平衡与爱护鸟类的现代意识不相吻合,这样设置对学生起误导作用。
  六、类比失误,表扬学生庸俗化
  充分的肯定、适时的表扬,是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途径。但表扬应适度,恰如其分,如果太过火,其效果可能事与愿违。有位青年体育教师在篮球课堂教学中,颇能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当学生技术稍有进步时,该教师就竭尽表扬之能事,甚至把学生不恰当地比作“乔丹”、“姚明”、“邓肯”……整个班级的学生仿佛人人都成了NBA的球星。这种将学生与名星作比的课堂教学用语,让大多数的学生和听课教师感到十分不自然。
  七、无目的地整合学科
  过去,我们的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所以我们要改革,要增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但每一学科都有自身的内在属性,体育课首先是姓“体”,其落脚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在体育课程中确实可以学到其它方面的知识和方法,但整合学科的综合练习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越俎代庖,否则会适得其反。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研究行政监督与提高行政效率的关系,为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完善行政监督结构,增强行政监督之实效,保证行政机关准确、全面、高效地依法行政,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行政监督;行政效率;国家授权  行政监督的核心目的在于对公共权力进行合理而有效的规制。行政效率的本质是对行政权力的运行方向和运行时效进行有效控制的反映。  一、我国现行行政监督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现阶段
期刊
教师有意或无意地以某种手段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就是“心罚”,也就是对学生进行的一种心理惩罚。其主要表现如下:  1、剥夺自由。老师将犯错误的学生时刻“带”在身边,不离半步。上课坐在讲台边,下课站在办公桌旁。上厕所也须请假,且有学生干部跟踪监视。学生成了“囚犯”,丧失行动自由。  2、剥夺学习权利。把犯错误学生赶出教室,让他们去除草,平整操场,冲洗厕所等。或干脆让学生在办公室里睡大觉。  3、孤立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提高小学生的作文的写作水平为角度出发,根据作文教学和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结合创造教育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及近几年来我国小学作文教改的成功经验,对小学作文创造性教学策略作了初步探讨。文章力图从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需要出发,对优秀作文教学经验进行概括和提升,形成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小学作文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关键词:作文;小学生;教学策略  一提到作文,很多学生都会面露难色
期刊
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必要性  我国虽然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人均耕地只有1.39亩,仅为世界人均耕地的1/3。而且我国的人口还将继续增加,对耕地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大,人增地减的矛盾会进一步加剧。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我市正在全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要实现和全国人民同步奔小康的目标,至202
期刊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计算机的大量普及给现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探索具体学科素质教育的实施中,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应用场合,信息技术进入思想品德课堂,为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它可以在短时间内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改变以往呆板、沉闷的学习气氛,让思想品德课变得声情并貌、生动活泼,让学习内容鲜活、丰富。  关键词:激情;明理;导行  思想品德课是对
期刊
摘 要:由于受维修经费短缺、“重建轻管”思想影响,河道维修养护得不到重视,加之沿线长,大多数出现了设施老化、年久失修、带病运行情况,影响了工程完整和工程面貌,降低了工程抗洪强度。经过水管体制改革以后,工程的抗洪强度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工程管理水平及工程整体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与近年来对河道工程进行了高标准的维修养护紧密相关。  关键词:河道;工程施工;维修;防护  近年来,经过水管体制改革以后,工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例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案发频数和损失金额的统计分析以及概率分布拟合,构造了基于蒙特卡洛(Monte Carlo)模拟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模型,利用该模型得出一定置信水平下操作风险损失的分位数,给出了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值的估计。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Monte Carlo模拟;VaR  一、引言  2010年底,成功更名不到一年半时间,以中小企业金
期刊
多媒体技术是特指将文字、声音、音乐、图形、动画和声像技术中的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与计算机集成在一起,并在这些媒体形式之间建立逻辑连接,以传递更为生动、丰富和复杂的信息的一门综合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多媒体进入学校的英语教学已相当普遍,它拓宽了英语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
期刊
摘 要:目前广播电视机房运行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是广播电视行业健康发展必然要求,在我国广播电视设备都是大功率设备,因而遭到雷电侵袭的概率很高,设备受雷击后受损程度很大,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防雷工作是摆在广大电视技术人员面前的一道现实的课题 。  关键词:广播电视设备;机房;雷电防护;地位反击  广播电视设备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由于其遭遇雷电的可能性较大,设备的雷电防护问题解决刻不容缓。 
期刊
摘 要: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原则,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然而,近几年来市场经济中却屡次出现诚信缺失现象,深入分析这些诚信缺失行为背后的根源,并提出可行的建议,对建立社会主义诚信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诚信缺失;市场经济;根源;对策  诚信是我们一直在提倡中国民族传统美德之一。诚信是一个人必须遵循的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同时诚信也是市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