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课该关注什么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口语交际课应关注生活,凸显生活化。
  这里的关注“生活”,是指强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还原或创设自然而真实的生活情境,并以一种日常生活化的口语交际状态来进行“学”和“懒”。笔者认为,口语交际课和阅读课的最大不同在于,它是从自身或身边熟悉的生活开始切入的,倡导一种生活化的交际状态,即问题从生活中找,情境从生活中创设,以一种生活化的过程推进。可能间或需要走进文本,但最终还是为了更好地走进人与人之间的生活。
  我听过一节口语交际公开课——“学会鼓励”,教师的导入环节是这样与学生交流的:“老师第一次在这里给大家上课,后而又有那么多听课的老师,心里不免很紧张甚至还有点担心。大家有什么要对老师说的吗?”同学们自然是一个接着一个地鼓励老帅,语言坦减而真切。“你看,人与人之间是多么需要鼓励呀。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学会鼓励’呢?”教师顺势而导,既让学生明白“鼓励”的重要性,也激发了学生的言语动机,这样的引入自然而巧妙。可接下来她并不是顺着这种自然的“交际场”引导学生“学会鼓励”,而是把话题一转,出示了先前准备的文本资料(相关的文字描述),并进行了有条不紊的讲解和学生习以为常的“书语”练习。其实导入环节学生鼓励教师的过程,同样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相关的鼓励方法或技能。而且从生活引入,又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就会有话可说,也就有进一步说好的动机与愿望。
  二、口语交际课应关注交际,体现交互性
  口语交际,它注重的是一种生活化的情境创设或场景再现,而“交际”则注重的是在这样的情境中交互进行的言语实践。所以,交际体现的是交互性与言语实践性,而这种交互性不只是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生成,还体现在人与场景、环境之间的多维交互性等。所以口语交际必然要关注交际性,这也是由它本体特征所决定的。而不是指在教师提供的话题或是场景之中,由教师一边诱导学生一边回答的应答行为。口语交际是交互、主动、情境性的,不是独立、波动、主观概括性的。
  再看上面这位教师的课堂,其交际性明显不足,基本上是在教师预设的场景下,教师问学生答的过程。虽然学生都能说出一些鼓励性的话语来,但是不同的学生,或是同一个学生针对不同的事例,说出来的大多是基本雷同的语言。这样的言语实践行为是在较低层次上徘徊,是一种“应景式”言语,说的人无须经过怎样的思考,听的人也似乎挑不出多大毛病。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而实则低效。其中的问题,一是没有把文字描述内在地转化为一种生活情境,心中没有所要假设的交际对象;二是即使有假设对象,也不能真正体现交际性,因为要学会交际只有在交际之中进行。所以,教师要营造或还原这样的生活情境,将学生置于这样的场景之中,让他们唤醒类似的经历,运用学到的方法或技能,现场真实地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互动。
  为什么一定要强调生活化、交际性呢?其实不论是“学会鼓励”“学会感谢”,还是“学会安慰”“学会解释”,或者是别的什么交际练习,我们都不能把它仅仅局限在课堂上,也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一个时间段,因为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对象,不同的事件等随时考验着我们的交际行为。我们可以尝试就同一件事发生在不同身份或职业的人身上,我们该如何鼓励;或者对在同一个人身上发生了不同的事,不同角色的人(作为同学或作为教师)又该分别怎样鼓励,这就是在不同的生活角色中实现多维的言语互动,从而实现交际效益的最大化。
  三、口语交际课应关注体验,体现价值性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流时,时时处处离不开语言,时时处处邪仔在着运用语言工具与人交流思想的机会。因此,我们更要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到让学生在与人交际中、在模拟现实生活体验中学习口语交际。我们要在生活体验中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练习听、说,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再看这位教师在课堂上,注重的是指导学生“怎样进行鼓励”,而没有去关注鼓励别人的人有怎样的感受,得到别人鼓励的人又有怎样的感受。尽管她也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但只是关注这一知识或方法本身。在口语交际课上,教给学生一定的技能或知识方法是必要的,但不能局限于此。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为了人与人之间更有效地交往,更是为了自己有意义地生活。这就不能不提到“体验”。因为只有关注人的体验,才能走进人的内心,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真挚的交往。当然,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的言语给他人带来的不同感受和体验。“学会鼓励”也应扩展或转化到内心深处的自我鼓励,唯有如此,才能将“学会鼓励”内化为一种成长的经历、体验。这样,在既强化了交际技能的同时,也关注了人的感受,更彰显了“学会鼓励”给他人和自己带来的应有的价值意义。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猴嘴小学)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创设和运用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因此,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创设多种情境对话形式,架起学生与文本沟通的桥梁  阅读情境教学是指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图片非常感兴趣。  1.运用精彩图片——设
[题记]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先哲苏格拉底轻轻一问,成了人类共同的寻根情结。当这遥远的叩问再次从心底拨响,此时,让我们试着回答:我们是苏派教学中的水滴,从历史的学派文化渊源中走来,向儿童生命成长的大海奔去。一路上,我们还将吸纳时代的风霜雨雪,我们还将汇聚他流的玉露琼浆,一路奔流一路充实丰赡,一路奔流一路成长繁茂……  从教十多年来,有循着先辈经验理解追随的经历,也
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实现。  一、读书促感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感悟是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它追求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忻法。学生只有学会读书,才能加深对文木的理解。  1 在轻读想象中了解课文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们将阅读的这一过程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方法最紧要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恰当、合理的比较,透视语言现象,发现语言规律,从而领略言语表达之秘妙。  一、抓关键词语。移花接木。体会“一字千金”  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替换字词、调换语序、删减字词等方法进行比较,在新语言环境的反衬下,能清晰地展示原词的作用和含义,使学生体会词语的精准与巧妙。比如《天游峰的扫路人》
语文姓“语”,这本是理所应当的认识,教师应以课文为例子,关注构成语文最本质的元素,引导学生在语文大观园中体悟语言秘妙、习得言语智慧。但在实际操作中,缤纷的语文园地却让我们不知舍取,原本简单的事变得纷繁、复杂。  课堂扫描  【案例1】一位教师教学《识字2》:学生先自学生字,再在小组内相互说说漓江景物的名称、形状;其间,教师还用多媒体展示“桂林山水好风光”,播放少数民族的对歌,引导学生开展口语交际的
摘要:众所周知,影响冬小麦产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温度、土壤湿度、光照、气候等。在冬小麦种植过程中,只有充分考虑其影响因素,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应变栽培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和利用当地的各项资源优势,使冬小麦达到稳产、高产的生产目的,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冬小麦;播种期;基本苗;施肥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123-1  
习作是人的情感、思想乃至精神、风范的一种表达,是最具人文性的学习内容之一。但现实生活中,习作教学却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一、习作教学的现实困境  1.修剪过度,缺乏生命个性。在儿童学习写作的道路上,少不了老师和家长的陪伴。如何定位这两个“陪跑者”角色?对儿童习作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小学生习作篇幅很长,其中不乏成人的语言与思想,处处呈现大人按照自己意愿、审美标准
怎样让低年级学生都爱上写话呢?去年,学校要求每个班都建立网页,我才接触并开始了博客生涯。在博客中我找到了一些灵感,运用到写话教学中,效果非常好,不仅让同学们喜欢写话,乐于写话,也让我颇有成就感。  一、没有“门槛”——让人人都来写  在我所喜欢的网站中,注册的博友很多,不管你是谁,只要你想写日志都可以注册,长篇大论的、小诗式的、或是寥寥数语的,没有人嘲笑,有的只是真诚。渐渐地,在所有人的鼓励中,每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诺贝尔》一课,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人代表作。文章选取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典型事例,描绘了他坎坷的发明人生,凸显他为人类奉献一生的崇高精神。文章写法独到,详略得当,引人入胜,富有特色。  一、精选一生时间点  诺贝尔一生波澜壮阔,要叙写的事情许许多多,作者精心选取了诺贝尔在发明炸药方面的几个重要时间点展开描写,凸显诺贝尔的人物形象和卓越贡献。  (1)1833年10月21日,诺贝尔就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