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可见,教育的根本是解放学生的思想,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只有学生懂得如何应用知识,学习的价值才能得以凸显。小学数学在农村小学教育体系中格外重要,加快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是当前农村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这是结合农村小学生心理特点、思维发展现状以及发展需要考量的。文章立足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必要性以及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思维能力;学以致用;生活
一、 引言
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教学的重点。数学也是一门与生活关联性极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能够看到数学的影子,数学知识已经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为人人”的理念,强调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理清课程标准要求,严格落实课程标准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数学应用意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发挥数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价值。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必要性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对数学应用意识做了清楚的描述,为我们理解数学应用意识提供了基本的依据。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利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比如利用数学概念知识、数学原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利用数学原理解决生活问题。另一方面是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创造性应用,比如建筑设计、工艺设计、科技研发都应用了数学数量、数学计算以及数学图形相关知识,而这些生活实体物件也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这一角度来说,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也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旨在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促使學生在生活实际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同时也是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体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也是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让学生真正将所学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关联起来,形成学以致用思想。
传统的农村教育受应试教育理念束缚,过度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改革以及区域均衡发展的深入,农村教育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教学设施设备越来越完善,师资水平也逐渐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也必须跟上这些变化,教师更应该从思想理念上有所转变,从传统的“重知识”转向“知识与能力并重”,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所以,应时代变化的需要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落实学生应用意识培养的工作。
三、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一)通过创建情境让学生产生应用意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应用意识的体现,同时也说明了情境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应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于课堂,也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探索出最佳的解题方法。因此,情境可谓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桥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现状,为学生创设有效情境。由于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又强调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所以,教师不妨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情境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
例如,在《克和千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结合生活实物创设教学情境,比如提前准备好饼干、火腿肠、袋装盐、牙膏等实物。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以实物来感知重量,同时也以实物帮助学生区分克与千克重量的不同。此外,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包装上的重点单位表示,结合掂量的方式感知具体单位的具体重量。强化了学生单位、重量感知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发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生活中随处都可见数学的影子,如果没有重量单位,那么我们可能无法衡量生活中实物的具体重量,真正让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小组实践合作背景下的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
陶行知先生的“做中学”强调了“做”的重要性。这其实也与新课改要求的“体验”有异曲同工之妙。一节课如果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在给学生讲理论知识,一下课,学生可能就已经忘掉了百分之八十,但如果一节课百分之九十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经历、感知、体验,下课后,学生记住的知识可能就有百分之六十。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经历和体验过的,知识理解才会更深刻。所以,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前提下,我们也不妨多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去参与、发现和体验数学知识及其形成过程。例如,《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内容教学中,笔者就引导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要求学生用自己小组的梯形学具,先独立思考能否将完全相同的两个梯形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图形;把自己的方法与小组成员交流,共同验证;最后进行小组成果汇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探索出如下方法:
比如,“拼组”法,请小组代表汇报这一方法的具体操作情况,学生一边讲,教师一边课件演示图形的变化过程。如下图1所示。
又如,拼凑法,选择两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2所示。
待学生汇报完成果后,我们再全部一起交流图形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梯形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 下底)×高÷2。
通过合作学习、探究交流、操作体验,让学生自己利用已经学习过的图形面积公式推导梯形面积公式,唤醒学生迁移运用意识,间接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
(三)课后作业要贯穿应用意识
课后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复习的重要形式,即使在“减负提质”背景下,课后作业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经历过作业体验,学生才能真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将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所以,培养学生应用意识需要依靠作业。但由于很多农村学生作业积极性差,完成情况差强人意,甚至有不少学生消极应付作业。为此,笔者认为在设计作业时,我们既要考虑作业的趣味性,也要兼顾作业的生活性,以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作业参与的积极性,以生活性作业强化学生的数学认知,拉近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唤醒学生的应用意识。 例如,教学完《圆》这一内容教学后,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生活化作业:“下水道的井盖为什么是圆形的,而不是正方形的呢?”请学生课后自主思考,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能够联想到图形相关知识,联系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知识经验,最后发现:圆的直径相等,井盖做成圆形的话,无论从哪个角度,盖子都不会掉到井里去这一结论,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是深化学生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直接体现。
(四)实践延伸要渗透应用意识
设计生活实践活动是新课改最显著的特点,也是实现教育“生活化”的重要形式。通过实践活动,既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知识,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真正从课堂走进生活。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我們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最好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兴趣爱好,能够吸引学生眼球,增进学生互动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调动学生积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例如,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内容后,教师可为学生设置如下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回家后测量自己卧室的长、宽、高,假如要将自己的卧室四面都粉刷一遍,每平方米需用涂料1千克,每千克涂料65块钱,请算一算粉刷自己卧室一共需要花费多少钱。由于在具体计算的过程中还涉及窗户、门的面积去除问题,所以这类题既需要学生动手、动脑,同时还是一个充满挑战性和生活性的探究活动,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学以致用是教学最本质的追求,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数学教师应该将教学立足于课堂和教材,延伸于课后与实践,让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成为学生应用意识觉醒的地方,通过多样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当然,以上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策略也仅是个人经验之谈,希望与广大数学教师共勉。
参考文献:
[1]孛鹏海.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5):121.
[2]臧国善.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J].金田:励志,2012(12).
[3]郭红梅.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8).
[4]刘立平,胡帅.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2).
[5]王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探讨[J].新课程:教研版,2015(6):392.
作者简介:李瑛,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金集镇陈湾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思维能力;学以致用;生活
一、 引言
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教学的重点。数学也是一门与生活关联性极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能够看到数学的影子,数学知识已经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为人人”的理念,强调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理清课程标准要求,严格落实课程标准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数学应用意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发挥数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价值。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必要性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对数学应用意识做了清楚的描述,为我们理解数学应用意识提供了基本的依据。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利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比如利用数学概念知识、数学原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利用数学原理解决生活问题。另一方面是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创造性应用,比如建筑设计、工艺设计、科技研发都应用了数学数量、数学计算以及数学图形相关知识,而这些生活实体物件也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这一角度来说,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也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旨在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促使學生在生活实际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同时也是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体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也是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让学生真正将所学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关联起来,形成学以致用思想。
传统的农村教育受应试教育理念束缚,过度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改革以及区域均衡发展的深入,农村教育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教学设施设备越来越完善,师资水平也逐渐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也必须跟上这些变化,教师更应该从思想理念上有所转变,从传统的“重知识”转向“知识与能力并重”,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所以,应时代变化的需要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落实学生应用意识培养的工作。
三、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一)通过创建情境让学生产生应用意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应用意识的体现,同时也说明了情境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应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于课堂,也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探索出最佳的解题方法。因此,情境可谓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桥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现状,为学生创设有效情境。由于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又强调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所以,教师不妨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情境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
例如,在《克和千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结合生活实物创设教学情境,比如提前准备好饼干、火腿肠、袋装盐、牙膏等实物。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以实物来感知重量,同时也以实物帮助学生区分克与千克重量的不同。此外,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包装上的重点单位表示,结合掂量的方式感知具体单位的具体重量。强化了学生单位、重量感知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发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生活中随处都可见数学的影子,如果没有重量单位,那么我们可能无法衡量生活中实物的具体重量,真正让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小组实践合作背景下的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
陶行知先生的“做中学”强调了“做”的重要性。这其实也与新课改要求的“体验”有异曲同工之妙。一节课如果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在给学生讲理论知识,一下课,学生可能就已经忘掉了百分之八十,但如果一节课百分之九十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经历、感知、体验,下课后,学生记住的知识可能就有百分之六十。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经历和体验过的,知识理解才会更深刻。所以,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前提下,我们也不妨多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去参与、发现和体验数学知识及其形成过程。例如,《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内容教学中,笔者就引导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要求学生用自己小组的梯形学具,先独立思考能否将完全相同的两个梯形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图形;把自己的方法与小组成员交流,共同验证;最后进行小组成果汇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探索出如下方法:
比如,“拼组”法,请小组代表汇报这一方法的具体操作情况,学生一边讲,教师一边课件演示图形的变化过程。如下图1所示。
又如,拼凑法,选择两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2所示。
待学生汇报完成果后,我们再全部一起交流图形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梯形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 下底)×高÷2。
通过合作学习、探究交流、操作体验,让学生自己利用已经学习过的图形面积公式推导梯形面积公式,唤醒学生迁移运用意识,间接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
(三)课后作业要贯穿应用意识
课后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复习的重要形式,即使在“减负提质”背景下,课后作业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经历过作业体验,学生才能真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将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所以,培养学生应用意识需要依靠作业。但由于很多农村学生作业积极性差,完成情况差强人意,甚至有不少学生消极应付作业。为此,笔者认为在设计作业时,我们既要考虑作业的趣味性,也要兼顾作业的生活性,以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作业参与的积极性,以生活性作业强化学生的数学认知,拉近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唤醒学生的应用意识。 例如,教学完《圆》这一内容教学后,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生活化作业:“下水道的井盖为什么是圆形的,而不是正方形的呢?”请学生课后自主思考,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能够联想到图形相关知识,联系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知识经验,最后发现:圆的直径相等,井盖做成圆形的话,无论从哪个角度,盖子都不会掉到井里去这一结论,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是深化学生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直接体现。
(四)实践延伸要渗透应用意识
设计生活实践活动是新课改最显著的特点,也是实现教育“生活化”的重要形式。通过实践活动,既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知识,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真正从课堂走进生活。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我們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最好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兴趣爱好,能够吸引学生眼球,增进学生互动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调动学生积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例如,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内容后,教师可为学生设置如下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回家后测量自己卧室的长、宽、高,假如要将自己的卧室四面都粉刷一遍,每平方米需用涂料1千克,每千克涂料65块钱,请算一算粉刷自己卧室一共需要花费多少钱。由于在具体计算的过程中还涉及窗户、门的面积去除问题,所以这类题既需要学生动手、动脑,同时还是一个充满挑战性和生活性的探究活动,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学以致用是教学最本质的追求,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数学教师应该将教学立足于课堂和教材,延伸于课后与实践,让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成为学生应用意识觉醒的地方,通过多样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当然,以上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策略也仅是个人经验之谈,希望与广大数学教师共勉。
参考文献:
[1]孛鹏海.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5):121.
[2]臧国善.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J].金田:励志,2012(12).
[3]郭红梅.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8).
[4]刘立平,胡帅.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2).
[5]王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探讨[J].新课程:教研版,2015(6):392.
作者简介:李瑛,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金集镇陈湾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