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起步:鼓励区县结盟学校结对
2003年10月,武侯区曾率先将12所城区学校与12所村小捆绑成12个“城乡教育共同体”,通过实施“捆绑发展”等系列创新举措,建立起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新模式,实现了校长、教师在“教育共同体”里自由流动。2004年,锦江区开始进行“教育链”探索,以推进区域教育高位均衡。“教育链”以区域内优质学校为龙头,按“名校 弱校”“名校 新校”的方式建立。此后,成都市陆续组建了52个义务教育名校集团,带动了125所新建学校、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发展。全市20个区县组建“一对一”的教育联盟,整体推动教育资源的跨区域流动,225所较好学校与255所较薄弱学校跨区域结成兄弟式的“战略合作关系”。2010年至2013年期间,结盟区(市)县教师交流1882名,1.7万名城区骨干教师和农村学校教师结成师徒关系。
发展:健全教师激励与退出机制
在做好市级统筹、编制统一的基础上,为吸引住农村教师能真正沉下心来,成都市也在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让农村教师尝到越来越多的“甜头”。2009年以来,郊区(市)县教师人均工资增长4326元;2013年,农村教师补贴总额约为1.72亿元。同时实施“农村教师安居工程”,2009年以来,通过集中建设、政府补贴等方式,全市共建成农村教师住房6293套,有效解决农村教师住房困难。
为持续推进校长教师交流机制创新,2012年,成都市全面推行教师“县管校用”,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义务教育教师“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2014年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定:在同一所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满6年,且当年9月1日前,男不满50周岁、女不满45周岁的教师,纳入应交流范围,每年教师交流与骨干教师交流比例均应达到15%。到2020年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原则,实行县管教师总量、岗位结构和教师身份,学校按岗配置、使用和考核教师,基本实现县域内教师无校籍管理。同时,成都市教育局还出台了《关于教师退出教学岗位的实施办法》,建立了教师合同退出机制。这为成都市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保障教育质量、推进校长教师跨区域交流提供了制度基础。
目前,该市已有17个区(市)县成立了教师管理服务中心。中心与教职工签订人事聘用合同,学校与教职工签订岗位管理合同,2万余名教师纳入“县管校用”范畴。2013年,成都市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5224名,其中骨干教师1842名,交流比例分别为17.3%、19.6%。
轮岗:“跨校走课”新尝试
2014年9月,成都市金牛区试行了教师轮岗走课制度的创新性探索。金牛区教育局辖内的行知学区和茶店子学区,开始试点音乐、体育、美术以及信息技术4个学科的轮岗走课。分属两个片区的18所学校,按照将优势课程发扬光大的准则,根据自己的特长和需求,商定出一份新的课程表,并启动实施了21个学科的全新授课模式——“跨校走课”。该学期共有25位教师,到兄妹学校教授音乐、乒乓球、微课、摄影等课程。为了不耽误学校原有的课程和教学进度,金牛区的“跨校走课”将课程定在了每周五,每月开展1节至2节课。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报名参加这些课程。“我们想要让更多孩子能听到更多老师、更多风格的课程。”花照学校的校长张世明坦言,目前的“走课”模式,学校也在摸索中前进。
金牛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试点工作的开展,不仅要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也要让‘县管校用’的用人机制得以实施,让优质的教师资源辐射到更多学校。实行教育人才资源全面共享的用人机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003年10月,武侯区曾率先将12所城区学校与12所村小捆绑成12个“城乡教育共同体”,通过实施“捆绑发展”等系列创新举措,建立起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新模式,实现了校长、教师在“教育共同体”里自由流动。2004年,锦江区开始进行“教育链”探索,以推进区域教育高位均衡。“教育链”以区域内优质学校为龙头,按“名校 弱校”“名校 新校”的方式建立。此后,成都市陆续组建了52个义务教育名校集团,带动了125所新建学校、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发展。全市20个区县组建“一对一”的教育联盟,整体推动教育资源的跨区域流动,225所较好学校与255所较薄弱学校跨区域结成兄弟式的“战略合作关系”。2010年至2013年期间,结盟区(市)县教师交流1882名,1.7万名城区骨干教师和农村学校教师结成师徒关系。
发展:健全教师激励与退出机制
在做好市级统筹、编制统一的基础上,为吸引住农村教师能真正沉下心来,成都市也在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让农村教师尝到越来越多的“甜头”。2009年以来,郊区(市)县教师人均工资增长4326元;2013年,农村教师补贴总额约为1.72亿元。同时实施“农村教师安居工程”,2009年以来,通过集中建设、政府补贴等方式,全市共建成农村教师住房6293套,有效解决农村教师住房困难。
为持续推进校长教师交流机制创新,2012年,成都市全面推行教师“县管校用”,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义务教育教师“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2014年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定:在同一所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满6年,且当年9月1日前,男不满50周岁、女不满45周岁的教师,纳入应交流范围,每年教师交流与骨干教师交流比例均应达到15%。到2020年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原则,实行县管教师总量、岗位结构和教师身份,学校按岗配置、使用和考核教师,基本实现县域内教师无校籍管理。同时,成都市教育局还出台了《关于教师退出教学岗位的实施办法》,建立了教师合同退出机制。这为成都市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保障教育质量、推进校长教师跨区域交流提供了制度基础。
目前,该市已有17个区(市)县成立了教师管理服务中心。中心与教职工签订人事聘用合同,学校与教职工签订岗位管理合同,2万余名教师纳入“县管校用”范畴。2013年,成都市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5224名,其中骨干教师1842名,交流比例分别为17.3%、19.6%。
轮岗:“跨校走课”新尝试
2014年9月,成都市金牛区试行了教师轮岗走课制度的创新性探索。金牛区教育局辖内的行知学区和茶店子学区,开始试点音乐、体育、美术以及信息技术4个学科的轮岗走课。分属两个片区的18所学校,按照将优势课程发扬光大的准则,根据自己的特长和需求,商定出一份新的课程表,并启动实施了21个学科的全新授课模式——“跨校走课”。该学期共有25位教师,到兄妹学校教授音乐、乒乓球、微课、摄影等课程。为了不耽误学校原有的课程和教学进度,金牛区的“跨校走课”将课程定在了每周五,每月开展1节至2节课。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报名参加这些课程。“我们想要让更多孩子能听到更多老师、更多风格的课程。”花照学校的校长张世明坦言,目前的“走课”模式,学校也在摸索中前进。
金牛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试点工作的开展,不仅要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也要让‘县管校用’的用人机制得以实施,让优质的教师资源辐射到更多学校。实行教育人才资源全面共享的用人机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