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血常规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ennengqq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血与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性,为血常规标准化操作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静脉血组和末梢血组(各60例),对比分析采用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结果:静脉血和末梢血检测指标中HCT,MCH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训一学意义(P>0.05)。静脉血RBC,Hb,PLT及MCHC含量明显高于末梢血(P<0.05),末梢血WBC,MCV含量明显高于静脉血组(P < 0.05)。结论: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具有明显差异性,静脉血是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血常规;静脉血;末梢血;结果差异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35-02
  血常规检测是临床实验室常规检测项目。血常规检测作为最基础的检验项目,是患者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要求。但血常规检测使用静脉血还是末梢血,存在不同的看法。随着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对临床检验结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研究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是否有差异,就两种不同方法取血送检,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1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120例,按抽血方式的不同分为末梢采血组和静脉采血组,各60例。其中男67例,女53例,年龄3 -48岁,平均(37.5士1.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自然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仪器与设备
  采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LH750血液全自动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包括溶血素、稀释液和清洗液。质控液购于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乙二胺四乙酸盐( EDTA-K2)真空抗凝采血管购于湖北武汉至远公司。
  1.2.2采集方法
  所选患者均隔夜空腹8h以上,在清晨6点左右于患者肘静脉用注射器采集静脉血约1 ml,于患者无名指采末梢血20ul。所采静脉血置于硅化塑料管中,加入30ul的EDTA-K2(浓度为150g/L)混匀;末梢血置于硅化塑料管中,加入1.6ml稀释液混匀。做好质控后,按照仪器操作说明书检测血样,末梢血采用预稀释样品模式检测,静脉血采用全血样品模式检测,血样需在0.5-4h以内完成检测。
  1.2.3检测指标
  静脉血和末梢血的检测指标均有8项: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平均血红蛋白总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血红蛋白体积(MCV)。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ASS 17. 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以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静脉血和末梢血检测指标中HCT,MCH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RBC,Hb,PLT及MCHC含量比较,静脉血组明显高于末梢血组(P < 0.05) ;WBC,MCV含量比较,则末梢血组明显高于静脉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检查中,血常规检查是最基础的血液化验与检查方法。临床上常见的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血液标本来源有:動脉血、静脉血、末梢血,主要是采用针刺的方法。其中具有应用时间最长,疼痛感较轻及患者易接受等特点的是末梢血采集,而大量相关文献报道,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所检测的结果都比末梢血更有临床参考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静脉血和末梢血检测指标进行比较,HCT,MCH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静脉血中RBC,Hb,PLT及MCHC水平均比末梢血明显高,而WBC和MCV水平则均比末梢血明显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有:静脉血直接源于静脉,不含组织液,其成分组成与体内循环的血液基本相符,受外界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小,采集量较大,可反复测定,重复性较好;末梢血是由毛细血管血、静脉血、动脉血、细胞内液及组织间液混合而成,易受外界环境、局部疤痕、情绪变化及应激反应等因素的干扰,若采血不顺利,采血时间将会延长,常会反复挤压手指以获取足够的血样,同时造成更多组织液进入所采血样以及血小板发生聚集,进而影响检验结果;采血量较静脉血小,不能重复检测。
  综上所述,静脉血较末梢血是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的更好选择,静脉血检测结果优于末梢血,更能体现体内循环血液的组成情况,受机体、环境及心理等因素影响较小,重复性较好。
  参考文献:
  [1]邸梅. 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的对比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08:49-50.
  [2]林素平.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的对比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2:2094.
  [3]周声国. 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的对比观察[J].当代医学,2013,36:82.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老年精神病人使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探讨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精神病人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分析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96例老年患者联合使用降压药 44例( 45.8% ) ,联合使用降糖药 20例( 20.8%) 。96例中有 43例(总发生率44.8%)存在程度不一的药物不良反应。对病人给予精心护理干预
期刊
【摘要】目的:寻求肠梗阻的有效诊治措施。方法:对80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治疗初期行保守治疗(8例转手术治疗),最终3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79例患者治愈,1例死亡。结论:及早诊断、明确病因,进而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肠梗阻;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2014年01月86例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的临床资料,将其血液标本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同一份血液样本分为两份,一份血清标本发生溶血,另一份则没有,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比两个样本中的各项检验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检验发现,溶血前后的Cre、CHO、GLU、BUN、ALB、TG测定值比较变化不显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对CT诊断的意义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1年05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60例,所有患者均經生化检查、腰穿检查以及CT证实,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外伤性SAH患者有90例,其中单纯性的患者有23例,67例患者是合并其他颅内损伤;自发性SAH患者有70例,有15例是由动脉瘤所致,25例是由血管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小粱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8例,随機分为观察组(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和对照组(小梁切除术)各34例,对照两组手术成功率、治疗后眼压、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明显升高,术后眼压、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组间可比。  1.2方法 观察组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类风湿性血管炎所致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及进展。方法:以2010年1月-2014年6月与我院进行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伴严重类风湿性血管炎所致肾损伤的30例患者为观察分析对象,以探讨其所致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要点与进展。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严重血管炎后导致肾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血尿、蛋白尿,病理检查发现有良性肾硬化27例(90.00%)、小管间质改变12例(
期刊
【摘要】研究证明新生儿能感知疼痛,疼痛对于新生儿有负面影响,药物干预及非药物干预临床都用来减轻新生儿操作性疼痛,但由于这一特殊群体用药的安全性,经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非药物性干预在有限的时间内缓解新生儿轻、中度操作性疼痛是有效的,同时也是广大家属及患儿较易接受的减轻操作性疼痛的方法。对新生儿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关键词】新生儿 疼痛 非药物性干预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47-02  传统的助产术一般会进行人工的会阴侧切,这样虽然避免了产妇生产时会阴大面积撕裂,但也同时给产妇留下了病理性切口和永久性瘢痕,不利于产后恢复,并且影响美观。新型的会阴无保护接生术,改变了传统的一刀切现状。无保护会阴接生不对会阴进行人工保护干预。不仅减少会阴撕裂伤,甚至使会阴无裂伤。有利于减少会阴侧切
期刊
【摘要】目的:探索研究317例老年高血压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31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310例非老年高血压患者分别组成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壓分级、危险度分层、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多为2级高血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高危级别病例较多,并发症发生率比非老年高血压患者高,且心功能损害是最为多发的并发症。结论:老年高血压的危险级别高,并发症多,发病情况危急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对躁狂症患者采取丙戊酸镁与碳酸锂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65例躁狂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对其采取丙戊酸镁和碳酸锂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的BRMS评分对比(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