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影响的探讨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in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2014年01月86例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的临床资料,将其血液标本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同一份血液样本分为两份,一份血清标本发生溶血,另一份则没有,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比两个样本中的各项检验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检验发现,溶血前后的Cre、CHO、GLU、BUN、ALB、TG测定值比较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BIL、DBIL、UA、ALT、AST、γ-GT测定值则明显高于溶血前,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样本溶血会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显著,因此为了降低溶血的发生率,医护人员要规范采血操作,严格规范分离、运送以及检验等各个环节,以提高生化检验的准确性。
  【关键词】溶血;临床生化检验;影响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45-01
  标本溶血指的是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红细胞破裂、能容物释放的现象,它是临床生化检验的常见现象,同时也是干扰生化检验准确性的重要因素[1]。血液标本的检测是临床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之一,若标本发生溶血则会导致生化检验结果出现偏差,从而容易干扰临床诊疗工作。我院以86例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具体影响。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01月-2014年01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86例,其中男46例,女40例,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31.28±3.01)岁。所有人员均被告知且同意,排除有心血管、肝、肾等严重疾病者[2],本次受检者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血清样本
  所有受试者均空腹成功抽取8ml静脉血,并将血液样本品平均分为两份。将其中一份血液样本使用金属棒搅拌至溶血,然后以3000r/min,离心10min左右并去上清夜,为溶血样本。本次研究中所采取的仪器和试剂分别为:东芝TBA1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TBA120的专用试剂。
  1.2.2检验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对152例血清样本进行检验,并将各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本次生化指标检测项目主要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甘油三酯(TG)、尿酸(UA)、谷丙转氨酶(ALT)、清蛋白(AL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γ-GT)、胆固醇(CHO)、肌酐(Cre)、尿素氨(BUN)、血清葡萄糖(GLU)等。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检验发现,溶血前后的Cre、CHO、GLU、BUN、ALB、TG测定值比较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BIL、DBIL、UA、ALT、AST、γ-GT测定值则明显高于溶血前,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生化检验是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环节,其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是诊断结果密切相关。溶血的出现会导致血液样本中红细胞的物质逸出,而浓度低的物质就会被渗透进红细胞的内部,从而使得血清的各项测定值受到影响[3]。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发生溶血现象的原因有:患者在抽血时压力较大、抽血速度过快、存储血液的试管没有进行彻底清洁、过度晃动试管、血液离心的速度过快等等[4]。
  我院为进一步明确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作用展开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溶血标本中的TBIL、DBIL、UA、ALT、AST、γ-GT水平要比未发生溶血的血液样本高,Cre、CHO、GLU、BUN、ALB、TG水平则和未溶血标本相当。可见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较大,临床上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避免溶血,如:加强抽血技术、操作和医疗器械使用的把關,实行正确、规范采血,保证抽取血标本过程中标本的合格性[5]。另外,一旦有溶血现象发生,检验科和临床科室要对其进行反省,总结经验教训,以降低溶血再次发生的机率[5]。
  综上所述,血液样本溶血会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显著,医护人员要规范采血操作,严格规范分离、运送以及检验等各个环节,以提高生化检验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孟瑞玲.探讨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4,01(11):136-137.
  [2]刘卓琳.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作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4,01(17):135.
  [3]郭晓红.溶血对生化检验正确性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01(08):145-146.
  [4]许晓辉.溶血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及纠正措施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01(14):227-228.
  [5]郑永涛.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指标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01(11):47-4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以及开腹手术在治疗阑尾炎中的可行性以及优缺点。方法: 选取2010-05至2013-05于我院外科手术治疗阑尾炎患者10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观察组56例腹腔镜手术切除穿孔阑尾炎,对照组48例开腹手术切除穿孔阑尾炎,比较两组手术患者术后禁食时间、伤口大小、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伤口大小、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念珠性阴道炎病发原因和治疗方案。  方法:治疗组给予使用碘伏冲洗阴道,并配合局部使用克霉唑栓剂,对照组单纯局部使用克霉唑栓剂,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使用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康复率分别为93%和65%,治疗组的康复效果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白带增多,外阴瘙痒,引导灼痛,有异味。体征
期刊
摘要:目的:58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  方法:资料随机抽选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收治116例孕妇,将其中58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做为观察组,并对其进行饮食干预及血糖量控制治疗;将另外58例各项指标均正常的孕妇做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孕妇并发症、围产儿发病率、分娩情况等进行观察并比较。  结果:通过对观察组孕妇分娩前期的饮食干预及胰岛素辅助治疗,在两组比
期刊
【摘要】肺間质纤维化的基本病因并不十分明确,现缺乏特效防治手段。研究表明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具有抗炎、免疫调节以及抗肺纤维化作用。小剂量琥乙红霉素通过相应的作用机制(与免疫炎症性损伤有关的机制以及与纤维化修复有关的机制),进一步达到抗肺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本文就对小剂量琥乙红霉素在抗肺间质纤维化的作用研究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琥乙红霉素 肺间质纤维化 抗纤维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单孔隐蔽切口手术治疗手汗症的治疗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2月我院30例胸腔镜单孔隐蔽切口手术治疗手汗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对女性患者采取第3肋间乳腺外缘腋下小切口,男性患者采取经乳晕弧形切口。结果:本组病例手汗均消失,4例(13.3%)轻度代偿性多汗,无需进一步治疗,术后2个月好转。随访时间1~14个月,平均8.2月,其中7例>12个月。无霍
期刊
【摘要】白细胞输血已得到临床的肯定 ,去白细胞的成分输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病人。其优点主要表现在去白细胞输血可减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减少肿瘤患者化疗和术后感染、改善肿瘤患者免疫力等多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文章就以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关键词】去白细胞输血;肿瘤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含益生元的婴儿配方奶对肠道菌群和双歧杆菌种群结构的影响。方法:以健康足月剖宫娩出婴儿为研究对象,含益生元配方组(实验组)、标准配方组(对照组)、母乳喂养组(母乳组)各50例。在婴儿42天、3月时采集粪便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肠道梭菌、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及双歧杆菌某些重要亚种如长双歧杆菌等,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婴儿42天时,三组肠道菌群及双歧杆菌种群结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经前入路绕肝提拉法在右半肝切除中的临床安全性。方法:本组13例行右半肝切除的病人,在切肝前在肝脏后方建立一个隧道,将一根橡皮阻断带绕过该隧道,经前入路离断肝右叶肝脏,并评估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采用该法的病人术中出血较少,术后2例病人发生胆漏,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应用前入路联合绕肝提拉法行原位右半肝切除术安全可行, 符合无瘤原则。  【关键词】前入路;绕肝提拉法;肝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老年精神病人使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探讨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精神病人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分析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96例老年患者联合使用降压药 44例( 45.8% ) ,联合使用降糖药 20例( 20.8%) 。96例中有 43例(总发生率44.8%)存在程度不一的药物不良反应。对病人给予精心护理干预
期刊
【摘要】目的:寻求肠梗阻的有效诊治措施。方法:对80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治疗初期行保守治疗(8例转手术治疗),最终3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79例患者治愈,1例死亡。结论:及早诊断、明确病因,进而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肠梗阻;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