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湾一宅”:上海最大棚户地块的动迁改造

来源 :上海党史与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1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述前记]
  陈敏,曾任上海市普陀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1996年至2002年期间,担任“两湾一宅”改造开发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荣获“两湾一宅”动迁工作先进个人(建设功臣)称号。
  游华基,1996年至1999年期间,担任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街道党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等职务,参加了“两湾一宅”改造开发的前期动迁工作。
  “两湾一宅”,即潘家湾、潭子湾和王家宅,临近苏州河两侧,地处中山北路以南,恒丰北路斜拉桥以西,苏州河以北,光复路以东。19世纪中叶,这里还是沪西荒僻之地。上海开埠后,苏州河航运甚为兴盛,两岸建起石岸,集市、村落与渡口逐渐增多。外商和中国民族实业家利用苏州河水运方便,纷纷在此兴建工厂、仓库,增设船埠码头,开办商店,辟筑道路,形成有名的以棉纺业为主的老工业区。同时,吸引了大量外来就业人口,成为下层民众的栖息地——近代上海的一个“下只角”。20世纪20年代,这里曾是上海工人运动的摇篮之一,也是上海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开展工人运动的始发地。
  “两湾一宅”的棚户住房结构很简单,毛竹屋架,屋顶铺着油毛毡、草席、稻草,条件好些的人家,屋面上在竹洐条上铺着石棉瓦或弧形瓦片,房屋的墙壁是竹篱或者泥巴,墙外用黄泥、石灰糊上,屋内是泥土地面。有的14至15平方米的屋内用竹篱分隔成前后两室。虽然大部分棚户区在解放后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但是大部分居民住处仍然以危棚简屋为主。

“两湾一宅”居民梦想成真


  20世纪90年代,“两湾一宅”成为上海中心城区面积最大、危房简屋最集中、影响最广泛的棚户区。在这片49.5公顷的区域内,有147家企事业单位,其中市属大中型工厂13家,居民万余户,平均每亩土地有31户居民,危棚简屋41万平方米,这里的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可以称得上全市之最。
  “两湾一宅”改造始终是历届市、区政府非常关心的一件大事。江泽民、朱镕基在上海工作期间和到中央工作以后,一直关注“两湾一宅”改造情况。1992年12月,中共上海市第六次代表大会提出,到2000年完成全市365万平方米危房棚屋的改造任务(以下简称“365工程”)。1997年12月,上海市第七次党代会再次郑重宣告:2000年之前,努力完成内环线高架路之内以及两侧成片旧区的改造任务。“两湾一宅”历史上第一次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志,列入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时刻表。时任副市长韩正先后7次来普陀区视察、调研,召开专题会,确定了降低“两湾一宅”改造成本的一系列相关政策。1998年7月23日,时任市长徐匡迪率领市政府有关部门领导视察“两湾一宅”,并在现场办公,明确指出,“两湾一宅”改造工程是上海市旧城改造的“淮海战役”,是上海市城市建设的形象工程,也是为民造福的实事工程,要坚决完成这一重要的政治任务。
  普陀区委、区政府将“两湾一宅”改造列为1998年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专门成立了“两湾一宅”改造开发指挥部,区长胡延照担任总指挥,区委副书记陈鹤鸣,区委常委张明芳、王国松担任副总指挥,副区长胡秉忠为执行总指挥。指挥部办公室作为日常工作班子,对实施指挥部决策意图,组织、协调面上工作起到了上情下达作用。
  指挥部领导要求大家把前期动迁的艰难任务,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以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满腔热情,以敢打攻坚战的巨大勇气,坚决攻克旧区改造的“硬骨头”,为全面实现上海旧区改造的奋斗目标,为实现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做出应有的贡献。

动迁之前的招商引资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彻底改造“两湾一宅”的规划一直在酝酿,先后搞了5套方案,都因为资金无法落实,难以实施。普陀区政府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尽可能扩建地区道路、完善各种设施,创造更多的开发条件;另一方面广泛地与开发商洽谈改造事宜,彌补普陀区的财力不足,想法设法引进社会资金。这个任务于1997年交给普陀区城市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投公司),负责前期招商引资、整合各方有关资源的工作。
  在区领导和各部门的举荐下,城投公司找了央企、民营企业、外省市的代表进行洽谈。洽谈之前,城投公司到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做好基础的各种数据测算,收集资料,核对基本成本。十五六个人一起加班加点,三台打印机一起开动,甚至打印机都打坏了,打印出来的东西,堆满了半间屋子。
  他们充分利用“两湾一宅”现状,协助规划部门优化规划的参数,让有投资意向的开发商进行比较、平衡,心中有数,这项规划工作也得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对于老百姓房屋的动拆迁成本,城投公司控制了一个底线,既要安置好动迁的老百姓,同时又要让市场平衡。当时房地产不景气,整个房源存量房很多,房子都卖不掉。城投公司和指挥部办公室精心做了一个方案,筹措了四五十万平方米的房源,基本控制在平均16万一户,现在这是不能想象的。他们还利用市场的批发价,降低成本,消化存量楼盘,让老百姓有更多的选择。
  经过各方面宣传,需要动迁的100多家企业知道这次大规模动迁是党和政府的一种责任、一种承诺,而且企业在这里也不适宜发展,因此,非常支持动迁工作。在市经委协调下,工业用地、企业搬迁不超过200万元一亩。以上这些大量的前期工作,保证了“两湾一宅”改造开发的资金平衡。
  但是,城投公司起初与各方谈判并不顺利,“十谈九空”,甚至“二十谈二十空”,大家并不泄气,继续寻找合适的投资方。
  几个月后,新的洽谈对象中远集团出现了。中远集团的成员很年轻,学历高,喜欢使用数据曲线图和模型,作为洽谈的依据。普陀区团队则熟悉“两湾一宅”的各方面情况,以及普陀区旧城改造的例子,充分利用“土生土长”的优势,进行洽谈。城投公司领导要求大家不要怕麻烦,认真查看有关资料,把方案进一步考虑得周全些,不要遗漏重要项目。大家重新算了一笔细账,仅仅在动迁费用方面有:居民动迁既要付出房源安置费用,还要付出货币安置的费用,动迁奖励费用,100多家企业单位的动迁费用,拆除旧房费用,清除地下障碍物费用,迁移地面上的变压器、电线杆等公共设施费用,等等。   经过多个回合的唇枪舌战,双方终于达成共识,动迁费用总计23.8亿元,还不包括开发商后期房产开发的相关费用,盘子很大,这也成为“两湾一宅”前期动迁费用的公开数字。这凝聚了普陀区团队坚忍不拔的毅力、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集体的智慧和心血。同时,生动地体现了中远集团的远见、胆识,他们凭借“两湾一宅”改造开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名声大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效应,如今“中远两湾城”便是一个历史见证。

共同创造动迁奇迹


  “两湾一宅”动迁工作在1998年8月全面铺开。根据“先居民后工厂”的动迁战略部署,“两湾一宅”的居民动迁分为三期,第一期为王家宅地块,需要动迁居民2200多户。第二期动迁潭子湾地块为主(包括潘东居委会),需要动迁居民4000多户。第三期动迁潘家湾地块,需要动迁居民3000多户。老百姓对于动迁的反映非常强烈,终于要实现多年来期盼的梦想。
  对于这次“两湾一宅”动迁的疏导工作,指挥部的要求很高,特别是第一期是前哨战,动迁居民集中在中山北路街道,时间紧,任务重,问题复杂千头万绪,不知有多少眼睛都盯着这里的一举一动,街道和居委会干部的压力非常大。
  中山北路街道稳定疏导组属于双重领导,在业务上属于指挥部稳定疏导组领导,同时在行政上又归街道党政领导,共有70多人,被称为“老娘舅”,大小事情都要管。该组主要由街道机关、企业、居委会干部组成,随着三期动迁的地块不同,该组成员也有所变化。遇到各种困难和数不清的矛盾,都是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每个负责动迁的党员干部每天都在遇到随时产生的各种问题,协调处理、解决问题,脑子里塞满了大小事情,两条腿还不停地四处奔波,嘴上不停地解释。动迁本来就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还有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问题。街道干部有些知道,可以直接答复,有些吃不准,要到指挥部相关工作组咨询,多听各方面意见,做到心里有数,才能回答动迁居民。
  当初的街道稳定疏导组采取“混编”模式,由来自各方面的专业人员,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业务特长,可以应付和处理各种问题。该组人员分片包干,有多少动迁户多少人,分别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责任分清。大家都没有任何奖金,并且确立了量化的考核硬指标,大家都很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衡量自己,把稳定疏导工作看成是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这是当时真实的情况,如今年轻人可能不理解。
  街道干部得知上面有新的政策或指示精神,就告诉动迁居民。同时也把动迁居民的问题及时反映到指挥部,让上级领导部门进行研究。他们所起的作用:一是“弹簧”作用,二是“融合”作用,三是“减压”作用。街道干部上下两边都要去说话,都要考虑可操作性的具体问题,尽量为上下两面多想想,他们宁愿自己多辛苦些,多解释,多跑路,多打招呼,不去考虑自己个人得失,只要能把问题处理好,绝不能影响整个前期动迁大局。
  被称为动拆迁“铁军”的西部集团动拆迁置业有限公司负责第一期动迁工作,他们组建了强有力的工作班子,抽调了300多名动迁工作人员,分为16个大组,8月10日举行誓师大会,群情振奋。动迁工作政策性强,牵涉面大,工作纷繁,事前做到“一算五落实”,“一算”就是成本核算,针对每期动迁既定的特点,需动迁的单位和居民的总量,进行初步的框算,测算出动迁基地所需的资金总量,控制动迁成本。所谓“五落实”,即房源落实,组织落实,地点落实,政策落实和资料落实。
  动迁工作人员非常辛苦,冒着酷暑,穿街走巷,主动上门服务,大汗淋漓,过度劳累,嗓子嘶哑,生病坚持工作,家里有事放一放,每天都会产生许多感人的故事。在三期动迁工作中,西部集团收到居民赠送的锦旗189面,表扬信无数。居民在表扬信里说:“有人说西部集团动迁政策太死、太紧。我说这样好,否则,我们老百姓还能得到实惠吗?政策一旦松动,会轮到我们平民百姓吗?我送西部集团八个字‘动迁为民,为民服务’,这也是被动迁居民的共识。”
  同时,16个动迁大组的工作人员都收到了王家宅居民中党员、干部交来的家门钥匙,他们不讲任何条件、带头动迁。区属单位职工动迁牵涉到22家192户职工,各个部门顾全大局,克服许多困难,做了过细的思想工作,在各方积极努力下,在動迁奖励期内完成了大部分工作量。因此,到9月5日“两湾一宅”第一期王家宅地块动迁动员大会召开之前,大多数动迁户已提前签约。
  第一期动迁大获全胜,增加了大家的信心,并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第二期动迁以潭子湾为主以及彭越浦河改道的范围,占地10.43公顷,这是“两湾一宅”改造关键性一仗。针对这期动迁居民密集、单位多、个体户多以及道路窄、出行难的特点,指挥部决定增加动迁实施单位,除了西部集团,还安排了万千集团动迁部、万众置业有限公司动迁公司、伟龙房地产有限公司,人员增加到500人。区里原来建立的5个协同作战的工作小组,也增加了人员,扩大了阵容。动迁前,着重抓队伍落实、政策、房源、资金等9个方面的精心准备。
  1998年11月第二期动迁开始后,指挥部着手抓协调、抓现场问题的疏导,在第一期动迁成功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高,根据这期实施动迁有4支队伍操作的情况,提前抓好动迁培训和政策学习,关键是抓政策口径的统一和执行中的一致性,以保证这期动迁政策与第一期的前后连续衔接,保持一致性、稳定性。同时形成以公安分局、中山北路街道为中坚的区五大协同工作小组配合力量,抓预案、抓协调与抓推进齐头并进,动迁工作进展速度加快,并且产生了效率高、稳定好的工作效果。在动迁第一奖励期间,4家动迁公司都出色地完成了动迁居民签约任务,同时也再次出现了第一期动迁时一样的可喜场景,居民动员大会又变成了总结大会,整个动迁时间大为提前,由此推动了第三期的动迁工作。
  1999年4月6日下午,西部、万众、万千3家动迁公司进驻潘家湾动迁现场,第三期动迁正式启动。5月30日,“两湾一宅”居民动迁完成99.6%,单位动迁完成90%,居民动迁工作进入最后扫尾阶段。
  “两湾一宅”三期动迁过程中前一期推动后一期,后一期赶超前一期,形成“良性循环”的波浪式工作成效,这是全体动迁实施工作人员与其他部门协同作战的结果。整个动迁工作从1998年8月10日至1999年5月27日,在纪念上海解放50周年之际基本完成,到7月8日正式完成。在整个动迁过程中,收到动迁居民和被动迁单位赠给人民政府、动迁公司、街道办事处的各种锦旗400多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实现了“五少三多”:上访少,举报少,强迁少,遗留问题少,找领导打招呼少;锦旗多,感谢信多,赞扬多。其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反响之好,在上海旧区改造史上写下了闪亮的一页。
  责任编辑:赵 菲
其他文献
[摘要]新时代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既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也要进一步深入、系统地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还要深入抓好“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做好高校群众工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六方面的重点任务。  [关键词]党的领导;高校;要求;任务
期刊
[摘要]全国抗战时期,上海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方面对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有力支援。这一支援工作,就内容而言是全面的,就时间而言是全程的,并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鉴于上海的优越条件和特殊地位,其支援工作对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具有其他城市和地区难以替代的特殊意义。  [关键词]抗日战争;上海;新四军;华中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支援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中国季刊》作为西方当代中国研究最为著名的杂志之一,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予以了较多关注,他们注意到十八大以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保护生态的措施更加积极有效,在构筑生态文明视阈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他们认为中国政府解决环境破坏问题立足实际,采取了更加有效的措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保障。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中国季刊
期刊
2018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问世170周年。马克思主义不仅影响了近代世界的历史发展,同时深刻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命运走向。为纪念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的深远影响,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研究和学术交流,慶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拟于2018年6月20日(星期三)举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创
期刊
[摘要]根据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深化群团改革的大背景下,上海市徐汇区工青妇组织制订了群团改革实施细则并深入推进。改革措施聚焦“怎样增强群团组织的吸附力和职工群众的感受度”,探讨如何在区域化党建中更好地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徐汇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组成联合课题组,就发挥群团组织在区域化党建中的作用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指出了群团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优化群团组织在区域化党
期刊
[摘 要]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的论述充满了深奥哲理,既科学地坚持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又忠实地践行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对于我们深化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推动党建工作的发展有重要指导作用。  [关键词]党建思想;哲学思考;党的十九大报告;哲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 B0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8)02-0024-
期刊
[摘要]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对引导和规范我国广大公务员正确履职尽责具有重要作用,对增强公务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服务意识,做到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具有重大意义。国外很多国家向来重视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价值理念和规范要求,对改善公务员的职业素质,提升行政效能发挥了积极作用,其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对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关键词]公务员;职
期刊
[摘 要]在新的形势下,工程项目党建联建是项目工地党建工作的新平台。近年来,上海城投集团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坚持“支部建在工地上”,从落实牵头党建联建协调责任、协商解决工程项目重大问题、发挥条块资源优势化解矛盾等方面深入开展工程项目党建联建工作,有效推进了重大工程建设,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  [关键词]新形势;工程项目;党建联建工作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要]始终坚持科学理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与创造力的源泉,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根本规律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具体规律,也就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具体方法,一是以实践问题为起点,二是以群众路线为路径,三是以思想路线为方法,四是以人类文明为借鉴。中国共产党要促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社会治理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的社会治理新路。其中,在全市开展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工作是贯彻“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要求的生动实践。  [关键词]上海;社会治理;创新;交通;整治  [中图分类号] D66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