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都对企业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技术创新已经不再停留于“号召和规划”,切切实实成为了决定产业发展乃至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强化。
强化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实施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到2020年,大型骨干企业应普遍建有企业研究开发院,高新技术企业应普遍建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申报承担市级产业导向类科研项目的企业,原则上应建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全面落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视同利润的考核措施,各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安排适当比例的资金用于国有企业自主创新。
激发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技术创新、质量检测、知识产权、信息网络、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与全过程的创新服务。重点支持建设一批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综合性孵化器、大型孵化器,形成网络化的创新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囯有孵化器建设,探索发展一批混合所有制孵化器。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引导作用,通过贷款贴息、研发资助等方式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探索实施创新券制度,支持科技型企业研究制订上市路线图,引导企业通过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等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工业专项资金对创新的引导作用,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建立健全各类研发机构,每年可在各支柱产业分别培育5—10家企业技术中心,支持5—10家行业创新服务平台发展壮大,形成集研发试验、信息服务、培训审核等于一体的创新支撑体系。
实施技术改造专项计划。每年推动100项重点项目技术改造工程,推动以关键零部件为核心、产品链垂直整合及产业集群配套系统的同步改造。引进与推广芯片、高端发动机、汽车电子等100项新技术,引进和推广冷化溶融金属、增大组织致密度、精密铸锻、精密切削等100项新工艺,突出抓好汽车、电脑、机床、船舶等100个重大装备数控化改造。加大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物流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力度,提高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
实施技术攻关计划。瞄准世界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和市场发展趋势,以增强研发资源柔性集聚、全球整合及产业化转化能力为目标,建立企业配置全球科技资源机制,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制造基础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
加强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体制机制,培养、引进、用好、留住富于创新激情和创造能力的创新人才队伍对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举足轻重;引进国外优秀研发团队,利用全球人才资源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拓宽产品领域,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培育创新人才,构建企业自主研发团队,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重点人才培训专项资金,建立分类人才管理培训体制,满足不同层次科研人员的知识需求,同时实施“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方式,选派科技人员到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产业发达的国家进行研修。
(作者单位:重庆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 )
强化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实施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到2020年,大型骨干企业应普遍建有企业研究开发院,高新技术企业应普遍建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申报承担市级产业导向类科研项目的企业,原则上应建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全面落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视同利润的考核措施,各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安排适当比例的资金用于国有企业自主创新。
激发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技术创新、质量检测、知识产权、信息网络、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与全过程的创新服务。重点支持建设一批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综合性孵化器、大型孵化器,形成网络化的创新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囯有孵化器建设,探索发展一批混合所有制孵化器。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引导作用,通过贷款贴息、研发资助等方式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探索实施创新券制度,支持科技型企业研究制订上市路线图,引导企业通过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等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工业专项资金对创新的引导作用,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建立健全各类研发机构,每年可在各支柱产业分别培育5—10家企业技术中心,支持5—10家行业创新服务平台发展壮大,形成集研发试验、信息服务、培训审核等于一体的创新支撑体系。
实施技术改造专项计划。每年推动100项重点项目技术改造工程,推动以关键零部件为核心、产品链垂直整合及产业集群配套系统的同步改造。引进与推广芯片、高端发动机、汽车电子等100项新技术,引进和推广冷化溶融金属、增大组织致密度、精密铸锻、精密切削等100项新工艺,突出抓好汽车、电脑、机床、船舶等100个重大装备数控化改造。加大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物流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力度,提高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
实施技术攻关计划。瞄准世界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和市场发展趋势,以增强研发资源柔性集聚、全球整合及产业化转化能力为目标,建立企业配置全球科技资源机制,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制造基础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
加强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体制机制,培养、引进、用好、留住富于创新激情和创造能力的创新人才队伍对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举足轻重;引进国外优秀研发团队,利用全球人才资源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拓宽产品领域,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培育创新人才,构建企业自主研发团队,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重点人才培训专项资金,建立分类人才管理培训体制,满足不同层次科研人员的知识需求,同时实施“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方式,选派科技人员到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产业发达的国家进行研修。
(作者单位:重庆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