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这个社会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各行各业因为工作的需要,对于用电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对于供电企业而言,如果想在提高客户体验感的同时增长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做好电能计量管理工作,以此来达到推动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能计量管理;可持续发展;
引言:一个合格的供电企业,必须做好电能计量管理工作,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使一个企业井然有序的发展下去,还能够促进供电企业不断进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当科学、合理的进行电能计量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稳定供电的同时,使供电企业经济得以增长。因此,分析在新时期供电企业电能计量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找到改进的方法,增强电能计量管理能力,改进管理模式变得尤为重要。
一、供电所电能计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电能计量管理工作不合理,缺乏一定的时效性
虽然供电企业对于电能计量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影响整个电能计量管理工作的预期效果,导致电能计量工作无法顺利的进行下去,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结果,正是由于时效性的缺乏。不但如此,在很多电力企业中,整个电能计量管理工作制度也不完善,管理不合理,使整个工作都无法合理有序地进行。
2)电能计量工作人员缺乏应用实践能力
供电所的工作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践能力,遇到问题不知如何处理,不能够冷静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影响工作进度,因此,就需要管理人员重视起来,提升每位工作人员水平和职业素养,确保可持续发展,不但如此,企业的管理者,还应当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工作人员按照计划进行工作并进行合理的变通,就能使整个电能计量工作顺利进行下去。
3)电能计量设备落后
就目前的情况来讲,电能计量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由于企业的领导对电能计量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导致设备和技术十分落后,不但如此,很多设备都是在应用年限的边缘,只要还能运行,就一直使用。在实际的工作中,这种问题层出不穷,经常会影响工作的开展和进行。而且很多电能计量工作人员不够重视电能计量装置问题,在进行电能计量的工作之中,当设备出现问题之后,将使得整个工作无法进行下去。因此,对设备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检修是必要的,设备出现问题时及时上报,及时更换设备。
二、做好电能计量管理工作的可靠措施
1)改进管理手段
在今后的电能计量管理工作中,需要遵照国家制定的各项制度标准,如《计量装置技术规范》、《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计量法》等对整个电能计量标准进行统一化,根据实际出现的情况,让电能计量这项工作变得合理,变得科学。在实际的电能计量管理工作中,管理工作人员应该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摒弃“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陈旧思想,将这项工作重视起来,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引进先进的设备,使整个电能计量管理工作的质量提升上来,不但如此,还要遵循实际,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建立合理的、健全的管理体制,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的工作规范性,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员工意识到电能计量工作的重要性。
2)引進先进的电能计量设备
在新时期,社会各项事物都在飞速的向前发展,为了能跟随上社会发展进步的脚步,引进先进的电能计量设备是必要的。对于老旧的设备和技术还有不知上进的电能计量管理人员要及时的淘汰出局,确保整个电能计量工作能够不受任何影响,对于新设备和有新思想的电能计量管理人员要进行大力的推广和支持,优先采取他们的管理办法。
3)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电力企业不但要跟随时代洪流,还要引进先进的设备,并且从各个方面提升电能计量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在工作中,对电能计量工作人员要进行技能的定期培训,而且要定期不定期的对他们进行考核,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让员工能够有学习的压力和动力,让员工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确保以后工作的操作规范性,从而提高电能计量的工作质量。
4)抓住电能计量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在进行电能计量管理工作的时候,管理人员一定要以客户为中心,时刻关注着客户的利益,在提高电能计量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的同时,要尽可能地去保证客户的利益不会受损,抓住消费者的内心,明确客户的消费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紧随社会发展的潮流,避免影响电能计量工作的不良因素,准确合理的开展工作。
三、结语
一个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电能计量工作是必要的也是核心,它对整个电力企业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电能计量管理人员一定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自己的管理模式,总结电能计量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减小工作中出现的误差,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供电企业的良好、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宁.新时期供电所如何做好电能计量管理工作[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2):212.
[2]严绩佳.供电所做好电能计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7(11):131-132.
[3]赖雄渊.关于供电所如何做好电能计量管理工作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8(05):92-93.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能计量管理;可持续发展;
引言:一个合格的供电企业,必须做好电能计量管理工作,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使一个企业井然有序的发展下去,还能够促进供电企业不断进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当科学、合理的进行电能计量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稳定供电的同时,使供电企业经济得以增长。因此,分析在新时期供电企业电能计量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找到改进的方法,增强电能计量管理能力,改进管理模式变得尤为重要。
一、供电所电能计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电能计量管理工作不合理,缺乏一定的时效性
虽然供电企业对于电能计量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影响整个电能计量管理工作的预期效果,导致电能计量工作无法顺利的进行下去,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结果,正是由于时效性的缺乏。不但如此,在很多电力企业中,整个电能计量管理工作制度也不完善,管理不合理,使整个工作都无法合理有序地进行。
2)电能计量工作人员缺乏应用实践能力
供电所的工作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践能力,遇到问题不知如何处理,不能够冷静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影响工作进度,因此,就需要管理人员重视起来,提升每位工作人员水平和职业素养,确保可持续发展,不但如此,企业的管理者,还应当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工作人员按照计划进行工作并进行合理的变通,就能使整个电能计量工作顺利进行下去。
3)电能计量设备落后
就目前的情况来讲,电能计量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由于企业的领导对电能计量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导致设备和技术十分落后,不但如此,很多设备都是在应用年限的边缘,只要还能运行,就一直使用。在实际的工作中,这种问题层出不穷,经常会影响工作的开展和进行。而且很多电能计量工作人员不够重视电能计量装置问题,在进行电能计量的工作之中,当设备出现问题之后,将使得整个工作无法进行下去。因此,对设备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检修是必要的,设备出现问题时及时上报,及时更换设备。
二、做好电能计量管理工作的可靠措施
1)改进管理手段
在今后的电能计量管理工作中,需要遵照国家制定的各项制度标准,如《计量装置技术规范》、《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计量法》等对整个电能计量标准进行统一化,根据实际出现的情况,让电能计量这项工作变得合理,变得科学。在实际的电能计量管理工作中,管理工作人员应该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摒弃“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陈旧思想,将这项工作重视起来,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引进先进的设备,使整个电能计量管理工作的质量提升上来,不但如此,还要遵循实际,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建立合理的、健全的管理体制,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的工作规范性,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员工意识到电能计量工作的重要性。
2)引進先进的电能计量设备
在新时期,社会各项事物都在飞速的向前发展,为了能跟随上社会发展进步的脚步,引进先进的电能计量设备是必要的。对于老旧的设备和技术还有不知上进的电能计量管理人员要及时的淘汰出局,确保整个电能计量工作能够不受任何影响,对于新设备和有新思想的电能计量管理人员要进行大力的推广和支持,优先采取他们的管理办法。
3)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电力企业不但要跟随时代洪流,还要引进先进的设备,并且从各个方面提升电能计量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在工作中,对电能计量工作人员要进行技能的定期培训,而且要定期不定期的对他们进行考核,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让员工能够有学习的压力和动力,让员工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确保以后工作的操作规范性,从而提高电能计量的工作质量。
4)抓住电能计量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在进行电能计量管理工作的时候,管理人员一定要以客户为中心,时刻关注着客户的利益,在提高电能计量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的同时,要尽可能地去保证客户的利益不会受损,抓住消费者的内心,明确客户的消费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紧随社会发展的潮流,避免影响电能计量工作的不良因素,准确合理的开展工作。
三、结语
一个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电能计量工作是必要的也是核心,它对整个电力企业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电能计量管理人员一定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自己的管理模式,总结电能计量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减小工作中出现的误差,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供电企业的良好、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宁.新时期供电所如何做好电能计量管理工作[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2):212.
[2]严绩佳.供电所做好电能计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7(11):131-132.
[3]赖雄渊.关于供电所如何做好电能计量管理工作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8(05):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