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错误的学情信息。教师要独具慧眼,及时发现并捕捉儿童“错误”性学习资源,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中,锻炼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教学机智。
一、建构:“错误资源”之正确意识
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持续观察,我发现许多教师都认同“学生有价值的错误是教学资源”。而在实际教学中,面对错误教师通常会采取回避的态度:要么轻易否定、不予理睬,并叫其他同学作答,直至得到教师满意的答案为止;要么草率解释,直至学生“认可”。为什么会出现防范、回避学生错误的教学行为呢?在与多位老师进行交流后,我发现其根本原因在于,很多教师觉得让学生花费长时间去讨论“错误”,不值得。会影响事先安排的教学进度,还有可能出现意外跑题。他们宁愿把正确思路多讲几遍。还有许多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想利用却不知如何更好的利用,所以只能对错误加以防范和回避。
这就将“错误资源”意识的构建提到了日程上。构建“错误资源”意识,是有效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前提。教学真正的目的是学而有得。有价值的教学行为就是有意义的教学。教师回避学生在课堂上出错,这种教学行为和认识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背离的,它带来的后果是,丢失了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学习中,学生只有真正明白自己的问题,改正错误,才能把要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内化为个人的发展。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或产生问题时,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教师要有容错的气度,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去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蹲下身来,耐心倾听他们的表述,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与学生一起经历挫折,不断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感受学习的快乐。这才是一个真实的、师生相互支持的课堂,只有这种和谐、宽容的课堂才能让“错误”资源可以容身。
二、捕捉:“错误资源”之教学智慧
及时捕捉到语文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并知性地挖掘出“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需要教师拥有足够的教学智慧。
教学智慧在《教育大辞典》中被定义为: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一时处于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的能力。
以《我盼春天的荠菜》一课的教学插曲为例。在执教课文《我盼春天的荠菜》一课时,其情感价值定位于感受旧社会穷苦孩子的生活是多么痛苦,感受妈妈疼爱孩子的感情,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在引导学生们体会“一次,我实在饿极了,正在财主家的地里掰(bāi)玉米棒子,被他家的人发现了。那家伙立刻拿着一根粗木棍,紧紧追来”这一句时,课堂出现了异样的声音——
有个学生说道:“课文中的‘我’真是个坏孩子,活该受到惩罚。”很明显,这是与主旨完全背离的。教者没有一棒而下,而是冷静地请其说说自己的看法。“老师说过,偷东西是不对的。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偷别人的东西。”
从学生的后期分析来看,这是一个能明辨是非的孩子。关键问题出在课文所写的事情发生在旧社会,距现代生活较远,学生不能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理解游离在了课文之外。
此时的处理方式不外乎两种:
其一,直接否决错误的理解,将正确的课文情感和答案灌输给孩子。
其二,认可其观点,听取解释,并及时引导,结合课文加深理解。
第一种方法,循规蹈矩,简明而不易出差错。但是,将会成为对孩子法制观念的一种误导。而一旦认可其观点,则会是对课文主旨的一种背离。权衡之下,最终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及时处理“错误资源”的意识占了上风。我当机立断,以一组问题尝试着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感悟的学习情景:
师:想想“我”为什么会这么做?是因为“我”本性坏吗?请回到课文中,再反复读读。
生:不是。是因为她实在饿极了,什么吃的都没有。
生:还因为“我”当时年纪小,饿到了极点。
师:如果你发现了她,你会怎么处理?
生:我会当没看见,让她吃饱。毕竟只是根玉米棒子呀!人命更重要。
生:我会邀请她去我家吃饱饭。
师: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孩子!而那个财主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会这么做?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那家伙立刻拿着一根粗木棍,紧紧追来”。他真是一种凶残的家伙,对这么一个小孩子,而且只是掰了根玉米棒,他居然拿“粗木棍”!真是个冷血动物!
……
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带来了不同的教学效果。静心反思,我庆幸自己没有放过这么有价值的错误,从而更好地把握住了教学的契机。巧用学生的错误理解,及时引导,变废为宝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对课文情境的再现和对课文的阅读思辨中,学生议错、赏错,放松了思维、点燃了思维。学生的认识在自我的思辨中逐步加深,与主人公的心贴得更近,理解更深入了。这就是教学智慧。教学智慧存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是教师个人应变能力与突发事件、意外情况等撞击而迅速迸发的火花,有其复杂性、情境性和实践性。教学活动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性。教师在教育情境中对个别的、特殊的学生学习“错误”的现象进行引导性的理解与处理,成为其教育实践性知识的重要组成内容,从而形成并发展教师的教育智慧。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小学226300)
一、建构:“错误资源”之正确意识
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持续观察,我发现许多教师都认同“学生有价值的错误是教学资源”。而在实际教学中,面对错误教师通常会采取回避的态度:要么轻易否定、不予理睬,并叫其他同学作答,直至得到教师满意的答案为止;要么草率解释,直至学生“认可”。为什么会出现防范、回避学生错误的教学行为呢?在与多位老师进行交流后,我发现其根本原因在于,很多教师觉得让学生花费长时间去讨论“错误”,不值得。会影响事先安排的教学进度,还有可能出现意外跑题。他们宁愿把正确思路多讲几遍。还有许多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想利用却不知如何更好的利用,所以只能对错误加以防范和回避。
这就将“错误资源”意识的构建提到了日程上。构建“错误资源”意识,是有效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前提。教学真正的目的是学而有得。有价值的教学行为就是有意义的教学。教师回避学生在课堂上出错,这种教学行为和认识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背离的,它带来的后果是,丢失了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学习中,学生只有真正明白自己的问题,改正错误,才能把要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内化为个人的发展。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或产生问题时,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教师要有容错的气度,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去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蹲下身来,耐心倾听他们的表述,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与学生一起经历挫折,不断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感受学习的快乐。这才是一个真实的、师生相互支持的课堂,只有这种和谐、宽容的课堂才能让“错误”资源可以容身。
二、捕捉:“错误资源”之教学智慧
及时捕捉到语文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并知性地挖掘出“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需要教师拥有足够的教学智慧。
教学智慧在《教育大辞典》中被定义为: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一时处于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的能力。
以《我盼春天的荠菜》一课的教学插曲为例。在执教课文《我盼春天的荠菜》一课时,其情感价值定位于感受旧社会穷苦孩子的生活是多么痛苦,感受妈妈疼爱孩子的感情,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在引导学生们体会“一次,我实在饿极了,正在财主家的地里掰(bāi)玉米棒子,被他家的人发现了。那家伙立刻拿着一根粗木棍,紧紧追来”这一句时,课堂出现了异样的声音——
有个学生说道:“课文中的‘我’真是个坏孩子,活该受到惩罚。”很明显,这是与主旨完全背离的。教者没有一棒而下,而是冷静地请其说说自己的看法。“老师说过,偷东西是不对的。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偷别人的东西。”
从学生的后期分析来看,这是一个能明辨是非的孩子。关键问题出在课文所写的事情发生在旧社会,距现代生活较远,学生不能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理解游离在了课文之外。
此时的处理方式不外乎两种:
其一,直接否决错误的理解,将正确的课文情感和答案灌输给孩子。
其二,认可其观点,听取解释,并及时引导,结合课文加深理解。
第一种方法,循规蹈矩,简明而不易出差错。但是,将会成为对孩子法制观念的一种误导。而一旦认可其观点,则会是对课文主旨的一种背离。权衡之下,最终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及时处理“错误资源”的意识占了上风。我当机立断,以一组问题尝试着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感悟的学习情景:
师:想想“我”为什么会这么做?是因为“我”本性坏吗?请回到课文中,再反复读读。
生:不是。是因为她实在饿极了,什么吃的都没有。
生:还因为“我”当时年纪小,饿到了极点。
师:如果你发现了她,你会怎么处理?
生:我会当没看见,让她吃饱。毕竟只是根玉米棒子呀!人命更重要。
生:我会邀请她去我家吃饱饭。
师: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孩子!而那个财主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会这么做?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那家伙立刻拿着一根粗木棍,紧紧追来”。他真是一种凶残的家伙,对这么一个小孩子,而且只是掰了根玉米棒,他居然拿“粗木棍”!真是个冷血动物!
……
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带来了不同的教学效果。静心反思,我庆幸自己没有放过这么有价值的错误,从而更好地把握住了教学的契机。巧用学生的错误理解,及时引导,变废为宝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对课文情境的再现和对课文的阅读思辨中,学生议错、赏错,放松了思维、点燃了思维。学生的认识在自我的思辨中逐步加深,与主人公的心贴得更近,理解更深入了。这就是教学智慧。教学智慧存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是教师个人应变能力与突发事件、意外情况等撞击而迅速迸发的火花,有其复杂性、情境性和实践性。教学活动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性。教师在教育情境中对个别的、特殊的学生学习“错误”的现象进行引导性的理解与处理,成为其教育实践性知识的重要组成内容,从而形成并发展教师的教育智慧。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小学22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