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构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想象为中心,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在区域游戏时,建构区一直是很多喜欢建构和部分性格相对内向幼儿“藏匿”的场所。那么如何在建构区中正确投放材料,有效指导幼儿建构,以及与其他幼儿互动,拓展和建构孩子们的学习机会。
关键词:建构活动;有益经验;材料投放;有效指导
引言
建构游戏具有自由、自主、自发的特征,深受大班幼儿的喜爱。通过实践和连续观察我发现,建构区活动是一个让幼儿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教育场所,更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发展建构技能的契机。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在幼儿的建构游戏中给予幼儿有效的支持呢?下面我将通过结合自身的观察记录谈一谈在建构区中如何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
一、了解建构活动中幼儿获得的经验
在《指南》社会领域人际交往的教育建议中这样写道:创造交往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而建构区的活动不仅创造了幼儿交往的机会,更好的促进幼儿交往的能力,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建构区还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自主意识、合作和分享的意识、创新意识等。
在建构活动中,幼儿不停进行的动作(堆、放、握、拿、拼插、整理等)提供了发展感知觉技能的机会,如手眼协调、平衡性等,同时也发展了身体各部分的大小肌肉群,锻炼了动作的精确性和灵敏性,培养其控制能力。当幼儿拿取建构材料,小心翼翼地搭出一样东西时,他们的小肌肉就获得了发展;而在他们小心稳住扶住建构材料,不让材料倒塌下来时,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也更为完善。当幼儿为了将小箱子从上取下来要伸出胳膊,轻轻的踮起脚尖搬运箱子,这些动作都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幼儿在建构游戏中提升的不只是以上这些,还能在构造物体或建筑物中锻炼数学空间概念,了解大小、形状、数字和数量等知识,同时能够发展想象力、动手能力、创造力,培养耐心、协作、互助、坚持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行为品质。
二、提供建构活动中幼儿需要的材料
为幼儿创设了探究数与量,并提高空间意识和几何概念知识的机会。建构的材料是必备的,是开展游戏的物質基础,投放什么样的物质材料与幼儿兴趣有着密切关系。
1.积木的数量和种类
积木的数量和种类直接影响搭建的效果和幼儿的水平发挥。缺乏数量是必须的,在种类上也要尽可能丰富,关键要适合该年龄段的幼儿搭建,不是平行游戏,而是可操作性强,幼儿间可以互动合作的。
2.辅助材料的提供
辅助材料的提供可以丰富多元一些,集中分类摆放在一处,幼儿可以根据需要去取来用。很多时候,巧妙地运用辅助材料可以让建构的效果发挥亮睛之笔。比如我们近期开展的“中国娃”主题,幼儿在搭建长城和天安门的时候,会将木头积木和纸芯桶、奶粉罐等组合运用,搭出镂空的层次。除了主观上的木头积木搭建天安门,还可以提供纸牌、纸杯等。
这些材料都可以用来垒高、平铺、也可根据提供的搭建流程图进行搭建也可以提供绘画工具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建构图。在建构区高空悬挂醒目标志;柜子、材料箱做隔断;和幼儿共同商讨建构区规则;设固定保留作品区。
三、观察建构活动中游戏的发展情况
积木具有无穷的魅力,可以让幼儿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从简单的东西拼搭到复杂的,建构,如桥梁摩天轮,真实情景等。作为老师,我们要协助组织幼儿的活动,让幼儿从建构区活动中获得最大的经验提升。那怎样让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提升,其中观察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喜欢观察建构区的老师,可能会发现往往提供同样的材料,幼儿可能会有不同的玩法。有的幼儿就拿着积木走来走去,或者拿着辅助材料在那里玩,有的幼儿则能用简单的积木搭出非常复杂的建筑。是由于幼儿是有个别差异的,他们可能处在不同玩积木的一个阶段。阶段一把积木拿来拿去。阶段二,排成一条马路。阶段三,创构建筑物。阶段四,搭建出精巧的建筑物。教师要根据你观察到的幼儿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为了让他更好的学习,你可以使用哪些方法?
例如:在一次建构游戏活动中,两个小朋友合作玩游戏,一位小朋友一直在那里指挥,我需要什么形状的积木,另外一位小朋友一直会到材料区为他拿他需要的积木。整个游戏活动中,拿积木的小朋友就没有进入到建构的阶段。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位小朋友处于第一阶段,将积木拿来拿去。这样的小朋友,我们可以用同伴引导法,请一个能干的小朋友,带着他一起搭,一起玩,为他起个头,而不能找指挥性强的小朋友指挥他去做某件事情,这样子他就一直不能够进入到第二阶段。
四、思考建构活动中幼儿经验的提升
观察是教师"干预"的基础和基本的指导方法。通过观察幼儿的建构行为及利用建构物开展象征性游戏,教师可以对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评价。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脑袋去"思考",只"看"不"想"等于什么也没有"看到"。教师要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为什么"的思考,以理解幼儿的搭建行动或进行分析。在幼儿进行建构区游戏时,往往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才能向下一个阶段迈进。在平日的建构区游戏活动中,我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适时介入解决问题
很多幼儿,都可以通过观察其他小朋友如何搭建,可以进行下一步,探索进入到下一阶段,是如果幼儿确实需要老师的进一步指导或帮助,才可以进入到下一阶段的话,那老师就需要适时的介入。
2.游戏后讨论评价
游戏后的讨论和评价,其实是对本次游戏的一个提升。讨论和评价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教师评价法,一种是幼儿互评。在活动中我都会先采取幼儿相互评价,我的评价,更能真实的反映本次游戏,而且幼儿对同伴之间的评价也非常的重视。只有当幼儿评价不能抓住本次游戏的重点时,我才会进行下一步教师的重点评价和总结。
参考文献:
[1](美)道治,(美)柯克,(美)海洛曼,幼儿园创造性课程,[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9
[2](美)布拉德,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14.10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建构活动;有益经验;材料投放;有效指导
引言
建构游戏具有自由、自主、自发的特征,深受大班幼儿的喜爱。通过实践和连续观察我发现,建构区活动是一个让幼儿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教育场所,更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发展建构技能的契机。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在幼儿的建构游戏中给予幼儿有效的支持呢?下面我将通过结合自身的观察记录谈一谈在建构区中如何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
一、了解建构活动中幼儿获得的经验
在《指南》社会领域人际交往的教育建议中这样写道:创造交往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而建构区的活动不仅创造了幼儿交往的机会,更好的促进幼儿交往的能力,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建构区还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自主意识、合作和分享的意识、创新意识等。
在建构活动中,幼儿不停进行的动作(堆、放、握、拿、拼插、整理等)提供了发展感知觉技能的机会,如手眼协调、平衡性等,同时也发展了身体各部分的大小肌肉群,锻炼了动作的精确性和灵敏性,培养其控制能力。当幼儿拿取建构材料,小心翼翼地搭出一样东西时,他们的小肌肉就获得了发展;而在他们小心稳住扶住建构材料,不让材料倒塌下来时,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也更为完善。当幼儿为了将小箱子从上取下来要伸出胳膊,轻轻的踮起脚尖搬运箱子,这些动作都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幼儿在建构游戏中提升的不只是以上这些,还能在构造物体或建筑物中锻炼数学空间概念,了解大小、形状、数字和数量等知识,同时能够发展想象力、动手能力、创造力,培养耐心、协作、互助、坚持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行为品质。
二、提供建构活动中幼儿需要的材料
为幼儿创设了探究数与量,并提高空间意识和几何概念知识的机会。建构的材料是必备的,是开展游戏的物質基础,投放什么样的物质材料与幼儿兴趣有着密切关系。
1.积木的数量和种类
积木的数量和种类直接影响搭建的效果和幼儿的水平发挥。缺乏数量是必须的,在种类上也要尽可能丰富,关键要适合该年龄段的幼儿搭建,不是平行游戏,而是可操作性强,幼儿间可以互动合作的。
2.辅助材料的提供
辅助材料的提供可以丰富多元一些,集中分类摆放在一处,幼儿可以根据需要去取来用。很多时候,巧妙地运用辅助材料可以让建构的效果发挥亮睛之笔。比如我们近期开展的“中国娃”主题,幼儿在搭建长城和天安门的时候,会将木头积木和纸芯桶、奶粉罐等组合运用,搭出镂空的层次。除了主观上的木头积木搭建天安门,还可以提供纸牌、纸杯等。
这些材料都可以用来垒高、平铺、也可根据提供的搭建流程图进行搭建也可以提供绘画工具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建构图。在建构区高空悬挂醒目标志;柜子、材料箱做隔断;和幼儿共同商讨建构区规则;设固定保留作品区。
三、观察建构活动中游戏的发展情况
积木具有无穷的魅力,可以让幼儿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从简单的东西拼搭到复杂的,建构,如桥梁摩天轮,真实情景等。作为老师,我们要协助组织幼儿的活动,让幼儿从建构区活动中获得最大的经验提升。那怎样让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提升,其中观察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喜欢观察建构区的老师,可能会发现往往提供同样的材料,幼儿可能会有不同的玩法。有的幼儿就拿着积木走来走去,或者拿着辅助材料在那里玩,有的幼儿则能用简单的积木搭出非常复杂的建筑。是由于幼儿是有个别差异的,他们可能处在不同玩积木的一个阶段。阶段一把积木拿来拿去。阶段二,排成一条马路。阶段三,创构建筑物。阶段四,搭建出精巧的建筑物。教师要根据你观察到的幼儿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为了让他更好的学习,你可以使用哪些方法?
例如:在一次建构游戏活动中,两个小朋友合作玩游戏,一位小朋友一直在那里指挥,我需要什么形状的积木,另外一位小朋友一直会到材料区为他拿他需要的积木。整个游戏活动中,拿积木的小朋友就没有进入到建构的阶段。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位小朋友处于第一阶段,将积木拿来拿去。这样的小朋友,我们可以用同伴引导法,请一个能干的小朋友,带着他一起搭,一起玩,为他起个头,而不能找指挥性强的小朋友指挥他去做某件事情,这样子他就一直不能够进入到第二阶段。
四、思考建构活动中幼儿经验的提升
观察是教师"干预"的基础和基本的指导方法。通过观察幼儿的建构行为及利用建构物开展象征性游戏,教师可以对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评价。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脑袋去"思考",只"看"不"想"等于什么也没有"看到"。教师要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为什么"的思考,以理解幼儿的搭建行动或进行分析。在幼儿进行建构区游戏时,往往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才能向下一个阶段迈进。在平日的建构区游戏活动中,我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适时介入解决问题
很多幼儿,都可以通过观察其他小朋友如何搭建,可以进行下一步,探索进入到下一阶段,是如果幼儿确实需要老师的进一步指导或帮助,才可以进入到下一阶段的话,那老师就需要适时的介入。
2.游戏后讨论评价
游戏后的讨论和评价,其实是对本次游戏的一个提升。讨论和评价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教师评价法,一种是幼儿互评。在活动中我都会先采取幼儿相互评价,我的评价,更能真实的反映本次游戏,而且幼儿对同伴之间的评价也非常的重视。只有当幼儿评价不能抓住本次游戏的重点时,我才会进行下一步教师的重点评价和总结。
参考文献:
[1](美)道治,(美)柯克,(美)海洛曼,幼儿园创造性课程,[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9
[2](美)布拉德,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14.10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