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观现在的语文课堂,很多教师在意识上已经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维,也试图以这样的思维指导教学行为。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不管是在平常课或是在公开课,“以教定学、教师演主角的内容分析式课堂”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真正实现“以生为本”呢?笔者以多篇课文为例,从词语教学、概括内容和迁移训练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生本课堂中的“千锤万凿”的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以生为本 积累运用 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52-02
要想实现纯正的“生本课堂”,教师就必须把手中的这一条线还给学生,由学生来决定这条线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甚至这条线该放多高。我们可以通过制定预习单,让学生先走进文本,充分自学、自研、自得。在学生的具体学情之上,认真备课,在课堂上教学生不懂之处,以学定教,充分体现生本课堂的价值理念。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又如何体现,做到以学生为主呢?
一、“生本课堂”之第一锤:词语教学乐中学
创设平台,积累运用
案例:《火烧云》
(1)出示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先指名朗读,再相机正音)
红彤彤 金灿灿
半紫半黄 半灰半百合色
(2)给词语归类。(引导学生根据构词规律分成三类:ABB、ABAC、事物加颜色)
(3)像这样表示颜色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
(4)课件出示:“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 ,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借助这样的句式,你能连起来说说吗?)
通过这样的词语教学,学生不仅积累了许多表示颜色的词语,而且在具体的运用中,加深印象,真正内化。生本课堂就应该以学生的词语积累运用为着力点,去设计教学思路,创建词语运用的平台,为孩子们以后的句子运用、习作表达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生本课堂”之第二锤:概括内容寻方法
段意叠加法
案例:《尊严》
(1)这篇文章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板书)
(2)哪些自然自然段的意思差不多?(指导学生去除重复的短意)
(3)现在,你能连起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吗?(多名学生指导练说)
(4)方法回顾:先把各自然段的意思说出来,再进行有效组合,删除重复的,剔除多余的,叠加有用的,这就是概括段意的一种方法,叫段意叠加法。
教师千万不要拘泥于某一种标准答案,只要合情合理,说得通即可,学生所概括的合理与否,教师请学生来做评断,做到生与生思维的碰撞与交集,等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完毕,老师点睛一下就可。教师将学生所概括的每一段的段意都写在黑板上,这种线性的文字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同时降低了难度,无形中教会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当然,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还有其他,如课题扩充法,摘录归纳法等,不管用哪种,我们都应在课堂上授之以“渔”,教会学生之所以其然。
三、“生本课堂”之第三锤:迁移训练显神通
寻找共性,写法迁移
案例:《地震中的父与子》
出示: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
(1)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作者要连用三个句号?(为了突出时间的漫长,以及父亲内心的焦虑。)
(3)你能在每个时间段,感受到父亲的心情吗?
(4) 出示:七点……
七点一刻……
七点半……
(5)总结:刚才,我们就是通过这三个句号感受到了时间的漫长及文中父亲内心的焦躁。那么,废墟中的儿子呢,他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用这种写法来写写废墟中的儿子的心情又是如何的?
(6)学生练写片段,用上表示时间漫长的三个句号。
课程标准非常强调语言的迁移运用。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者主动引导学生去感知、去触摸、去发现、去体悟言语的特点,并且利用文本的情景迁移写法训练,非常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我想,真正的生本课堂就应该这样把目光聚焦到文本语用价值的挖掘和探究上来,方能走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窠臼。
总之,要想实现纯正的生本课堂,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者放下自己这个本位,在心中真正拥有学生这个主体。从研究怎样教到研究怎样学,从站在高空观摩课堂行为到与学生成为学习共同体,是以“千锤万凿出深山”的信念打造有效、高效课堂的关键,也是新型生本课堂的风向标。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朱开炎.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4(5)。
[3]张石平.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J].思维与智慧,2001年第9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 积累运用 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52-02
要想实现纯正的“生本课堂”,教师就必须把手中的这一条线还给学生,由学生来决定这条线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甚至这条线该放多高。我们可以通过制定预习单,让学生先走进文本,充分自学、自研、自得。在学生的具体学情之上,认真备课,在课堂上教学生不懂之处,以学定教,充分体现生本课堂的价值理念。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又如何体现,做到以学生为主呢?
一、“生本课堂”之第一锤:词语教学乐中学
创设平台,积累运用
案例:《火烧云》
(1)出示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先指名朗读,再相机正音)
红彤彤 金灿灿
半紫半黄 半灰半百合色
(2)给词语归类。(引导学生根据构词规律分成三类:ABB、ABAC、事物加颜色)
(3)像这样表示颜色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
(4)课件出示:“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 ,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借助这样的句式,你能连起来说说吗?)
通过这样的词语教学,学生不仅积累了许多表示颜色的词语,而且在具体的运用中,加深印象,真正内化。生本课堂就应该以学生的词语积累运用为着力点,去设计教学思路,创建词语运用的平台,为孩子们以后的句子运用、习作表达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生本课堂”之第二锤:概括内容寻方法
段意叠加法
案例:《尊严》
(1)这篇文章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板书)
(2)哪些自然自然段的意思差不多?(指导学生去除重复的短意)
(3)现在,你能连起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吗?(多名学生指导练说)
(4)方法回顾:先把各自然段的意思说出来,再进行有效组合,删除重复的,剔除多余的,叠加有用的,这就是概括段意的一种方法,叫段意叠加法。
教师千万不要拘泥于某一种标准答案,只要合情合理,说得通即可,学生所概括的合理与否,教师请学生来做评断,做到生与生思维的碰撞与交集,等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完毕,老师点睛一下就可。教师将学生所概括的每一段的段意都写在黑板上,这种线性的文字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同时降低了难度,无形中教会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当然,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还有其他,如课题扩充法,摘录归纳法等,不管用哪种,我们都应在课堂上授之以“渔”,教会学生之所以其然。
三、“生本课堂”之第三锤:迁移训练显神通
寻找共性,写法迁移
案例:《地震中的父与子》
出示: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
(1)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作者要连用三个句号?(为了突出时间的漫长,以及父亲内心的焦虑。)
(3)你能在每个时间段,感受到父亲的心情吗?
(4) 出示:七点……
七点一刻……
七点半……
(5)总结:刚才,我们就是通过这三个句号感受到了时间的漫长及文中父亲内心的焦躁。那么,废墟中的儿子呢,他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用这种写法来写写废墟中的儿子的心情又是如何的?
(6)学生练写片段,用上表示时间漫长的三个句号。
课程标准非常强调语言的迁移运用。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者主动引导学生去感知、去触摸、去发现、去体悟言语的特点,并且利用文本的情景迁移写法训练,非常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我想,真正的生本课堂就应该这样把目光聚焦到文本语用价值的挖掘和探究上来,方能走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窠臼。
总之,要想实现纯正的生本课堂,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者放下自己这个本位,在心中真正拥有学生这个主体。从研究怎样教到研究怎样学,从站在高空观摩课堂行为到与学生成为学习共同体,是以“千锤万凿出深山”的信念打造有效、高效课堂的关键,也是新型生本课堂的风向标。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朱开炎.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4(5)。
[3]张石平.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J].思维与智慧,2001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