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phi_qu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第一要素是能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经过启发或独立地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提出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实践证明: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他们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的兴趣高、效率也高。提出问题的同时,他们还能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这样,不但能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这正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那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发扬民主,优化提问环境,让学生敢于问、乐于问
  洛克说过:“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面写上平正的文字,正如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出平正的文字一样。”科学实验和人们的生活体验也同样证明在民主和谐、自由宽松的环境下,人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能发挥其最佳水平。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热爱、尊重学生,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促进学生发展,引导学生不仅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习过程。
  学生在课堂上之所以缺乏问题意识,除了没有掌握怎样提问外,更重要的还有思想方面的原因:一是怕提出问题时词不达意或出现错误,被同学讥笑;二是怕所提问题过于简单,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引起师生的讥讽和嘲笑;三是怕提出不同看法得罪老师;四是怕提出问题超出教学要求或老师一时难以回答,造成尴尬。为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教学观,为学生大胆提问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其次,要求教师在人格上尊重学生,让教师与学生成为平等的教学主体。再次,教师的教风要民主。课堂上要淡化教师的权威,彻底打破那种在课堂上一切以教师为中心的老师问,学生答或教师进行大包干、一言堂的传统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勇于打破思维定势,不囿于陈说,不迷信权威,不拘于“标准答案”,努力营造一个让学生敢说、多说的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采用“两欢迎,三允许”的政策,即“欢迎质疑(包括向教师‘发难’)、欢迎争辩”、“允许出错(说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如此激励学生研讨交流,说出学生自己心中的疑惑和奇思异想。
  二、教会思维方法,提高提问技能,让学生善于问、勤于问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去启发诱导,做好提问示范,授之以渔,逐步训练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是否善于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有问题意识的重要尺度。学生不能或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不知“疑”在何处,不知“惑”在何方。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必须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提问的精神外,在课堂上还要循循善诱,指导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与途径,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由“敢于问”向“善于问、勤于问”发展。
  1.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要从关键词上提出问题
  例如氧化反应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得出是在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但定义中的只是“氧”而不是“氧气”,这就是诱发学生提出问题的一个关键词。在教师的引导下,可启发学生自己去找定义中不理解的“成分”作为问题提出来。
  2.对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提出问题的一般有以下几种
  (1)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例如,铁在潮湿的地方为什么易生锈?为什么少量的水泼在红热的煤球上反而燃烧的更旺?冬天为什么不能将煤炉搬进浴室?重大庆典活动为什么不能用氢气充气球?
  (2)从“异常”中发现问题。例如,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为什么没有铜析出?
  (3)改变命题提问。例如,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变为纯净物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4)假定条件,寻求结果。例如,实验室要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如果把稀盐酸换成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结果会怎样?
  (5)在知识的系统化过程中发现问题。例如,在总结中,学生常常会问:“为什么它们可以归为一类,有何共同点,又有何差异?如何区分他们?”“一般的稀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都会产生氢气,稀硝酸为什么不呢?”等等。这样无疑会产生深层次的问题。
  (6)通过比较,找出异同发现问题。例如无水硫酸铜和浓硫酸都吸水,原理是否相同?
  (7)探求因果,提出问题。例如,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浸过紫色石蕊试液的干燥的纸花变色,而如果向干燥的纸花喷水,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紫色会变成红色。为什么?
  (8)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例如,学生在做酸碱指示剂滴入酸、碱、盐溶液中变色的实验时,观察中就提出了许多问题: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是化学变化吗?化学变化后原物质不是都变成新物质了吗?为什么在加了指示剂变色后的碱溶液中再加酸,又能变色?为什么变出的红色或蓝色并不都完全相同?滴加指示剂的量是不是有最佳值?能测出来吗?
  3.对于化学实验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象与结论的相悖处提出问题
  例如,在学习Ca(OH)2的化学性质时,有同学把少量石灰水滴入硫酸铜溶液或氯化铁溶液中,并没有出现沉淀,这是为什么?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课本上介绍火焰呈淡蓝色,而实际做起来却带有黄色,这是为什么?等等。要鼓励学生在做化学实验时善于捕捉疑点,并大胆提问。
  4.对于化学计算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式提问
  在完成一道计算题的基础上,要经常反思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这样做?不这样做行不行?有没有其他替代的方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条件增减后会怎样?与它类似的习题有哪些?有何异同?条件和结论互换后又会怎样?通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训练,学生分析解决计算题的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5.教学联系社会,拓宽提出问题的渠道
  让学生走进社会,关心社会,亲身体验到化学世界的奇妙,认识到化学科学的用处,了解化学应用中的一些社会、生活问题,以活生生的、具体的化学事实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思维,产生问题意识。例如参观炼钢厂、化肥厂、制药厂、水泥厂等的生产流程而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并想到如何改进它,面对当今的污染问题,想到如何去防治它,等等。
  通过以上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一些方法,在学习化学各部分内容时,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提问能力逐渐得到提升,从而能不断地提出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和起点。当然,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策略多种多样,但教师无论实施什么策略都要着力改变“自己是权威”的传统观念,要鼓励学生提问,促进学生发挥想像力,提出各种哪怕是异想天开的问题,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难能可贵的好奇心”,平等地与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当学生发现问题时教师要由衷地欣赏并给予肯定。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只有在教师不断的情感激励下,才能形成其强烈的提问欲望。
其他文献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从自然引入、重视实践和关注
期刊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鲜活的生命。引导孩子们在“字”的世界里尽情遨游,便成了我们教师一项神圣的使命。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忘记快,变化环境后又不能灵活认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开展识字教学,让“字”生成它应有的精彩呢?以下就谈自己在识字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识字,使教学充满活力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对于枯燥的事
期刊
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创新能力。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取向,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概而言之,是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说到底是主体性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全体学生,发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富有个性、协作性、创造性的身心和谐发展的现代人。下面谈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一、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1、观察是准备创新素质。首先应
期刊
新课程倡导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活动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作业内容和质量的高低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更关系到学生素养的提升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大胆尝试,对作业评比、作业布置、作业批改方式进行了改革,收到了非
期刊
语文是一种语言教学,更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一、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生动的语文教学,首先是构建“生命”课堂教学,激活语文教学
期刊
新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给予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赋予了基础教育改革以新的使命,这对已经进入注重均衡发展与内涵发展为特征的改革发展新阶段的上海基础教育而言,新课程教材改革的启动,正是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环节。改革的核心,在于使教育成为帮助和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不断成功,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教学的目标与课程改革
期刊
听、说、读、写、译是英语的五个组成部分,它们是一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整体,但是其共同的基础却是词汇这个部分。  背诵单词要达到的目标是掌握单词的发音、拼写和意义,即音、形、意。而对于掌握了一定基本词汇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这个目标就需要修正了。大家可以从目前国内流行的各种英语测试中得出一点认识,那就是它们都是标准化考试——标准化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在答题的过程中,答题者需要动笔去写的英文内容明显地减少
期刊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是集演员、编剧和导演于一体的角色。富有成效的教学不仅决定于教师对教材居高临下的认识水平,更决定于教师对教材深入浅出的组织水平。为提高教学效率,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日常的教学中,根据教育学原理,针对小学英语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巧设情景,培养兴趣  小学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能否让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且保
期刊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也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教学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新的课程改革倡导教学的互动理念,这就为语文的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深入探究和实践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感动就在其中凸显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为教师的感动,教学就不再是单纯的工作任务,而是一种真实的生命体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实现。因为学生的感动,知
期刊
摘要:本文是教学管理部门在工程硕士学位培养方面的经验总结。首先介绍了学位论文指导规范和论文评价标准的建立过程,然后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工程硕士类研究生课程教育的特点,接下来重点强调了教学管理部门在工程硕士培养轨迹的各个环节上发挥的作用,最后讨论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体工作思路。  关键词:工程硕士;培养规范;培养质量;评价标准;教务管理系统    引言  自从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