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训练“三要素”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bin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感是学生在长期的阅读体验、感悟、训练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作者认为,教学中要善于抓住“绘形、入境、融情”三个要素,入形入境悟语感,循序渐进塑语言。使学生与所教的课文有一个心灵的对话和交流。
  【关键词】语感训练 三要素
  我们都知道,语感能力强的学生在阅读时会把阅读到的文字变成活活生的画面、鲜明具体的形象和丰富多彩的情感。从而就能更好地体会出课文词语的含义、语句的优美、思想的深刻。怎样训练学生的语感呢?本人认为要抓住“绘形、入境、融情”三要素。
  一、绘形
  绘形是为了引导学生入境。让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在读书时按文章的内容在头脑中绘出一幅幅活生生的画面,一个个鲜明的任务形象。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绘形:
  绘出方位:作者写景或者描绘一个场景总是要以空间为序的。读书时边读边在头脑中绘出方位图,有利于学生理出文章的序。例如讲《少年闰土》开头一小节,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安排这个画面,并说明是根据哪些词语安排这个画面的。在这一节中“天空中”、“下面”、“一望无际”、“其间”这些词语都标记了空间方位。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安排着画面,也就理解了这些词语。这样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幅立体的画面。天空中的圆月,下面的沙地,放眼望去是无边无际的瓜地。在瓜地中一个英俊的少年在刺猹。
  涂上色彩:任何一个画面都有一个格调,而色彩最能影响这个格调。格调有明朗的也有昏暗的,有艳丽的也有淡雅的。让学生想象出这些色彩,可以把学生引到文章的意境中去。还以上面那一小节为例,可对学生说,画面的轮廓我们画出来了,你们再读读课文看一看给它涂上什么色彩?这时学生眼前就会浮现出“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瓜地。”这样一幅色彩谐调而艳丽的画面。
  绘出连续动作的分解图:讲《少年闰土》中年闰土怎样捕鸟那一小节,就引导学生将捕鸟的过程分解成四步:扫空地、支竹匾、撒秕谷、拉绳子。这样学生不仅在想象中理出了捕鸟之序,而且眼前像放映连续幻灯似的展现出一个个活动的画面,使学生体会到那雪天捕鸟的情趣。
  这样,在绘形的过程中也就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他们要想象、要联想,要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变成一幅幅的画面,他们就要把脑海中积累的一个个表象端出来,挑出最合文章的,创造性的组合成一个省的的画面。在绘形的过程中,也同时发展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方位、动作先后、场面的整体布局等都要符合生活的逻辑,不然就会闹笑话,这种逻辑思维是伴随着形象思维进行的。
  二、入境
  境指的是文章的意境。就是形象鲜明,情景交融,意义深远,富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境界。读文章时,只要把文字读“破”,形象也就呈现在眼前了,读书的人也就进入到意境中去了。文字才能生色,语句才能生辉,才能领略到文章的情趣。
  以《小英雄雨来》第五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为例。当学生感受到那蓝天绿水罩上一片红色时,老师问学生签名刚剛写了鬼子枪毙雨来,接着作者为什么又描绘出一幅鲜红的画面呢?学生说这是在赞美雨来有志不在年高。接下去又追问你怎么会想到这是在赞美呢?他们说电影《吉鸿昌》中,敌人枪杀吉鸿昌时,枪声一响就出现了一片红色,那是在歌颂吉鸿昌死得伟大。可见学生进入了意境,就体会出那景中之情了。
  语文中的许多东西只能引导学生意会,不可过多地言传。言传过多,只能是助长学生贴标签。文章的意境是你给贴上的,学生并没有体会到。只有经学生反复诵读、仔细琢磨意会到的东西,才是真正学到的东西。也只有这个过程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体会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需要把学生引入意境中去,就是理解一个词,也要尽量把学生引入意境中去理解。例如《少年闰土》中有几处用了“便”字。像“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去看……”从字面上讲“便”只能理解成“马上”或者是“就”的意思,我们没有这样讲。我们让学生想一想“我”“日日盼望新年,好容易到了年末”这刻画了“我”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我这样急切地期待着闰土的到来,闰土果真到来,“我便飞跑去看”,这里用上了一个“便”字就描绘出“我”那喜出望外,欣喜若狂的神态。“我”这个形象在学生眼前就栩栩如生了。“便”这个副词在这儿的作用也就体会到了。
  三、融情
  融情就是细细品味和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古人云:“披文以入情”,绘形、入境就是为了融情,使学生受到文章的感染熏陶,激起强烈的爱憎情感,从而达到文道统一。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著名童话,课文的结尾描绘了这样一个画面:作者把红润的面颊、微笑的面容,初升的红日与小女孩那小小的尸体,烧过的火柴梗,阴暗的墙角同时描绘在一个画面上,是极其不谐调,反差非常大的。这时老师要抓住这个问题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又为什么还同时描写小女孩冻僵的尸体、阴暗的墙角和那烧过的火柴梗?作者为什么要把这美好的画面和凄惨的情境同描写在一个画面上呢,有什么作用?经过引导,学生体会到那红润的面颊、微笑的面容,初升的红日是写小女孩临死前还沉浸在美好的向往和幸福之中;那小小的尸体,燒过的火柴梗,阴暗的墙角等凄惨的画面是说在黑暗的旧社会,穷苦人任何美好的向往只能像烧过的火柴梗那样灰飞烟灭。就这样通过咬文嚼字,引进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在学生浮想联翩之时多追问几个“为什么”,使学生的认识升华,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语言的形感,指的是对语言所要表达的情态、意境的敏感度,也就是通过语言在脑海中出现的各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画面,不断地积累各种表象,达到见其人、闻其声、临其境的境界。教师在训练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敏锐地捕捉文本中细腻的情趣,入境融情,领会文本中所含的丰富情感。当学生阅读到那与自己现实生活经历相关的情境时,他们就会浮想联翩,有所感悟,提高语言的感受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经逐渐成为全国中小学教学的热门话题。对于许多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都是许多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经过多年的尝试、实践与探索,“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是适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在课堂中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精神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一、引言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也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期,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是严肃的,与生活毫不相干,这也是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难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将小学数学教学进行生活化不仅对于养成学生的数学素养大有裨益,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该方法将教育学和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结合学生自身
【摘 要】语文作业作为一种渠道,一种反馈教学成果的渠道,通过语文作业,学生要能提高语文素养,要能有创造性的面对生活,要能拓展自我的视野,还要能体验到由自己的努力带来的成功。然而,当下的作业,是否实现了课内外的联系、校内外的沟通、学科间的融合,是否成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桥梁?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 时效  一、小学语文作业理论概述  1.作业概念的界定  对于“作业”的概念,其是一个非常广
【摘 要】儿童国学经典教育,就是在儿童0-13岁之间,在他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去朗读去背诵和熏习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从而达到开启儿童智慧、激发儿童潜能、提升儿童人格和语言学习的目的。而我们班就通过《中华上下五千年》来培养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倾听,及完善幼儿的道德、全面的人格,让幼儿奠定深厚的人文素养。让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等等。  【关键词】语言 大班幼儿  语言在儿童发展中
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深知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称工具学科。然而,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每次上课,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致使语文变成了一门弱科。家长为之寒心,教师为之伤神.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我个人认为应该从学生本身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教学过程、课后生活体验三方面做起。  一、读思结合,提高感悟能力  语言文字的训练要通过读思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发展儿童言语能
期刊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脓毒症患儿外周血白介素受体1(IL-IR1)、活性蛋白C(APC)、降钙素原(PCT)的变化趋势,探讨通过检测早期脓毒症患儿血清中生物标记物的变化趋势,为临床判断
【摘 要】翻转课堂是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社会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它为现代教学注入了活力。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師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翻转课堂的优势、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应对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 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