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根据我在数学教学中的体会,我认为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和途径。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师生都有不同的收获。
一、数学日记就如同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我的教学,折射出学生对我的态度,它时刻提醒我要不断了解学生,调整自己。
有一个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到:叮铃铃,上课了。教师面带微笑走了进来,使我们本来紧张的神经一下子放松了下来。整节课的学习气氛非常融洽,我们学的也特别轻松,觉得数学在我们眼中变得容易了许多。我们希望老师把微笑带进每个课堂。
看到这个同学的日记,我如梦初醒,那一段时间我也感觉到上课学生气氛沉闷,不专心,为此没少批评他们们,其实真正应该批评的是自己。
二、写数学日记,促进思维条理化,提高数学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有一篇日记是这样写的:
思考的乐趣
今天上午,下数学课之前,老师给我们留下了一道说易不易,说难不难的思考题,让我们琢磨琢磨。题是这样的:比 六分之一大,比 五分之一 小的分数有哪些?
怎样才能找到呢?一向不爱思考的我却对这节讲述“通分”的数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到这个“古怪”的题目,我马上想到: 六分之一和五分之一是邻居,中间没有其他分数啊! 既然这节课的学的是通分,我就先通分吧 。 通分后的分数是三十分之五和三十分之六,也 没有相差的数啊,怎么做呢?
突然。我想起了老师说过,通分的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不就是同时乘或除以相同非零自然数吗?这么简单,我乘2应该就有相差的分数了吧?果然,不出我所料,三十分之五和三十分之六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乘2后是六十分之十和六十分之十二,找到一个了!----六十分之十一!我开心极了,这可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呀!
还有没有别的分数呢?我继续乘2,越来越多的数涌了上来……
哇,我找到了这么多!
我突然觉得自己思考出结果的感觉好快乐!好开心!
从这节课后,我越来越喜欢数学课了,那些题在我眼中变得越来越有趣了学生在写数学日记过程中,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与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与此同时,使自己的抽象概括能力、应用与创新能力等得到了充分发展。收获了成功,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写数学日记,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是现实的、有用的,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们要力求引导学生多开展各种熟悉、兴趣的数学体验活动,让学生感悟、理解数学, 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在学习完《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后,一个学生这样写到:
今天,老师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手中的长3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摆成一个小正方形,边长至少是几厘米?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便忙活开了。很快,我们组就用6个小长方形摆成了一个边长是6厘米的小正方形,并且我们还发现,这个正方形的边长还是3和2的倍数。难道这就是公倍数?接着,老师又让我们摆一个大一点的正方形,因为有了前面的发现,我们组很快就又摆出了一个边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用了24个小长方形,正方形的边长还是3和2的倍数。我明白了。当老师让我们再摆一个大一点的正方形时,我脱口说出了第三个正方形的边长及小长方形的个数。在同学们诧异的表情中,我代表我们组说出了我的发现及见解。我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心里美滋滋的。我现在觉得学数学还是挺有趣的。
数学日记将生活与数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让学生对身边的数学充满了好奇心,使得学生乐于接触数学信息,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数学日记成为学生敞开心扉的场所,也为师生之间互相了解和交流架起一座固定的桥梁。
有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到:今天,很多老师来我班听课,我听得比以前的每一节课都认真。老师在提问问题的时候,为了不至于在众多的听课老师面前没面子,我也勇敢的举起了手,没想到老师竟然叫到了我。我当时很紧张,当我
回答完问题后,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当时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原来在老师心中,在这个班集体中我不是一无是处,也不是一无所有。只要肯努力,我也一定能行!
看到这个学生的日记,我陷入了沉思中。他代表的不正是那些后进生的心声吗?后进生更需要大家的关注。我及时进行了点评,对这个学生进行了肯定和鼓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学生一定会有很大的改变。
总之,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一、数学日记就如同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我的教学,折射出学生对我的态度,它时刻提醒我要不断了解学生,调整自己。
有一个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到:叮铃铃,上课了。教师面带微笑走了进来,使我们本来紧张的神经一下子放松了下来。整节课的学习气氛非常融洽,我们学的也特别轻松,觉得数学在我们眼中变得容易了许多。我们希望老师把微笑带进每个课堂。
看到这个同学的日记,我如梦初醒,那一段时间我也感觉到上课学生气氛沉闷,不专心,为此没少批评他们们,其实真正应该批评的是自己。
二、写数学日记,促进思维条理化,提高数学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有一篇日记是这样写的:
思考的乐趣
今天上午,下数学课之前,老师给我们留下了一道说易不易,说难不难的思考题,让我们琢磨琢磨。题是这样的:比 六分之一大,比 五分之一 小的分数有哪些?
怎样才能找到呢?一向不爱思考的我却对这节讲述“通分”的数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到这个“古怪”的题目,我马上想到: 六分之一和五分之一是邻居,中间没有其他分数啊! 既然这节课的学的是通分,我就先通分吧 。 通分后的分数是三十分之五和三十分之六,也 没有相差的数啊,怎么做呢?
突然。我想起了老师说过,通分的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不就是同时乘或除以相同非零自然数吗?这么简单,我乘2应该就有相差的分数了吧?果然,不出我所料,三十分之五和三十分之六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乘2后是六十分之十和六十分之十二,找到一个了!----六十分之十一!我开心极了,这可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呀!
还有没有别的分数呢?我继续乘2,越来越多的数涌了上来……
哇,我找到了这么多!
我突然觉得自己思考出结果的感觉好快乐!好开心!
从这节课后,我越来越喜欢数学课了,那些题在我眼中变得越来越有趣了学生在写数学日记过程中,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与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与此同时,使自己的抽象概括能力、应用与创新能力等得到了充分发展。收获了成功,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写数学日记,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是现实的、有用的,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们要力求引导学生多开展各种熟悉、兴趣的数学体验活动,让学生感悟、理解数学, 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在学习完《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后,一个学生这样写到:
今天,老师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手中的长3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摆成一个小正方形,边长至少是几厘米?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便忙活开了。很快,我们组就用6个小长方形摆成了一个边长是6厘米的小正方形,并且我们还发现,这个正方形的边长还是3和2的倍数。难道这就是公倍数?接着,老师又让我们摆一个大一点的正方形,因为有了前面的发现,我们组很快就又摆出了一个边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用了24个小长方形,正方形的边长还是3和2的倍数。我明白了。当老师让我们再摆一个大一点的正方形时,我脱口说出了第三个正方形的边长及小长方形的个数。在同学们诧异的表情中,我代表我们组说出了我的发现及见解。我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心里美滋滋的。我现在觉得学数学还是挺有趣的。
数学日记将生活与数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让学生对身边的数学充满了好奇心,使得学生乐于接触数学信息,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数学日记成为学生敞开心扉的场所,也为师生之间互相了解和交流架起一座固定的桥梁。
有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到:今天,很多老师来我班听课,我听得比以前的每一节课都认真。老师在提问问题的时候,为了不至于在众多的听课老师面前没面子,我也勇敢的举起了手,没想到老师竟然叫到了我。我当时很紧张,当我
回答完问题后,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当时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原来在老师心中,在这个班集体中我不是一无是处,也不是一无所有。只要肯努力,我也一定能行!
看到这个学生的日记,我陷入了沉思中。他代表的不正是那些后进生的心声吗?后进生更需要大家的关注。我及时进行了点评,对这个学生进行了肯定和鼓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学生一定会有很大的改变。
总之,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