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了解镇海区近些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从而为下一步的消除麻疹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2004-2012年我区麻疹发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9年来我区麻疹的平均发病率高达130.22/100万,以2008年发病率最高,为384.48/100万,2011年最低,无病例发生。病例分布主要集中在2-3月份,发病 态势明显,其中流动人口病例数占了绝大多数64.93%。结论:近些年的消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8月龄-15周岁免疫规划人群麻疹发病率明显下降,需要适时调整消麻措施,关注8月龄以下以及15周岁以上人群麻疹的发病。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中国政府向世界卫生组织承诺于2012年消除麻疹,使麻疹的发病率控制在百万分之一以下,但从目前情况看,麻疹发病形势依然严峻,为了寻找到消除麻疹的更为有效的措施,现将镇海区2004年-2012年麻疹发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麻疹发病资料来源于2004-2012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以及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个案调查采用面对面调查形式进行,所有人口资料来源于国家分配人口数。
1.2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2年镇海区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04-2012年间,镇海区累计报告麻疹确诊病例479例,平均发病率为130.22/100万,无死亡病例,2004年和2008年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发病高峰,详见表1。
2.2 发病时间
麻疹的发病以冬春季发病为主,2-4月份发病较高,详细见表2。
2.3发病地区
病例分布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较多的蛟川街道、骆驼街道和庄市街道,以蛟川街道最多,详见表3。
2.4 人群分布
2.4.1年龄
2004-2012年镇海区报告麻疹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40岁组,共有221例(占46.14% )。各年的年齡段构成变化明显,8足月-15周岁年龄段的报告病例数明显呈下降趋势,详细见表3。
2.4.2 户籍所在地
病例分布中流动人口占了64.93%,除了2005和2006年本地人口报告病例数高于流动人口外,其余年份均是流动人口病例占了绝大多数,详见表5。
3 讨论
我国政府2002年向世界卫生组织承诺到2012年消除麻疹,也就是发病率控制在百万分之一以内,但从2012年麻疹发病情况,形势不容乐观。镇海区2012年的麻疹发病率高达69.83/10万,远远高于百万分之一的消除麻疹目标,且发病水平和周边地区类似。从近9年我区的麻疹发病情况看,有以下几个特征:
3.1 存在周期性发病高峰
在常规免疫的情况下,我区的麻疹发病有明显的周期性,平均每4年左右流行一次,和其他地区基本类似【1】,2012年这一波发病高峰没有形成主要和近两年包括麻类疫苗的强化免疫、查漏补种,初三学生的麻风疫苗加强免疫以及针对麻疹密切接触者的应急接种范围大幅扩大等过于密集的消麻的措施有关。麻疹发病季节性分布明显,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特别是2-3月份乍暖还寒时期,这和全省的发病情况基本吻合【2】。
3.2 发病“两极化”趋势明显
0-8月龄和15-40岁年龄组麻疹发病构成比逐年上升,分别由2004年的10.0%和31.0%上升到了2012年的27.6%和51.7%,而8月龄-15周岁年龄组的发病构成比则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4年的59.0%下降到了2012年的6.9%,从一个层面上反应了我区这几年免疫规划工作,特别是在麻疹疫苗接种工作中取得的成果。
3.3 流动人口发病明显高于本地人口
纵观9年来我区麻疹的发病情况,除了2005和2006年本地人口麻疹报告病例数略多于流动人口外,其余年份均为流动人口占了绝大多数,联系到3.2所提及的逐年降低的免疫规划内人群(8足月-15周岁)麻疹发病所占的构成比,反映了全国免疫规划水平,特别是麻疹疫苗接种水平的参差不齐。
3.4 发病存在地区差异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区近年来流动人口大量涌入,打破了人口的地区分布。从麻疹的发病地区看,病例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蛟川街道、骆驼街道、庄市街道和招宝山街道,而九龙湖镇和澥浦镇病例数相对较少,这和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特征吻合,也和3.4提及的流动人口发病高于本地人口吻合。
4 意见和建议
麻疹的防控工作任重道远,这从近些年我区麻疹发病情况可以看出。目前我们的消麻措施主要集中在提高麻疹疫苗的接种率以及麻疹首针疫苗的及时率,经过努力,目前这两项措施针对的8月龄-15周岁儿童的麻疹发病已经控制在了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但是8月龄以下以及15周岁以上麻疹的防控并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目前在实施的初三学生的麻风疫苗加强免疫工作的成效也不是一年两年内可以体现的,因此要想达到消除麻疹的目的,必须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4.1 提升麻疹疫情监测的灵敏度,加强对儿科、内科和全科等临床医生的麻疹诊疗和防控知识的培训,对出疹类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防止出现麻疹的暴发疫情;
4.2 继续做好初三学生的麻风疫苗的加强免疫工作,降低15岁以上人群麻疹的发病水平;
4.3 扩大麻疹疑似病例发生后的应急接种范围,特别是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或者集体单位;
4.4 和民政以及妇幼保健部门紧密配合,落实育龄期妇女的麻风疫苗接种工作;
对于目前所实施的麻类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应当根据各地的麻疹发病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对没有必要的或者实施后效果不明显的防控措施应当进行筛选,避免出现已种儿童多次接种的现象。而需要将麻类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纳入常规工作中去,没有必要经常性地实施集中式查漏补种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泽平,赵锋辉,张森乔. 1993-2010年张掖市甘州区麻疹流行特征分析及防控措施[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2,13,(05): 350-352.
[2] 赵艳荣,陈恩富,凌罗亚. 浙江省麻疹流行特征研究[J]. 浙江预防医学 ,2010 ,22,(02): 1-3.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中国政府向世界卫生组织承诺于2012年消除麻疹,使麻疹的发病率控制在百万分之一以下,但从目前情况看,麻疹发病形势依然严峻,为了寻找到消除麻疹的更为有效的措施,现将镇海区2004年-2012年麻疹发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麻疹发病资料来源于2004-2012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以及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个案调查采用面对面调查形式进行,所有人口资料来源于国家分配人口数。
1.2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2年镇海区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04-2012年间,镇海区累计报告麻疹确诊病例479例,平均发病率为130.22/100万,无死亡病例,2004年和2008年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发病高峰,详见表1。
2.2 发病时间
麻疹的发病以冬春季发病为主,2-4月份发病较高,详细见表2。
2.3发病地区
病例分布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较多的蛟川街道、骆驼街道和庄市街道,以蛟川街道最多,详见表3。
2.4 人群分布
2.4.1年龄
2004-2012年镇海区报告麻疹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40岁组,共有221例(占46.14% )。各年的年齡段构成变化明显,8足月-15周岁年龄段的报告病例数明显呈下降趋势,详细见表3。
2.4.2 户籍所在地
病例分布中流动人口占了64.93%,除了2005和2006年本地人口报告病例数高于流动人口外,其余年份均是流动人口病例占了绝大多数,详见表5。
3 讨论
我国政府2002年向世界卫生组织承诺到2012年消除麻疹,也就是发病率控制在百万分之一以内,但从2012年麻疹发病情况,形势不容乐观。镇海区2012年的麻疹发病率高达69.83/10万,远远高于百万分之一的消除麻疹目标,且发病水平和周边地区类似。从近9年我区的麻疹发病情况看,有以下几个特征:
3.1 存在周期性发病高峰
在常规免疫的情况下,我区的麻疹发病有明显的周期性,平均每4年左右流行一次,和其他地区基本类似【1】,2012年这一波发病高峰没有形成主要和近两年包括麻类疫苗的强化免疫、查漏补种,初三学生的麻风疫苗加强免疫以及针对麻疹密切接触者的应急接种范围大幅扩大等过于密集的消麻的措施有关。麻疹发病季节性分布明显,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特别是2-3月份乍暖还寒时期,这和全省的发病情况基本吻合【2】。
3.2 发病“两极化”趋势明显
0-8月龄和15-40岁年龄组麻疹发病构成比逐年上升,分别由2004年的10.0%和31.0%上升到了2012年的27.6%和51.7%,而8月龄-15周岁年龄组的发病构成比则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4年的59.0%下降到了2012年的6.9%,从一个层面上反应了我区这几年免疫规划工作,特别是在麻疹疫苗接种工作中取得的成果。
3.3 流动人口发病明显高于本地人口
纵观9年来我区麻疹的发病情况,除了2005和2006年本地人口麻疹报告病例数略多于流动人口外,其余年份均为流动人口占了绝大多数,联系到3.2所提及的逐年降低的免疫规划内人群(8足月-15周岁)麻疹发病所占的构成比,反映了全国免疫规划水平,特别是麻疹疫苗接种水平的参差不齐。
3.4 发病存在地区差异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区近年来流动人口大量涌入,打破了人口的地区分布。从麻疹的发病地区看,病例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蛟川街道、骆驼街道、庄市街道和招宝山街道,而九龙湖镇和澥浦镇病例数相对较少,这和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特征吻合,也和3.4提及的流动人口发病高于本地人口吻合。
4 意见和建议
麻疹的防控工作任重道远,这从近些年我区麻疹发病情况可以看出。目前我们的消麻措施主要集中在提高麻疹疫苗的接种率以及麻疹首针疫苗的及时率,经过努力,目前这两项措施针对的8月龄-15周岁儿童的麻疹发病已经控制在了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但是8月龄以下以及15周岁以上麻疹的防控并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目前在实施的初三学生的麻风疫苗加强免疫工作的成效也不是一年两年内可以体现的,因此要想达到消除麻疹的目的,必须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4.1 提升麻疹疫情监测的灵敏度,加强对儿科、内科和全科等临床医生的麻疹诊疗和防控知识的培训,对出疹类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防止出现麻疹的暴发疫情;
4.2 继续做好初三学生的麻风疫苗的加强免疫工作,降低15岁以上人群麻疹的发病水平;
4.3 扩大麻疹疑似病例发生后的应急接种范围,特别是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或者集体单位;
4.4 和民政以及妇幼保健部门紧密配合,落实育龄期妇女的麻风疫苗接种工作;
对于目前所实施的麻类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应当根据各地的麻疹发病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对没有必要的或者实施后效果不明显的防控措施应当进行筛选,避免出现已种儿童多次接种的现象。而需要将麻类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纳入常规工作中去,没有必要经常性地实施集中式查漏补种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泽平,赵锋辉,张森乔. 1993-2010年张掖市甘州区麻疹流行特征分析及防控措施[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2,13,(05): 350-352.
[2] 赵艳荣,陈恩富,凌罗亚. 浙江省麻疹流行特征研究[J]. 浙江预防医学 ,2010 ,22,(0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