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直观感悟,建构概念本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c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概念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到底教授形式化的概念定义,还是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显然,我遵循后者。概念教学不单单是说出,甚至说背出定义而已,关键是要把握住概念的核心本质,能够在具体情境中举出相应的例子,并能够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因此,我认为在概念教学中,教师更应利用学生的直观感悟,帮助其建构概念本质,使其在真正理解的意义上进行应用。
  一、数学概念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学科。它在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及基础性决定了它的重要性及存在价值。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所有的数学学习都需要先从概念入手,了解其含义及特点。正因如此,数学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地位也就显得至关重要。概念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有双重作用,既给出了事物是与否的标准,又给出了该种事物所具备的性质。因此,在概念教学中,就要让学生明白这一道理,真正理解概念,而非单纯地进行定义教学。
  二、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特点
  (一)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并非完全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基础进行教学的设计,而是产生了一些问题,如教学情境单一化、教学活动形式化等。归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定位存在偏差。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更重视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概念教学。单单认为概念教学只是让学生了解定义,而忽视了理解概念的本质。二是教师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内涵认识不足。有的教师对概念教学研究不够深入,对概念的内涵认识还不够到位,没能理解概念的本质,未真正明白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因此,无法对概念进行整体把握,至于深入引导更是难以做到。三是教师对数学概念的价值认识不够。概念是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归纳、概括抽象而来的,因此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最深刻的内涵。数学概念的教学更是学生数学思想的渗透及提升,然而教师对此价值的认识不够,会使学生错失更多数学思想提升的良好机会。
  (二)概念教学的特点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概念是前人在大量生命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的归纳、概括抽象而形成的智慧结晶,其本身具有高度抽象概括的特点,加之小学生年龄偏小,思维发展不成熟,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展开,让小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由于受生活经验及生理成熟程度的限制,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还主要以感性经验为主,难以上升到理性高度,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然而,数学概念显然是抽象的知识,学生对其理解和掌握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小学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需要用大量的事例为学生展现出直观特点,学生在直观操作中进行感悟,从而形成对概念的理解并掌握。
  三、如何利用直观感悟建构数学概念
  (一)利用学生经验,直观感悟概念源头
  数学知识之间都是具有相互联系的,没有独立存在的知识。在学生学习理解新概念前,必然会有与其相联系的相关知识所搭建的平台。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积累了一些与所学概念相关的经验。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结合,使得原本“遥远”的概念与学生拉近了距离。学生脑海中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渐现直观。因此,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切入,组织学生感知数学概念的内涵,体会其外延,使学生能够体会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利用学生直观体验,奠定概念形成基础
  小学阶段的学生未能了解大量的抽象定义,学生更多的是在实际事例或是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尽可能通过具体的直观体验、感悟,认识到概念的本质。小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较弱,需要有相应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同时,还有大量感性材料在头脑中分析、整理的过程,才能从模糊的状态逐步转向分明。只有从大量的具有一定联系的材料中,通过自己的直观体验即观察、分析、操作、归纳等一系列活动,才能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及属性。因此,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才能为概念的形成和理解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直观感悟,体会数学概念价值
  数学概念的形成,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和数学思考。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感悟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学会了对事物进行分析,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除实践活动的提供,学生还需在探究中充分开展思维活动,学会对事物进行梳理、分类、归纳等,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探究不单单是独立完成的,更多智慧是在学生间探讨交流中产生的,因此,学生可以在探索概念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数学概念的价值往往不在它本身的应用,更多的是学生在探索概念的过程中所得到的非同一般的收获——经验的积累、思维的提升、学习的方法等。
  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只有在原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建构。教师在执教数学概念时,一定不能轻视学生的直观感悟,要尊重学生,在学生已有水平的基础上,给学生更多直观体验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做到用自己的话归纳概念,用自己的思维理解概念。只有这样,数学概念才能真的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学生才能体会到数学概念学习的价值所在。
其他文献
“礼”,自古以来都是作为进行德育教育、人格完善的重要手段。道德是礼的灵魂,礼的修养则要通过国学知识学习、行为训练、社会实践等载体来实现。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也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校外教育一直以来重视学生艺术教育,而缺乏必要的礼育、德育作为校内教育的辅翼和补充。因此,在中小学生校外教育实践中应该转变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真实感受到道德也是他们的个体需要,人格魅力也是他
期刊
责任心是以一个人对自己份内的事情的认识程度和履行程度为标志的,一个人如果能认识到哪些是自己份内的事,并认真加以履行,我们就称这个人责任心强,反之就是缺乏或没有责任心。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责任心的培养应遵循这样一个规律:从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学校,从小事到大事,从具体到抽象。目前,幼儿缺乏责任心的现象非常严重,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去做,总是认为父母应该帮他们做
期刊
一、前言  胶凝砂砾石材料因为不对骨料进行筛分和清洗,胶结材料用量少,施工速度快等优越性,已经在水利工程的建坝中得到了应用。胶凝砂砾石坝的主导理念是“宜材适构”,在具备建造胶凝砂砾石坝的工程中,其砂砾石材料或开挖弃料应当是充分的,从这个理念出发,在这种工程条件下,不妨考虑一下胶凝砂砾石与砂砾石联合筑坝的问题。  所谓胶凝砂砾石材料(CSG)与砂砾石材料的联合坝,是指在坝体的横断面上一部分为胶凝砂砾
期刊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阻碍了教师的教学,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尤其是传统的教学案例设计尚未发展成熟,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存在冲突:首先,部分教师对教学案例设计的理论知识掌握不足,设计的案例不完整,不具有典型性;其次,有的教师设计教学案例主要凭借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靠自己的直觉完成设计,这样设计成的案例易脱离教学实际,不具有真实性;再
期刊
一、学习领域课程的概念与特点  第一,学习领域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其基本特点是保证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在学习领域课程中,学生不再像学科课程那样按照知识系统性来认识社会、技术与个人的关系,而是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内容载体“,从工作世界的整体性出发,认识知识与工作的联系,从而获得对综合职业能力形成过程极为重要的”工作过程知识“和”背景意识“,实现学习的迁移性。  第二,学习领域
期刊
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增强生命延续度上不断的下功夫。对于在寻求为健康奠基的体育而言,是我们不断探索、研究的问题,就如何在体育课堂中探索“为终身体育奠基”的这一话题,则是我们学校体育发展永恒的话题。如何让体育课堂为终身体育奠定扎实的基础,就需要我们体育工作者在新课改的引导下,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体育课堂的主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给
期刊
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已有知识及年龄特征,如何科学有效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师生的数学语言进行规范化训练,使学生能学会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与思考,以语言促思维,以此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核心目标。为此,我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作了实践研究,以下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及取得的成果。  一、培养兴趣,激发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欲望  (一)建立了和谐、平等、愉快、
期刊
教育学(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叫“破窗户理论”,它是指当窗户开始有一个小洞时,人们就会不断的扩大洞,直至把整个窗子毁坏。据心理学家称当人们看到窗户上有一个小洞后,总会认为这扇窗户已经坏了,我再弄还一点也无所谓,久而久之,大家习以为常,最终导致正扇窗户的毁灭。但与此相对的还有一个“好窗户理论”。它是指当人们看到或接触到一扇好的窗户时,一般都会产生维护、爱惜、保护的心态,舍不得去损害它,就像人们穿上一件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优化良好的师生关系,改革传统而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农村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突出表现在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灵活运用差。教学中要从学习风气和学习习惯抓起: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对教学有极大的益
期刊
笛卡尔说:“把我所考察的每一个难题,都尽可能地化为细小的部分,直化到可以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  解答数学题时,由于许多题目不仅涉及的知识范围上带有较强的综合性,而且就问题本身来说也是受到多种条件的交叉制约,形成错综复杂的局面,有时很难在整体上加以解决,这时就从分割入手,把整体划分为若干个局部,转而去解决局部问题,最后达到整体上的解决。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