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郁达夫以细致入微的、赤裸裸的笔触展示出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呈现出明显的浪漫感伤的唯美风格,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之先河,成为我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创始人之一,虽然这些作品中同时也有自然主义及其它一些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法,但浪漫主义的风格是其主要的特点,并且也渗透进他的散文随笔中。
一、自我的“沉沦”
郁达夫的小说首先呈现的是自我的写真。他虔信法朗士关于“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断言,他的小说大多带有“自叙传”的色彩。在相当的作品中,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个人出身、经历、个性、气质、教养、人际交游、审美趣味,乃至相貌的投影。而这一典型特征在其代表作《沉沦》之中尤其突出。《沉沦》的主人公过于神经质,描写的主要是青年的挫折和自疚。故事一开始讲一个留日的中国学生在乡村诵读华兹华斯的诗自娱。但田园景色和诗词,只能给予他精神上短暂的慰藉。原来他最大的烦恼是性苦闷,他是个有“观淫癖”的人。他住在旅馆里,和别的中国学生不相往来,夜晚自渎不能克制。有一晚,欲念难扼,她偷偷下楼去看主人的女儿洗澡。看后激动不已,匆匆回房,心里不断自责。
主人公“他”在失落情绪中生发出的对故国的眷恋和怨怼,与中国文学传统中哀婉、凄凉的风格有着内在的联系。或者说,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在20世纪初远在异国他乡的年轻人心理引起子文化的回应。文本中多次出现月亮意象。“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叫吹箫?”(杜牧)这些蕴涵着凄凉、悲伤、离别的意味早已沉潜在人们的美学感受中,所以,《沉沦》中出现的“半轮寒月,高高挂在天空的左半边”,“月光射到他的面上,两条泪线倒变了叶上的朝露一样放起光来”。这样现代意义上的飘零感,渗透在文本的叙事风格中更具化了“零余人”形象。虽然采用第三人称叙事视点,却是第三人称小说中内聚焦叙事。
二、沉醉“颓废”的背后
一般人通常把郁达夫自传式的主角看做颓废人物。不过此人颓废只是表面的,而更多是道德方面的严肃考虑。用主人公自述体裁写的《春风沉醉的晚上》里面,一位穷的可怜的作家,便宜栈房住不下去,就搬到上海贫民窟住下;同屋还住纸烟厂的一位女工。她疑心作家是贼,因为他白天从来不出去工作,深夜倒时常出去“散步”。不过女工倒同情他,对他很好,有一次还请他过去一同吃东西。有一天,作家收到了五块钱译费,便出去洗了个澡,买了件衣裳,又买了些香蕉糖、鸡蛋糕。那晚十点钟,两个人一同吃了东西。女工叫作家不要多抽烟,不要跟贼党在一起。作家深深地给她的关切感动,抑制住想拥抱她的心思,催她去睡,答应戒烟。这篇小说描写一对为贫穷所困的男女,主要表达的是“人道主义的意味,也写了人遇到纯洁的人,欲念会化除”。同样,迟桂花中,第一人称的主人公因为一位年轻可爱的寡妇冰清玉洁,克制了他的淫欲,激起了手足之爱。这两篇小说都可以看做自传式的主人公心肠仁慈,能够谨守儒家的礼教。在纯洁与善良面前,郁达夫展现的是健康与委婉,坦诚与自爱,那他那看似颓废的气息又来自何处呢?这还是要从其作品中去发现端倪。
三、流利清新的文笔
《沉沦》这篇小说中,他将散文、诗歌成分嵌入小说其中,而且发挥着巨大的感情张力和渲染强度,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浪漫抒情小说。这与传统小说有着质的区别:一是打破传统美学观念,确立了一种新的美学观念。二是不注重故事情节,以情绪推动小说发展,这是和传统小说完全不同之处。郁达夫的小说特征如下:一单纯结构串联小说。二意境化的谋篇与描写方式。
自叙小说的主人公实质上是作家自我表现的工具,而寄托小说的主人公也是作家自己的化身,即使是《薄奠》这样的现实主义成分较明显的作品,其主人公虽是劳动者,但仍可看到作家内在情绪的外化表现。郁达夫抒情小说中使用的各种表现手法,都以抒情为目的。自然景色均沾染着主人公的感情色彩;大段的内心独白更是情感的宣泄。
总之,在郁达夫眼中,小说不再单单只是叙事说人,他还应该在这之外融入更深的情绪心理描写,而且要配合当时当地的情物景物,甚至是将忧郁的主线突出于人物,用抒情的方式同样塑造出真实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尽情渲染这种浪漫的、感伤的、颓废的唯美。
结语
回顾郁达夫人生际遇与创作的全过程, 自卑与超越不断占据他的心灵, 而最终他超越了自我, 从自卑的 “小我” 走向抗争的 “大我” , 终于获得新生, 这也正是当时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真实的生存状态的写照。他适时地把握了西方文学的现代意识和技巧, 重估了西方传统的价值和现代意义, 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 不断加以创新和超越, 从而使郁达夫文学既具有特殊性、 民族性, 又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意义。 可以说, 郁达夫这种创造性的影响超出了中国的范围, 这一点对促进人们重新审视东方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性。郁达夫不仅为中国文学的发展, 也为东西方文学的交流, 都做出了其独特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田伟(1985-),男,汉族,重庆人,西南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一、自我的“沉沦”
郁达夫的小说首先呈现的是自我的写真。他虔信法朗士关于“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断言,他的小说大多带有“自叙传”的色彩。在相当的作品中,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个人出身、经历、个性、气质、教养、人际交游、审美趣味,乃至相貌的投影。而这一典型特征在其代表作《沉沦》之中尤其突出。《沉沦》的主人公过于神经质,描写的主要是青年的挫折和自疚。故事一开始讲一个留日的中国学生在乡村诵读华兹华斯的诗自娱。但田园景色和诗词,只能给予他精神上短暂的慰藉。原来他最大的烦恼是性苦闷,他是个有“观淫癖”的人。他住在旅馆里,和别的中国学生不相往来,夜晚自渎不能克制。有一晚,欲念难扼,她偷偷下楼去看主人的女儿洗澡。看后激动不已,匆匆回房,心里不断自责。
主人公“他”在失落情绪中生发出的对故国的眷恋和怨怼,与中国文学传统中哀婉、凄凉的风格有着内在的联系。或者说,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在20世纪初远在异国他乡的年轻人心理引起子文化的回应。文本中多次出现月亮意象。“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叫吹箫?”(杜牧)这些蕴涵着凄凉、悲伤、离别的意味早已沉潜在人们的美学感受中,所以,《沉沦》中出现的“半轮寒月,高高挂在天空的左半边”,“月光射到他的面上,两条泪线倒变了叶上的朝露一样放起光来”。这样现代意义上的飘零感,渗透在文本的叙事风格中更具化了“零余人”形象。虽然采用第三人称叙事视点,却是第三人称小说中内聚焦叙事。
二、沉醉“颓废”的背后
一般人通常把郁达夫自传式的主角看做颓废人物。不过此人颓废只是表面的,而更多是道德方面的严肃考虑。用主人公自述体裁写的《春风沉醉的晚上》里面,一位穷的可怜的作家,便宜栈房住不下去,就搬到上海贫民窟住下;同屋还住纸烟厂的一位女工。她疑心作家是贼,因为他白天从来不出去工作,深夜倒时常出去“散步”。不过女工倒同情他,对他很好,有一次还请他过去一同吃东西。有一天,作家收到了五块钱译费,便出去洗了个澡,买了件衣裳,又买了些香蕉糖、鸡蛋糕。那晚十点钟,两个人一同吃了东西。女工叫作家不要多抽烟,不要跟贼党在一起。作家深深地给她的关切感动,抑制住想拥抱她的心思,催她去睡,答应戒烟。这篇小说描写一对为贫穷所困的男女,主要表达的是“人道主义的意味,也写了人遇到纯洁的人,欲念会化除”。同样,迟桂花中,第一人称的主人公因为一位年轻可爱的寡妇冰清玉洁,克制了他的淫欲,激起了手足之爱。这两篇小说都可以看做自传式的主人公心肠仁慈,能够谨守儒家的礼教。在纯洁与善良面前,郁达夫展现的是健康与委婉,坦诚与自爱,那他那看似颓废的气息又来自何处呢?这还是要从其作品中去发现端倪。
三、流利清新的文笔
《沉沦》这篇小说中,他将散文、诗歌成分嵌入小说其中,而且发挥着巨大的感情张力和渲染强度,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浪漫抒情小说。这与传统小说有着质的区别:一是打破传统美学观念,确立了一种新的美学观念。二是不注重故事情节,以情绪推动小说发展,这是和传统小说完全不同之处。郁达夫的小说特征如下:一单纯结构串联小说。二意境化的谋篇与描写方式。
自叙小说的主人公实质上是作家自我表现的工具,而寄托小说的主人公也是作家自己的化身,即使是《薄奠》这样的现实主义成分较明显的作品,其主人公虽是劳动者,但仍可看到作家内在情绪的外化表现。郁达夫抒情小说中使用的各种表现手法,都以抒情为目的。自然景色均沾染着主人公的感情色彩;大段的内心独白更是情感的宣泄。
总之,在郁达夫眼中,小说不再单单只是叙事说人,他还应该在这之外融入更深的情绪心理描写,而且要配合当时当地的情物景物,甚至是将忧郁的主线突出于人物,用抒情的方式同样塑造出真实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尽情渲染这种浪漫的、感伤的、颓废的唯美。
结语
回顾郁达夫人生际遇与创作的全过程, 自卑与超越不断占据他的心灵, 而最终他超越了自我, 从自卑的 “小我” 走向抗争的 “大我” , 终于获得新生, 这也正是当时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真实的生存状态的写照。他适时地把握了西方文学的现代意识和技巧, 重估了西方传统的价值和现代意义, 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 不断加以创新和超越, 从而使郁达夫文学既具有特殊性、 民族性, 又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意义。 可以说, 郁达夫这种创造性的影响超出了中国的范围, 这一点对促进人们重新审视东方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性。郁达夫不仅为中国文学的发展, 也为东西方文学的交流, 都做出了其独特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田伟(1985-),男,汉族,重庆人,西南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