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勤克俭
苦尽甘来
事业有成
王仁森
王仁森
1933年5月出生,祖籍福建石狮。现任香港王氏仁森机构董事会主席、香港福建社团联会永远名誉主席、石狮市旅港同乡公会永远荣誉会长、石狮市宽仁旅港同乡会永远荣誉会长、香港泉州市同乡总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海外商业联谊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福建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等职,为家乡和社会的教育及公益事业贡献良多。
Wang Jen Sen,
Born in May of 1933, whose ancestral home is Shishi, Fujian province. Currently he acts as the chairman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 of Wang Jen Sen Institution Hong Kong, honorary president of the Federation of Fujian Society in Hong Kong, permanent honorary president of the Hong Kong Fellowship Federation of Shishi city, of the Kuan Ren Fellowship Federation of Hong Kong in Shishi city, of the Quan Zhou Fellowship Association in Hong Kong and of the Federation of the Overseas Business Friendship and of the Fujian Fellowship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etc.. He has contributed a lot to the education and public affair of his hometown and society.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可以对自己苦一些,物质生活节俭一点,但对国家和社会应当毫不吝啬,一切都要以大局为重,将勤奋和节俭所创造的成功果实与国家和社会来共同分享。
——王仁森
见到王仁森先生时,他脸色红润,目光炯炯,笑声爽朗,让人很难估测他的年龄。当得知他已年过七旬时,笔者不禁感到几许惊讶。交谈之中,随着他人生故事的跌宕起伏,这种惊讶渐渐衍生出一种惊叹,並由衷地产生敬佩之情。
这位有着“中国打火机大王”之美誉的古稀老人,四十多岁才来港开始创业,他以节俭为养料,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在打火机生产领域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开拓者之一。然而,他並没有独自去享受成功的果实,依然过着苦行僧般的节俭生活,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大局出发,他不求索取,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赤子深情。
勤俭为本创大业
台湾海峡西岸闽东南沿海有一座风景怡人的城市——石狮市。相传距今1300多年前的隋唐年间,当地凤里庵有一尊威风凛凛的石狮,颇具灵气,乡民商贾常向之求福占卜,因颇有灵验而名闻遐迩,由此之後,这里得名石狮。富有神话色彩的石狮地区自宋朝开始就是闽南沿海著名的商贸集散地,通畅的海上交通为很多石狮人到东南亚谋生提供了便利,久而久之成为天下闻名的“侨乡”。
1933年5月,王仁森出生在石狮,父亲是一位菲律宾归侨。这时的九州大地满目疮痍,贫穷如同瘟疫一般遍及广大农村。和当时大多数归侨子女一样,贫困的家境让王仁森从7岁起就到石狮仕林村给人做工,直到17岁时因身体不能支撑才得以回家。当时生活的困难令人难以想象,他不仅没钱读书,还与母亲一道养猪、羊、兔,每天收集狗屎、猪屎去卖,後来又做蔬菜、古仔灯、碗糕、五金等小生意。他几乎做遍七十二行,用弱嫩的肩膀分担着家里生活重担。谈到母亲时,王先生回忆说,1992年恰逢母亲80岁生日,他在港为母办寿筵62桌,表达对母亲操劳一生的感激。
1955年,他进入家乡永宁供销社,管理着10个分部。一年後,他升任业务主办。至1965年申请退职,又做过消防队、修理过收音机等,1966年进入钟表社工作。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南方,冰封已久的中国经济变成了一池春水。这一年,已过不惑之年的王仁森先生通过海外关係来到了香港。1978年7月5日,只带105元港币正式到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虽然有亲戚在这里,但是他並不想投靠,用双手打拼出一片天地才是他追求的目标。几天後,他找到了一份送货工的职位,就是将柴油、汽油、煤炭、火炭、石油气送给酒楼及工区。两年多後,每天强负荷的劳动让他患上了胃疾,他不得不选择休养。当时公司老板很善意地对他说:“等身体康复了,我随时都欢迎你回来工作。”试想一个员工拼命地工作,抢着幹一些脏活、累活,能不赢得老板的信任和尊重吗?身体康复後,王仁森先生放棄了原来的工作,苦和累並不使他害怕,他怕的是一个送货工没有发展前途。从批发打火机摆地摊开始,他辛苦地积累着创业的第一桶金。七、八月份的香港天气非常闷热,但为了生意,正午时分他还守着摊子,他洒下如雨的汗水,享受做成生意後的喜悦。后来有了一定的资金,他开始从日本进口打火机的零件原料,在香港组装生产,看似简单的一小步,却是他迈向成功的转折点。
1983年,王仁森先生在福建石狮建厂生产打火机。明发厂刚成立时,一切都是繁忙的,他每天少则工作12小时,更多的是连续14到16个小时奔波不息。无论是出货还是进货,他都参与搬运货品,汗水和员工们一起流。一个老板能亲自幹这些重活、累活,令人着实感到惊叹,更让人不由得产生敬佩之情。有些员工甚至用颤抖的声音对他说:“老板,您有更重要的事情,这里有我们呢。”“我从小就从事体力劳动,这点活不累人的,你们不要有什麽顾虑。”王仁森先生笑着回答说。一问一答间,所反映的是他和员工之间的融洽关係,更体现了他奉行的是人性化的管理之道。一个亲力亲为的企业领导者,带领的必然是一支同心协力的团队,一定能取得蒸蒸日上的业绩。到了90年代,其生产的打火机开始出口日本,改变了以往从日本进口原材料的格局,这一进一出的根本性改变,标誌着一家代表着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实业,以坚定的步伐迈入国际商业潮流之中。
1993年,王仁森先生在石狮建厂兴业已逾十个春秋,有句古话:“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而他並没有花费十年的时间,就让自己的企业走在行业的前列,由当初的改装到出口,打造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发展速度之快让人惊讶。这一年,他为了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从国外进口了一套计算机智能控製的生产设备,实现了现代化一条龙生产。在打火机模具设计上,公司也採取了全自动控製,迅速有效地对产品的设计进行更新换代,不断提高技术门槛,遏止了一些不法企业的仿造,增强了这一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王仁森先生的大客户群中出现了美国人和英国人的身影。精打细算的英美商人原本是从日本进货,当得知这些产品都是福建石狮所生产时,他们甩开了日本商人直接到明发厂定货。当时,一批批各种肤色的外国商人进出於王先生的工厂,成为当地的一大景观,从侧面说明了明发厂生意的兴隆。
为了解决明发厂超负荷生产的问题,他又先後在广东新会、福建厦门投资建厂,进口电脑机数台,使工厂保持最先进自动化。去年,厦门王氏明发打火机有限公司正式投入生产,员工人数达到2000多人。据不统计,他1982成立的王氏仁森有限公司,现拥有员工3000多人,从一家小作坊式的加工厂发展成为涉及五金製造、国际贸易、房地产、矿产等领域的大型实业机构,下设香港明威洋行、福建石狮明发国际电子气体打火机有限公司、石狮市明发房地产有限公司、石狮市永久墓园有限公司、广东明威打火机有限公司、江西港丰矿产开发有限公司、福建泰山石化仓储发展有限公司,並在北京、上海等地设有分公司,在日本、韩国、加拿大、美国、英国、土耳其、德国、台湾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均成立办事处及经销点,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勤俭为根本,王仁森先生凭着双手和智慧开创了一番事业,这一事业如同参天大树般沐浴在阳光中。成功後的他将奉献作为新的人生奋斗目标,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谱写了感人至深的生命讚歌。
大局为先献真情
自从家人陆续来港,王仁森先生的事业蓬勃发展之後,他没有去享受自己所创造的物质成果,甚至没有和全家人一起看过一场电影,没有到酒楼享受过任何形式的家庭聚餐。有人认为这是不近人情,而他却笑着说:“亲情的和谐温馨不是靠一场电影、一顿酒宴来维繫的,心与心的交流才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稍有收获,就大手大脚去花钱,别说是百万,就是千万,也会有山穷水尽的一天。”古语有云:成由勤俭败由奢。他的这番话就是在阐明这个道理,节俭不是吝啬,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对待个人生活近於苛刻的王仁森先生,却非常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香港的繁荣稳定,自从1990年7月28日亲手筹建石狮市旅港同乡公会以後,他被邀请加入香港福建社团联会、石狮市宽仁旅港同乡会、香港泉州市同乡总会、香港海外商业联谊会、晋江华侨中学香港校友会、香港福建体育会、香港福建同乡会等众多社团组织,並被推举为永远荣誉或名誉会长,从这可以看出他在福建社团组织里享有很高声誉。加入这麽多的社团组织,並不是为了索取,这一点王仁森先生心里十分明白,他清楚地知道既然加入了,就一定要无私地付出和奉献。
为了响应国家殡葬管理条例的出台,石狮市政府领导来到王先生的家中,动员他为石狮市文明城市建设带头。为了改善家乡的殡葬条件,他斥资五、六千万元在石狮建造义山,修筑殡仪馆。但是,在殡葬改革初期的前几年,王先生的这一举动却遭到骂名,一时谣言四起。对於这一点他並没有太多的忌讳,“生与死都是人之大事,既然国家有号召,石狮地方政府资金缺乏,我有能力为这里办些事情,就应当义不容辞。”他笑着说道。当占地500亩的墓园建成之後,引起了国家民政部的高度重视,有关领导参观之後,对王仁森先生称讚道:“这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工程,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上海有关负责人闻讯後,也赶来石狮学习取经。从这一件关乎民生的事情中,蕴藏着他的大局观念。他认为国家之所以出台殡葬管理条例,是因为随着中国人口的剧烈膨胀,土地人均佔有率逐年下降,而墓地面积过大是中间千百年来形成的一大陋习,人的生存要依靠土地,殡葬製度的实施势在必行,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长远事业。所以,他选择在自己的家乡建设这一工程,既造福桑梓,又为推行国家政策而作出了表率。
王仁森先生因为家庭贫困而没有受过较高文化教育,所以他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关心備至。“教育是百年大计”是一句令人耳熟能详的口号,的确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不容否定的是,一些边远贫困地区仍然存在教育落後的问题,这些是国家经费力所不能及的地方。这时,像王先生这样热心於教育事业的社会人士的捐款出资,无疑是在帮助国家和社会促进教育发展。为教育事业他从不吝惜,先後为福建女子学校、永宁中学、南桥中学、石狮二中等学校捐款。在石狮六中建校10周年时,他向该校捐款10万元,用於教育设施的改善和师资力量的增强。
在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上,王仁森先生更是竭心尽力。作为众多社团组织的领导者,他广泛运用社团力量为香港的发展铺路搭桥,代表香港福建乡亲支持众望所归的曾荫权特首的施政方略,对香港未来的和谐发展充满信心。
这种情深意切的大局观念,应当说是爱国情感在起主导作用,王仁森先生从成功的果实中捧出一部分,回报祖国和家乡,是深深的爱国情、浓浓的乡情使然。这种回报並不是没有章法,而是从大局出发,使得他的那份情怀变得博大、深沉。
教子有方育栋樑
说起四子一女,王仁森先生不由得笑容满面,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子女们都已成为香港社會的有用之才,並继承了家族事业。虽然他依然担任王氏仁森机构董事会主席,但实际上他已经退居二线,机构旗下的子公司业务分别由几个儿子管理,而他则扮演着幕後顾问的角色。谈到教子之道,他笑着说:“以身作则大概是关键所在吧。回想我从七岁起一路吃苦,坎坷说不尽。当他们看到我每天不停地工作时,自然界会懂得什麽叫勤奋;当看到我不乱花一分钱时,就能学会节俭。多年来我一直强调全家一条心,大家都是勤力苦幹,令我備感欣慰的是儿女们都很勤奋、很踏实。”子女们深深地领会了他的良苦用心,从小就沿袭了勤俭的家风,他们远赴他国留学时,始终保持着勤奋的学习态度和节俭的生活作风,这与现今“留学贵族”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後者没有独立经济来源,却过着奢靡的生活,视学习如儿戏,不禁让人对前者更加讚赏。
现在,王仁森先生的四个儿子勤学能幹,在各个行业都颇有建树,让他引以为豪。他们都能在守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创业,以勤俭去开拓自己的人生道路,又都以奉献为念,致力於公益慈善事业,实业报国、付出爱心。王仁森先生可谓一生勤奋克俭,苦尽甘来,事业有成,四位儿子学有成就,後继有人。
退休之後的王仁森先生业餘生活非常丰富,游泳、练气功都是他的兴趣爱好。特别是游泳,他更是不分寒暑、无论春秋都要进行的一项运动。“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体现的是一种豪迈的意境,而他就常常置身其中,这种过人的气魄着实令人慨叹。
苦尽甘来
事业有成
王仁森
王仁森
1933年5月出生,祖籍福建石狮。现任香港王氏仁森机构董事会主席、香港福建社团联会永远名誉主席、石狮市旅港同乡公会永远荣誉会长、石狮市宽仁旅港同乡会永远荣誉会长、香港泉州市同乡总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海外商业联谊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福建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等职,为家乡和社会的教育及公益事业贡献良多。
Wang Jen Sen,
Born in May of 1933, whose ancestral home is Shishi, Fujian province. Currently he acts as the chairman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 of Wang Jen Sen Institution Hong Kong, honorary president of the Federation of Fujian Society in Hong Kong, permanent honorary president of the Hong Kong Fellowship Federation of Shishi city, of the Kuan Ren Fellowship Federation of Hong Kong in Shishi city, of the Quan Zhou Fellowship Association in Hong Kong and of the Federation of the Overseas Business Friendship and of the Fujian Fellowship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etc.. He has contributed a lot to the education and public affair of his hometown and society.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可以对自己苦一些,物质生活节俭一点,但对国家和社会应当毫不吝啬,一切都要以大局为重,将勤奋和节俭所创造的成功果实与国家和社会来共同分享。
——王仁森
见到王仁森先生时,他脸色红润,目光炯炯,笑声爽朗,让人很难估测他的年龄。当得知他已年过七旬时,笔者不禁感到几许惊讶。交谈之中,随着他人生故事的跌宕起伏,这种惊讶渐渐衍生出一种惊叹,並由衷地产生敬佩之情。
这位有着“中国打火机大王”之美誉的古稀老人,四十多岁才来港开始创业,他以节俭为养料,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在打火机生产领域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开拓者之一。然而,他並没有独自去享受成功的果实,依然过着苦行僧般的节俭生活,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大局出发,他不求索取,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赤子深情。
勤俭为本创大业
台湾海峡西岸闽东南沿海有一座风景怡人的城市——石狮市。相传距今1300多年前的隋唐年间,当地凤里庵有一尊威风凛凛的石狮,颇具灵气,乡民商贾常向之求福占卜,因颇有灵验而名闻遐迩,由此之後,这里得名石狮。富有神话色彩的石狮地区自宋朝开始就是闽南沿海著名的商贸集散地,通畅的海上交通为很多石狮人到东南亚谋生提供了便利,久而久之成为天下闻名的“侨乡”。
1933年5月,王仁森出生在石狮,父亲是一位菲律宾归侨。这时的九州大地满目疮痍,贫穷如同瘟疫一般遍及广大农村。和当时大多数归侨子女一样,贫困的家境让王仁森从7岁起就到石狮仕林村给人做工,直到17岁时因身体不能支撑才得以回家。当时生活的困难令人难以想象,他不仅没钱读书,还与母亲一道养猪、羊、兔,每天收集狗屎、猪屎去卖,後来又做蔬菜、古仔灯、碗糕、五金等小生意。他几乎做遍七十二行,用弱嫩的肩膀分担着家里生活重担。谈到母亲时,王先生回忆说,1992年恰逢母亲80岁生日,他在港为母办寿筵62桌,表达对母亲操劳一生的感激。
1955年,他进入家乡永宁供销社,管理着10个分部。一年後,他升任业务主办。至1965年申请退职,又做过消防队、修理过收音机等,1966年进入钟表社工作。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南方,冰封已久的中国经济变成了一池春水。这一年,已过不惑之年的王仁森先生通过海外关係来到了香港。1978年7月5日,只带105元港币正式到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虽然有亲戚在这里,但是他並不想投靠,用双手打拼出一片天地才是他追求的目标。几天後,他找到了一份送货工的职位,就是将柴油、汽油、煤炭、火炭、石油气送给酒楼及工区。两年多後,每天强负荷的劳动让他患上了胃疾,他不得不选择休养。当时公司老板很善意地对他说:“等身体康复了,我随时都欢迎你回来工作。”试想一个员工拼命地工作,抢着幹一些脏活、累活,能不赢得老板的信任和尊重吗?身体康复後,王仁森先生放棄了原来的工作,苦和累並不使他害怕,他怕的是一个送货工没有发展前途。从批发打火机摆地摊开始,他辛苦地积累着创业的第一桶金。七、八月份的香港天气非常闷热,但为了生意,正午时分他还守着摊子,他洒下如雨的汗水,享受做成生意後的喜悦。后来有了一定的资金,他开始从日本进口打火机的零件原料,在香港组装生产,看似简单的一小步,却是他迈向成功的转折点。
1983年,王仁森先生在福建石狮建厂生产打火机。明发厂刚成立时,一切都是繁忙的,他每天少则工作12小时,更多的是连续14到16个小时奔波不息。无论是出货还是进货,他都参与搬运货品,汗水和员工们一起流。一个老板能亲自幹这些重活、累活,令人着实感到惊叹,更让人不由得产生敬佩之情。有些员工甚至用颤抖的声音对他说:“老板,您有更重要的事情,这里有我们呢。”“我从小就从事体力劳动,这点活不累人的,你们不要有什麽顾虑。”王仁森先生笑着回答说。一问一答间,所反映的是他和员工之间的融洽关係,更体现了他奉行的是人性化的管理之道。一个亲力亲为的企业领导者,带领的必然是一支同心协力的团队,一定能取得蒸蒸日上的业绩。到了90年代,其生产的打火机开始出口日本,改变了以往从日本进口原材料的格局,这一进一出的根本性改变,标誌着一家代表着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实业,以坚定的步伐迈入国际商业潮流之中。
1993年,王仁森先生在石狮建厂兴业已逾十个春秋,有句古话:“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而他並没有花费十年的时间,就让自己的企业走在行业的前列,由当初的改装到出口,打造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发展速度之快让人惊讶。这一年,他为了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从国外进口了一套计算机智能控製的生产设备,实现了现代化一条龙生产。在打火机模具设计上,公司也採取了全自动控製,迅速有效地对产品的设计进行更新换代,不断提高技术门槛,遏止了一些不法企业的仿造,增强了这一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王仁森先生的大客户群中出现了美国人和英国人的身影。精打细算的英美商人原本是从日本进货,当得知这些产品都是福建石狮所生产时,他们甩开了日本商人直接到明发厂定货。当时,一批批各种肤色的外国商人进出於王先生的工厂,成为当地的一大景观,从侧面说明了明发厂生意的兴隆。
为了解决明发厂超负荷生产的问题,他又先後在广东新会、福建厦门投资建厂,进口电脑机数台,使工厂保持最先进自动化。去年,厦门王氏明发打火机有限公司正式投入生产,员工人数达到2000多人。据不统计,他1982成立的王氏仁森有限公司,现拥有员工3000多人,从一家小作坊式的加工厂发展成为涉及五金製造、国际贸易、房地产、矿产等领域的大型实业机构,下设香港明威洋行、福建石狮明发国际电子气体打火机有限公司、石狮市明发房地产有限公司、石狮市永久墓园有限公司、广东明威打火机有限公司、江西港丰矿产开发有限公司、福建泰山石化仓储发展有限公司,並在北京、上海等地设有分公司,在日本、韩国、加拿大、美国、英国、土耳其、德国、台湾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均成立办事处及经销点,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勤俭为根本,王仁森先生凭着双手和智慧开创了一番事业,这一事业如同参天大树般沐浴在阳光中。成功後的他将奉献作为新的人生奋斗目标,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谱写了感人至深的生命讚歌。
大局为先献真情
自从家人陆续来港,王仁森先生的事业蓬勃发展之後,他没有去享受自己所创造的物质成果,甚至没有和全家人一起看过一场电影,没有到酒楼享受过任何形式的家庭聚餐。有人认为这是不近人情,而他却笑着说:“亲情的和谐温馨不是靠一场电影、一顿酒宴来维繫的,心与心的交流才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稍有收获,就大手大脚去花钱,别说是百万,就是千万,也会有山穷水尽的一天。”古语有云:成由勤俭败由奢。他的这番话就是在阐明这个道理,节俭不是吝啬,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对待个人生活近於苛刻的王仁森先生,却非常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香港的繁荣稳定,自从1990年7月28日亲手筹建石狮市旅港同乡公会以後,他被邀请加入香港福建社团联会、石狮市宽仁旅港同乡会、香港泉州市同乡总会、香港海外商业联谊会、晋江华侨中学香港校友会、香港福建体育会、香港福建同乡会等众多社团组织,並被推举为永远荣誉或名誉会长,从这可以看出他在福建社团组织里享有很高声誉。加入这麽多的社团组织,並不是为了索取,这一点王仁森先生心里十分明白,他清楚地知道既然加入了,就一定要无私地付出和奉献。
为了响应国家殡葬管理条例的出台,石狮市政府领导来到王先生的家中,动员他为石狮市文明城市建设带头。为了改善家乡的殡葬条件,他斥资五、六千万元在石狮建造义山,修筑殡仪馆。但是,在殡葬改革初期的前几年,王先生的这一举动却遭到骂名,一时谣言四起。对於这一点他並没有太多的忌讳,“生与死都是人之大事,既然国家有号召,石狮地方政府资金缺乏,我有能力为这里办些事情,就应当义不容辞。”他笑着说道。当占地500亩的墓园建成之後,引起了国家民政部的高度重视,有关领导参观之後,对王仁森先生称讚道:“这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工程,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上海有关负责人闻讯後,也赶来石狮学习取经。从这一件关乎民生的事情中,蕴藏着他的大局观念。他认为国家之所以出台殡葬管理条例,是因为随着中国人口的剧烈膨胀,土地人均佔有率逐年下降,而墓地面积过大是中间千百年来形成的一大陋习,人的生存要依靠土地,殡葬製度的实施势在必行,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长远事业。所以,他选择在自己的家乡建设这一工程,既造福桑梓,又为推行国家政策而作出了表率。
王仁森先生因为家庭贫困而没有受过较高文化教育,所以他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关心備至。“教育是百年大计”是一句令人耳熟能详的口号,的确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不容否定的是,一些边远贫困地区仍然存在教育落後的问题,这些是国家经费力所不能及的地方。这时,像王先生这样热心於教育事业的社会人士的捐款出资,无疑是在帮助国家和社会促进教育发展。为教育事业他从不吝惜,先後为福建女子学校、永宁中学、南桥中学、石狮二中等学校捐款。在石狮六中建校10周年时,他向该校捐款10万元,用於教育设施的改善和师资力量的增强。
在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上,王仁森先生更是竭心尽力。作为众多社团组织的领导者,他广泛运用社团力量为香港的发展铺路搭桥,代表香港福建乡亲支持众望所归的曾荫权特首的施政方略,对香港未来的和谐发展充满信心。
这种情深意切的大局观念,应当说是爱国情感在起主导作用,王仁森先生从成功的果实中捧出一部分,回报祖国和家乡,是深深的爱国情、浓浓的乡情使然。这种回报並不是没有章法,而是从大局出发,使得他的那份情怀变得博大、深沉。
教子有方育栋樑
说起四子一女,王仁森先生不由得笑容满面,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子女们都已成为香港社會的有用之才,並继承了家族事业。虽然他依然担任王氏仁森机构董事会主席,但实际上他已经退居二线,机构旗下的子公司业务分别由几个儿子管理,而他则扮演着幕後顾问的角色。谈到教子之道,他笑着说:“以身作则大概是关键所在吧。回想我从七岁起一路吃苦,坎坷说不尽。当他们看到我每天不停地工作时,自然界会懂得什麽叫勤奋;当看到我不乱花一分钱时,就能学会节俭。多年来我一直强调全家一条心,大家都是勤力苦幹,令我備感欣慰的是儿女们都很勤奋、很踏实。”子女们深深地领会了他的良苦用心,从小就沿袭了勤俭的家风,他们远赴他国留学时,始终保持着勤奋的学习态度和节俭的生活作风,这与现今“留学贵族”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後者没有独立经济来源,却过着奢靡的生活,视学习如儿戏,不禁让人对前者更加讚赏。
现在,王仁森先生的四个儿子勤学能幹,在各个行业都颇有建树,让他引以为豪。他们都能在守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创业,以勤俭去开拓自己的人生道路,又都以奉献为念,致力於公益慈善事业,实业报国、付出爱心。王仁森先生可谓一生勤奋克俭,苦尽甘来,事业有成,四位儿子学有成就,後继有人。
退休之後的王仁森先生业餘生活非常丰富,游泳、练气功都是他的兴趣爱好。特别是游泳,他更是不分寒暑、无论春秋都要进行的一项运动。“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体现的是一种豪迈的意境,而他就常常置身其中,这种过人的气魄着实令人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