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共选修课是高校培养方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不同于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特殊性,而多校区大学因其校区多、教学资源相对分散的特点,更加需要实现公共选修课的信息化管理。北京联合大学这一典型多校区大学公共选修课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能对其他多校区大学公共选修课的信息化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多校区;公共选修课;信息化
作者简介:邵业沛(1978-),女,河南泌阳人,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教学服务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吉波(1971-),男,北京人,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工程师。(北京 1001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项目“多校区大学教学组织运行模式创新与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编号:PHR20110730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093-02
一、典型的多校区大学——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是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北京市属综合性大学,其前身是1978年建立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0多所大学的分校。现有校区12个,分布于北京市朝阳、海淀、西城、丰台、平谷、昌平等区县,形成了以北四环校区为中心,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学格局。
二、公共选修课的特殊性
1.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不确定性
公共选修课在我校所有本科专业中均有明确的最低学分修读要求,但对课程本身,专业计划中不进行具体规定,实际属于计划外课程,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自由选择课程。
2.面向对象的普适性
公共选修课与普通课程不同,它不以某专业为面向对象,一般都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年级修读。教学班由各专业学生组成,属于学年制教学中具有学分制特点的教学形式。
3.课程分类
虽然培养方案不对公共选修课做具体课程规定,但是为了让学生文理兼修、丰富知识结构和层次,以便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各高校会对公共选修课进行分类,并规定修读学分。比如人文社科类、艺术类、科技类、计算机类、沟通类、经管类等等。我校在2011版培养方案中,将公共选修课分为人文艺术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沟通交流类等四类。同时规定,本科生在校期间每类课程至少需修读2学分。
4.教学管理的复杂性
公共选修课作为跨专业、跨年级选修课,以教学班为组成形式,学生来自各个专业,因此在教学管理方面较其他课程有更大的难度。首先,要统筹安排好各轮次选课时间。一般实行三轮选课制,第一轮为抽签制,第二轮为抢选制,即先选选得。第三轮为退改选制,一般为开课第一周以后,学生听课后如果觉得不满意,可以退掉改选其他课程。其次,要设置好选课规则。为了满足高年级学生的毕业需要,一般在第一轮抽签制下设置高年级学生的优先级,同时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任课教师需要承担较重的课堂管理责任和课业管理责任。
三、北京联合大学公共选修课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我校的公共选修课信息化建设经历了初建、试用、发展等不同历史阶段,逐渐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本身所具备的学分制选课的特点,在我校的教学管理改革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金安桥教务系统时期
我校2002年第一次引进了金安桥教务系统,这是学校第一次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对教学进行管理。
金安桥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开展校本部四学院的公共选修课。学校从2002年引进该系统后,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筹备,于2004年首次进行学生网上选课,采取的模式是两轮选课制。第一轮采用抽签制,第二轮采取抢选制。该种选课模式比较成功地避免了服务器压力过大的问题,基本上满足了校本部四学院的选课要求。从2004~2005学年到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金安桥系统共进行了6学年11学期的选课工作,共开设公共选修课超过900门次,选课学生约30000人次。
金安桥教务系统作为我校首次引进并使用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从性能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该系统的开发公司规模有限,技术能力不足,对于校公共选修课的建设仅仅起到了从无到有的作用。随着学校规模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比较落后的技术手段与我校日益发展的现代化教学管理制度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无法实现跨校区选课。我校校本部(2009年以前)四学院分布在北四环校区(信息学院、自动化学院、管理学院)和白家庄校区(机电学院),上述四学院的基础课开课部门由五个直属教学单位负担。但金安桥系统只能实现本校区学生选课,因此不得不为白家庄校区的学生单独开设部分公共选修课程。同时,机电学院比较有特色的公共选修课程,北四环校区学生无法通过系统实现选课,极大地浪费了教学资源,严重削弱了教师开课的积极性。
(2)无法实现“分散办学、集中管理”的办学理念。金安桥系统只能承担校本部四学院的公共选修课任务,无法解决我校整体公共选修课的管理工作。北京联合大学拥有12个学院,分处多个不同校区。早在2007年学校就提出了“分散办学、集中管理”的办学理念,而金安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鉴于自身的技术实力,无法实现资源共享、集中选课的教学管理形式。
(3)无法使用更加灵活的选课形式。金安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只能实现两轮选课,无法进一步实现更多轮选课。面对北京联合大学越来越复杂的生源情况和参差不齐的学生水平,很难再有进一步的发展。
北京联合大学从2009年开始引进正方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取代金安桥教务系统。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作为行业内比较先进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与金安桥系统相比较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系统功能完善,技术手段灵活,充分满足了北京联合大学公共选修课建设的需要。 因此从2009~2010学年开始,北京联合大学公共选修课的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正方教务系统试用初期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首先在校本部四学院进行了正方教务系统公共选修课选课试运行。正方教务系统的公共选修课可以采用多轮选课,并且可以用抽签或者抢选两种手段进行选课规则的设置,效率较金安桥系统有了明显提高。
2010~2011学年,北京联合大学的其他学院开始被纳入系统的统一管理,通过院系选修课功能,首次在全校范围内实现了各自比较独立的公共选修课管理。
3.正方教务系统发展时期
2011年,北京联合大学2011版培养方案完成了制修订工作后开始实施。2011版培养方案重点加强了公共选修课建设,强调了全校教学资源共享,并强调通过新的信息化手段在全校范围进行公共选修课的推广。
2011~2012学年开始,北京联合大学取消院系选修课的开设,将全校各学院的公共选修课全部纳入统一管理。统一全校的选课时间、选课规则,开放跨校区选课,第一次在全校大范围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分散办学、集中管理的办学理念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正方教务系统比较灵活的选课规则设置方式,满足了北京联合大学专业设置广,不同专业的学生专业知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公共选修课开设可以按照相应的体系进行开设,并设置相应的选课专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
从2011级新生开始,公共选修课的选课类型重新进行了规定,要求本科生按照不同的课程类别分别进行选课,这就为各教学部门提出了更高的开课要求,公共选修课的课程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2011~2012学年,全校公共选修课选择部分课程试行远程视频教学。在相应的视频教室安排教室上课,同时通过正方教务系统中公共选修课任务设置相同任务,设置不同的面向对象、限制对象,用冲突排课的方式,成功解决了外校区、本校区视频课程人员限制问题。
四、结束语
北京联合大学自1978年建校以来,各学院一直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办学形式多年来得不到彻底的改变。随着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引进,公共选修课作为各学院同一种相对比较特殊的课程,成为全校统一教学资源、实现集中管理的排头兵,不仅为教师、学生提供了便利,更重要的是使北京联合大学的每名师生意识到先进的教学管理手段在学校发展中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为北京联合大学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北京联合大学公共选修课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是多校区大学信息化建设的典型案例,对其他多校区大学的信息化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希望通过公共选修课信息化的发展,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敬敬.加强高校公共选修课管理的几点思考[J].学园,2012,(9).
[2]王玉琼.对高校公选课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
2005,17(2).
(责任编辑:王意琴)
关键词:多校区;公共选修课;信息化
作者简介:邵业沛(1978-),女,河南泌阳人,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教学服务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吉波(1971-),男,北京人,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工程师。(北京 1001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项目“多校区大学教学组织运行模式创新与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编号:PHR20110730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093-02
一、典型的多校区大学——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是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北京市属综合性大学,其前身是1978年建立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0多所大学的分校。现有校区12个,分布于北京市朝阳、海淀、西城、丰台、平谷、昌平等区县,形成了以北四环校区为中心,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学格局。
二、公共选修课的特殊性
1.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不确定性
公共选修课在我校所有本科专业中均有明确的最低学分修读要求,但对课程本身,专业计划中不进行具体规定,实际属于计划外课程,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自由选择课程。
2.面向对象的普适性
公共选修课与普通课程不同,它不以某专业为面向对象,一般都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年级修读。教学班由各专业学生组成,属于学年制教学中具有学分制特点的教学形式。
3.课程分类
虽然培养方案不对公共选修课做具体课程规定,但是为了让学生文理兼修、丰富知识结构和层次,以便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各高校会对公共选修课进行分类,并规定修读学分。比如人文社科类、艺术类、科技类、计算机类、沟通类、经管类等等。我校在2011版培养方案中,将公共选修课分为人文艺术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沟通交流类等四类。同时规定,本科生在校期间每类课程至少需修读2学分。
4.教学管理的复杂性
公共选修课作为跨专业、跨年级选修课,以教学班为组成形式,学生来自各个专业,因此在教学管理方面较其他课程有更大的难度。首先,要统筹安排好各轮次选课时间。一般实行三轮选课制,第一轮为抽签制,第二轮为抢选制,即先选选得。第三轮为退改选制,一般为开课第一周以后,学生听课后如果觉得不满意,可以退掉改选其他课程。其次,要设置好选课规则。为了满足高年级学生的毕业需要,一般在第一轮抽签制下设置高年级学生的优先级,同时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任课教师需要承担较重的课堂管理责任和课业管理责任。
三、北京联合大学公共选修课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我校的公共选修课信息化建设经历了初建、试用、发展等不同历史阶段,逐渐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本身所具备的学分制选课的特点,在我校的教学管理改革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金安桥教务系统时期
我校2002年第一次引进了金安桥教务系统,这是学校第一次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对教学进行管理。
金安桥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开展校本部四学院的公共选修课。学校从2002年引进该系统后,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筹备,于2004年首次进行学生网上选课,采取的模式是两轮选课制。第一轮采用抽签制,第二轮采取抢选制。该种选课模式比较成功地避免了服务器压力过大的问题,基本上满足了校本部四学院的选课要求。从2004~2005学年到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金安桥系统共进行了6学年11学期的选课工作,共开设公共选修课超过900门次,选课学生约30000人次。
金安桥教务系统作为我校首次引进并使用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从性能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该系统的开发公司规模有限,技术能力不足,对于校公共选修课的建设仅仅起到了从无到有的作用。随着学校规模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比较落后的技术手段与我校日益发展的现代化教学管理制度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无法实现跨校区选课。我校校本部(2009年以前)四学院分布在北四环校区(信息学院、自动化学院、管理学院)和白家庄校区(机电学院),上述四学院的基础课开课部门由五个直属教学单位负担。但金安桥系统只能实现本校区学生选课,因此不得不为白家庄校区的学生单独开设部分公共选修课程。同时,机电学院比较有特色的公共选修课程,北四环校区学生无法通过系统实现选课,极大地浪费了教学资源,严重削弱了教师开课的积极性。
(2)无法实现“分散办学、集中管理”的办学理念。金安桥系统只能承担校本部四学院的公共选修课任务,无法解决我校整体公共选修课的管理工作。北京联合大学拥有12个学院,分处多个不同校区。早在2007年学校就提出了“分散办学、集中管理”的办学理念,而金安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鉴于自身的技术实力,无法实现资源共享、集中选课的教学管理形式。
(3)无法使用更加灵活的选课形式。金安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只能实现两轮选课,无法进一步实现更多轮选课。面对北京联合大学越来越复杂的生源情况和参差不齐的学生水平,很难再有进一步的发展。
北京联合大学从2009年开始引进正方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取代金安桥教务系统。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作为行业内比较先进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与金安桥系统相比较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系统功能完善,技术手段灵活,充分满足了北京联合大学公共选修课建设的需要。 因此从2009~2010学年开始,北京联合大学公共选修课的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正方教务系统试用初期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首先在校本部四学院进行了正方教务系统公共选修课选课试运行。正方教务系统的公共选修课可以采用多轮选课,并且可以用抽签或者抢选两种手段进行选课规则的设置,效率较金安桥系统有了明显提高。
2010~2011学年,北京联合大学的其他学院开始被纳入系统的统一管理,通过院系选修课功能,首次在全校范围内实现了各自比较独立的公共选修课管理。
3.正方教务系统发展时期
2011年,北京联合大学2011版培养方案完成了制修订工作后开始实施。2011版培养方案重点加强了公共选修课建设,强调了全校教学资源共享,并强调通过新的信息化手段在全校范围进行公共选修课的推广。
2011~2012学年开始,北京联合大学取消院系选修课的开设,将全校各学院的公共选修课全部纳入统一管理。统一全校的选课时间、选课规则,开放跨校区选课,第一次在全校大范围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分散办学、集中管理的办学理念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正方教务系统比较灵活的选课规则设置方式,满足了北京联合大学专业设置广,不同专业的学生专业知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公共选修课开设可以按照相应的体系进行开设,并设置相应的选课专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
从2011级新生开始,公共选修课的选课类型重新进行了规定,要求本科生按照不同的课程类别分别进行选课,这就为各教学部门提出了更高的开课要求,公共选修课的课程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2011~2012学年,全校公共选修课选择部分课程试行远程视频教学。在相应的视频教室安排教室上课,同时通过正方教务系统中公共选修课任务设置相同任务,设置不同的面向对象、限制对象,用冲突排课的方式,成功解决了外校区、本校区视频课程人员限制问题。
四、结束语
北京联合大学自1978年建校以来,各学院一直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办学形式多年来得不到彻底的改变。随着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引进,公共选修课作为各学院同一种相对比较特殊的课程,成为全校统一教学资源、实现集中管理的排头兵,不仅为教师、学生提供了便利,更重要的是使北京联合大学的每名师生意识到先进的教学管理手段在学校发展中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为北京联合大学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北京联合大学公共选修课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是多校区大学信息化建设的典型案例,对其他多校区大学的信息化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希望通过公共选修课信息化的发展,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敬敬.加强高校公共选修课管理的几点思考[J].学园,2012,(9).
[2]王玉琼.对高校公选课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
2005,17(2).
(责任编辑:王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