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伊斯兰文化资源

来源 :回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l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学者在探讨全球化时代中国民族文化的命运时,是如何对待本国非汉族群体的文化的;在探讨全球化与本土资源的关系时,是如何看待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如何看待中国伊斯兰文化的.这些问题还没有被很好地讨论.实际上,研究者在这场本土文化资源与现代化关系的讨论中很少提及中国伊斯兰文化,当然也没有明确提出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穆斯林社会或穆斯林社区发展中,甚至在整个中国社会发展中的资源性角色问题.缺乏对中国伊斯兰文化资源角色的确认,有很多原因,但其中有三点特别需要注意:第一点,多年来"极左"思潮对我们的影响,第二点,中国大汉族对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的认识,第三,西方对当代世界伊斯兰问题的基调,即"帝国主义话语"对中国的影响.在跨入21世纪时,我们首先要确立伊斯兰文化的资源性角色,其次要从开发伊斯兰文化资源这一重大目标出发,研究它的创新问题.这不仅是中国伊斯兰研究者,而且也是所有关心本土文化资源与现代化关系的人应该关注的课题.
其他文献
当今中国的民营企业与传统的"家族主义"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家族主义"文化有助于民营企业取得创业的辉煌,但又可以成为民营企业由家族企业走向现代企业的羁绊;"家族主义
价值本体研究是价值学的难点之一 ,旧唯物主义物质本体论或唯心主义精神本体论都无法使价值得以“安身”。建立在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物质———实践———系统”本体论 ,
在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下,人类的实践结果积累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程度,人化自然成为人类生活世界的主要基础,这个充满人为事物、以物质文明为核心的人类结果领域,构成特殊的价
早期宣传西方社会伦理学说 ,而晚些时候又转回到中国固有的礼教体系中进行反思 ,这种典型的文化现象在近代许多思想家身上有着惊人相似的一幕 ,如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刘
王阳明心学历程分三个阶段 ,关节点分别是龙场悟道、平藩明道、天泉证道。这个过程与王阳明万物一体说的形成演变是一致的。龙场悟道时 ,王阳明将“物”作“事”解 ,心物关系
首先分析了基础研究的两个独有持征 :1)自由探索 ;2 )基础研究的一旦突破 ,会给技术进步带来革命性的发展。第一个特征决定了对基础研究的管理 ,无论是用计划的手段还是市场
该文从四个方面对古代个性心理测量进行了全面论述。首先介绍了中国古代个性心理测量研究的发展过程 ;接着讨论了中国古代个性心理测量研究运用的各种方法 ,如观察法、访谈法
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 ,“形而上学”作为科学形态出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而形而上学作为科学出现如何可能的问题又是困扰哲学的难题。康德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 ,但
费尔巴哈对存在与本质的关系作了大量的论述 ,主要包括类存在与类本质的关系、感性存在 (个体存在 )与感性本质 (个体本质 )的关系以及类与个体的关系。在感性存在与感性本质
世界范围的殖民主义和全球化运动对汉语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导致现代汉语哲学传统的断裂、无休止的“学舌”与“失语”。若要超越这一尴尬局面 ,就必须在全球化的对话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