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性的飞跃。中国教育正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普及与运用。修改后的新课标明确指出: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尤其是中学阶段,在课程的实施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一定的技术能力,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信息技术教学 因地制宜 合作交流 学习能力
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素质教育课。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不但具有文化课、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也具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由于学生地处乡村,大多数学生到了初中后才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因此如何搞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就成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1. 信息技术教学要因地制宜。农村中学因地域不同,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教学设备也就不尽相同,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也就会有所差异,对于经济发展迅速地区的农村中学来说,他们的教学设备先进,学生的生活阅历丰富,“见多识广”,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比较先进,基本上能够适应当前信息技术及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对于那些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农村中学来说,经济不发达,教学设备也相对简陋,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也相对甚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挑选那些能够实践而又很基础实用的课程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以后的进一步自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信息技术教学要因人而宜。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要因人而宜,对于那些有希望有能力升入上级学校的学生来说,以后还会有很多的学习机会。作为教师来说,则应更倾向于那些更早离开学校的学生,关注他们,重视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信息素养”的培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作为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的教育落到实处。
3.營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注重交流与合作,平衡学生间的差距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多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增强合作意识。由于农村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其认知水平和操作水平也相差较大,所以,民主平等、尊重信任、互相合作、共同参与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合作表现得尤为重要。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是刚接触电脑,在教学上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困难。在课堂上,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个别的辅导,一个班中往往只有几个学生“高手”,接受速度较快,很容易就掌握。可以利用学生好为人师的特点,可以辅助老师手帮手地指导能力水平稍微低的同学,直到学会为止。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增强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可以促使“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高手”同学的帮助和指导,增强学习的信心;也可以使学生“高手”在辅导同学的过程中知识得到巩固和内化。
4.信息技术教学要精选教学内容。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当地的具体情况和具体学生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精选教学内容。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知道如何选配一台性能价格比很好的计算机,能够简单的维修计算机的硬件;学习 windowsxp的使用,会让学生对计算机有更深的了解;学习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让学生们能自由地编辑文字信息;学习计算机病毒与防治,实现网上自卫;重点介绍Internet的基础知识及应用,学会利用网络中各种计算机上的丰富资源,达到资源共享;学习一些常用工具软件及其应用,如:压缩、解压缩的方法,下载软件的使用,媒体播放软件的使用和系统克隆工具的使用。
5. 信息技术教学要以实践为主。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教学为前提,实践教学为根本。而作为中学生来说,理解专业性很强的专业术语会相难,但实际的动手操作会让他们非常感兴趣。中学生的包新能力、思维方式正处在发展阶段,大量的实践课会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应从讲授、叙述向辅导、指导转变。教师鼓励学生思考,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即使他们没有再进一步受到更多更高的教育,也能自主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要求。
6.信息技术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当今世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软件的发展推陈出新,使得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也更不可能会使用没有研发的软件。那么,作为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工作者,要让受教育者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有针对性的实践课为主,注重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能力,使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走向社会。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必须与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才会培养出有更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中国农民会为中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给信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相当大的阻力。我们只有在了解其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加以解决,才能推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进程。如何更好开展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还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好好探索与实践。
信息技术教学 因地制宜 合作交流 学习能力
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素质教育课。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不但具有文化课、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也具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由于学生地处乡村,大多数学生到了初中后才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因此如何搞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就成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1. 信息技术教学要因地制宜。农村中学因地域不同,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教学设备也就不尽相同,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也就会有所差异,对于经济发展迅速地区的农村中学来说,他们的教学设备先进,学生的生活阅历丰富,“见多识广”,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比较先进,基本上能够适应当前信息技术及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对于那些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农村中学来说,经济不发达,教学设备也相对简陋,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也相对甚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挑选那些能够实践而又很基础实用的课程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以后的进一步自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信息技术教学要因人而宜。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要因人而宜,对于那些有希望有能力升入上级学校的学生来说,以后还会有很多的学习机会。作为教师来说,则应更倾向于那些更早离开学校的学生,关注他们,重视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信息素养”的培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作为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的教育落到实处。
3.營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注重交流与合作,平衡学生间的差距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多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增强合作意识。由于农村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其认知水平和操作水平也相差较大,所以,民主平等、尊重信任、互相合作、共同参与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合作表现得尤为重要。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是刚接触电脑,在教学上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困难。在课堂上,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个别的辅导,一个班中往往只有几个学生“高手”,接受速度较快,很容易就掌握。可以利用学生好为人师的特点,可以辅助老师手帮手地指导能力水平稍微低的同学,直到学会为止。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增强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可以促使“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高手”同学的帮助和指导,增强学习的信心;也可以使学生“高手”在辅导同学的过程中知识得到巩固和内化。
4.信息技术教学要精选教学内容。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当地的具体情况和具体学生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精选教学内容。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知道如何选配一台性能价格比很好的计算机,能够简单的维修计算机的硬件;学习 windowsxp的使用,会让学生对计算机有更深的了解;学习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让学生们能自由地编辑文字信息;学习计算机病毒与防治,实现网上自卫;重点介绍Internet的基础知识及应用,学会利用网络中各种计算机上的丰富资源,达到资源共享;学习一些常用工具软件及其应用,如:压缩、解压缩的方法,下载软件的使用,媒体播放软件的使用和系统克隆工具的使用。
5. 信息技术教学要以实践为主。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教学为前提,实践教学为根本。而作为中学生来说,理解专业性很强的专业术语会相难,但实际的动手操作会让他们非常感兴趣。中学生的包新能力、思维方式正处在发展阶段,大量的实践课会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应从讲授、叙述向辅导、指导转变。教师鼓励学生思考,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即使他们没有再进一步受到更多更高的教育,也能自主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要求。
6.信息技术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当今世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软件的发展推陈出新,使得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也更不可能会使用没有研发的软件。那么,作为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工作者,要让受教育者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有针对性的实践课为主,注重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能力,使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走向社会。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必须与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才会培养出有更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中国农民会为中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给信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相当大的阻力。我们只有在了解其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加以解决,才能推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进程。如何更好开展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还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好好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