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家庭病床,开展家庭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建立一整套适应家庭的CAPD管理制度、诊疗常规、操作程序,有利于提高长期CAP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自1996年我院开始CAPD以来,通过对腹透患者临床治疗方法的改进、腹膜透析充分性改善[1]、膳食管理及营养治疗的研究等+{[2,3,4]},降低腹膜透析感染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同时,我们也研究制定出一套适应长期家庭CAPD的管理制度、操作常规、家庭指导、营养食谱、健康处方等规范化的医疗康复保健方案,现总结回顾如下。
资料与方法
自1996年以来共开展CAPD治疗各种肾功能衰竭126例,进行正规家庭病床开展CAPD治疗61例,男42例,女39例;文化程度:文盲4例,小学13例,初中21例,高中16例,大学及以上7例;均为由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骨髓瘤所致的肾功能衰竭。
内容与方法:①制定CAPD家庭病床临床指征,建立家庭CAPD管理制度、质量评估方法;制定适应居家CAPD患者掌握的自我操作常规;制定适应家庭CAPD的检查治疗常规。②制订家庭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常规、操作常规、巡视记录及质量评估方法,指导、训练病人掌握透析操作技术,上门指导开展家庭腹膜透析场所的质量要求,消毒隔离办法,清洁保护措施。③针对患者复杂的心理状态,开展适宜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进行康复指导,制订适应患者特点的健康处方,营养食谱,锻炼方法等。④掌握患者病情动态变化,保持医生与患者的联系,定人、定时做好上门出诊、护理工作,强化家庭腹膜透析的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技术的培训,掌握对感染发生时应采取的措施,定期做好腹透液、透析相关材料及药品的供应工作。
结 果
进行正规家庭病床开展CAPD治疗的61例,分析降低腹腔感染、腹膜透析充分性的评估、营养管理、提高存活率等主要指标情况如下。
降低腹腔感染率:近年来,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进步,从透析管、透析液的改进,插管技术的进步,透析管与透析袋的接头消毒,以及新型管道的使用,均对降低腹腔感染率产生了影响;尤其是我院注重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培训,指导家属掌握家庭腹膜透析的场所布置和消毒方法,重点培训患者掌握防止导管出口感染的预防方法及创口无菌保洁、护理技术,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使腹腔感染的发生率基本接近国外报道水平,其中“O”型平均感染率为1/10.5病人月,“Y”型平均感染率为1/10.1病人月,两种管型的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
腹膜透析充分性评估:开展腹膜透析平衡试验(PET)和尿素KT/V测定腹膜透析的充分性,改变了过去凭主观经验、注重临床表现、缺乏科学依据选择腹膜透析方式的状况,根据PET试验的检测能较准确地反映患者透析状况和预后判断,从而提出了科学、合理、个体化的透析处方,提高了腹膜透析的充分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了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在腹膜转运特性的确定及透析方案制订与调整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营养管理和评价: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约占21%~53%,且已成为影响腹膜透析预后的重要因素。在我们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膳食管理与营养的相关性的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对尿毒症患者进行饮食、营养指导,强调高蛋白质饮食和适当控制饮水量的重要性,宣传并向患者发放了食物营养成分含量资料,便于患者自己掌握食物的成分和含量,认识饮食的意义和要求,对其进行饮食管理,为其制定营养处方。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了生活质量。
结果及转归:61例正规家庭病床开展CAPD治疗,90.1%的患者生活自理,88.5%的患者自己操作交换液体,19.7%的患者参加工作;61例患者中其中直接接受肾移植的5例,改血透后肾移植13例,改血透16例(其中效果不佳5例,腹膜炎4例,等待过渡肾移植5例,腹股沟疝等2例),死亡11例(其中因心脏疾病死亡5例,脑血管意外2例,呼吸衰竭1例,不明原因3例),
讨 论
自1976年Popvich等开展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以来,由于其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疗效显著尤其是腹透前2~3年的效果优于血液透析、适宜于家庭透析,在终末期肾脏病替代疗法中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全世界腹透的患者逐年增多,我们自1996年开展此技术以来,接受治疗的患者人数也逐年增多[1]。
由于CAPD开展方便有效,更适用于家庭CAPD,且费用较血液透析低,是社区建立家庭病床开展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脏病一个非常实用方法,这对推动腹膜透析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在家庭的普及,更好地为尿毒症患者服务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袁宝进,牧素玲.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115例临床报道.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0,9:27~29=2 袁宝进,牧素玲.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照顾的指导.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0,12:27~28=3 袁宝进,牧素玲.膳食管理(饮食治疗)对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5~7=4 袁宝进,牧素玲,陈香美,等.腹膜透析患者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的临床研究.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99,3:191~193
自1996年我院开始CAPD以来,通过对腹透患者临床治疗方法的改进、腹膜透析充分性改善[1]、膳食管理及营养治疗的研究等+{[2,3,4]},降低腹膜透析感染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同时,我们也研究制定出一套适应长期家庭CAPD的管理制度、操作常规、家庭指导、营养食谱、健康处方等规范化的医疗康复保健方案,现总结回顾如下。
资料与方法
自1996年以来共开展CAPD治疗各种肾功能衰竭126例,进行正规家庭病床开展CAPD治疗61例,男42例,女39例;文化程度:文盲4例,小学13例,初中21例,高中16例,大学及以上7例;均为由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骨髓瘤所致的肾功能衰竭。
内容与方法:①制定CAPD家庭病床临床指征,建立家庭CAPD管理制度、质量评估方法;制定适应居家CAPD患者掌握的自我操作常规;制定适应家庭CAPD的检查治疗常规。②制订家庭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常规、操作常规、巡视记录及质量评估方法,指导、训练病人掌握透析操作技术,上门指导开展家庭腹膜透析场所的质量要求,消毒隔离办法,清洁保护措施。③针对患者复杂的心理状态,开展适宜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进行康复指导,制订适应患者特点的健康处方,营养食谱,锻炼方法等。④掌握患者病情动态变化,保持医生与患者的联系,定人、定时做好上门出诊、护理工作,强化家庭腹膜透析的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技术的培训,掌握对感染发生时应采取的措施,定期做好腹透液、透析相关材料及药品的供应工作。
结 果
进行正规家庭病床开展CAPD治疗的61例,分析降低腹腔感染、腹膜透析充分性的评估、营养管理、提高存活率等主要指标情况如下。
降低腹腔感染率:近年来,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进步,从透析管、透析液的改进,插管技术的进步,透析管与透析袋的接头消毒,以及新型管道的使用,均对降低腹腔感染率产生了影响;尤其是我院注重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培训,指导家属掌握家庭腹膜透析的场所布置和消毒方法,重点培训患者掌握防止导管出口感染的预防方法及创口无菌保洁、护理技术,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使腹腔感染的发生率基本接近国外报道水平,其中“O”型平均感染率为1/10.5病人月,“Y”型平均感染率为1/10.1病人月,两种管型的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
腹膜透析充分性评估:开展腹膜透析平衡试验(PET)和尿素KT/V测定腹膜透析的充分性,改变了过去凭主观经验、注重临床表现、缺乏科学依据选择腹膜透析方式的状况,根据PET试验的检测能较准确地反映患者透析状况和预后判断,从而提出了科学、合理、个体化的透析处方,提高了腹膜透析的充分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了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在腹膜转运特性的确定及透析方案制订与调整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营养管理和评价: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约占21%~53%,且已成为影响腹膜透析预后的重要因素。在我们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膳食管理与营养的相关性的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对尿毒症患者进行饮食、营养指导,强调高蛋白质饮食和适当控制饮水量的重要性,宣传并向患者发放了食物营养成分含量资料,便于患者自己掌握食物的成分和含量,认识饮食的意义和要求,对其进行饮食管理,为其制定营养处方。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了生活质量。
结果及转归:61例正规家庭病床开展CAPD治疗,90.1%的患者生活自理,88.5%的患者自己操作交换液体,19.7%的患者参加工作;61例患者中其中直接接受肾移植的5例,改血透后肾移植13例,改血透16例(其中效果不佳5例,腹膜炎4例,等待过渡肾移植5例,腹股沟疝等2例),死亡11例(其中因心脏疾病死亡5例,脑血管意外2例,呼吸衰竭1例,不明原因3例),
讨 论
自1976年Popvich等开展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以来,由于其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疗效显著尤其是腹透前2~3年的效果优于血液透析、适宜于家庭透析,在终末期肾脏病替代疗法中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全世界腹透的患者逐年增多,我们自1996年开展此技术以来,接受治疗的患者人数也逐年增多[1]。
由于CAPD开展方便有效,更适用于家庭CAPD,且费用较血液透析低,是社区建立家庭病床开展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脏病一个非常实用方法,这对推动腹膜透析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在家庭的普及,更好地为尿毒症患者服务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袁宝进,牧素玲.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115例临床报道.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0,9:27~29=2 袁宝进,牧素玲.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照顾的指导.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0,12:27~28=3 袁宝进,牧素玲.膳食管理(饮食治疗)对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5~7=4 袁宝进,牧素玲,陈香美,等.腹膜透析患者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的临床研究.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99,3: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