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未知问题,达到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也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打牢了基础。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提升数学学习效率,也开阔了眼界与思维,不断提升数学成绩。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4-0117-01
数学这门学科有着抽象的特点,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时间一久学习兴趣就会丧失,整个课堂也显得非常沉闷。由于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学习主动性不强,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对此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保证学习效果的提升。
一、合理导入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与学生感知能力相符,这是因为学生年龄较小,对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不感兴趣,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难度适宜的问题。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才会积极探寻答案,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也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百分数的意义》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展示以下例子,有一瓶茅台酒酒精含量为38%;一件羽绒服填充物为白鸭绒含量90%、羽毛含量为10%;雀巢奶粉蛋白质含量超过17.5%等,由此引出百分数的概念。接下来教师要问学生:“你们既然认识了百分数,那你知道上面这些百分数的实际意义吗?”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都积极思考问题,达到了自主学习的效果,对百分数的概念也有了准确掌握。
二、注重因势利导,鼓励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加强师生交流,这是传递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思维上的撞击,能够促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相信学生都可以成功,并注重对学生的因势利导,这样学生才能敢想、敢问和敢说,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异想天开的问题,让学生形成獨创的精神。只有学生真正善思多问,将与众不同的见解发表出来,才能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提升数学学习水平。例如:在《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式,即要求学生将尺子拿出来,读出上面的数,并引导学生思考:“尺子上的数,越往右,你发现什么?”此时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包括:“12前一个数是几?比12多2是几?17比20少几?”这就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提升了数学学习效率。
三、结合生活例子,巩固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多引入实际生活案例,这样学生才能在熟悉的场景中学习数学,并达到准确理解的目的。这要求教师在生活中取材,与数学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指导下解决实际问题,从中巩固所学知识,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实用性。例如:在《认识人民币》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元、角、分的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到商场中买东西,了解单价。之后教师要引出生活案例,即小明马上要期末考试了,他想买一块1角钱的橡皮,现在有1分、2分、5分面值的硬币与纸币若干,如果你是小明,会如何付款呢?然后让学生演示,可以有多种付法,学生在操作中也熟悉了人民币的进率。学生在模拟购物等活动中,可以充分认识到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与作用,感悟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也从中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
四、通过循循善诱,发散学生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增长知识,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学生自己去深入探索,并借助数学本身的规律与诱人的奥秘,加强对学生思维的诱导,让他们自主构建认知结构,逐步实现综合解题能力的提升。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也更加乐学,对数学知识的把握更加到位。例如:在《周长的计算》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认真观察课桌表面的形状,让学生思考课桌四周边框由铝合金制成,铝合金材料需要多少米?这样就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能够联想到对周长的计算。之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分析长方形周长计算时需要哪些条件?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学生都自主寻找计算周长所需条件,也深刻领悟了周长计算公式。
五、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保证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上及时对学生提供条件,让学生自己经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这样才能在脑海中产生深刻印象,也为今后学好数学打牢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太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7):68-69.
[2]马晓骋.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140-141.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4-0117-01
数学这门学科有着抽象的特点,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时间一久学习兴趣就会丧失,整个课堂也显得非常沉闷。由于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学习主动性不强,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对此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保证学习效果的提升。
一、合理导入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与学生感知能力相符,这是因为学生年龄较小,对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不感兴趣,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难度适宜的问题。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才会积极探寻答案,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也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百分数的意义》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展示以下例子,有一瓶茅台酒酒精含量为38%;一件羽绒服填充物为白鸭绒含量90%、羽毛含量为10%;雀巢奶粉蛋白质含量超过17.5%等,由此引出百分数的概念。接下来教师要问学生:“你们既然认识了百分数,那你知道上面这些百分数的实际意义吗?”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都积极思考问题,达到了自主学习的效果,对百分数的概念也有了准确掌握。
二、注重因势利导,鼓励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加强师生交流,这是传递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思维上的撞击,能够促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相信学生都可以成功,并注重对学生的因势利导,这样学生才能敢想、敢问和敢说,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异想天开的问题,让学生形成獨创的精神。只有学生真正善思多问,将与众不同的见解发表出来,才能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提升数学学习水平。例如:在《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式,即要求学生将尺子拿出来,读出上面的数,并引导学生思考:“尺子上的数,越往右,你发现什么?”此时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包括:“12前一个数是几?比12多2是几?17比20少几?”这就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提升了数学学习效率。
三、结合生活例子,巩固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多引入实际生活案例,这样学生才能在熟悉的场景中学习数学,并达到准确理解的目的。这要求教师在生活中取材,与数学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指导下解决实际问题,从中巩固所学知识,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实用性。例如:在《认识人民币》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元、角、分的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到商场中买东西,了解单价。之后教师要引出生活案例,即小明马上要期末考试了,他想买一块1角钱的橡皮,现在有1分、2分、5分面值的硬币与纸币若干,如果你是小明,会如何付款呢?然后让学生演示,可以有多种付法,学生在操作中也熟悉了人民币的进率。学生在模拟购物等活动中,可以充分认识到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与作用,感悟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也从中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
四、通过循循善诱,发散学生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增长知识,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学生自己去深入探索,并借助数学本身的规律与诱人的奥秘,加强对学生思维的诱导,让他们自主构建认知结构,逐步实现综合解题能力的提升。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也更加乐学,对数学知识的把握更加到位。例如:在《周长的计算》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认真观察课桌表面的形状,让学生思考课桌四周边框由铝合金制成,铝合金材料需要多少米?这样就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能够联想到对周长的计算。之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分析长方形周长计算时需要哪些条件?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学生都自主寻找计算周长所需条件,也深刻领悟了周长计算公式。
五、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保证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上及时对学生提供条件,让学生自己经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这样才能在脑海中产生深刻印象,也为今后学好数学打牢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太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7):68-69.
[2]马晓骋.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