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歌剧是一种融合音乐、舞蹈、器乐、戏剧的综合艺术。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歌剧的发展进入探索期,多种题材、多种形式的歌剧艺术逐渐活跃在观众的视线中。为了区别于西方歌剧与传统戏剧,我国近代以来出现的类似戏曲的音乐类型被称为“新歌剧”。众所周知,电视媒介本身具有价值引导、文化传承以及娱乐等功能,电视媒介是文化传播不可或缺的渠道。中国近现代歌剧艺术要想得到广泛传播,必须借助电视媒介的优势。
关键词:歌剧;电视媒介;大众基础
一、我国近现代歌剧艺术的大众基础
在中国,自宋元以来形成的多达300多种类型的戏剧中就包含着歌剧的音乐元素,但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只有融合了中国传统戏剧元素与西方歌剧形式、经过本土化改造而形成的歌剧类型,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被称作是中国现代歌剧。中国现代歌剧艺术自产生起就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产生了强大的号召力和社会影响力。回顾我国的歌剧发展史,曾经历辉煌鼎盛时期,也曾有脍炙人口之作。例如1935年在山东省立剧院上演的《岳飞》,彼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在国难当头之际,歌剧《岳飞》的上演引发强烈反响,使中国人民重拾救国的决心与信心。歌剧《岳飞》的出现开启了中国近代“新歌剧”的良好开端,同时也充分展现了歌剧艺术特有的文化魅力,即歌剧的音乐能够使剧中的人物更加崇高,戏剧场景更加真实、动人,从而使观众产生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此后,《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一系列中国新歌剧大量涌现,这批新颖独特的新歌剧的出现,塑造了一批典型的藝术形象,再一次用事实证明了歌剧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不可分割性。
二、电视媒介中我国近现代歌剧的多元化表达
1.歌剧文化的创新性表达。为促进歌剧艺术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中国出现了许多专门排演歌剧的剧院,但这种传统的传播方式已无法适应当今快节奏的社会,很少有观众通过此种途径了解、学习歌剧。因此,电视节目就成为歌剧艺术传播的主要渠道。除去娱乐节目中涉及到的歌剧内容,我国还有一些电视节目专门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对包含歌剧在内的艺术进行广泛宣传。这种秉承“内容为王”的节目形态是歌剧艺术的创新性表达,对推动歌剧艺术的大众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譬如,国内首档传统文化展示真人秀节目《传承者中国意象》就对歌剧艺术进行了传播,并演绎了我国近现代歌剧中的优秀作品,使观众再次重温这些经典的歌剧作品与其所塑造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回顾了歌剧产生的历史背景。一方面,此类节目体现了其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专业性;另一方面,其也是歌剧艺术在电视节目当中创新性表达方式的集中体现。
2.歌剧艺术的通俗化表达。歌剧作为一种“舶来品”,经本土化改良加工,也在一定程度上传承和弘扬了我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但是其小众化的特性也决定了其在本土化创作、发展过程中必将历经重重困难。要想让大众真正了解歌剧艺术,就需借助电视媒介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电视节目与歌剧艺术结合的例子不胜枚举,但由于歌剧艺术传播的特殊性和电视节目娱乐效应的强化,歌剧艺术的电视宣传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观众也总是以娱乐的心态对待其所传播的思想、内容,常常是看罢之后一笑置之。因此,电视歌剧节目的专业性有必要强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这种小众文化得到通俗的解释与传播,使观众得以真正了解歌剧艺术。当前,也有一些电视节目以文化传承为宗旨,将中国传统文化以通俗化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例如《传承者中国意象》节目中,就将许多经典的歌剧作品在忠实于原创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编排,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再次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重新激发了观众了解、学习中国歌剧的兴趣和积极性,获得了现场导师的一致好评。
三、电视娱乐性对歌剧艺术传承的影响
由于中国本土化歌剧是在西方歌剧基础上加以借鉴改造形成的,因此其发展过程呈现出由萌芽到基本完善再到多元化态势,这也注定了其必然存在现实功利性特征。任何一门艺术,当其与现实脱节,无法与大众审美相契合,都将被时代和人民所淘汰或遗忘。歌剧属于高雅艺术,其具有独特的话语体系,这是歌剧艺术的特色之一,然而其也成为歌剧艺术在大众化发展道路上挥之不去的负累。只有通过大众化的形式展现在观众视野中,歌剧艺术才能在真正意义上重回大众视野,电视媒介与歌剧的结合也因此成为歌剧走向大众化发展道路的必经之径。但在若是创立一档单纯的以歌剧文化为中心的电视节目或许会显得过于单调、乏味。那么,电视媒介与歌剧艺术结合后,就势必要以娱乐节目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湖南卫视大型娱乐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曾播出过一期以高雅音乐歌剧为主题的节目。这期节目邀请了中国现当代歌剧大家吴碧霞、么红、孙秀苇等助阵,节目以问答的形式向观众讲述了他们在歌剧艺术之路上的故事,以此引出歌剧文化在传承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在节目现场,每位歌剧演唱家都将自己的拿手作品清唱给观众,台下爆发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观众在轻松愉快的节目欣赏过程中再次重温歌剧的深厚文化底蕴。然而作为一档以娱乐为主的电视节目,《天天向上》在节目进行过程中依旧会将娱乐作为主要目的,较为深厚的歌剧文化是无法通过节目内容真正传达到观众内心深处的。
从我国歌剧的源头来看,其在严格意义上讲属于一种“舶来品”。众所周知,受“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我国出现了以借鉴西方歌剧形式为主,反映爱国精神、反抗侵略的歌剧文化,这一时期我国歌剧以通俗化、民族化为主要特征,以倡导科学社会主义精神为主要内容,对于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大众而言,歌剧所代表的绝不仅仅是一场戏剧化的表演,更是一种能够在心灵层面产生共鸣、给予慰藉的情感寄托。因此,观众对这种严肃的文化传播形式是喜爱的、依赖的。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今天,民族歌剧的创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这些大量借鉴、融入西方元素的歌剧作品,却在当下中国失去了观众基础。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娱乐化潮流的冲击。每一部优秀的歌剧,都蕴含着一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历史潮流和时代思想。例如歌剧《岳飞》是在抗日战争年代,为激励人们奋勇抗敌、保家卫国而作;《党的女儿》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而作;《玉鸟兵战》是为展现党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气风发之姿而作。与其说它们是艺术作品,不如将它们看做中国风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缩影,这些典型人物形象也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这些反映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的歌剧作品的传播应当是严肃的。从歌剧的长远发展来看,如何着眼于歌剧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才是电视节目应当看重的。一种文化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与传承,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与大众审美同步发展。与电视媒介结合,能够促使歌剧较好实现这一目的。越来越多的歌剧在成功演出后,很多作品都被搬上电视荧屏,不论是出现在娱乐节目中,亦或是出现在纪录片、真人秀节目中,都是歌剧艺术借助现代传媒手段传播的体现,能够进一步促进歌剧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毕若琪.居其宏中国歌剧创作评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
[2]殷俊.魏松演唱艺术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作者单位:北京益行者公益基金会)
关键词:歌剧;电视媒介;大众基础
一、我国近现代歌剧艺术的大众基础
在中国,自宋元以来形成的多达300多种类型的戏剧中就包含着歌剧的音乐元素,但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只有融合了中国传统戏剧元素与西方歌剧形式、经过本土化改造而形成的歌剧类型,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被称作是中国现代歌剧。中国现代歌剧艺术自产生起就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产生了强大的号召力和社会影响力。回顾我国的歌剧发展史,曾经历辉煌鼎盛时期,也曾有脍炙人口之作。例如1935年在山东省立剧院上演的《岳飞》,彼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在国难当头之际,歌剧《岳飞》的上演引发强烈反响,使中国人民重拾救国的决心与信心。歌剧《岳飞》的出现开启了中国近代“新歌剧”的良好开端,同时也充分展现了歌剧艺术特有的文化魅力,即歌剧的音乐能够使剧中的人物更加崇高,戏剧场景更加真实、动人,从而使观众产生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此后,《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一系列中国新歌剧大量涌现,这批新颖独特的新歌剧的出现,塑造了一批典型的藝术形象,再一次用事实证明了歌剧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不可分割性。
二、电视媒介中我国近现代歌剧的多元化表达
1.歌剧文化的创新性表达。为促进歌剧艺术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中国出现了许多专门排演歌剧的剧院,但这种传统的传播方式已无法适应当今快节奏的社会,很少有观众通过此种途径了解、学习歌剧。因此,电视节目就成为歌剧艺术传播的主要渠道。除去娱乐节目中涉及到的歌剧内容,我国还有一些电视节目专门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对包含歌剧在内的艺术进行广泛宣传。这种秉承“内容为王”的节目形态是歌剧艺术的创新性表达,对推动歌剧艺术的大众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譬如,国内首档传统文化展示真人秀节目《传承者中国意象》就对歌剧艺术进行了传播,并演绎了我国近现代歌剧中的优秀作品,使观众再次重温这些经典的歌剧作品与其所塑造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回顾了歌剧产生的历史背景。一方面,此类节目体现了其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专业性;另一方面,其也是歌剧艺术在电视节目当中创新性表达方式的集中体现。
2.歌剧艺术的通俗化表达。歌剧作为一种“舶来品”,经本土化改良加工,也在一定程度上传承和弘扬了我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但是其小众化的特性也决定了其在本土化创作、发展过程中必将历经重重困难。要想让大众真正了解歌剧艺术,就需借助电视媒介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电视节目与歌剧艺术结合的例子不胜枚举,但由于歌剧艺术传播的特殊性和电视节目娱乐效应的强化,歌剧艺术的电视宣传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观众也总是以娱乐的心态对待其所传播的思想、内容,常常是看罢之后一笑置之。因此,电视歌剧节目的专业性有必要强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这种小众文化得到通俗的解释与传播,使观众得以真正了解歌剧艺术。当前,也有一些电视节目以文化传承为宗旨,将中国传统文化以通俗化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例如《传承者中国意象》节目中,就将许多经典的歌剧作品在忠实于原创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编排,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再次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重新激发了观众了解、学习中国歌剧的兴趣和积极性,获得了现场导师的一致好评。
三、电视娱乐性对歌剧艺术传承的影响
由于中国本土化歌剧是在西方歌剧基础上加以借鉴改造形成的,因此其发展过程呈现出由萌芽到基本完善再到多元化态势,这也注定了其必然存在现实功利性特征。任何一门艺术,当其与现实脱节,无法与大众审美相契合,都将被时代和人民所淘汰或遗忘。歌剧属于高雅艺术,其具有独特的话语体系,这是歌剧艺术的特色之一,然而其也成为歌剧艺术在大众化发展道路上挥之不去的负累。只有通过大众化的形式展现在观众视野中,歌剧艺术才能在真正意义上重回大众视野,电视媒介与歌剧的结合也因此成为歌剧走向大众化发展道路的必经之径。但在若是创立一档单纯的以歌剧文化为中心的电视节目或许会显得过于单调、乏味。那么,电视媒介与歌剧艺术结合后,就势必要以娱乐节目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湖南卫视大型娱乐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曾播出过一期以高雅音乐歌剧为主题的节目。这期节目邀请了中国现当代歌剧大家吴碧霞、么红、孙秀苇等助阵,节目以问答的形式向观众讲述了他们在歌剧艺术之路上的故事,以此引出歌剧文化在传承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在节目现场,每位歌剧演唱家都将自己的拿手作品清唱给观众,台下爆发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观众在轻松愉快的节目欣赏过程中再次重温歌剧的深厚文化底蕴。然而作为一档以娱乐为主的电视节目,《天天向上》在节目进行过程中依旧会将娱乐作为主要目的,较为深厚的歌剧文化是无法通过节目内容真正传达到观众内心深处的。
从我国歌剧的源头来看,其在严格意义上讲属于一种“舶来品”。众所周知,受“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我国出现了以借鉴西方歌剧形式为主,反映爱国精神、反抗侵略的歌剧文化,这一时期我国歌剧以通俗化、民族化为主要特征,以倡导科学社会主义精神为主要内容,对于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大众而言,歌剧所代表的绝不仅仅是一场戏剧化的表演,更是一种能够在心灵层面产生共鸣、给予慰藉的情感寄托。因此,观众对这种严肃的文化传播形式是喜爱的、依赖的。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今天,民族歌剧的创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这些大量借鉴、融入西方元素的歌剧作品,却在当下中国失去了观众基础。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娱乐化潮流的冲击。每一部优秀的歌剧,都蕴含着一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历史潮流和时代思想。例如歌剧《岳飞》是在抗日战争年代,为激励人们奋勇抗敌、保家卫国而作;《党的女儿》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而作;《玉鸟兵战》是为展现党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气风发之姿而作。与其说它们是艺术作品,不如将它们看做中国风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缩影,这些典型人物形象也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这些反映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的歌剧作品的传播应当是严肃的。从歌剧的长远发展来看,如何着眼于歌剧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才是电视节目应当看重的。一种文化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与传承,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与大众审美同步发展。与电视媒介结合,能够促使歌剧较好实现这一目的。越来越多的歌剧在成功演出后,很多作品都被搬上电视荧屏,不论是出现在娱乐节目中,亦或是出现在纪录片、真人秀节目中,都是歌剧艺术借助现代传媒手段传播的体现,能够进一步促进歌剧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毕若琪.居其宏中国歌剧创作评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
[2]殷俊.魏松演唱艺术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作者单位:北京益行者公益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