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象与观察】
案例一:
一个中午,我要带领住校的弱智儿童到食堂就餐。我一边管理就餐秩序,一边观察着他们午餐的情况。大多数弱智儿童都吃得津津有味的,有的甚至狼吞虎咽,只有睿睿虽然手里拿着勺子,餐具里的饭菜却一丝没动。我走过去问:“睿睿,你怎么不吃饭呀?你看这红烧肉多好吃呀!”听我这么一说,他用勺子在菜里搅动了几下,没吃。于是,我一边喂一边教睿睿把饭吃完了。
案例二:
一个周六的早上,由我负责接班住校的弱智儿童。我和前一个班次的教师交接完,住校生开始起床,只见他们个个都忙碌地穿着自己的衣服和裤子,那场景乱得一塌糊涂。特别是安安,站在那里,把上衣往头上套,可是怎么也套不进去。我问:“安安,你不会穿衣服呀?”安安着急得快要哭了,嘴里不停地叫着:“妈妈,妈妈,都是妈妈帮我穿的。”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安安在家好多事情都是妈妈帮他做的。但他妈妈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关心、照顾他,所以把他送到学校全托。于是,我耐心地教安安把衣服一件一件穿好。
【案例分析】
从以上现象可以看出,睿睿和安安都是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的重度弱智儿童。睿睿是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睿睿从三岁就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孩子是弱智,爷爷奶奶觉得这孩子可怜,只知道让孩子吃好喝好,对孩子的教育意识淡薄,事事对他迁就和溺爱,不让他受到一点委屈。
安安的妈妈是怕麻烦,没有耐心训练他的自理能力,一手包办了孩子应该做的一切事情,所以安安对妈妈有一种严重的依赖感,因而导致了生活自理能力极差。
【措施与效果】
一、家校联合,共同训练重度弱智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1.制定个训计划,培养重度弱智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首先是改变家长的认识。好多家长是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把重度弱智儿童送到学校。他们觉得孩子到了学校,教师应该什么都教,与家长没有关系,这是家长的一个误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和家长沟通,针对每个重度弱智儿童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制定个训计划,家校密切配合,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指导训练,逐步培养重度弱智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2.建立生活档案,记录重度弱智儿童的成长过程
建立每个重度弱智儿童的生活教育档案,家长和学校定期检查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和生活技能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个别指导和补偿性训练。
二、学科渗透,培养重度弱智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1.学科渗透,满足重度弱智儿童的生活需求
我校的课程设置以弱智儿童的生活需要和发展需要为立足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弱智儿童的全面发展。教师在不同学科中渗透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坚持集体指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教会学生简单的劳动技能,满足中重度弱智学生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要,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活动贯穿,巩固重度弱智儿童的生活技能
把重度弱智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培智学校一日活动中,教师要抓住每个训练的机会,注重实践过程,如小便、洗手、吃饭、睡觉等,提高重度弱智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同学科的内容还要尽可能的相互关联,互为补充,使重度弱智儿童所学的生活技能得到经常性的练习巩固。
三、通过游戏,促进重度弱智儿童生活自理的学习
1.情景游戏,激发重度弱智儿童的学习主动性
游戏是儿童最自然的沟通媒介,是孩子的天性,重度弱智儿童在游戏中能表达自己的情感,满足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增进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重度弱智儿童大部分生活自理能力都较差,教师要根据重度弱智儿童的特点、兴趣、需要和现有的生活自理水平,在教学中运用行之有效的情境游戏去培养和提升重度弱智儿童的学习能力、自理能力。
2.激励游戏,激发重度弱智儿童的学习兴趣
重度弱智儿童对食物最感兴趣,教师可通过形式多样的激励游戏,让学生可以得到自己喜爱的食物,提高重度弱智儿童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重度弱智儿童的点滴进步,分步骤进行教学和奖励,满足重度弱智儿童的心理需求,促进他们生活自理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四、自编教材,切实提高重度弱智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1.内容实用,贴近生活实际
我校自编的校本教材多以针对弱智儿童存在的生活实际问题为内容,安排了系统的大单元教学,按“低年级生活自理——中年级生活技能——高年级生活适应”为序列安排内容,内容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让孩子们学习起来非常的轻松,掌握和运用起来也较容易。
2.内容灵活,注重个体差异
自编校本教材内容新颖,编写形式活泼,根据学生的智力残疾程度的不同,在课程目标上体现出难易层次,教材的内容体现出灵活性,给教师一定的发挥空间,教师在使用中能够根据每位学生的个体情况,让不同智力残疾的学生都能学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总之,对重度弱智儿童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是复杂的、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特殊教育教师付出加倍的爱心和耐心,深入实践研究,让每一位到我们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的重度弱智儿童都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
(责编 刘宇帆)
案例一:
一个中午,我要带领住校的弱智儿童到食堂就餐。我一边管理就餐秩序,一边观察着他们午餐的情况。大多数弱智儿童都吃得津津有味的,有的甚至狼吞虎咽,只有睿睿虽然手里拿着勺子,餐具里的饭菜却一丝没动。我走过去问:“睿睿,你怎么不吃饭呀?你看这红烧肉多好吃呀!”听我这么一说,他用勺子在菜里搅动了几下,没吃。于是,我一边喂一边教睿睿把饭吃完了。
案例二:
一个周六的早上,由我负责接班住校的弱智儿童。我和前一个班次的教师交接完,住校生开始起床,只见他们个个都忙碌地穿着自己的衣服和裤子,那场景乱得一塌糊涂。特别是安安,站在那里,把上衣往头上套,可是怎么也套不进去。我问:“安安,你不会穿衣服呀?”安安着急得快要哭了,嘴里不停地叫着:“妈妈,妈妈,都是妈妈帮我穿的。”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安安在家好多事情都是妈妈帮他做的。但他妈妈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关心、照顾他,所以把他送到学校全托。于是,我耐心地教安安把衣服一件一件穿好。
【案例分析】
从以上现象可以看出,睿睿和安安都是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的重度弱智儿童。睿睿是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睿睿从三岁就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孩子是弱智,爷爷奶奶觉得这孩子可怜,只知道让孩子吃好喝好,对孩子的教育意识淡薄,事事对他迁就和溺爱,不让他受到一点委屈。
安安的妈妈是怕麻烦,没有耐心训练他的自理能力,一手包办了孩子应该做的一切事情,所以安安对妈妈有一种严重的依赖感,因而导致了生活自理能力极差。
【措施与效果】
一、家校联合,共同训练重度弱智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1.制定个训计划,培养重度弱智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首先是改变家长的认识。好多家长是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把重度弱智儿童送到学校。他们觉得孩子到了学校,教师应该什么都教,与家长没有关系,这是家长的一个误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和家长沟通,针对每个重度弱智儿童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制定个训计划,家校密切配合,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指导训练,逐步培养重度弱智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2.建立生活档案,记录重度弱智儿童的成长过程
建立每个重度弱智儿童的生活教育档案,家长和学校定期检查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和生活技能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个别指导和补偿性训练。
二、学科渗透,培养重度弱智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1.学科渗透,满足重度弱智儿童的生活需求
我校的课程设置以弱智儿童的生活需要和发展需要为立足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弱智儿童的全面发展。教师在不同学科中渗透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坚持集体指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教会学生简单的劳动技能,满足中重度弱智学生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要,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活动贯穿,巩固重度弱智儿童的生活技能
把重度弱智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培智学校一日活动中,教师要抓住每个训练的机会,注重实践过程,如小便、洗手、吃饭、睡觉等,提高重度弱智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同学科的内容还要尽可能的相互关联,互为补充,使重度弱智儿童所学的生活技能得到经常性的练习巩固。
三、通过游戏,促进重度弱智儿童生活自理的学习
1.情景游戏,激发重度弱智儿童的学习主动性
游戏是儿童最自然的沟通媒介,是孩子的天性,重度弱智儿童在游戏中能表达自己的情感,满足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增进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重度弱智儿童大部分生活自理能力都较差,教师要根据重度弱智儿童的特点、兴趣、需要和现有的生活自理水平,在教学中运用行之有效的情境游戏去培养和提升重度弱智儿童的学习能力、自理能力。
2.激励游戏,激发重度弱智儿童的学习兴趣
重度弱智儿童对食物最感兴趣,教师可通过形式多样的激励游戏,让学生可以得到自己喜爱的食物,提高重度弱智儿童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重度弱智儿童的点滴进步,分步骤进行教学和奖励,满足重度弱智儿童的心理需求,促进他们生活自理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四、自编教材,切实提高重度弱智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1.内容实用,贴近生活实际
我校自编的校本教材多以针对弱智儿童存在的生活实际问题为内容,安排了系统的大单元教学,按“低年级生活自理——中年级生活技能——高年级生活适应”为序列安排内容,内容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让孩子们学习起来非常的轻松,掌握和运用起来也较容易。
2.内容灵活,注重个体差异
自编校本教材内容新颖,编写形式活泼,根据学生的智力残疾程度的不同,在课程目标上体现出难易层次,教材的内容体现出灵活性,给教师一定的发挥空间,教师在使用中能够根据每位学生的个体情况,让不同智力残疾的学生都能学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总之,对重度弱智儿童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是复杂的、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特殊教育教师付出加倍的爱心和耐心,深入实践研究,让每一位到我们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的重度弱智儿童都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