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加盟没能抓住连镇的本质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77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统一”:表象连锁
  
  当加盟连锁出现在中国商业舞台时,加盟各方突然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发展模式!
  多数加盟商是做生意起家的小老板,他们的资金和管理能力都不足于把一个小企业做大。当他们发现小生意越来越难做时,加盟成为解决“小老板、大品牌”的有效手段。
  对连锁企业而言,资金和管理都不足于支撑其在全国布局,而用加盟模式,仅仅依靠品牌推广和产品设计就能支撑一个企业快速扩张。与其耗费时间和精力打造管理平台,还不如让老板成为管理者,以激励代替管理。
  多年来,中国企业最有效的管理就是把部下变成“老板”或“二老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承包、包干等。因为“老板”的责任心是与生俱来的,“老板”是不需要监督的。
  连锁企业需要详尽的管理手册、完善的培训体系,单凭品牌号召力就能完成市场布局,管理原始却同样能赚钱,为什么不加盟?
  于是,以品牌为号召力,以“五统一”,即统一形象、统一产品、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管理,成为了中国式连锁的外包装,中国连锁品牌打着这杆大旗,先布局一线城市,再布局二线城市,现在连三线城市也已经逐步进入饱和状态了。
  但是,中国目前的多数连锁仍然只是稳定的交易关系,甚至在有些行业(如珠宝行业),连稳定的交易关系都谈不上。加盟商只要能赚钱,就一定会维持表面的对连锁企业的恭敬;加盟商只要不进“外货”,不做对品牌形象有伤害的事,双方的“和谐”关系都比较容易维护。
  
  连锁的本质:管理模式的传承
  
  可是,连锁的本质不是“五统一”,也不是品牌号召力,连锁的本质是管理模式的传承。
  连锁加盟的初期,建立在品牌号召力之下的“五统一”已经比单店有了足够的竞争力,即使缺乏管理的传承,加盟企业照样有不错的赢利,于是一切问题都可以掩盖。加盟连锁之所以在中国一直推广得不错,就是因为各方都有利润。
  然而,现在格局正在逐步变化。由于竞争的加剧,连锁各方的利润都在逐年降低,加盟店不断改换门庭的现象太普遍了。
  连锁企业发现:总部无力约束加盟商。靠品牌授权吗?加盟商不赚钱时,品牌授权就失去了约束力;靠《标准管理手册》吗?多数加盟商本来对《手册》就是敷衍了事;货品是一个很重要的约束力,但一些行业很难杜绝加盟商采购外货的行为,比如珠宝、餐饮、服装行业,甚至出现加盟商采购假冒产品。有些连锁企业对此非常清楚,但却不敢动真格的。因为一旦动真格的,加盟商就会改换门庭。
  加盟商发现:原来以为抓住~个品牌就万事大吉,现在却发现“何处无品牌”;原来以为可以从厂家那里学点儿真管理功夫,现在却发现《标准管理手册》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原来以为厂家承诺的培训、服务很到位,现在却发现除了压货是一定要兑现的,其他都只是远期支票。
  中国式加盟连锁只能在竞争并不残酷的环境下生存,而只有以管理模式的传承为特征的连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
  对于中国的加盟连锁来说,管理模式的传承是极其困难的。西方国家的加盟连锁,管理的传承以严格的合同为基本;而对于中国的加盟各方来说,合同在加盟之初和加盟结束(打官司)之时有用,平时的管理根本难以按合同执行。
  中国还未进入真正的契约社会,特别是作为加盟方的中小企业主,契约意识较差,加之管理的根基很差。连锁企业的管理如果要得到有效执行,除非厂家掌握重要的筹码,加盟商除了遵守厂家的要求,别无选择。
  在加盟连锁畅行多年后,直营突然受到追捧,就是因为直营能够落实管理的传承。原来与加盟商的关系——外部矛盾,变成了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内部矛盾。
  走直营的道路,管理的传承固然没有问题,但连锁企业是否具备“远程管理”能力却是个未知数。中国企业的现场管理能力已经经受过考验,但远程管理能力仍然有待加强。正因为如此,连锁企业仍然不敢大张旗鼓搞直营。
  
  只要管理能传承,条条大路通罗马
  
  中国企业的连锁之路怎么走?我认为现在是双轨制时期,主张走中间道路。
  中国式加盟连锁目前仍有生存空间,作为扩张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完全可以用这种简单的方法完成初期的跑马圈地。
  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直营将是那些追求稳健发展企业的首选。直营的扩张速度虽然相对较慢,但控制力更强,成长更平衡。
  同时走加盟连锁与直营两条路,加大直营的比重,将是未来的方向。
  另外,企业还有其他中间道路:
  
  1.区域加盟。
  区域加盟不是单店加盟,而是以一个区域(省或市)整体加盟。与单店加盟以小老板为主不同,区域加盟商通常可以称之为“战略加盟商”。区域加盟商的投资回报比单店低得多,更重视管理,加盟商本身也具备管理能力,是解决加盟连锁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2.托管加盟。
  托管加盟中,加盟商解决了资金问题和加盟店的社会关系问题,托管则解决了管理传承的问题。
  托管可以优先选择那些加盟后经营业绩较差的门店,待取得经验并赢得加盟商的信任后,逐步扩大到其他加盟店。
  
  3.合作连锁。
  合作连锁就是连锁企业与加盟商合资投资门店,连锁企业控制门店管理权,从而实现管理模式的传承。
其他文献
2010年6月29日,内地与台湾地区正式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ECFA”),并于2010年9月12日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正式进入制度化轨道。  值得注意的是,ECFA中所包含的“早期收获计划”将给两岸企业带来一些全新的市场机会。 “早期收获计划”的基本步骤是:两岸将在框架协议生效后继续商签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多个单项协议,逐步推进两岸间的进一步开放。    “早期收获计
期刊
保证四季沐歌快速壮大的差异化竞争之根本,是善于不对称竞争,这种在市场竞争中坚持压强战术,又在消费者需求维度上强调价值创新的做法,保证了四季沐歌这支航母在蓝海中航行。  这种与对手形成差异化的本质,是不对称创新。简言之,就是我有的,你没有;你有的,我优。  然而,这只是我们看到的最终结果而已。看看四季沐歌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创新举动,你一定和我们一样提出相同的疑问:保证四季沐歌不断创新的背后逻辑究竟是
期刊
蓝海泛红?    2007年底爆发的美国金融海啸并没有影响到中国的太阳能行业。2009年,四季沐歌第一季度增长率达到91%。到了2009年年底,四季沐歌在行业内首个年产销量超百万台,年增长率达到80%。2010年,上半年四季沐歌累计增长率超过3位数,突破了110%,增长速度再度创造企业发展的历史新纪录。  同期的全行业销量也超过了电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的总和,达到600亿。而这600亿,还只是中国部
期刊
在中国热水器的版图上,长江是一条分界线,由此往北,是太阳能光热企业的天下,而珠三角则是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的大本营。  也正因为如此,广东住宅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仅为3%,远远低于其他省份。而在澳大利亚,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高达30%。广东太阳能市场空间巨大。任何企业都无法漠视富庶的南方市场的存在。    “南方战略”应运而生。    李骏公开宣称,四季沐歌发动华南“圈地战”,将针对华南的气候变化、温
期刊
无知者的无畏  习 熠    中国牛奶企业永远不乏抓眼球的功力,而且从来都是用负面的消息。每当中国牛奶产业即将离开是非的漩涡时,总有企业不甘寂寞跳出来,重登舞台中央。这次,又是蒙牛和伊利。他们中的某些人认为通过互联网可以为所欲为,而且可以不被发现。  正所谓无知者无畏, “陷害门”本身就是一起典型的由于无知而无畏造成的恶劣事件。    是谁太无知?  对于蒙牛和伊利来说,白奶才是他们的主业,配方奶
期刊
1.董事长(总经理)助理。这些人其共同特点是整天在老板身边工作,老板关心的就是他所关注的,所以,一旦有一天老板提到电子商务四个字,他们就会花上几天时间,不吃不喝不睡觉不做爱研究电子商务,然后给老板提交一份看似完整的电子商务行业报告,老板一看其对电子商务“如此”了解,再加上一直深得老板信任,于是,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将其“空降”,让其成立电子商务部,开始操办起来。  结果:由于董事长(总经理
期刊
我有两个朋友。  L的公司在上海,大半时间跑广东。毕业于华南某所不太知名的大学。哥们做手机网游的,他使过好几款手机,但最贵的也不过1千块。比起什么Web2.0、移动互联网,他更关心珠三角的几千万农民工和城市边缘的大学生“蚁族”,怎么关心?在夜宵摊上跟他拼啤酒,在富士康厂区外网吧里刷夜……  W猫在北京中关村。从小就是个天才少年,在美国名校拿了硕士后回国创业。硅谷流行的新技术玩意,我总能第一时间从他
期刊
一场全国性促销行动    全国行动  提前两个月,10多位销售部长、总监召开两次闭门会议,完成内部造势;  随后一个月内,先后6次召开网络视频会议,全国200多位销售主管接受专项培训;  在各自的驻地,销售主管们马不停蹄,分头召集各自辖区的经销商召开现场动员会议,并先后在军令状上签字画押;  在同一天,全国千余位业务人员以及几万位渠道成员的电子邮箱里,收到了激情昂扬、颇具煽动性的“国庆战斗檄文”;
期刊
商场如战场,近期日化行业一阵腥风血雨。先是作为全球最大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的宝洁,在进入中国20多年后首次购地置业,其全球最大的研发中心正式落户北京顺义天竺工业园,而最近让一众本土日化企业非常郁闷的事情就是,他们被家乐福告知要想继续上架,就要缴纳8%~15%的额外费用,这部分加价足以抵消其卖场利润,甚至被迫退出卖场,而退出卖场就等于将大块市场拱手让人,因为宝洁、联合利华就不会遇到这个问题。  看起来
期刊
坏消息的积极一面    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在“十二五”规划中,将新能源发展、环保减排两大方向再次提到新高度。  而形成强大对比的是,在“十一五”最后一年的最后一个季度,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全国各地都进入最后的决战。在任务压力大的一些地方,决战变成了“绝”战——拉闸,停电。  不只是工厂,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要为此做出贡献。  这其中的种种无奈,被戏称为“上半年不管你,下半年管死你”。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