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木蠹蛾及芦笋十四点负泥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m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芦笋木蠹蛾、芦笋十四点负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的防治技术,以为该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芦笋木蠹蛾;芦笋十四点负泥虫;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4-0145-02
  
  StudyontheOccurrenceRegularityandControlTechniquesofLsocerassibiricaMpherakyandCriocerisquatuordecimpunctataScopolic
  LIU Hong-xiaHAO Yu-jieZHANG Jin-tong *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gu Shanxi 030801)
  Abstract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Lsoceras sibirica Mpheraky and Crioceris quatuordecimpunctata Scopolic were introduced,and on this basic,some control techniques were put forward.It can give reference for the control of these pests.
  Key wordsLsoceras sibirica mpheraky;crioceris quatuordecimpunctata Scopolic;occurrence regularity;control techniques
  
  芦笋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且含量均高于一般水果和蔬菜,特别是芦笋中的天冬酰胺和微量元素硒、钼、铬、锰等,具有调节机体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功效,在对高血压、心脏病、白血病、血癌、水肿、膀胱炎等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和药理效应,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山西省处在芦笋的最佳生长带(南北纬30~40°之间),特别是永济市2万hm2黄河滩涂地是芦笋种植的最佳土壤,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山西省成为全国芦笋主要生产基地,山西芦笋已连续2年列全国产量、出口量首位和全省农产品出口第1位。随着芦笋种植时间的延长、面积的扩大,病虫害也随之加重,对产量、品质影响极大。芦笋木蠹蛾以及芦笋十四点负泥虫是近年来芦笋田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最重的害虫。调查发现,其一般为害三年生以上笋田,轻者造成死苗20%~30%,重者死苗60%~80%,给笋农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山西省芦笋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1]。为控制其为害,笔者进行试验研究,现就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报道如下。
  1芦笋木蠹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蘆笋木蠹蛾(Lsoceras sibirica Mpheraky)属鳞翅目木蠹蛾科眼木蠹蛾亚科。为地下蛀食性害虫,仅10 d左右的成虫期在地上活动,其余各虫态均在地下生活,主要取食芦笋的根、茎,使被害植株地上部分死亡,这是近年来芦笋田缺苗的主要原因。
  1.1形态特征
  成虫:雌性虫体长40~60 mm左右,翅展80~115 mm,雄虫略小,淡黄褐色,刚羽化时全身布满绒毛。成虫触角均为单栉齿状,鞭节56~65节。
  虫卵:呈椭圆形,初为黄褐色,逐渐呈褐色,卵粒粘结一起呈块状。卵壳表面数条纵横隆起,隆起沟有横隔,卵长径0.3 mm,短径0.2 mm。
  幼虫:初孵幼虫为乳白色,老熟幼虫呈浅黄色,头大,体壮,头黄褐色,咀嚼式口器,胸足3对,腹足4对,尾足1对。
  茧:圆柱状,平均长80 mm,平均直径15~18 mm,上粗下细,垂直插入地面,上端与地面平行。茧的外表粘满沙土,与土壤颜色基本相同。
  蛹:呈棕色,蛹体向腹面略弯曲。雌蛹体长20~30 mm,宽5~8 mm,雄蛹体长15~25 mm,宽3~6 mm,腹背面具有2行刺列。
  1.2生活习性
  芦笋木蠹蛾羽化时间集中在19:30—23:00,羽化出土后,先两翅紧并,停留2~3 h,然后开始飞翔,成虫有强烈的趋光性、趋化性和补充营养习性。利用手电筒、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糖醋液可诱杀到很多成虫。交尾高峰集中在凌晨2:00—5:00,雌蛾一次产卵约10~20粒,将卵产在地表面以上10~20 mm处的芦笋茎杆上,可多次产卵,一生可产卵60~100粒。成虫寿命很短,约6 d左右。幼虫孵出即咬破芦笋茎皮,进入内部蛀食笋茎、笋根,蛀食根部呈空管状或只剩下破碎表皮,地上部分提早变黄、落叶,严重的整株干枯死亡。该虫食性单一,只为害芦笋,目前未发现其他宿主。
  1.3发生规律
  芦笋木蠹蛾在山西省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30 cm以下越冬。一般幼虫11月中旬基本停止取食,第2年4月上旬至5月下旬当地温达到15 ℃以上时幼虫陆续上升到表土4~10 cm处作茧化蛹,蛹经10 d开始羽化,成虫2日龄开始交配、产卵,观察发现该虫成虫喜迁移至地头产卵。从2007—2009年的调查情况来看,芦笋木蠹蛾在山西省发育进程极不整齐,因受温度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个体间发育不尽一致,在同一段时间内会有不同虫态同时存在。
  1.4防治措施
  芦笋木蠢蛾属地下钻蛀性害虫,它除8~12 d的成虫期在地上生活外,其余各虫态均在土壤中活动。根据其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采用以下几种防治方法比较行之有效。一是人工捕捉。4月中旬至5月下旬老熟幼虫上升至地表作茧化蛹,可用铁耙扒茧灭蛹。从4月中旬开始,从每隔1周扒地1次逐渐增加至每天扒地1次,可灭蛹80%以上。二是灯光诱杀。从5月上旬开始,在笋田设置频振式杀虫灯。灯距地面1 m,每天19:30开灯,早晨6:00关灯。该灯杀蛾效果明显,一盏灯控制1.7 hm2笋田,虫株率为0,防效达100%,而另一未挂灯区笋田虫株率达33%,虫害严重[2]。三是糖醋液诱杀。发蛾期用糖醋诱杀同样能取得良好效果。糖醋液配制比例一般是酒∶水∶糖∶醋为1∶2∶3∶4。糖醋液用量一般为45 kg/hm2,可将糖醋液分别装在75~90个/hm2瓷盆内,均匀分散在芦笋田间。每隔7 d更换1次糖醋液[3]。
  2芦笋十四点负泥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2.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 mm左右,体宽3 mm左右。体背褐红色,有黑斑。黑斑的变化很大,体色淡的种类黑斑往往较浅,有时完全消失,背面呈单一的黑色或褐红色;体色深的种类黑斑可扩展至大部分鞘翅。头前部、眼周围和触角均为黑色,头顶中央的两复眼间有1个菱形黑斑。前胸背板前半部有4个并列的黑斑,基部中央还有1个小黑斑,也有的个体无黑斑。每个鞘翅上有7个黑斑,基部有3个。头宽大于长,触角短粗,11节。前胸背板方形,长略大于宽。小盾片呈黑色,舌形,长宽基本相等,鞘翅较前胸稍宽,基部内侧稍隆起。
  卵:初产时淡黄绿色,逐渐变为黄褐色。卵期一般为3~9d。
  幼虫:体褐黄至黄色,透亮,老熟时体长7~8 mm,头部黑色,胸足3对,黑色。
  蛹:蛹为离蛹,体长为8 mm左右,宽为5 mm左右,体色为鲜黄色。
  茧:老熟幼虫入土做茧化蛹。茧长5.5~7.5 mm,宽3.0~5.0 mm,长圆形,茧内壁由白色分泌物形成光滑表面,外粘附细小土粒。茧内上部1/3处由一层蛋黄白色薄膜与下部蛹体分开,内存末龄幼虫的蜕皮。
  2.2生活习性
  该虫成、幼虫啃食芦笋嫩茎、叶子,取食茎尖生长点,导致笋株畸形或食成光杆,昼间取食旺盛,早晚、夜间及阴雨天多隐蔽在笋株基部土壤中或枯枝落叶下及田埂地边的杂草丛下。成虫受惊后可坠地作假死状。成虫具多次交尾多次产卵的习性,室内观察产卵间隔期8~10 d。成蟲卵多产在幼苗上。卵多为单粒或2、3、4、5粒散产在叶腋、牙腋及嫩针叶上。寿命较长,尤其越冬代成虫可存活9个月之久。
  2.3发生规律
  该虫在华北地区年发生3~4代,以成虫在笋盘四周的土下和残留在地下的枯茎里越冬[5-6]。一般4月初开始出土觅食,4月中旬至下旬陆续产卵,4月下旬至5月上旬是成虫和幼虫第1次为害高峰期。第1代发生在5月中旬至7月下旬;第2代发生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8月上旬是卵孵化盛期和幼虫为害高峰期;第3代发生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第4代的发生与否与秋季气温高低、降雨多少直接相关,气温高、降雨少的年份可发生第4代。越冬成虫春季出土后,先取食幼苗的嫩茎、啃食表皮,5月上旬成虫转移到大田笋株上,5月下旬至8月上旬进入为害高峰期,成、幼虫世代重叠,成虫具假死性,能短距离飞行。幼虫行动慢,4龄进入暴食期,熟后钻入土中在笋株茎基部1~2 cm处结茧化蛹。成虫交尾后3~4 d产卵,散产在叶茎交界处或嫩叶上。
  2.4防治措施
  一是农业防治。入冬前和翌年春要及时清除芦笋地的枯枝落叶,拔除枯茎集中烧毁,消灭越冬成虫。二是化学防治。可喷施0.6%无名霜(苦参烟碱醇液)1 000倍液、50%抗蚜威超微可湿性粉剂2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剂1 500~5 000倍液,或20%灭少利乳油2 000倍液。
  3参考文献
  [1] 张东霞,杜玉琴.山西省芦笋木蠹蛾加重发生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07,35(3):69-71.
  [2] 闫文玲,韩宪东,曹秀花.芦笋木蠹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J].山东蔬菜,2009(2):29-30.
  [3] 孙传弟,陈巍.芦笋木蠹蛾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1990(3):38-40.
  [4] 张金良,王志杰,杨建国,等.芦笋十四点负泥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初探,中国农学通报,2006,22(2):338-339.
  [5] 郭艳娟,武玉刚,隋龙岗.芦笋十四点负泥虫的发生与防治,现代化农业,2007(8):9.
  [6] 段国琪,张战备,张慧杰,等.芦笋木蠹蛾的生物学特性[J].昆虫知识,2008,45(3):397-400.
其他文献
通过参加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的学习,笔者对生本教育有了新的、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一、初识、感受生本教育2009年6月2日有幸聆听了郭思乐教授“教育走向生本,教
就机械及相关专业计算机绘图的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分析了原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在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采取的改革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州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11所,在校生56353人。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3112人,专任教师2731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42人;普通中学916人(高中306人,初中610人);普通小学1557
企业因生产原因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有责任向社会披露。化工企业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诸如发展理念、环境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环境会计强制性规范、环境会计核算制度建
摘要介绍了麦茬西瓜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茬口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麦茬西瓜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麦茬西瓜;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51.04 .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1-0136-01    麦茬西瓜要获取高产,栽培过程中的技术措施一定要跟上,方可达到预期目标。现将麦茬西瓜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茬口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也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
阐述了网络环境对学生骨干培养的影响、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网络环境下学生骨干培养的实践探索,如构建立体交互式育人体系,实现学生骨干正确思想引领,加强学生骨干个人能力锻炼
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生物资源丰富多彩,景观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科研价值,应重视生物资源的保护工作。该文总结了该公园现有的生物资源景观,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纵观钢铁工业和钢铁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二者的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面对钢铁工业困境,企业和教育界有必要站在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深化和改进合作方式,取长补短携手
从育苗营养土配制、浸种催芽、播种及出苗前管理、苗期管理、苗期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早春高寒地区瓜类蔬菜日光温室育苗技术,以为提高北方高寒地区早春瓜类蔬菜育苗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