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RU486)配伍卡前列甲酯栓(PG05) 再次药物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妊娠49天内的早孕需要终止妊娠的患者,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55例再次药物流产患者与同期B组510例初孕行药物流产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完全流产率81.81%,低于对照组的90.19%;观察组的流产失败率5.45%,高于对照组的1.17%。结论:再次药物流产较初孕药物流产临床疗效有差异。
【关键词】 药物流产 人工流产 米非司酮 卡前列甲酯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所收治的早孕需药物流产患者。A组;非病理性原因自愿要求再次或多次药物流产终止妊娠者55例。该组前次药物流产均为完全流产,孕囊在3天内排出,出血量少于月经量,出血时间少于14天,10天后复查B超均未见异常,月经恢复时间28-40天,前次药物流产距再次药物流产4-12个月。 B组:同期自愿要求药物流产的初孕者510例。两组患者均年龄18~40岁,妊娠前3个月月经周期规律,经妇科检查、尿妊娠试验、B超检查确诊为正常宫内妊娠,孕囊直径<25 mm,,停经≤49天,并按时接受随访,无使用米非司酮及卡前列甲酯栓的禁忌证。其年龄、孕次、产次及孕龄、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我所均采用服药前后2小时空腹,首次服用米非司酮(50mg)2片,12小时再服1片,以后每隔12小时服1片。嘱咐患者第3天服完最后1片米非司酮1小时后来到我所,于阴道后穹窿放置卡前列甲酯栓2枚(1mg),卧床休息2小时,门诊观察6小时。
1.3 疗效评判标准 [1]
完全流产:用药后孕囊自行完整排出,或未见孕囊完整排出但经超声检查宫内无妊娠物,未经刮宫,出血自行停止,尿HCG阴性,子宫恢复正常大小。
不全流产:用药后孕囊自行排出,在随访过程中因出血过多或出血时间超过15 d施行清宫术者。刮出物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绒毛组织或妊娠蜕膜组织者。
流产失败:至用药第8天未见孕囊排出,B超证实宫内有孕囊,胚胎继续发育或停止,最终采用负压吸引术终止妊娠。
1.4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两组完全流产、不全流产及流产失败发生率;两组药物流产完全流产者阴道流血时间、阴道出血量等;观察血压、脉搏、腹痛腹泻、阴道流血、孕囊排出时间、大小以及有无过敏反应、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孕囊排出后常规给予中药生化汤口服7-10天,10天后常规行B超检查。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药物流产临床效果 见表1
2.3 药物流产不良反应 两组均有少数对象服药后出现胃肠道反应,如呕心、呕吐、腹泻等,一般程度较轻,均能耐受,不需药物治疗;有少数对象阴道后穹窿放置卡前列甲酯栓后出现面部潮红、手掌心瘙痒,采用口服氯苯那敏(扑尔敏)后症状很快消失,两组服药后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传统终止宫内早孕一般多采用人工流产术,而终止宫内早早孕使用人工流产术,容易漏吸及吸宫不全。近年来,随着米非司酮配伍卡前列甲酯栓药物流产的广泛应用,再次或多次药物流产终止妊娠者逐渐增多。米非司酮是一种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物,可竞争性与孕酮受体结合,主要作用于蜕膜,使血管充血、水肿,从而使滋养细胞变性,导致体内HCG急剧下降,黄体溶解,蜕膜变性,同时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促使宫缩并软化宫颈[2]。卡前列甲酯栓是一种前列腺素F2α的衍生物,具有直接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前列腺素(PG)可使胶原分解酶活性增加,使胶原纤维分解,胶原束间隙扩大,从而使宫颈松弛、软化而变短。本药用于诱发流产,主要是基于这种兴奋子宫及软化宫颈的作用,继发血中孕酮水平下降以及子宫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上升,从而引起类似正常分娩时子宫的高频率、高幅度收缩,达到流产的目的;同时,卡前列甲酯栓从阴道后穹窿给药不需口服,胃肠道反应小,患者易接受。与传统的人工流产术相比,其优点是给药方便,且由于完全流产率高,一般成功率在90%以上,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宫腔内的操作,一方面减轻了受术者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减少由于宫腔内操作引起的子宫内膜损伤、感染等。药物流产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之一,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证实和肯定[3]并为广大育龄妇女所接受,不仅初孕者愿意使用,再次妊娠者也愿意使用,本文再次药流率达10.78%(55/510)。
本组资料显示初孕药流组的完全流产率90.19%,流产失败率1.17%;再次药流组的完全流产率81.81%,流产失败率5.45%。两组药物流产临床效果有差异,再次药流组完全流产率较初孕药流组完全流产率低8.38%,再次药流组流产失败率较初孕药流组流产失败率高4.28%,且阴道流血量多,阴道出血时间也延长。这是因为再次药物流产部分患者医从性差,不按时服用中药生化汤促进子宫收缩,未定期来所B超检查,引起残留蜕膜未及时排出等致阴道出血量较多,阴道出血时间较长,使药物流产后子宫内膜损伤和感染的机会增加,引起子宫内膜炎。
综上所说,再次药流组完全流产率可达81.81%,对同一患者药物流产可再次使用,但完全流产率有下降趋势,注意加强药流后观察,对于初次药物流产出血量多、不全流产者,应禁止再次药物流产[4]。再次及多次药物流产对未生育妇女的远期安全性问题,如会出现不全流产、流产后出血时间过长、出血量过多,慢性生殖道感染及继发性不孕等问题,有待于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而且应当强调,药物流产只能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药物流产对孕产妇仍有一定的危害。广大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者应大力宣传避孕知识,指导落实有效的避孕方法,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切实保障妇女的健康;以需求为导向,为广大育龄妇女提供规范的医疗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曹泽毅 中华妇产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585-2591:
[2]廖爱华 李力 米非司酮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 实用妇科杂志 1994,10(1):16
[3]翁梨驹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 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9,(5):216
[4]陈燕 刘芹 再次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8,23(7):915
【摘要】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RU486)配伍卡前列甲酯栓(PG05) 再次药物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妊娠49天内的早孕需要终止妊娠的患者,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55例再次药物流产患者与同期B组510例初孕行药物流产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完全流产率81.81%,低于对照组的90.19%;观察组的流产失败率5.45%,高于对照组的1.17%。结论:再次药物流产较初孕药物流产临床疗效有差异。
【关键词】 药物流产 人工流产 米非司酮 卡前列甲酯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所收治的早孕需药物流产患者。A组;非病理性原因自愿要求再次或多次药物流产终止妊娠者55例。该组前次药物流产均为完全流产,孕囊在3天内排出,出血量少于月经量,出血时间少于14天,10天后复查B超均未见异常,月经恢复时间28-40天,前次药物流产距再次药物流产4-12个月。 B组:同期自愿要求药物流产的初孕者510例。两组患者均年龄18~40岁,妊娠前3个月月经周期规律,经妇科检查、尿妊娠试验、B超检查确诊为正常宫内妊娠,孕囊直径<25 mm,,停经≤49天,并按时接受随访,无使用米非司酮及卡前列甲酯栓的禁忌证。其年龄、孕次、产次及孕龄、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我所均采用服药前后2小时空腹,首次服用米非司酮(50mg)2片,12小时再服1片,以后每隔12小时服1片。嘱咐患者第3天服完最后1片米非司酮1小时后来到我所,于阴道后穹窿放置卡前列甲酯栓2枚(1mg),卧床休息2小时,门诊观察6小时。
1.3 疗效评判标准 [1]
完全流产:用药后孕囊自行完整排出,或未见孕囊完整排出但经超声检查宫内无妊娠物,未经刮宫,出血自行停止,尿HCG阴性,子宫恢复正常大小。
不全流产:用药后孕囊自行排出,在随访过程中因出血过多或出血时间超过15 d施行清宫术者。刮出物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绒毛组织或妊娠蜕膜组织者。
流产失败:至用药第8天未见孕囊排出,B超证实宫内有孕囊,胚胎继续发育或停止,最终采用负压吸引术终止妊娠。
1.4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两组完全流产、不全流产及流产失败发生率;两组药物流产完全流产者阴道流血时间、阴道出血量等;观察血压、脉搏、腹痛腹泻、阴道流血、孕囊排出时间、大小以及有无过敏反应、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孕囊排出后常规给予中药生化汤口服7-10天,10天后常规行B超检查。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药物流产临床效果 见表1
2.3 药物流产不良反应 两组均有少数对象服药后出现胃肠道反应,如呕心、呕吐、腹泻等,一般程度较轻,均能耐受,不需药物治疗;有少数对象阴道后穹窿放置卡前列甲酯栓后出现面部潮红、手掌心瘙痒,采用口服氯苯那敏(扑尔敏)后症状很快消失,两组服药后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传统终止宫内早孕一般多采用人工流产术,而终止宫内早早孕使用人工流产术,容易漏吸及吸宫不全。近年来,随着米非司酮配伍卡前列甲酯栓药物流产的广泛应用,再次或多次药物流产终止妊娠者逐渐增多。米非司酮是一种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物,可竞争性与孕酮受体结合,主要作用于蜕膜,使血管充血、水肿,从而使滋养细胞变性,导致体内HCG急剧下降,黄体溶解,蜕膜变性,同时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促使宫缩并软化宫颈[2]。卡前列甲酯栓是一种前列腺素F2α的衍生物,具有直接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前列腺素(PG)可使胶原分解酶活性增加,使胶原纤维分解,胶原束间隙扩大,从而使宫颈松弛、软化而变短。本药用于诱发流产,主要是基于这种兴奋子宫及软化宫颈的作用,继发血中孕酮水平下降以及子宫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上升,从而引起类似正常分娩时子宫的高频率、高幅度收缩,达到流产的目的;同时,卡前列甲酯栓从阴道后穹窿给药不需口服,胃肠道反应小,患者易接受。与传统的人工流产术相比,其优点是给药方便,且由于完全流产率高,一般成功率在90%以上,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宫腔内的操作,一方面减轻了受术者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减少由于宫腔内操作引起的子宫内膜损伤、感染等。药物流产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之一,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证实和肯定[3]并为广大育龄妇女所接受,不仅初孕者愿意使用,再次妊娠者也愿意使用,本文再次药流率达10.78%(55/510)。
本组资料显示初孕药流组的完全流产率90.19%,流产失败率1.17%;再次药流组的完全流产率81.81%,流产失败率5.45%。两组药物流产临床效果有差异,再次药流组完全流产率较初孕药流组完全流产率低8.38%,再次药流组流产失败率较初孕药流组流产失败率高4.28%,且阴道流血量多,阴道出血时间也延长。这是因为再次药物流产部分患者医从性差,不按时服用中药生化汤促进子宫收缩,未定期来所B超检查,引起残留蜕膜未及时排出等致阴道出血量较多,阴道出血时间较长,使药物流产后子宫内膜损伤和感染的机会增加,引起子宫内膜炎。
综上所说,再次药流组完全流产率可达81.81%,对同一患者药物流产可再次使用,但完全流产率有下降趋势,注意加强药流后观察,对于初次药物流产出血量多、不全流产者,应禁止再次药物流产[4]。再次及多次药物流产对未生育妇女的远期安全性问题,如会出现不全流产、流产后出血时间过长、出血量过多,慢性生殖道感染及继发性不孕等问题,有待于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而且应当强调,药物流产只能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药物流产对孕产妇仍有一定的危害。广大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者应大力宣传避孕知识,指导落实有效的避孕方法,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切实保障妇女的健康;以需求为导向,为广大育龄妇女提供规范的医疗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曹泽毅 中华妇产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585-2591:
[2]廖爱华 李力 米非司酮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 实用妇科杂志 1994,10(1):16
[3]翁梨驹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 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9,(5):216
[4]陈燕 刘芹 再次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8,23(7):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