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运用1999至2010年安徽省不同来源FDI的数据,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为最大限度利用FDI,提高FDI对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FDI) 自主创新能力 影响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206-03
自主创新能力是指将创新资源(主要指知识等)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开拓新市场、新品牌的能力。它是一国经济发展的灵魂,唯有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一个国家才能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对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具有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对外靠的是以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以及一系列外商投资优惠政策来吸引大批外商进行直接投资。这种“依赖引进”战略,在经过30多年的较快发展之后,面对国际竞争压力加大,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此情况下,只能在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独立自主的研究与开发体系,培育和掌握核心技术,逐渐进入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上游并获得更高的附加值,从而实现内涵经济增长和跨越式发展。因此,本文将以安徽省为背景,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政策提供参考。
一、FDI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
(一)FDI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区域技术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 它不仅包括完全依靠自己的独立创新,也包括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及与他人的合作创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FDI所具有的技术转移和技术外溢效应,被认为是FDI促进东道国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外资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是通过引进技术加以消化吸收从而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具体来讲,FDI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是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来实现的。
就安徽省而言,“十五”期间,安徽省通过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引进境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学习境外先进管理经验,有效提升了全省产业技术水平与经济实力,促进了全省经济快速发展。“十五”期间, 安徽省大力推进冶金、机械、交通、化工、通讯、煤炭等行业的技术进口,5年累计进口技术共553项, 总金额达到17.6亿美元,年均增长31%;1000万美元以上的重大技术装备进口项目有33个,成交金额达11.6亿美元,占技术进口总额的66%。江汽、马钢、奇瑞、丰原等大型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并积极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一系列的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了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十五”期间,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技术引进费用与消化吸收费用的比例不断提高,其中消化吸收费用大幅度提高(见表1)。2004年,安徽省的比例是1∶0.28,大大高于全国1∶0.15 的水平,说明省内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不断增强。但也应看到,2003年的比例相对于2002年有所下降,而2004年的比例又有大幅度提升,可见安徽工业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经费虽然总体呈上涨的趋势,但发展并不十分稳定,与上海、北京、江苏、广东等科技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原因可能是由于没有形成一个有权威性的统一的宏观管理体系,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体系,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及科技中介机构的相互合作,共同推动引进消化吸收稳步增长,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FDI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前,许多外商投资企业仅以我国作为生产加工基地,采用加工贸易的方式,利用我们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从事的只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短期内对区域的出口和经济的短期增长有显著的效益,但却逐步形成了资本技术低构成的产业结构,对我国技术进步没有起到足够的推动作用,甚至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从而将进一步加大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但目前,我国引入外资的指导思想已经由“重量轻质”转变为将技术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将资金放在第一位,许多外商投资企业被认为是高新技术产业。这些外商投资企业进入我国之后,必将使国内的生产技术、生产硬件设备、生产管理方法、企业组织形式以及市场化融资方式得到改进,不断吸收各种来源的技术,实施对生产制造系统的改造升级、更新换代,从而使得产业实现优化升级,这些都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技术保障。可见,FDI对产业升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进而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
我国权威经济学家沈坤荣教授(2002)曾经在全国范围内利用各省FDI总量与各省的综合要素生产率作横截面的相关分析,得出了FDI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增加1单位可以带来0.37个单位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结论。考虑到分析TFP的工作相当复杂,而本文篇幅有限,因此不详细讲述TFP对安徽经济增长贡献的分析过程,只是利用沈坤荣教授的研究成果,认为从实证的角度FDI至少在总体上提高了安徽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即促进了安徽的产业结构升级。
当然,我们还可以单纯从规模经济角度分析FDI对安徽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安徽吸引的FDI项目大部分都进入了制造业中的相关产业,外商通过新建和合并的方式进行投资,利用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兼并生产效率低而能耗大的小企业,扩大了生产规模,进行生产要素的重新优化配置,实现了规模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但是,还应看到,流入高新技术产业的FDI并不多,因此无法产生高新技术的外溢效应,这也使得安徽产业升级进程缓慢。同时,FDI产业分布的失衡,既阻碍了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也相应地限制了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因此,要想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从而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加大FDI向高新技术产业的流入。
(三)FDI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
FDI对我国三次产业的发展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中,对第一产业的影响相对于第二、三产业而言较小,现以安徽省的实证,就FDI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
1.就安徽利用FDI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而言。外资企业在各产业间的分布并不均衡,截止到2005年,外资企业投资总额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为1.9∶80.3∶17.8,外资企业更多地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外资企业数及投资总额都很少(见表2)。
安徽省实际利用FDI在各产业间的分布与外资企业投资总额分布相似,也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特征,2005年,三次产业实际利用FDI的构成为4.9∶66.5∶28.6,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见表3)。
2.就安徽利用FDI在各产业内部的分布而言。流向安徽的FDI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吸收的FDI很少,其大部分都分布在农业领域。故研究FDI在产业内部的分布,重点在于分析FDI在二、三产业内各行业的分布。FDI在安徽第二产业中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尤其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而投向采矿业与建筑业的极少。2005年,制造业吸收了第二产业中FDI的64.3%,而投向采矿业与建筑业的FDI仅占3.5%(见表4)。
但从总体上来看,投向制造业的FDI比例呈下降态势,而投向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及采矿业的FDI比例则增加较快。
FDI在安徽第三产业中的分布不同年份差别较大,在分析其行业分布时,采用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利用FDI的构成指标,对第三产业中各行业FDI的分布进行研究。2005年,安徽第三产业实际利用FDI的构成中,房地产业独占76.4%,其次是住宿和餐饮业,占9.2%,为生产服务的行业利用外资的FDI则很少(见表5)。
综上所述,安徽利用FDI主要投向第二产业,其中又以制造业为重,而对第三产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住宿及餐饮业,而对生产服务性行业,如交通运输、仓储、科学研究、技术服务、通信服务及软件业等的投资较少。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主要要依靠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想大大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提高FDI对第三产业的投入,从而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FDI促进我国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1.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证实,国外资本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是无法脱离其人力资源而完全物化在设备和技术上的。因此,跨国企业海外投资项目的有效运营,往往和当地的人力资源开发结合在一起。如当地技术及管理人员和跨国公司总部派遣来的专家一起工作;对当地人员进行培训;当地技术人员参与对技术、产品和工艺的改进工作甚至研发活动;高级管理人员了解、参与跨国公司全球网络的运作过程。这些都会促进我国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人才基础。当然如果一些在外企研发机构工作的人员回国内的研发机构和企业工作,这也将会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的作用。首先,他们已经培养了在自主创新道路上最关键的品质,如创新的勇气、意志和信心。其次,他们了解了技术发展前沿,掌握了前沿技术,这是高效进行自主创新的前提。
2.一般来讲,宏观经济调控的四大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中,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是相一致的。当FDI增加时,意味着本国对外投资以及跨国公司进入本国都会有所增加,这有助于本国经济增长,也会拓宽本国的国外市场,促进本国工业的发展;同时,大量跨国公司的进入也将增加本国的就业单位,从而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而就业的增加以及劳动力的转移又将进一步影响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为了较全面地分析安徽省的FDI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选取安徽省1998-200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见表6)。结果表明,安徽省利用FDI对安徽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就业有较大的拉动作用,但是FDI对全省就业的拉动效应却并不很明显。
二、FDI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本文以安徽省为例,实证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我们得到的结论是:
1.外商直接投资对安徽省本地企业加大自主技术革新、产业升级、第三产业的发展、就业、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以及经济增长等方面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2.目前我国增加自主创新能力主要是通过吸引外资,增加研发资金和研发人才投入,而FDI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虽然很大,但并非完全,这点可以由以上对安徽省的分析看出。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引入FDI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应该加大国内研发投入。增强国内企业技术创新的源动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营造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才是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
为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现行FDI政策提出一些建议:
1.努力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能力,尽快形成FDI流入与区域自主创新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尽快建立和完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资金投入机制。近期,可考虑设立用于关键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专项资金。在技术引进方面,应加强引导,努力减少重复和低水平引进,消除技术引进的恶性竞争。
2.加强对FDI的引导,优化投资结构。充分认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现实,充分认识FDI是落后国家缩小差距、实现追赶战略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外商增加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相对降低对第二产业投资的比重,实现我国利用FDI新的突破。在第三产业中,要重点引导外国直接投资更多地流向一些薄弱的第三产业部门,如金融保险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以及教育和文化艺术部门。随着这些部门的开放度逐渐提高,外资进入其中的前景可观。第一产业由于自身的弱质性将在引资过程中仍然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应该通过把工业部门获得的特殊或优惠政策转移到农业领域,甚至更进一步的政策优惠,以吸引更多外国直接投资进入农业、特别是用于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注意引导FDI在制造业领域合理流向,重点向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倾斜,从而带动和影响一大批协作配套厂家。同时鼓励外资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对于汽车、机械制造等产业应该以促进其核心技术转移为目标。提高外资与我省相关产业关联度。通过FDI的资金与技术引进,对我省现有制造业相关产业的调整、发展和升级产生“牵引效应”。
3.努力提高本地人力资本水平。国际经验显示,利用FDI比较成功的国家和地区,一般都具有良好的人力资本基础。比如韩国和印度,他们的政府都长期重视人才的培养,为引进高质量的FDI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提高本地人力资本水平,基本路径有三条:一是通过教育投资,提高本地教育水平和城乡居民受教育率,这是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最根本的途径;二是在引进外资的条件中增加一定条件,即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分公司、子公司或合资企业,要求培训一定数量的本土技术员工;三是创造良好的用人和创业环境,吸引那些掌握重要技术的人才从跨国公司回流到本地企业中,从而有利于把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带过来,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4.在积极引入FDI的过程中,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自主创新的最重要资源。指导管理者和技术工人对外资企业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生产工艺进行学习,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从而加强对我国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使得我国各地区在充分利用FDI时更好地拉动就业。
5.将自身优势与FDI相结合促进经济发展,为我国自主创新奠定物质基础。我国各个地区可以立足于本地的比较优势,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和利用外资弥补劣势,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结果和效率。同时,利用当地廉价的人力资源和配套工业体系的优势,并且扩大基础设施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外资的产业相关度,来进一步吸引高效投资,推动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从而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
综上所述,只要通过以上措施对现行的FDI的实施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必将得到很大一步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马兆良.安微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08(2)
2.吴德进.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自主创新的影响——以福建省为例.经济经纬,2008(7)
3.王艳荣,董文君.安徽省技术引进及消化吸收再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安徽科技,2006(9)
(作者单位:安徽铜陵有色股份金口岭矿业有限公司 安徽铜陵 244000)(责编:贾伟)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FDI) 自主创新能力 影响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206-03
自主创新能力是指将创新资源(主要指知识等)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开拓新市场、新品牌的能力。它是一国经济发展的灵魂,唯有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一个国家才能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对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具有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对外靠的是以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以及一系列外商投资优惠政策来吸引大批外商进行直接投资。这种“依赖引进”战略,在经过30多年的较快发展之后,面对国际竞争压力加大,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此情况下,只能在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独立自主的研究与开发体系,培育和掌握核心技术,逐渐进入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上游并获得更高的附加值,从而实现内涵经济增长和跨越式发展。因此,本文将以安徽省为背景,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政策提供参考。
一、FDI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
(一)FDI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区域技术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 它不仅包括完全依靠自己的独立创新,也包括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及与他人的合作创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FDI所具有的技术转移和技术外溢效应,被认为是FDI促进东道国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外资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是通过引进技术加以消化吸收从而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具体来讲,FDI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是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来实现的。
就安徽省而言,“十五”期间,安徽省通过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引进境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学习境外先进管理经验,有效提升了全省产业技术水平与经济实力,促进了全省经济快速发展。“十五”期间, 安徽省大力推进冶金、机械、交通、化工、通讯、煤炭等行业的技术进口,5年累计进口技术共553项, 总金额达到17.6亿美元,年均增长31%;1000万美元以上的重大技术装备进口项目有33个,成交金额达11.6亿美元,占技术进口总额的66%。江汽、马钢、奇瑞、丰原等大型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并积极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一系列的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了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十五”期间,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技术引进费用与消化吸收费用的比例不断提高,其中消化吸收费用大幅度提高(见表1)。2004年,安徽省的比例是1∶0.28,大大高于全国1∶0.15 的水平,说明省内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不断增强。但也应看到,2003年的比例相对于2002年有所下降,而2004年的比例又有大幅度提升,可见安徽工业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经费虽然总体呈上涨的趋势,但发展并不十分稳定,与上海、北京、江苏、广东等科技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原因可能是由于没有形成一个有权威性的统一的宏观管理体系,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体系,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及科技中介机构的相互合作,共同推动引进消化吸收稳步增长,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FDI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前,许多外商投资企业仅以我国作为生产加工基地,采用加工贸易的方式,利用我们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从事的只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短期内对区域的出口和经济的短期增长有显著的效益,但却逐步形成了资本技术低构成的产业结构,对我国技术进步没有起到足够的推动作用,甚至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从而将进一步加大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但目前,我国引入外资的指导思想已经由“重量轻质”转变为将技术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将资金放在第一位,许多外商投资企业被认为是高新技术产业。这些外商投资企业进入我国之后,必将使国内的生产技术、生产硬件设备、生产管理方法、企业组织形式以及市场化融资方式得到改进,不断吸收各种来源的技术,实施对生产制造系统的改造升级、更新换代,从而使得产业实现优化升级,这些都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技术保障。可见,FDI对产业升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进而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
我国权威经济学家沈坤荣教授(2002)曾经在全国范围内利用各省FDI总量与各省的综合要素生产率作横截面的相关分析,得出了FDI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增加1单位可以带来0.37个单位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结论。考虑到分析TFP的工作相当复杂,而本文篇幅有限,因此不详细讲述TFP对安徽经济增长贡献的分析过程,只是利用沈坤荣教授的研究成果,认为从实证的角度FDI至少在总体上提高了安徽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即促进了安徽的产业结构升级。
当然,我们还可以单纯从规模经济角度分析FDI对安徽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安徽吸引的FDI项目大部分都进入了制造业中的相关产业,外商通过新建和合并的方式进行投资,利用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兼并生产效率低而能耗大的小企业,扩大了生产规模,进行生产要素的重新优化配置,实现了规模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但是,还应看到,流入高新技术产业的FDI并不多,因此无法产生高新技术的外溢效应,这也使得安徽产业升级进程缓慢。同时,FDI产业分布的失衡,既阻碍了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也相应地限制了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因此,要想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从而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加大FDI向高新技术产业的流入。
(三)FDI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
FDI对我国三次产业的发展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中,对第一产业的影响相对于第二、三产业而言较小,现以安徽省的实证,就FDI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
1.就安徽利用FDI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而言。外资企业在各产业间的分布并不均衡,截止到2005年,外资企业投资总额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为1.9∶80.3∶17.8,外资企业更多地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外资企业数及投资总额都很少(见表2)。
安徽省实际利用FDI在各产业间的分布与外资企业投资总额分布相似,也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特征,2005年,三次产业实际利用FDI的构成为4.9∶66.5∶28.6,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见表3)。
2.就安徽利用FDI在各产业内部的分布而言。流向安徽的FDI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吸收的FDI很少,其大部分都分布在农业领域。故研究FDI在产业内部的分布,重点在于分析FDI在二、三产业内各行业的分布。FDI在安徽第二产业中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尤其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而投向采矿业与建筑业的极少。2005年,制造业吸收了第二产业中FDI的64.3%,而投向采矿业与建筑业的FDI仅占3.5%(见表4)。
但从总体上来看,投向制造业的FDI比例呈下降态势,而投向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及采矿业的FDI比例则增加较快。
FDI在安徽第三产业中的分布不同年份差别较大,在分析其行业分布时,采用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利用FDI的构成指标,对第三产业中各行业FDI的分布进行研究。2005年,安徽第三产业实际利用FDI的构成中,房地产业独占76.4%,其次是住宿和餐饮业,占9.2%,为生产服务的行业利用外资的FDI则很少(见表5)。
综上所述,安徽利用FDI主要投向第二产业,其中又以制造业为重,而对第三产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住宿及餐饮业,而对生产服务性行业,如交通运输、仓储、科学研究、技术服务、通信服务及软件业等的投资较少。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主要要依靠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想大大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提高FDI对第三产业的投入,从而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FDI促进我国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1.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证实,国外资本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是无法脱离其人力资源而完全物化在设备和技术上的。因此,跨国企业海外投资项目的有效运营,往往和当地的人力资源开发结合在一起。如当地技术及管理人员和跨国公司总部派遣来的专家一起工作;对当地人员进行培训;当地技术人员参与对技术、产品和工艺的改进工作甚至研发活动;高级管理人员了解、参与跨国公司全球网络的运作过程。这些都会促进我国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人才基础。当然如果一些在外企研发机构工作的人员回国内的研发机构和企业工作,这也将会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的作用。首先,他们已经培养了在自主创新道路上最关键的品质,如创新的勇气、意志和信心。其次,他们了解了技术发展前沿,掌握了前沿技术,这是高效进行自主创新的前提。
2.一般来讲,宏观经济调控的四大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中,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是相一致的。当FDI增加时,意味着本国对外投资以及跨国公司进入本国都会有所增加,这有助于本国经济增长,也会拓宽本国的国外市场,促进本国工业的发展;同时,大量跨国公司的进入也将增加本国的就业单位,从而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而就业的增加以及劳动力的转移又将进一步影响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为了较全面地分析安徽省的FDI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选取安徽省1998-200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见表6)。结果表明,安徽省利用FDI对安徽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就业有较大的拉动作用,但是FDI对全省就业的拉动效应却并不很明显。
二、FDI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本文以安徽省为例,实证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我们得到的结论是:
1.外商直接投资对安徽省本地企业加大自主技术革新、产业升级、第三产业的发展、就业、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以及经济增长等方面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2.目前我国增加自主创新能力主要是通过吸引外资,增加研发资金和研发人才投入,而FDI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虽然很大,但并非完全,这点可以由以上对安徽省的分析看出。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引入FDI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应该加大国内研发投入。增强国内企业技术创新的源动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营造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才是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
为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现行FDI政策提出一些建议:
1.努力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能力,尽快形成FDI流入与区域自主创新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尽快建立和完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资金投入机制。近期,可考虑设立用于关键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专项资金。在技术引进方面,应加强引导,努力减少重复和低水平引进,消除技术引进的恶性竞争。
2.加强对FDI的引导,优化投资结构。充分认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现实,充分认识FDI是落后国家缩小差距、实现追赶战略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外商增加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相对降低对第二产业投资的比重,实现我国利用FDI新的突破。在第三产业中,要重点引导外国直接投资更多地流向一些薄弱的第三产业部门,如金融保险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以及教育和文化艺术部门。随着这些部门的开放度逐渐提高,外资进入其中的前景可观。第一产业由于自身的弱质性将在引资过程中仍然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应该通过把工业部门获得的特殊或优惠政策转移到农业领域,甚至更进一步的政策优惠,以吸引更多外国直接投资进入农业、特别是用于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注意引导FDI在制造业领域合理流向,重点向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倾斜,从而带动和影响一大批协作配套厂家。同时鼓励外资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对于汽车、机械制造等产业应该以促进其核心技术转移为目标。提高外资与我省相关产业关联度。通过FDI的资金与技术引进,对我省现有制造业相关产业的调整、发展和升级产生“牵引效应”。
3.努力提高本地人力资本水平。国际经验显示,利用FDI比较成功的国家和地区,一般都具有良好的人力资本基础。比如韩国和印度,他们的政府都长期重视人才的培养,为引进高质量的FDI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提高本地人力资本水平,基本路径有三条:一是通过教育投资,提高本地教育水平和城乡居民受教育率,这是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最根本的途径;二是在引进外资的条件中增加一定条件,即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分公司、子公司或合资企业,要求培训一定数量的本土技术员工;三是创造良好的用人和创业环境,吸引那些掌握重要技术的人才从跨国公司回流到本地企业中,从而有利于把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带过来,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4.在积极引入FDI的过程中,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自主创新的最重要资源。指导管理者和技术工人对外资企业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生产工艺进行学习,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从而加强对我国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使得我国各地区在充分利用FDI时更好地拉动就业。
5.将自身优势与FDI相结合促进经济发展,为我国自主创新奠定物质基础。我国各个地区可以立足于本地的比较优势,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和利用外资弥补劣势,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结果和效率。同时,利用当地廉价的人力资源和配套工业体系的优势,并且扩大基础设施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外资的产业相关度,来进一步吸引高效投资,推动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从而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
综上所述,只要通过以上措施对现行的FDI的实施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必将得到很大一步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马兆良.安微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08(2)
2.吴德进.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自主创新的影响——以福建省为例.经济经纬,2008(7)
3.王艳荣,董文君.安徽省技术引进及消化吸收再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安徽科技,2006(9)
(作者单位:安徽铜陵有色股份金口岭矿业有限公司 安徽铜陵 244000)(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