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不同角度阐述如何有效开展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对提高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提高课堂实验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科学学习兴趣,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等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有效实验教学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一个精心设计的科学实验包括了丰富的科学知识、熟练的科学基本操作,还可以模拟科学家进行科学发现的探索过程,有着巨大价值。科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问题情境,学生在自我思考、相互讨论、教师引导下逐步解决一系列问题,从而获得“真知”并由此激发研究的兴趣。所以在初中科学教学中,重视科学实验的教学功能,已逐渐成为广大科学教师的共识,但在科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对如何有效开展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进行探究。
一、要演示好实验
实验本身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容易产生疲惫和厌倦情绪,滋生“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想法,从而轻视实验教学。所以,要使演示实验真正达到演示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目的明确,忌随心所欲 。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新课导入的重要方法之一。整个实验要目的性明确,环环紧扣,步步深入,这样学生必定会有很强的感性认识,从而轻松地掌握本节的内容。
2.要明显直观,忌模糊不清 。可以说演示实验的一切功能都不能离开观察,观察者只能在演示者所给现象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因此,演示实验的直观性是最起码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过程的变化要显著;其次,仪器简单,过程明了;再次,要多种感官并用。演示实验切忌模糊不清。学生看不到清晰的实验过程和明显的实验结果,搞不清实验所演示的规律、原理,无助于教学。与其浪费时间,不如不做。
3.要力保成功 。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极其宝贵的,如果教师在演示中出现失误和差错,不仅会贻误时间,而且会引起对所得结论的怀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必须确保成功。
4.要有启发性 。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形象。但它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观察启发思维,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能力,培养兴趣。因此,在设计和编制演示程序时,必须在启发性上下工夫。
二、注重实验的探索性设计, 提升实验的探究价值
探究学习是目前中学实验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 科学实验的探索性设计,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将实验教学跟探究学习融合起来,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初中科学实验的探索性设计要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自主探究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作主, 积极开展问题讨论和动手实验,亲身经历科学知识建构的过程。如: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住金属活动性顺序, 我们设计了一个探索性实验, 让学生准备好铝、镁、铁、锌、铜、锡和稀盐酸。由学生自己设计一个适当的实验装置, 进行自主探究: 取六支试管, 分别放入适量的铝、镁、铁、锌、铜、锡; 然后分别在六支试管中倒入足量的稀盐酸, 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 得出六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生经过这样的自主探索, 理解了金属活动性的真正含义, 记忆就更深了。
教学中教师既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创设课堂探究的氛围, 又要处理好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教师既要当好“小学生”的角色, 不把方法与结论和盘托出, 又要充当平等的“学生”身份与学生共同探究, 还要以指引者的身份为学生的学习障碍铺平道路, 通过启发、点拨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
三、發挥实验教学的主体性,保证实验效果
学生对实验甚至对科学学科的兴趣,可能源于最初对几个实验现象的好奇心理,随着时间推移,实验现象的新异性总是有限的,一些学习态度不太明确的学生就会逐渐推动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对实验更是抱着好玩,无所谓的态度,这是需要引起教师特别关注的一种现象。
1.观察演示实验时,细心观察实验的全过程,注意实验主体、条件、现象、结论的统一性,防止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期待和观察某些特殊现象上,现象只是实验的一个方面的要素,要由现象揭示本质,就必须同时把握其他要素。
2.分组实验时,要坚决服从教师的指导和指令,严格遵守实验室纪律,进实验室后应该进一步熟悉实验内容与操作方法,听清教师的讲解,对给出的仪器、药品只能目检,禁止一走进教室就东摸西瞧、胡乱操作、喧哗吵闹,这些行为扰乱了实验气氛,从态度上讲是极不严肃的。
3.强化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正确的操作是始终如一的操作,不能持满不在乎的态度,随心所欲,学生一旦掌握了操作的正确方法就应该强化固定下来。操作的随意性是态度的轻浮造成的,必须予以纠正。
四、组织学生在科学实验后即时进行表达与交流
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之后, 教师组织学生即时进行表达与交流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它能使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整理, 明确实验目的, 分析实验过程,并推导出实验结论。其次, 它能使学生更好地获得他人的间接经验。在交流时让学生注意别的学生或者小组是如何进行实验的, 如何获得结果的。比较自己的结果与人的结果有何不同, 寻找与分析原因。若是用不同的材料做的实验, 或者是做不同的实验项目, 就应该相互学习和借鉴别人的间接经验, 同样可以使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得到提高。最后, 它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改革,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提高实验的效果,使实验真正成为科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探究科学问题、发现科学规律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国家课程标准专辑 科学课程标准
[2]朱时清.《科学》实验教科书(7-9年级)
[3]梁卫玲.提高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有效实验教学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一个精心设计的科学实验包括了丰富的科学知识、熟练的科学基本操作,还可以模拟科学家进行科学发现的探索过程,有着巨大价值。科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问题情境,学生在自我思考、相互讨论、教师引导下逐步解决一系列问题,从而获得“真知”并由此激发研究的兴趣。所以在初中科学教学中,重视科学实验的教学功能,已逐渐成为广大科学教师的共识,但在科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对如何有效开展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进行探究。
一、要演示好实验
实验本身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容易产生疲惫和厌倦情绪,滋生“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想法,从而轻视实验教学。所以,要使演示实验真正达到演示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目的明确,忌随心所欲 。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新课导入的重要方法之一。整个实验要目的性明确,环环紧扣,步步深入,这样学生必定会有很强的感性认识,从而轻松地掌握本节的内容。
2.要明显直观,忌模糊不清 。可以说演示实验的一切功能都不能离开观察,观察者只能在演示者所给现象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因此,演示实验的直观性是最起码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过程的变化要显著;其次,仪器简单,过程明了;再次,要多种感官并用。演示实验切忌模糊不清。学生看不到清晰的实验过程和明显的实验结果,搞不清实验所演示的规律、原理,无助于教学。与其浪费时间,不如不做。
3.要力保成功 。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极其宝贵的,如果教师在演示中出现失误和差错,不仅会贻误时间,而且会引起对所得结论的怀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必须确保成功。
4.要有启发性 。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形象。但它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观察启发思维,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能力,培养兴趣。因此,在设计和编制演示程序时,必须在启发性上下工夫。
二、注重实验的探索性设计, 提升实验的探究价值
探究学习是目前中学实验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 科学实验的探索性设计,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将实验教学跟探究学习融合起来,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初中科学实验的探索性设计要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自主探究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作主, 积极开展问题讨论和动手实验,亲身经历科学知识建构的过程。如: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住金属活动性顺序, 我们设计了一个探索性实验, 让学生准备好铝、镁、铁、锌、铜、锡和稀盐酸。由学生自己设计一个适当的实验装置, 进行自主探究: 取六支试管, 分别放入适量的铝、镁、铁、锌、铜、锡; 然后分别在六支试管中倒入足量的稀盐酸, 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 得出六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生经过这样的自主探索, 理解了金属活动性的真正含义, 记忆就更深了。
教学中教师既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创设课堂探究的氛围, 又要处理好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教师既要当好“小学生”的角色, 不把方法与结论和盘托出, 又要充当平等的“学生”身份与学生共同探究, 还要以指引者的身份为学生的学习障碍铺平道路, 通过启发、点拨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
三、發挥实验教学的主体性,保证实验效果
学生对实验甚至对科学学科的兴趣,可能源于最初对几个实验现象的好奇心理,随着时间推移,实验现象的新异性总是有限的,一些学习态度不太明确的学生就会逐渐推动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对实验更是抱着好玩,无所谓的态度,这是需要引起教师特别关注的一种现象。
1.观察演示实验时,细心观察实验的全过程,注意实验主体、条件、现象、结论的统一性,防止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期待和观察某些特殊现象上,现象只是实验的一个方面的要素,要由现象揭示本质,就必须同时把握其他要素。
2.分组实验时,要坚决服从教师的指导和指令,严格遵守实验室纪律,进实验室后应该进一步熟悉实验内容与操作方法,听清教师的讲解,对给出的仪器、药品只能目检,禁止一走进教室就东摸西瞧、胡乱操作、喧哗吵闹,这些行为扰乱了实验气氛,从态度上讲是极不严肃的。
3.强化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正确的操作是始终如一的操作,不能持满不在乎的态度,随心所欲,学生一旦掌握了操作的正确方法就应该强化固定下来。操作的随意性是态度的轻浮造成的,必须予以纠正。
四、组织学生在科学实验后即时进行表达与交流
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之后, 教师组织学生即时进行表达与交流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它能使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整理, 明确实验目的, 分析实验过程,并推导出实验结论。其次, 它能使学生更好地获得他人的间接经验。在交流时让学生注意别的学生或者小组是如何进行实验的, 如何获得结果的。比较自己的结果与人的结果有何不同, 寻找与分析原因。若是用不同的材料做的实验, 或者是做不同的实验项目, 就应该相互学习和借鉴别人的间接经验, 同样可以使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得到提高。最后, 它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改革,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提高实验的效果,使实验真正成为科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探究科学问题、发现科学规律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国家课程标准专辑 科学课程标准
[2]朱时清.《科学》实验教科书(7-9年级)
[3]梁卫玲.提高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