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借助目前发展迅速并且应用范围较广的语用学理论中的相关理论,对该电影的部分对白进行分析和研究,阐明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角色之间的人际关系,并且帮助宏观层面的听者-观众能够理解电影中对白的隐含意义。
关键词:言语行为;合作原则;相关理论
中图分类号: I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10-0040-02
近些年,随着电视电影成为大众生活娱乐的重要部分,之前的戏剧文本也渐渐地被影视语言所代替。后者尽管名称与前者有所不同,但是其形式、内容、作用以及特点并无大变化,都是通过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来叙述说明,场面连接,表现自己的特征,表达自己的感情,推动剧情发展等,而不用作者提示或者说不容许作者有任何干涉。从话语功能上看,戏剧语言和影视语言具有多种功能,并具有递进发展,层层深化语义,为其冲突和高潮的到来服务这一特征。换言之,影视语言中的对话极富于动作性,它既能表达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动,又能引起强烈的外部形体动作。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推动剧情不断发展,这时对话语言本身就是行为动作。因此本文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语言为语料,选择运用语用学的理论对其进行言语行为分析。
在电影开头,魔法学校的校长邓布利多教授(Professor Dunbleedore)抱着襁褓中的小哈利,并将其送给哈利的姨妈收养的时候,麦格教授(Professor McGonagall)说:Do you really think it’s safe, leaving him with these people? I watched them all day. They’re the worst sort of Muggles imaginable. They really are..用语用学的理论分析,这句话其实相关性不是很强,然而这短短的回答却传达给了观众很多信息,在麦格教授说不愿意把小哈利交给他姨夫姨妈抚养的时候,邓布利多教授应该说:“不行,这是最佳的选择”“还是交给他们抚养吧”等类似给出正面回答的话语,可是他却选择说出“这是他唯一的亲人”这样的理由,这其中包含着这样的思考:虽然小哈利的姨夫姨妈凶神恶煞,并且还有一个混世魔王般的儿子达力(Dudley),小哈利很有可能收到他们的欺凌,但是对于小哈利来说,这些人是他唯一的亲人了,把他交给亲人抚养总好过交给外人,而且让他从小生活在麻瓜的世界里,以后是否进入魔法世界,全凭他自己的选择。这种思考体现出邓布利多教授心思缜密,考虑周全,与故事后面邓布利多教授通过厄里斯魔镜(The Mirror of Erised)把魔法石交给哈利,打败伏地魔相呼应,进一步体现他的智慧。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人物的对话是影视剧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老舍先生说:“剧作家则需要在任务头一次开口,便显示他的性格,闻其声知其人”这说明电影中的对白具有丰富的潜台词,即言外之意。也就是说,要正确理解电影中对话的含义,不仅要理解其字面含义,还有理解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解密影视剧中人物隐秘的思想,从而更好的理解其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很结束主题思想。笔者从该影片中选取部分对话,并对这些片段进行语用分析,说明语用原则在电影中的应用。
一、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其基本观点是:说话及做事。牛津大学的哲学家奥斯汀被公认是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者。根据它的言语行为理论,说话者说话是可能同时实施三种行为:表意行为、实施行为和取效行为。
例1.在佩妮姨妈(Aunt Petunia)和弗农姨夫(Uncle Vernon)的儿子达力生日的时候,只收到36件礼物,他愤怒地向他爸爸大吼道:“(1)36?But last year I had 37!”“I don’t care how big they are!”此时,很溺爱儿子的达力妈妈赶紧抚慰儿子说:“(2)This is what we’re going to do. When we go out, we’re going to buy you two new presents.(3) How’s that, pumpkin?”
在例1 中,是达力在收到生日礼物后。发现礼物数量比去年少了一件后,和他爸妈的对话。(1)在说出的同时有三种行为同时发生:第一、表意行为,即达力在向父母表达他因收到的礼物比去年的少而感到愤怒;第二、实施行为,即通过宣泄愤怒,来希望爸妈解决这个问题;第三、取效行为,从(2)得知,达力希望通过发怒以达到有更多礼物的目的,这一行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她的母亲答应他出去的时候再买两件礼物送给他。同时,(2)的实施行为是达力妈妈努力安抚儿子,希望通过这些行为取得(3)的效果,所以(3)也是取效行为。
二、会话含义理论
会话含义理论是语用学中第二个主要理论,由英国的哲学家格莱斯提出,这个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即合作原则。他认为,会话受一定条件的制约,使人们的交谈不至于成为一连串不相连贯的话,参加交谈的人需要共同朝一个目的互相配合。合作原则有四个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有时也会出现违反准则的情况。如果说话人故意违反准则,而这种违反又是建立在对方能够察觉的基础上,在这种情况下听着便可以从说出的话中推导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例2.在分学院的时候,哈利和帽子的对话:
帽子:Hm, difficult, very difficult. Plenty of courage I see, not a bad mind, either. There ‘s talent, oh,yes. And a thirst to prove yourself. But where to put you? 哈利波特:Not Slytherin, Not Slytherin,帽子:Not Slytherin? Are you sure? You could be great, you know, it’s all here, in your mind. And Slytherin will help you on the way to greatness, there’s no doult about that. 哈利波特:Please, not Slytherin, anything but Slytherin.帽子:No? Well, if you’re sure. Better be Gryffindor. 哈利与分院帽的经历在霍格沃茨的发展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害怕戴上它,是因为他担心帽子会将他分到斯莱特林学院,把他与不受欢迎的学生联系起来。他认为帽子的权利至尊无上,而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发言权。但当他戴上帽子时,帽子似乎在以谈判的方式和哈利会话,用斯莱特林学院来诱惑他,但又愿意接受哈利的拒绝,这种互动是重要的,因为它表明虽然哈利的命运大部分由别人来决定(比如他注定要成为一个魔法师),但他仍可以对生活做出某种选择。帽子说哈利在斯莱特林学院可以很辉煌,但没有预言他一定会辉煌,似乎在强调哈利是否能实现他的潜力完全随他所愿。当哈利可以在黑暗的斯莱特林学院与友善高贵的格兰芬多学院中做出选择时,分院帽象征着哈利要在恶与善中做出选择。这样的对白,便充分体现出会话中的合作原则。
三、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是有斯波珀威尔逊和迪尔德丽威尔逊在其著作《关联:交际与认知》中正式提出的。他们认为,所有格莱斯准则应该被简化为单一的关联准则:每项明示交际行为传递着其自身最佳关联的假设。
例3、在小哈利在魔法世界里,奥利凡德挑选了一只魔杖,看到魔杖对小哈利的默认后,哈利与店主奥利凡德(Ollivanders)的对话:
奥利凡德:Curious, very curious.
哈利波特:Sorry, but what’s curious?
奥利凡德:I remember every wand I’ve ever sold, Mr.Potter. (1)It’s so happens that the phoenix whose tail feather resides in your wand, gave another feather. Just one other. It’s curious that you should be destined for this wand. When its brother gave you that scar.
哈利波特:And who owned that wand?
奥利凡德:We do not speak his name. (2)The wand chooses the wizard, Mr.Potter. It’s not always clear why. But i think it’s clear that we can expect great things from you. After all, he who Must-Not-Be-Named did great things. Terrible! Yes but great.
在这段对白中,(1)中提及都哈利手上拿的这根魔杖的兄弟在它的额头留下伤疤,在这里,魔杖和伤疤关联在一起,魔杖对哈利的选择是对哈利身份的一个界定,它象征着他的命运。哈利的魔杖和伏地魔留给他伤疤所使用的魔杖相似,这根魔杖将他与失去父母的创伤直接联系在一起,正是这种创伤改变哈利的生活。(2)中,另一根魔杖选择了伏地魔,伏地魔虽然做了很可怕的事情,但是总归是成大事者,而哈利的这根魔杖和伏地魔所用的魔杖是孪生兄弟,这似乎也预示着他以后能成一番事业,他和伏地魔将在善与恶的交锋中一决高下。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的分析可看出语用学十分注重通过对方交际话语中常见的不确定性和迷糊现象的分析,揭示其隐藏在话语中的言外之意,即人物隐秘的思想和隐秘的动机,搞清说话人使用这些语用策略的终极目的,最终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影中的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语用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也会对电影内容进行充分的描述,而且能为理解人物对白提供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阎玉敏,朱柏桐,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象征意义[J],天津外国语学报,200.
[2]J.K 罗琳·苏农译,哈利·波特与魔法石[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3] 蔡瑞珍,从关联理论看文化负载词语及其翻译[J], 温州大学学报,2006
[4]杨骁勇,人际冲突性话语的语用分析与缓和策略[J],外语教学,2013.
作者简介:王蒙(1990-),女,山西永济人,现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与方言。
关键词:言语行为;合作原则;相关理论
中图分类号: I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10-0040-02
近些年,随着电视电影成为大众生活娱乐的重要部分,之前的戏剧文本也渐渐地被影视语言所代替。后者尽管名称与前者有所不同,但是其形式、内容、作用以及特点并无大变化,都是通过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来叙述说明,场面连接,表现自己的特征,表达自己的感情,推动剧情发展等,而不用作者提示或者说不容许作者有任何干涉。从话语功能上看,戏剧语言和影视语言具有多种功能,并具有递进发展,层层深化语义,为其冲突和高潮的到来服务这一特征。换言之,影视语言中的对话极富于动作性,它既能表达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动,又能引起强烈的外部形体动作。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推动剧情不断发展,这时对话语言本身就是行为动作。因此本文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语言为语料,选择运用语用学的理论对其进行言语行为分析。
在电影开头,魔法学校的校长邓布利多教授(Professor Dunbleedore)抱着襁褓中的小哈利,并将其送给哈利的姨妈收养的时候,麦格教授(Professor McGonagall)说:Do you really think it’s safe, leaving him with these people? I watched them all day. They’re the worst sort of Muggles imaginable. They really are..用语用学的理论分析,这句话其实相关性不是很强,然而这短短的回答却传达给了观众很多信息,在麦格教授说不愿意把小哈利交给他姨夫姨妈抚养的时候,邓布利多教授应该说:“不行,这是最佳的选择”“还是交给他们抚养吧”等类似给出正面回答的话语,可是他却选择说出“这是他唯一的亲人”这样的理由,这其中包含着这样的思考:虽然小哈利的姨夫姨妈凶神恶煞,并且还有一个混世魔王般的儿子达力(Dudley),小哈利很有可能收到他们的欺凌,但是对于小哈利来说,这些人是他唯一的亲人了,把他交给亲人抚养总好过交给外人,而且让他从小生活在麻瓜的世界里,以后是否进入魔法世界,全凭他自己的选择。这种思考体现出邓布利多教授心思缜密,考虑周全,与故事后面邓布利多教授通过厄里斯魔镜(The Mirror of Erised)把魔法石交给哈利,打败伏地魔相呼应,进一步体现他的智慧。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人物的对话是影视剧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老舍先生说:“剧作家则需要在任务头一次开口,便显示他的性格,闻其声知其人”这说明电影中的对白具有丰富的潜台词,即言外之意。也就是说,要正确理解电影中对话的含义,不仅要理解其字面含义,还有理解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解密影视剧中人物隐秘的思想,从而更好的理解其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很结束主题思想。笔者从该影片中选取部分对话,并对这些片段进行语用分析,说明语用原则在电影中的应用。
一、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其基本观点是:说话及做事。牛津大学的哲学家奥斯汀被公认是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者。根据它的言语行为理论,说话者说话是可能同时实施三种行为:表意行为、实施行为和取效行为。
例1.在佩妮姨妈(Aunt Petunia)和弗农姨夫(Uncle Vernon)的儿子达力生日的时候,只收到36件礼物,他愤怒地向他爸爸大吼道:“(1)36?But last year I had 37!”“I don’t care how big they are!”此时,很溺爱儿子的达力妈妈赶紧抚慰儿子说:“(2)This is what we’re going to do. When we go out, we’re going to buy you two new presents.(3) How’s that, pumpkin?”
在例1 中,是达力在收到生日礼物后。发现礼物数量比去年少了一件后,和他爸妈的对话。(1)在说出的同时有三种行为同时发生:第一、表意行为,即达力在向父母表达他因收到的礼物比去年的少而感到愤怒;第二、实施行为,即通过宣泄愤怒,来希望爸妈解决这个问题;第三、取效行为,从(2)得知,达力希望通过发怒以达到有更多礼物的目的,这一行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她的母亲答应他出去的时候再买两件礼物送给他。同时,(2)的实施行为是达力妈妈努力安抚儿子,希望通过这些行为取得(3)的效果,所以(3)也是取效行为。
二、会话含义理论
会话含义理论是语用学中第二个主要理论,由英国的哲学家格莱斯提出,这个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即合作原则。他认为,会话受一定条件的制约,使人们的交谈不至于成为一连串不相连贯的话,参加交谈的人需要共同朝一个目的互相配合。合作原则有四个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有时也会出现违反准则的情况。如果说话人故意违反准则,而这种违反又是建立在对方能够察觉的基础上,在这种情况下听着便可以从说出的话中推导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例2.在分学院的时候,哈利和帽子的对话:
帽子:Hm, difficult, very difficult. Plenty of courage I see, not a bad mind, either. There ‘s talent, oh,yes. And a thirst to prove yourself. But where to put you? 哈利波特:Not Slytherin, Not Slytherin,帽子:Not Slytherin? Are you sure? You could be great, you know, it’s all here, in your mind. And Slytherin will help you on the way to greatness, there’s no doult about that. 哈利波特:Please, not Slytherin, anything but Slytherin.帽子:No? Well, if you’re sure. Better be Gryffindor. 哈利与分院帽的经历在霍格沃茨的发展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害怕戴上它,是因为他担心帽子会将他分到斯莱特林学院,把他与不受欢迎的学生联系起来。他认为帽子的权利至尊无上,而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发言权。但当他戴上帽子时,帽子似乎在以谈判的方式和哈利会话,用斯莱特林学院来诱惑他,但又愿意接受哈利的拒绝,这种互动是重要的,因为它表明虽然哈利的命运大部分由别人来决定(比如他注定要成为一个魔法师),但他仍可以对生活做出某种选择。帽子说哈利在斯莱特林学院可以很辉煌,但没有预言他一定会辉煌,似乎在强调哈利是否能实现他的潜力完全随他所愿。当哈利可以在黑暗的斯莱特林学院与友善高贵的格兰芬多学院中做出选择时,分院帽象征着哈利要在恶与善中做出选择。这样的对白,便充分体现出会话中的合作原则。
三、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是有斯波珀威尔逊和迪尔德丽威尔逊在其著作《关联:交际与认知》中正式提出的。他们认为,所有格莱斯准则应该被简化为单一的关联准则:每项明示交际行为传递着其自身最佳关联的假设。
例3、在小哈利在魔法世界里,奥利凡德挑选了一只魔杖,看到魔杖对小哈利的默认后,哈利与店主奥利凡德(Ollivanders)的对话:
奥利凡德:Curious, very curious.
哈利波特:Sorry, but what’s curious?
奥利凡德:I remember every wand I’ve ever sold, Mr.Potter. (1)It’s so happens that the phoenix whose tail feather resides in your wand, gave another feather. Just one other. It’s curious that you should be destined for this wand. When its brother gave you that scar.
哈利波特:And who owned that wand?
奥利凡德:We do not speak his name. (2)The wand chooses the wizard, Mr.Potter. It’s not always clear why. But i think it’s clear that we can expect great things from you. After all, he who Must-Not-Be-Named did great things. Terrible! Yes but great.
在这段对白中,(1)中提及都哈利手上拿的这根魔杖的兄弟在它的额头留下伤疤,在这里,魔杖和伤疤关联在一起,魔杖对哈利的选择是对哈利身份的一个界定,它象征着他的命运。哈利的魔杖和伏地魔留给他伤疤所使用的魔杖相似,这根魔杖将他与失去父母的创伤直接联系在一起,正是这种创伤改变哈利的生活。(2)中,另一根魔杖选择了伏地魔,伏地魔虽然做了很可怕的事情,但是总归是成大事者,而哈利的这根魔杖和伏地魔所用的魔杖是孪生兄弟,这似乎也预示着他以后能成一番事业,他和伏地魔将在善与恶的交锋中一决高下。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的分析可看出语用学十分注重通过对方交际话语中常见的不确定性和迷糊现象的分析,揭示其隐藏在话语中的言外之意,即人物隐秘的思想和隐秘的动机,搞清说话人使用这些语用策略的终极目的,最终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影中的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语用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也会对电影内容进行充分的描述,而且能为理解人物对白提供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阎玉敏,朱柏桐,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象征意义[J],天津外国语学报,200.
[2]J.K 罗琳·苏农译,哈利·波特与魔法石[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3] 蔡瑞珍,从关联理论看文化负载词语及其翻译[J], 温州大学学报,2006
[4]杨骁勇,人际冲突性话语的语用分析与缓和策略[J],外语教学,2013.
作者简介:王蒙(1990-),女,山西永济人,现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与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