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注重课文的朗读,是我国语文的传统教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就笔者的教学经验浅谈了朗读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体验及方法。
【关键词】情感;朗读教学
语文教学,要讲,更要读。讲,是让学生理解作品;读,则是让学生品味作品。读就是指在把握作品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朗读手段,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体会、理解,而且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其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多年来,我一直注重朗读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我常与同学们一道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那是一种很美的艺术境界,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口语、书面语的表达有了明显的提高,思维能力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我通过恰到好处的范读,把无形的春景读得有声有色,使学生留连忘返。艾青的诗作《致乌兰诺娃》让学生读出了真正的艺术。《十里长街送总理》配之以哀伤的音乐进行朗读,学生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成功地实施朗读教学,必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作支撑。
第一,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自己做到。为了在课堂上更好的示范朗读,我经常制作录音磁带,教《金色的秋天》一文时,我把自己的朗读配上理查德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同学们听的兴致勃勃。但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基于此,我更注重培养学生中的朗读尖子,让他们起到以一带十的作用。
第二,指导学生准确认读。朗读的前提是看准字形,读准字音。每教初一,我都要求学生人手一册词典,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尽量把字音读准,不添字、不漏字。好的习惯养成了,兴趣也慢慢的培养出来了。
第三,引导学生把握情感基调。要想读出文章的精彩,必须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朱自清的散文《春》是篇写景抒情散文,轻松、愉快、活泼是其主旋律。而另一篇散文《背影》则不同,由于时代、家庭的原因,全文透出了一股淡淡的哀愁,写出了父子之间相爱相怜的感情,深沉、舒缓、略带凄凉才是朗读的正确走向。
第四,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任何一篇文章,它的语言背后总包含着丰富的形象。在朗读过程中,我们要把文字叙述转化成自己想象中的画面,读《白杨礼赞》会想到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挺拔和坚强,读《听潮》就要让人感受到大海的雄壮、伟大,只有这样的朗读才会有感染力。
第五,把握语言规律,读出节奏。如果朗读中轻、重、缓、急处理得当,便可给人抑扬顿挫之感。尤其是诗歌、文言文的学习,更要注意有节奏的朗读,这样语言的魅力才能更好的表现出来,文意才能更清楚地理解。
第六,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可以采取记分制、评点制。形式可多种多样,如同学互评,老师点评学生,学生点评老师等。当然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充分调动课堂气氛。
第七,组织开展朗读活动。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小型的朗诵会,开展一分钟演讲活动等,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朗读才华的平台。
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每当声情并茂全身心投入地为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往往正是学生全神贯注边听边看、用心感受理解作品的时候;而每当学生用标准规范的语言朗读课文、惟妙惟肖的传达出原作精髓的时候,则往往也是教师最愉快、最轻松、最成功的时候!
愿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恰到好处的运用朗读这一语言法宝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完善我们的教学艺术。
【关键词】情感;朗读教学
语文教学,要讲,更要读。讲,是让学生理解作品;读,则是让学生品味作品。读就是指在把握作品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朗读手段,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体会、理解,而且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其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多年来,我一直注重朗读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我常与同学们一道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那是一种很美的艺术境界,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口语、书面语的表达有了明显的提高,思维能力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我通过恰到好处的范读,把无形的春景读得有声有色,使学生留连忘返。艾青的诗作《致乌兰诺娃》让学生读出了真正的艺术。《十里长街送总理》配之以哀伤的音乐进行朗读,学生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成功地实施朗读教学,必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作支撑。
第一,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自己做到。为了在课堂上更好的示范朗读,我经常制作录音磁带,教《金色的秋天》一文时,我把自己的朗读配上理查德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同学们听的兴致勃勃。但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基于此,我更注重培养学生中的朗读尖子,让他们起到以一带十的作用。
第二,指导学生准确认读。朗读的前提是看准字形,读准字音。每教初一,我都要求学生人手一册词典,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尽量把字音读准,不添字、不漏字。好的习惯养成了,兴趣也慢慢的培养出来了。
第三,引导学生把握情感基调。要想读出文章的精彩,必须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朱自清的散文《春》是篇写景抒情散文,轻松、愉快、活泼是其主旋律。而另一篇散文《背影》则不同,由于时代、家庭的原因,全文透出了一股淡淡的哀愁,写出了父子之间相爱相怜的感情,深沉、舒缓、略带凄凉才是朗读的正确走向。
第四,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任何一篇文章,它的语言背后总包含着丰富的形象。在朗读过程中,我们要把文字叙述转化成自己想象中的画面,读《白杨礼赞》会想到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挺拔和坚强,读《听潮》就要让人感受到大海的雄壮、伟大,只有这样的朗读才会有感染力。
第五,把握语言规律,读出节奏。如果朗读中轻、重、缓、急处理得当,便可给人抑扬顿挫之感。尤其是诗歌、文言文的学习,更要注意有节奏的朗读,这样语言的魅力才能更好的表现出来,文意才能更清楚地理解。
第六,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可以采取记分制、评点制。形式可多种多样,如同学互评,老师点评学生,学生点评老师等。当然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充分调动课堂气氛。
第七,组织开展朗读活动。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小型的朗诵会,开展一分钟演讲活动等,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朗读才华的平台。
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每当声情并茂全身心投入地为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往往正是学生全神贯注边听边看、用心感受理解作品的时候;而每当学生用标准规范的语言朗读课文、惟妙惟肖的传达出原作精髓的时候,则往往也是教师最愉快、最轻松、最成功的时候!
愿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恰到好处的运用朗读这一语言法宝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完善我们的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