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奉阴违”的皈依者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aimin1430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理性时代重要作家,笛福具有极为矛盾复杂的宗教观。他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中贯穿着"回头浪子"的母题,但是在表层的浪子叙事下,隐藏着一个怀疑甚至反叛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基督教信仰的功利化,理性对信仰的挑战,以及人在上帝面前表现出的近乎神性的创造力和理性判断力。
  关键词:笛福;宗教观;基督教;"浪子回头";理性;功利化。
  
  17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哥白尼日心说动摇了《圣经·创世纪》建构的地球乃宇宙中心的观念,伽利略的天文学成就使人类意识到有可能窥探星空的奥秘,牛顿力学使宇宙变成一架可寻求运行规律的巨大钟表。有识之士以理性之光启蒙大众,造就了理性时代。人们发现,"人不仅仅只是具有情感欲望的动物,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人具有理性的力量和在理性指导下创造能力。"(刘建军2005:188),这一发现的结果之一就是理性内涵的变化,即由情欲理性转为智慧理性,即用人类自身具有的智慧力量来判断事物和行事处事。智慧理性的普遍运用则必然会导致对基督教的怀疑甚至挑战。在《鲁宾逊漂流记》中,笛福表达了对基督教信仰的怀疑和矛盾,以及对人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讴歌赞美。
  丹尼尔·笛福(1661-1731)一生经历丰富,跌宕起伏:经商,办厂,投机,从政,办报,入狱,投身宗教和党派纷争,打官司,作间谍……他的性格和思想极为复杂,充满矛盾,年轻时曾打算作教士,但发财致富对注重实际和世俗追求的他又有难以抗拒的诱惑,最后他跃身商海。但根深蒂固的清教意识支撑他也纠缠他一生,使他常置身于宗教斗争的泥沼和思想矛盾的漩涡。比如在讽刺论文《惩治不从国教者的捷径》中,身为不从国教者,笛福装出嗜血的极右高教派托利党人的口气,一本正经地提出要严酷镇压不从国教者。但他对敌对方思想感情和思维逻辑的模拟太逼真,开始骗过了审查机构,但最终两头不落好,结果被戴枷示众,投入监狱。
  在《鲁宾逊漂流记》和《摩尔·弗兰德斯》等小说中,笛福宗教观的复杂和矛盾也表现得极为明显,既有清教徒的虔诚反省,也有理性主义者的深刻怀疑甚至叛逆。下面主要以《鲁宾逊漂流记》为蓝本,分析作者复杂的宗教观。
  
  1、表层的"浪子"叙事
  
  小说《鲁宾逊漂流记》模仿回忆录体裁,叙述了一个热衷冒险的青年在经历一系列海上遭遇后流落荒岛,只身奋斗二十八年,将一片荒野变为井然有序的社会,最终得救还家。书中贯穿一条明显的宗教线索,即"浪子回头"的母题。路加福音第十五节中有一个改悔浪子回家受到父亲加倍疼爱的寓言,以说明上帝爱之博大宽容。
  鲁宾逊在回忆往事时反复将自己比作那个过着放荡生活、目无神明的浪子。年轻人怀着对冒险生活难以遏止的向往,违背父命,逃离舒适安逸的家乡,奔赴了艰辛险恶的海洋。在他的身上还可看到亚当的形象:本可在乐园中衣食无忧,却违背上帝的告诫偷吃禁果,不得不为最基本的生存流汗流泪流血,付出极高的代价。反思这一切,鲁宾逊认为是一股"邪恶的力量"使他离开父亲,这股邪恶的力量恐怕就是撒旦的诱惑--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鲁宾逊常将父亲和上帝相提并论,似乎父亲就是上帝在现实生活中的代言人,违背父命就是违背上帝的意志。
  想起来,他这一生活得多么悠闲,多么舒服啊,从没经受过海上的风暴,以及陆上的苦恼;所以我决心回到家中,回到父亲的身边,做个名副其实的回头浪子。(笛福2004:7)
  上帝对他的惩罚不只是有惊无险的海上事故,当他一次次不安于安逸执意走得更远时,命运终于给他重击,使他沦为奴隶。回首往事,他后悔莫及:
  如果当时我有点头脑,返回赫尔市,回到家中,我肯定会很幸福的。我的父亲,肯定会像耶稣在《圣经》中所讲的那样,为我的归来宰杀肥牛……(14)
  但是当他逃脱奴役,在巴西有份不错的田产时,他又受人怂恿去几内亚海岸去做黑奴生意,终于沦落到没有退路: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与外界断绝了一切联系。孤独无依的他开始悔悟,而真正的悔悟始于疟疾引起的高烧梦魇里,看到上帝在火焰中现身:
  他(上帝)对我说的话,我只听懂了一句:"既然发生的这一切都没能使你悔悟,现在就要你去死!"他边说着边举起手中的长矛,向我杀将过来。(104)
  出于对神明惩罚的恐惧,他开始忏悔,希望得救。他严格遵循安息日,每日祈祷,悉心揣摩上帝的意志,企图从自然万物中发现神存在的证明。荒无人烟的孤岛,举目四望是难以逾越的海洋,上帝不仅是鲁宾逊的精神寄托,也是唯一的伴侣,促使他在放逐中反思过去的生活,保持活下去的勇气,并维系与千万里之外的人类社会的联系,不致使他在孤独中沉沦毁灭。可以说正是清教徒的"自助者天助"的信念造就了鲁宾逊最后的成功。
  
  2、"阳奉阴违" 的虔诚信徒
  
  和笛福其他小说一样,《鲁宾逊漂流记》不只是传统的教徒悔罪自述,细心者会发现在"迷途羔羊"皈依得福佑的记述之下,小说曲折表现出作者宗教观的深刻矛盾和复杂性,同时也反映了理性主义者对人类能力的信心,张扬了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
  (1)虔诚外表下宗教信仰的功利性
  首先,与作者笛福一样,主人公骨子里是一个资产者、商人、冒险家,这就决定了他考虑问题本能地从利益出发,一切抉择也往往围绕利益而动。身处困顿时向上帝呼告许诺;劫后余生就将上帝抛到脑后。直到流落荒岛,连最基本的生存也成了问题时,上帝才成了日常必需。此时无止境的物质追求没有意义,肉体的痛苦和近在眼前的死亡恐惧使他开始认真考虑信仰问题。
  这种皈依的真诚性难免令人怀疑,其动机出于实际生活需要,与早期人类生产力低下,时刻面临自然力毁灭的威胁,因无知和恐惧而崇拜神明没有本质区别。尼采在《反基督》中曾说,在某些基督徒的想象中,一直存在着上帝作为最高审判官的骄傲而自以为是的形象,以至于他不能允许凡人是清白无辜的。所以很多的基督徒干脆会形成这样的观念:"承认自己的罪过比承认自己的清白要好得多,因为人们确实不能确切地知道,一个如此强大的法官究竟是怎么想的……相对于承认某一个人在他面前是无罪的,他很容易出于仁慈而赦免一个有罪的人。"(尼采2003:15)
  鲁宾逊的皈依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这样的性质:被抛出人类社会,肉体和精神无依无靠,急切需要一种力量的支撑维系。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要建立一种社会和情感关系,只能转向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在基督教环境下生长起来,他的第一选择自然是上帝。但是长期生活在信仰缺失的状态下,他并不清楚怎样被上帝接纳,或接纳上帝。
  于是他反思自己的悲惨处境,将之归于天谴,推断自己定是犯了什么罪过,才会使神震怒,招来惩罚。想到违背父愿是厄运之始,就将这总结为最早的罪行。然后又想到,自己本可做安逸的庄园主,贩奴行为是新厄运的开始。而到几内亚贩奴目的是为发大财,于是总结出另一项罪恶是欲望的无节制。
  用我们现在的眼光看来,鲁宾逊的自我批评并没有说到点子上。他笼统地谈到对父亲的违逆,水手的"放荡生活",追求财富没有适可而止,但却从不提在发财的过程中犯下的真正错误。比如他逃脱摩尔人的奴役后把和他一起逃跑对他忠心耿耿的摩尔男孩卖给救他的船长,除了在巴西为缺人手而后悔过,从来没有为出卖别人的自由而愧疚。他最后被抛入绝境是因为妄图靠贩奴暴富。按基督教爱人如己的原则,这些行为都是不义和罪恶,他却从未觉得不妥,也没有忏悔过。
  (2)由精神灯塔到救命稻草
  鲁宾逊信仰功利性的最佳例证之一是他初到荒岛上为驱走沮丧和绝望而做的生意簿式的优劣对比表。他在优势中列出:"……上帝用神力留我一命,定然会救我摆脱困境。(77)""上帝奇妙地把大船送到岸边,我取下的物品终身受用不尽。(78)"将上帝列入"贷方金额",反映了他典型的生意人头脑,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时期信仰作用的嬗变。
  信仰的功利性注定其不可靠性,就像被风浪抛进汪洋的落水者会牢牢抱住一块浮木以求活命,鲁宾逊牢牢抓住基督教信仰这块浮木,以求在精神的漂流中有所依傍。但浮木总归不是灯塔,只是充一时之用,一旦落水者被冲到岸上获救,就会把浮木丢在一边。事实证明,当鲁宾逊获救之后,在岛上念念不忘的上帝就很少在他的头脑中出现了。
  在笛福的另一部小说《摩尔·弗兰德斯》中,基督教也充当了类似的角色。女主人公在社会中一路下滑,由贵妇到商人妇,到姘妇,到妓女,到小偷,这一过程中她很少想到上帝。直到恶行败露进了监狱,才痛哭流涕向上帝祈祷悔罪。但这一皈依不过是为争取宽大处理,并没有引起她灵魂深处的革命,对今后的生活也没有起到到翻天覆地的影响:发配到弗吉尼亚时,她毫无愧疚地带上大量赃物,作为在新世界生活的"启动资金",信仰和上帝这一用罢的稻草被弃在岸边。
  信仰由精神灯塔沦落到近乎实用工具的处境,既反映了理性时代信仰由中心到边缘的处境,也反映了资本时代一切以利益为中心的现实。
  (3)对浪子叙事的曲折改写
  《鲁宾逊漂流记》的表层叙事是浪子离家,受尽磨难忏悔皈依,最后还乡获得恩宠的故事。但是在这一表层下面隐藏着另外一个曲折的怀疑甚至反叛的故事。
  首先,在皈依过程中,虽然鲁宾逊因感到孤独无力,担心被无名的神秘力量惩罚,常生出放弃奋斗把一切交付上帝安排的念头,但是他从不轻易放弃理性的力量。比如当粮食日渐减少,一天他在洞口岩壁边发现了一些大麦苗和稻苗,最初以为是上帝可以无中生有,在绝境中施展奇迹来救他。后来想起自己曾在那儿抖过粮食口袋,于是对上帝的感激之情就低落下来。虽然接着就说还是应该感谢上帝没让把老鼠吃剩的那几粒种子毁掉,但是这里的上帝已经失去原义,更接近于偶然的力量了。
  每当他心智惰怠,沉溺于屈从于神的意志和放弃思考的"信仰"时,理性总会把他从奴性的泥潭中赶出来。有一天抑郁不安的他拿出圣经,读到"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时感到大为安慰,甚至觉得上帝把他置于荒岛是一种恩赐,"于是我决定向上帝谢恩,感谢他把我带到这个地方"(136),但是
  不知怎的,突然间我为自己有这种想法大感吃惊,半天不敢出声。"你怎么变得如此虚伪,"我差点大声叫起来,"假装对这种处境表示感谢,在勉为其难地让自己过得满意的同时,又巴不得让上帝开恩让自己脱困?"(136-137)
  对于教会,作者也不放过批评和讽刺的机会。当星期五告诉他只有奥乌卡几(他们的祭司)才能去和神灵贝纳木基谈话时,鲁宾逊揭露这一骗局,并评论说,"把宗教神秘化,从而使人们能敬仰神职人员,这种做法不仅存在于罗马天主教,也存在于世界上一切宗教,甚至也存在于最残忍,最野蛮的野人中间。"(269)笛福以此抨击了所有宗教制度中的蒙昧行为。
  作者还借星期五之口表达了对基督教教义的质疑。鲁宾逊要使"食人生番"成为"文明人",热心向他传播基督教。聪明的星期五很快接受,但他的理性和怀疑精神丝毫不亚于他的启蒙老师。鲁宾逊讲起上帝的万能和魔鬼的邪恶,
  ……星期五听后却对我说:"依你的说法,上帝是非常强大的,非常了不起,可是,他并没有魔鬼那么强大,那么万能,是不是?"我说,"不对,不对,星期五,上帝要比魔鬼强大,上帝在魔鬼之上,所以我们要祈求上帝把他踩在脚下,帮助我们抗拒他的诱惑,熄灭他向我们射来的火箭。""可是,"他又问,"如果上帝比魔鬼更强大,更有本领,那上帝为什么不把魔鬼杀死呢?为什么不阻止他再做恶呢?"( 270-271)
  鲁宾逊被问得张口结舌。实际上不仅鲁宾逊答不上来,作者笛福也答不上来。笛福就是用这种方法拐弯抹角地表达了自己对某些教义的怀疑。
  如果说上帝是万能的,那上帝的造物——人类呢?
  启蒙运动之前,尤其是文艺复兴之前,人类在上帝面前是软弱、无明、无力的,永远是跪拜的姿势,将全部身心托付给上帝,一切靠他的指引和保佑。但当理性主义的光辉照亮世界,人类睁开双眼,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在启蒙主义者看来,如果说上帝创造了人和世间万物,那他也赋予了人以神一般的智慧和创造力量。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创造力和理性思维能力的人。初次踏上被汪洋包围的孤岛时,他尽快从恐惧和绝望挣脱出来。意识到等待可能会十分漫长,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利用为数不多的工具,开始改造这片荒野。
  首先,在到达荒岛十一二天之后,他在登陆处立起十字架,上刻"一六五九年九月三十日在此上岸"(75),以后在上面刻字计时。这一举动虽让人联想到殖民者和冒险家们每到"蛮荒之地"都勒石占地的行为,但是更显示了鲁宾逊坚持做社会人,而不屈从于自然力的勇气和决心。
  在荒岛上他施展聪明才智,逐步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他搭帐篷,盖房子,修篱墙,以抵御动物攻击;他打猎,种庄稼,采集野果,驯化动物,实现最基本的温饱;他耗时数月学习烧陶罐,编篮筐,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他造雨伞,缝衣服,晒葡萄干,使生活趋于舒适。他刻木计时,揣摩岛上的气候和季节,掌握播种收获;他时刻保持希望,以难以置信的坚韧和耐心砍树造船,扩大认知范围和能力。二十多年过去,靠惊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劳动,鲁宾逊将一片荒岛建造成乐园,毫不违心地说对生活很满意。
  除了物质生活的改善,鲁宾逊的精神也达到升华。这种升华是他从圣经中吸取中力量,并积极运用理性思考能力而达到的。没有教会的教导和束缚,鲁宾逊靠自己的大脑来理解圣经,揣摩天意。利用这一武器,加上他活跃的理性思维,他克服了沮丧和绝望,获得了面对困难的勇气。
  理性的力量也使鲁宾逊对问题有了独特的见解。比如对食人生番,最初他本能地认为他们是魔鬼,应赶尽杀绝;但经过深入思考,觉得他们的生活方式可能有他们的道理;最后决定只有在遭到攻击时才杀他们。 是他的理智使他跳出狭隘的思维定势,做到了一定的宽容。
  鲁宾逊对待星期五的态度也值得玩味。出于根深蒂固的欧洲中心思想,他救下星期五后立即教他说"主人",以确定主仆关系。但是对星期五他并没有采取高高在上的态度,而是有一些父子的情谊。这是因为经过观察,他发现星期五在能力、品性、智力和情感上完全不亚于自己这个文明人。
  总之,在这个"浪子回头"的故事下面,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了很多反传统的思想。"浪子"鲁宾逊虽然屡屡落入穷境,但是他利用聪明才智、勤劳的双手和清醒的头脑,建起了一个海中乐园。理性时代的浪子在外闯荡一番,受尽磨难之后,并没有像《圣经·新约》里的浪子那样穷困潦倒而回。相反,他的回归大有衣锦还乡的意味。这个不安分的儿子让他在天上的父亲看到,他的双手不仅有无穷的创造力,他的头脑也有无尽的理解力,以及挑战一切、无所畏惧的怀疑能力。
  
  注释:
  ①本文受山东省教育厅项目"英国文学中的反基督教精神研究"的支持。
  ②出自笛福《鲁宾逊漂流记》,英语学习大书虫研究室译。
  
  参考文献:
  [1]丹尼尔·笛福.2004.鲁宾逊漂流记[M](英汉对照全译本).奎屯:伊犁人民出版社。
  [2]黄梅:2003.推敲"自我":小说在18世纪的英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3]刘建军:2005.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传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尼采:2003.反基督[M].陈君华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5]杜曼·叶尔江:2003.论《鲁宾逊漂流记》中表现的笛福宗教观[J].甘肃高师学报(第8卷第6期)。
其他文献
元代山水画依托于自然山水,而寄情自然,更多的是用个性去解释自然,由自然"拟人化"而使天地有情化,山水成为言志抒情表达人生理想的一种独特方式,致使元代山水题材的绘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道家的老子"天人合一"以物达情,禅宗的"空灵"超脱成为元代文人山水艺术创造的主导思想。  以元代四家为例,他们都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在绘画创作中,他们自觉追求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借助于笔墨寄寓文人士大夫淡
期刊
摘 要:现代联合作战许多高技术武器杀伤机理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得致伤渠道增多,伤类增加,伤情复杂,空军部队将发生大量伤情严重的伤员,因此对部队实施持续、有效的卫勤保障显得尤为重要。联合作战空军卫勤保障,是组织卫勤力量对伤病员实施救治与后送、组织空军部队的卫生防疫和防护的勤务活动。  关键词:联合作战;空军;卫勤保障。     现代联合作战进程加快,战场空间大,人员伤亡在时间上将更加集中,空间分布更加
期刊
摘 要:“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在社会主义现阶段可以批判继承。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弘扬传统孝文化的合理精神对于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等都具有现代价值。  关键词:孝文化;合理内核;现代价值。     在中国传统伦理中,"孝"具有突出的地位,是封建伦理观念的核心--百善孝为先。《孝经》记载:"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有生也。"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期刊
摘 要:我国运力资源潜能巨大,但运输效能却极端低下。今年举世同哀的5.12汶川大地震,对国有运力是一次极大的、真实、正规的考试。从动员抽组、组织指挥到运输实施、装卸载各环节都暴露出许多问题。事实证明我们的"运输线"-"生命线"太脆弱。基于应对各种国难的思索,本文就如何创建大批量运输保障模式和体制,以满足战时和应急运输保障需要。即建立"大军交"保障进行设想,对工作程序、指挥系统、高效运作进行了理论分
期刊
摘 要:国民经济应变力是国民经济内在的能力,是国民经济应付各种战争和突发事件的资源的有机集合,是独立于人们主观意识之外的物质力量。但是,受主客观种种因素制约,国民经济应变力作为一种整体性事物,还尚未得到人们广泛地认可,增强国民经济应变力整体性认识,是加强2l世纪中国国民经济应变力建设,提高应变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的基本措施之一。  关键词:国民经济,突发事件,意识。    自20世纪初以来,对国
期刊
摘 要:国防费投入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国防费的使用效益。当前,我军国防费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国防费投入的缺陷。  关键词:国防费;使用效益。    这种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防费投入规模缺陷对国防费使用效益的影响  衡量国防费投入水平高低主要指标是:国防费投入总量、国防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国防费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
期刊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怎样使产业升级,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是人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专家们指出需要以下四种素质的人才:第一,有新观念;第二,能够不断从事技术创新;第三,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第四、有团队精神。为此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    新观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一个不断
期刊
摘 要:军队基建财务职业道德是指军队基建财务人员在从事军队财务工作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具有军队基建财务职业特征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军队基建财务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研究内容;它还是军队基建财务基础工作规范的内容之一。制定军队基建财务职业道德规范并监督实施,是军队财务监管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关键词:军产工程;工程财务;职业道德。    加强军产工程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军产工程财务人员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了建立空军人才建设经费保障制度建设的现实意义,根据空军部队实际,首先提出了作为空军作战主体的飞行员人才建设经费保障问题,然后从引进人才、激励人才、人才继续教育三方面构建空军人才建设经费保障体制,以此来保障空军人才建设任务。  关键词:空军人才建设;经费保障。    "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空军战略,给空军人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为此,空军党委在国家和军队人才工程的大战略下修
期刊
摘 要:随着政治民主化、社会多元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推进,社区居民自治逐渐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社区民主成为中国民主发展的新生长点,社区居民自治作为社区民主的直接体现而赢得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本文从社区居民自治的历史与现状入手,分析当前社区居民自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提出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途径。  关键词;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实现途径。    随着单位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