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诞生,新课程走进了学校,走进了广大师生的生活。打开人教版的教材,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的气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尽情地去发挥、去创造,充分享受数学世界的美妙和乐趣,那么怎么用新理念打造出崭新的充满活力的课堂呢?经过几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我有了初步感受。
一、融入真实生活,使课堂因开放而更具活力
教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而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处理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空间和时间,增加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机会,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使课堂充满活力。如一年级上册,教学“数一数”时,我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你都发现了什么?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们自由发言,说出各自不同的想法,通过讨论归纳出答案。最后,我带着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在校园里,让学生自由数一数,他们开阔的思维确实让我吃惊:有的数花坛里的花,有的数单杠,有的数杨树、松树,有的数自己身上的扣子……有一群小鸟从空中飞过,一个小朋友这样描述,有许多鸟我数不清楚,难道很多不是数吗?有几个小朋友在地上数蚂蚁,也许这就是他们研究生物的开始……他们不断发现可以数的新鲜事物,使课堂充满魅力,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使课堂因开放而具有活力。
二、转变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发生质的变化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话题。《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人教版新教材在编排时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自探索、操作实践,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我为学生准备了各种形状的实物,以小组为单位,把箱子里的物体按形状分类,学生凭借关于形状的感性知识观察、交流物体的形状是怎样的,并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然后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说说有什么感觉?再让学生把这些物体放在桌子上滚一滚,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通过摸一摸、推一推、滚一滚、搭一搭、拼一拼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强化物体的特征。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习方式的指导,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贯穿课堂始终,人人动手操作,个个动脑思考,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拥有充满生命活力的空间,使课堂教学发生质的变化。
三、体现算法多样,使课堂焕发出创新活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新教材从学生接触计算开始,就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想法。如:二年级上册56页利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例5,情境图是地里种了4棵玉米,每棵玉米上结了3个玉米,小熊掰走了一个。我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说出题意后,提出“还剩几个”的问题。要求还剩几个玉米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汇报。有的学生说:我是把4棵玉米上的玉米个数全加起来,列式为“3 3 3 2=11”。有的学生说:我先把左边3棵算出来,再加上右边1棵上的2个,列式为“3×3 2=11”。有的学生说:我是把每棵玉米都看成有2个玉米,再加上多出来的3个,列式为“2×4 3=11”。有的学生说:我是先把4棵玉米上的玉米数看成3个,小熊掰走一个,再减去一个,列式为“3×4-1=11”。算法多样化的突出,使我又一次体验了新教材实验带来的课堂变化,不仅使学生体验了向他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弘扬学生的个性,落实“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课堂也会因此焕发出开拓创新的活力。
四、感受生活数学,使课堂知识应用实际生活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理解,“做”中解决,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数学思维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天地,展示自我的舞台。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知识之后,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模拟购物”情境,让学生扮演售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活动。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识别商品,会看标价,会付钱、找钱,并初步会识别假币,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真正实现了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让学生切实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我们的生活。
五、提出数学问题,使课堂成为放飞个性的乐园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人教版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编者精心设计的问题。比如,教学“分一分”时,我出示许多水果和蔬菜,在分之前,让学生想一想,你打算怎样分?按什么标准分?我不做任何提示,有的小朋友,按蔬菜水果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在这些分法的基础上,一个小朋友问:“老师,我可不可以按照喜欢吃和不喜欢吃的分?”新课程理念不就是倡导要尊重每个学生独特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空间吗?只有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的见解,才能使学习过程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才能使课堂成为放飞孩子个性的乐园。
新课改理念打造的新课堂,更关注学生,从而改变了学生的课堂生活。新课程给教育改革带来了新契机,让数学闪烁着迷人光彩。孩子们在新奇、有趣、充满魅力的数学世界里快乐地成长着。广大教师应该让数学课成为孩子们的自由表达、放飞个性的乐园,让新课程实验成为促进教师成长的平台,成为培育学生素质的沃土。
一、融入真实生活,使课堂因开放而更具活力
教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而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处理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空间和时间,增加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机会,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使课堂充满活力。如一年级上册,教学“数一数”时,我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你都发现了什么?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们自由发言,说出各自不同的想法,通过讨论归纳出答案。最后,我带着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在校园里,让学生自由数一数,他们开阔的思维确实让我吃惊:有的数花坛里的花,有的数单杠,有的数杨树、松树,有的数自己身上的扣子……有一群小鸟从空中飞过,一个小朋友这样描述,有许多鸟我数不清楚,难道很多不是数吗?有几个小朋友在地上数蚂蚁,也许这就是他们研究生物的开始……他们不断发现可以数的新鲜事物,使课堂充满魅力,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使课堂因开放而具有活力。
二、转变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发生质的变化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话题。《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人教版新教材在编排时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自探索、操作实践,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我为学生准备了各种形状的实物,以小组为单位,把箱子里的物体按形状分类,学生凭借关于形状的感性知识观察、交流物体的形状是怎样的,并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然后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说说有什么感觉?再让学生把这些物体放在桌子上滚一滚,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通过摸一摸、推一推、滚一滚、搭一搭、拼一拼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强化物体的特征。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习方式的指导,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贯穿课堂始终,人人动手操作,个个动脑思考,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拥有充满生命活力的空间,使课堂教学发生质的变化。
三、体现算法多样,使课堂焕发出创新活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新教材从学生接触计算开始,就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想法。如:二年级上册56页利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例5,情境图是地里种了4棵玉米,每棵玉米上结了3个玉米,小熊掰走了一个。我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说出题意后,提出“还剩几个”的问题。要求还剩几个玉米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汇报。有的学生说:我是把4棵玉米上的玉米个数全加起来,列式为“3 3 3 2=11”。有的学生说:我先把左边3棵算出来,再加上右边1棵上的2个,列式为“3×3 2=11”。有的学生说:我是把每棵玉米都看成有2个玉米,再加上多出来的3个,列式为“2×4 3=11”。有的学生说:我是先把4棵玉米上的玉米数看成3个,小熊掰走一个,再减去一个,列式为“3×4-1=11”。算法多样化的突出,使我又一次体验了新教材实验带来的课堂变化,不仅使学生体验了向他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弘扬学生的个性,落实“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课堂也会因此焕发出开拓创新的活力。
四、感受生活数学,使课堂知识应用实际生活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理解,“做”中解决,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数学思维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天地,展示自我的舞台。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知识之后,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模拟购物”情境,让学生扮演售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活动。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识别商品,会看标价,会付钱、找钱,并初步会识别假币,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真正实现了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让学生切实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我们的生活。
五、提出数学问题,使课堂成为放飞个性的乐园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人教版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编者精心设计的问题。比如,教学“分一分”时,我出示许多水果和蔬菜,在分之前,让学生想一想,你打算怎样分?按什么标准分?我不做任何提示,有的小朋友,按蔬菜水果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在这些分法的基础上,一个小朋友问:“老师,我可不可以按照喜欢吃和不喜欢吃的分?”新课程理念不就是倡导要尊重每个学生独特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空间吗?只有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的见解,才能使学习过程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才能使课堂成为放飞孩子个性的乐园。
新课改理念打造的新课堂,更关注学生,从而改变了学生的课堂生活。新课程给教育改革带来了新契机,让数学闪烁着迷人光彩。孩子们在新奇、有趣、充满魅力的数学世界里快乐地成长着。广大教师应该让数学课成为孩子们的自由表达、放飞个性的乐园,让新课程实验成为促进教师成长的平台,成为培育学生素质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