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语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和认知的产物。在英汉学习型词典中,习语的地位更是不容忽视。长期以来,词典编纂者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双语词典中译好习语。文章抽取了三部英汉学习型词典中共有的部分习语,通过对比,发现它们在翻译习语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学习型词典在习语翻译方面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英汉词典 习语翻译 文化负载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11)02-0077-14
一、习语在双语词典中的重要性
国内外很多语言学家如Makkai,Fraser,Svensen等都给习语下过定义,这些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对习语进行了不同的阐释。尽管他们所使用的语言不同,但其共同之处是:习语是已经固定下来并被人们所接受的固定表达,改变习语的一个组成部分就会影响到习语的整体含义。Hartmann也认为习语是“一种固定的表达,其意义一般不能从各组成部分的意义组合而推断出来”。习语通常都有隐含义,所以不能从它各组成部分的字面形式上来理解。习语虽然在结构上属于短语,但在语义和语法上通常是作为一个单位看待,故有人称之为“长词”。因此,绝大多数习语在句子里都有自己的句法功能。词典中习语的翻译若能体现其文化特性及其异质性,对学习者的语言产出会有很大帮助。因此,英汉学习型词典如果能对习语翻译采取一定的翻译策略,充分尊重其文化特性和异质性,必将有利于语言学习者对语言的输入和产出,实现词典的编码功能。因为习语是经过本民族人民长期实践、使用并在使用中不断地总结、提炼而成的,它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本国、本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特点和风土人情,是民族文化和人类智慧的结晶。任何一种语言都会有大量的反映自己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的习语。在单语语言词典中处理习语已属不易,在双语词典中处理源语习语则是难上加难,而习语在双语语文词典中又具有重要地位,处理是否得当,不仅关系到对习语本身的描写,也直接影响着词典编纂的质量。有些英汉学习型词典中习语翻译错误,误导了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例如:对drink like afish这个习语,三部词典的翻译却大相径庭。
drink like a fish:经常狂饮
一《朗文当代英语高级英语词典》(英英·英汉双解)(以下简称LDCE3)
drink like a fish:大口地喝;吹牛
一《多功能大学英语教学词典》.(以下简称MDCE)
drink like a fish:(习惯性)饮酒过度,酗酒,豪饮
一《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以下简称OALD6)
从“狂欢”到“饮酒过度”的释义性翻译中,三部英汉学习型词典对同一个习语的翻译大相径庭。显然,肯定会有词典存在着错译,这种错译会给词典使用者带来理解和语用上的失误。一种语言往往反映社会的某些特定方面,包括人们对于社会的所思所想。面对外来的习语,译者的误译或者过于本土化的翻译策略显然会给读者理解源语文化造成巨大困难和误导。下面,我们将对三部词典的释义翻译进行比较,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二、三部词典在习语翻译方面存在的差异
本文共从《朗文当代英语高级英语词典》(英英·英汉双解)、《多功能大学英语教学词典》以及《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中选出包含在字母A、B、C、D和E词条下共有的习语439条。通过对比这三部词典对这些习语的翻译,从而总结出英汉学习型词典在习语翻译方面存在着以下差异。
1.语义信息不完全对等
三部词典在翻译习语上存在着语义信息的不完全对等,译文的语义差别很大。如下表1所示,LDCE3把carry the day译成“获得(…的)支持”,而MDCE和OALD6则把这个习语译成“得胜;占上风”。究起这些差异的原因,应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有些习语有几个含义,不同的词典提供的是不同的含义,因而造成译文显著差异。通常情况下,学习型词典只需要提供习语最常见的意义,选择哪个意义应该由这些含义的使用频率来决定。第二个原因是词典编纂者没有正确理解这些习语的含义,导致不能正确译出源习语确切的语义和语用信息。
2.译文的语域限制不同
除了语义信息不一致之外,在不同的词典中,习语的译文对源习语所使用的语域限制也有所不同。对同一个习语,有的词典对其所使用的范围限制较严密,有的语域限制过宽,有的则对习语所使用的语域完全没有限制,见下表2。
例如:LDCE3对catch your breath译文“屏息”的语域限制是“因惊讶,恐惧,震惊而…”,MDCE却没有对同样的译文“屏息”有任何的使用范围限制。译文不仅要确切地传递源语的语义,也要考虑源语的语域。在双语词典中,词目的翻译特别强调等值性。等值性是词目译文的基本核心和重要前提,没有等值性也就没有准确性。双语词典译文的等值性表现在三个方面:语义等值、语体等值和语用等值。不管双语词典是把习语单列词目还是把它放到某个词目词下,我们在翻译的时候都应该把它当作词目词来对待,用这些等值的标准作为衡量译文的尺度。因此,英汉学习型词典应该充分考虑源习语的语域范围,并在译文中准确地表达出来。
3.对同一个习语使用的翻译方法不同
习语都具有很强的文化特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文化负载的习语。这三部词典对相同的习语采取的翻译方法不同,如下表3中的例子。有的词典采取的是直译/异化的方式,有的词典用意译/归化的翻译方法,有的则用直译加意译的方式。即使同一部词典在翻译不同的有文化负载的习语时,采取的翻译方法也不一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体例。对于词典翻译中的这种过分本土化倾向,美国的翻译理论家有过非常严厉的批评,他认为:用事先存在的本土的文化价值观、信仰和表现方式来重构源语的语言文本,常常反映目标语文化的等级化强权制度支配着翻译的生产和流通。Venuti继而把这种过度本土化的翻译策略称为“帝国主义性质的归化”行为。以这种方式翻译出来的词语意义虽然读起来通顺熟悉,但却往往抑制了源语文化中的异质成分进入目标语文化,从而无法让目标语文化读者习得。显然,翻译的问题所导致的语言学习的后果使我们无法忽视。
三、习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下面就这三部词典在习语翻译方面存在的差异,笔者总结出了英汉学习型词典在习语翻译方面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1.部分译文不能确切地传达源习语的语义信息
对比这三部词典对同一习语的不同释义,不难看出译文没有准确译出源习语的语义信息。语义信息准确是做好习语翻译的前提,没有语义信息的准确,其它的都是空谈。双语词典的本质是译义,其实践手段是翻译活动。等值是翻译活动的最高理想。编者在翻译习语之前,一定要完全彻底充分 地理解源习语的含义。准确理解源习语意义是准确翻译的基础,没有正确的理解就不可能有准确的翻译。翻译技巧和方法也只有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才能应用。如果有的习语有几个不同的含义,空间许可的话,可以都罗列出来;如果空间有限,就要通过语料库检索出频率出现最高的语义,并把它准确地表述出来。
2.有些译文忽视了源习语的语域
语域是语言使用的场合的总称。语域是语篇针对特定的交际场合,为达到某一交际目的而产生的一种功能变体,它是多种参数:语篇语场、方式和基调的综合体现,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语篇方式变体。英语学习型词典主要以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宗旨,它的主要查阅对象是英语学习者。那么这种语域就要求学习型词典既要满足学习者解码的需要,也要适应学习者编码的要求。学习者可能会在听力或者阅读中遇到不懂的习语,此时,他们可以从语境中猜测习语的含义,也可以向词典寻求帮助,这一过程也是词典实现解码的过程。如果习语译文的语域限制不合适,对学习者解码时的影响还不算大。但学习者学习语言还有编码的过程,他们可能会用英文写作或者和其他人用英文交流。此时,如果学习型词典中习语译文没有语域限制或者语域限制过宽或过窄,都会使学习者在写作或口语交流中乱用,误用或者错用习语。
3.很多译文缺失了源习语的文化信息
美国翻译家奈达认为文化可以简明的定义为:“the totality 0f beliefs and practices 0f a society”,意思是说文化是一个社会一切信念和惯例的总和。钱穆(1952)先生在《文化学大义》中指出:“文化是指人类生活的总和,而人类生活则是多方面各种部分之配合。”可见文化包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总和,语言当然也包含在文化的范畴之内。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语言也有所进步。语言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息息相关,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成了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没有语言,文化的获取、传播、继承和发展就成为不可能。作为双语词典,它的功能不仅仅是供学习者查阅的工具而已,它还应该承担着植入异质文化的功能。真正的跨文化的习语翻译会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帮助人们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思考,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所以,双语词典在翻译负载着大量文化信息的习语时,要把保留异质文化作为其翻译的原则之一。词典是专门装载语言的书,是人类语言与文化交际最浓缩的表现形态,是研究语言社会文化性的重要工具,也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重要途径。因此,双语词典应该不失一切时机地来传播源语言的文化信息。那么,在翻译承载着文化信息的习语时,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翻译方式,都要以不失去源习语的文化信息为标准。很多学习型词典对有文化负载的习语的翻译都忽视了这一点,它们为了使查阅词典的学习者更容易理解习语的意义,大都使用了归化的翻译方式,如:LDCE3把“theapple of sb's eye"这一习语译成“是某人心爱的人;是某人的掌上明珠”;MDCE的译文是“瞳孔;珍爱物;宝贝;掌上明珠”;而OALD6的译文则是“心肝宝贝;掌上明珠”。在这三部词典的译文中,只有《多功能大学英语教学词典》把这个习语的部分文化信息译了出来,而其它两部采取了意译的翻译方式,都缺失了源习语的文化信息。
语言与文化之间是一种特殊的关系,习语的翻译就凸显引进异质文化的重要性,因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是其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型词典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塑造学习者的这两种能力,以最终达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习语是语言中比较特别的词的组合,它具有一般词或词组所不具有的特点,因此在翻译中应该区别对待。在英汉学习型词典中编纂者应该在准确译出其概念意义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留其生动的形象和比喻以及习语的格式,也就是保留其文化信息。如果篇幅许可,最好提供直译和意译两种翻译方式,或者是意译加括注。而在词典翻译中,习语的翻译又受词典翻译原则的制约,不同于一般翻译。词典中习语的译文要概括性强,涵盖面广,要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即习语意义的共性特征,而不能像文学翻译中那么灵活。总之,在英汉学习型词典中翻译习语的目的就是帮助学习者正确理解习语的意义,掌握习语的用法,熟练运用习语,同时了解异质文化。其翻译的最终原则是在准确传达习语语义信息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传递异质文化。
关键词:英汉词典 习语翻译 文化负载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11)02-0077-14
一、习语在双语词典中的重要性
国内外很多语言学家如Makkai,Fraser,Svensen等都给习语下过定义,这些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对习语进行了不同的阐释。尽管他们所使用的语言不同,但其共同之处是:习语是已经固定下来并被人们所接受的固定表达,改变习语的一个组成部分就会影响到习语的整体含义。Hartmann也认为习语是“一种固定的表达,其意义一般不能从各组成部分的意义组合而推断出来”。习语通常都有隐含义,所以不能从它各组成部分的字面形式上来理解。习语虽然在结构上属于短语,但在语义和语法上通常是作为一个单位看待,故有人称之为“长词”。因此,绝大多数习语在句子里都有自己的句法功能。词典中习语的翻译若能体现其文化特性及其异质性,对学习者的语言产出会有很大帮助。因此,英汉学习型词典如果能对习语翻译采取一定的翻译策略,充分尊重其文化特性和异质性,必将有利于语言学习者对语言的输入和产出,实现词典的编码功能。因为习语是经过本民族人民长期实践、使用并在使用中不断地总结、提炼而成的,它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本国、本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特点和风土人情,是民族文化和人类智慧的结晶。任何一种语言都会有大量的反映自己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的习语。在单语语言词典中处理习语已属不易,在双语词典中处理源语习语则是难上加难,而习语在双语语文词典中又具有重要地位,处理是否得当,不仅关系到对习语本身的描写,也直接影响着词典编纂的质量。有些英汉学习型词典中习语翻译错误,误导了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例如:对drink like afish这个习语,三部词典的翻译却大相径庭。
drink like a fish:经常狂饮
一《朗文当代英语高级英语词典》(英英·英汉双解)(以下简称LDCE3)
drink like a fish:大口地喝;吹牛
一《多功能大学英语教学词典》.(以下简称MDCE)
drink like a fish:(习惯性)饮酒过度,酗酒,豪饮
一《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以下简称OALD6)
从“狂欢”到“饮酒过度”的释义性翻译中,三部英汉学习型词典对同一个习语的翻译大相径庭。显然,肯定会有词典存在着错译,这种错译会给词典使用者带来理解和语用上的失误。一种语言往往反映社会的某些特定方面,包括人们对于社会的所思所想。面对外来的习语,译者的误译或者过于本土化的翻译策略显然会给读者理解源语文化造成巨大困难和误导。下面,我们将对三部词典的释义翻译进行比较,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二、三部词典在习语翻译方面存在的差异
本文共从《朗文当代英语高级英语词典》(英英·英汉双解)、《多功能大学英语教学词典》以及《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中选出包含在字母A、B、C、D和E词条下共有的习语439条。通过对比这三部词典对这些习语的翻译,从而总结出英汉学习型词典在习语翻译方面存在着以下差异。
1.语义信息不完全对等
三部词典在翻译习语上存在着语义信息的不完全对等,译文的语义差别很大。如下表1所示,LDCE3把carry the day译成“获得(…的)支持”,而MDCE和OALD6则把这个习语译成“得胜;占上风”。究起这些差异的原因,应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有些习语有几个含义,不同的词典提供的是不同的含义,因而造成译文显著差异。通常情况下,学习型词典只需要提供习语最常见的意义,选择哪个意义应该由这些含义的使用频率来决定。第二个原因是词典编纂者没有正确理解这些习语的含义,导致不能正确译出源习语确切的语义和语用信息。
2.译文的语域限制不同
除了语义信息不一致之外,在不同的词典中,习语的译文对源习语所使用的语域限制也有所不同。对同一个习语,有的词典对其所使用的范围限制较严密,有的语域限制过宽,有的则对习语所使用的语域完全没有限制,见下表2。
例如:LDCE3对catch your breath译文“屏息”的语域限制是“因惊讶,恐惧,震惊而…”,MDCE却没有对同样的译文“屏息”有任何的使用范围限制。译文不仅要确切地传递源语的语义,也要考虑源语的语域。在双语词典中,词目的翻译特别强调等值性。等值性是词目译文的基本核心和重要前提,没有等值性也就没有准确性。双语词典译文的等值性表现在三个方面:语义等值、语体等值和语用等值。不管双语词典是把习语单列词目还是把它放到某个词目词下,我们在翻译的时候都应该把它当作词目词来对待,用这些等值的标准作为衡量译文的尺度。因此,英汉学习型词典应该充分考虑源习语的语域范围,并在译文中准确地表达出来。
3.对同一个习语使用的翻译方法不同
习语都具有很强的文化特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文化负载的习语。这三部词典对相同的习语采取的翻译方法不同,如下表3中的例子。有的词典采取的是直译/异化的方式,有的词典用意译/归化的翻译方法,有的则用直译加意译的方式。即使同一部词典在翻译不同的有文化负载的习语时,采取的翻译方法也不一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体例。对于词典翻译中的这种过分本土化倾向,美国的翻译理论家有过非常严厉的批评,他认为:用事先存在的本土的文化价值观、信仰和表现方式来重构源语的语言文本,常常反映目标语文化的等级化强权制度支配着翻译的生产和流通。Venuti继而把这种过度本土化的翻译策略称为“帝国主义性质的归化”行为。以这种方式翻译出来的词语意义虽然读起来通顺熟悉,但却往往抑制了源语文化中的异质成分进入目标语文化,从而无法让目标语文化读者习得。显然,翻译的问题所导致的语言学习的后果使我们无法忽视。
三、习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下面就这三部词典在习语翻译方面存在的差异,笔者总结出了英汉学习型词典在习语翻译方面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1.部分译文不能确切地传达源习语的语义信息
对比这三部词典对同一习语的不同释义,不难看出译文没有准确译出源习语的语义信息。语义信息准确是做好习语翻译的前提,没有语义信息的准确,其它的都是空谈。双语词典的本质是译义,其实践手段是翻译活动。等值是翻译活动的最高理想。编者在翻译习语之前,一定要完全彻底充分 地理解源习语的含义。准确理解源习语意义是准确翻译的基础,没有正确的理解就不可能有准确的翻译。翻译技巧和方法也只有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才能应用。如果有的习语有几个不同的含义,空间许可的话,可以都罗列出来;如果空间有限,就要通过语料库检索出频率出现最高的语义,并把它准确地表述出来。
2.有些译文忽视了源习语的语域
语域是语言使用的场合的总称。语域是语篇针对特定的交际场合,为达到某一交际目的而产生的一种功能变体,它是多种参数:语篇语场、方式和基调的综合体现,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语篇方式变体。英语学习型词典主要以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宗旨,它的主要查阅对象是英语学习者。那么这种语域就要求学习型词典既要满足学习者解码的需要,也要适应学习者编码的要求。学习者可能会在听力或者阅读中遇到不懂的习语,此时,他们可以从语境中猜测习语的含义,也可以向词典寻求帮助,这一过程也是词典实现解码的过程。如果习语译文的语域限制不合适,对学习者解码时的影响还不算大。但学习者学习语言还有编码的过程,他们可能会用英文写作或者和其他人用英文交流。此时,如果学习型词典中习语译文没有语域限制或者语域限制过宽或过窄,都会使学习者在写作或口语交流中乱用,误用或者错用习语。
3.很多译文缺失了源习语的文化信息
美国翻译家奈达认为文化可以简明的定义为:“the totality 0f beliefs and practices 0f a society”,意思是说文化是一个社会一切信念和惯例的总和。钱穆(1952)先生在《文化学大义》中指出:“文化是指人类生活的总和,而人类生活则是多方面各种部分之配合。”可见文化包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总和,语言当然也包含在文化的范畴之内。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语言也有所进步。语言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息息相关,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成了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没有语言,文化的获取、传播、继承和发展就成为不可能。作为双语词典,它的功能不仅仅是供学习者查阅的工具而已,它还应该承担着植入异质文化的功能。真正的跨文化的习语翻译会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帮助人们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思考,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所以,双语词典在翻译负载着大量文化信息的习语时,要把保留异质文化作为其翻译的原则之一。词典是专门装载语言的书,是人类语言与文化交际最浓缩的表现形态,是研究语言社会文化性的重要工具,也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重要途径。因此,双语词典应该不失一切时机地来传播源语言的文化信息。那么,在翻译承载着文化信息的习语时,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翻译方式,都要以不失去源习语的文化信息为标准。很多学习型词典对有文化负载的习语的翻译都忽视了这一点,它们为了使查阅词典的学习者更容易理解习语的意义,大都使用了归化的翻译方式,如:LDCE3把“theapple of sb's eye"这一习语译成“是某人心爱的人;是某人的掌上明珠”;MDCE的译文是“瞳孔;珍爱物;宝贝;掌上明珠”;而OALD6的译文则是“心肝宝贝;掌上明珠”。在这三部词典的译文中,只有《多功能大学英语教学词典》把这个习语的部分文化信息译了出来,而其它两部采取了意译的翻译方式,都缺失了源习语的文化信息。
语言与文化之间是一种特殊的关系,习语的翻译就凸显引进异质文化的重要性,因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是其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型词典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塑造学习者的这两种能力,以最终达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习语是语言中比较特别的词的组合,它具有一般词或词组所不具有的特点,因此在翻译中应该区别对待。在英汉学习型词典中编纂者应该在准确译出其概念意义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留其生动的形象和比喻以及习语的格式,也就是保留其文化信息。如果篇幅许可,最好提供直译和意译两种翻译方式,或者是意译加括注。而在词典翻译中,习语的翻译又受词典翻译原则的制约,不同于一般翻译。词典中习语的译文要概括性强,涵盖面广,要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即习语意义的共性特征,而不能像文学翻译中那么灵活。总之,在英汉学习型词典中翻译习语的目的就是帮助学习者正确理解习语的意义,掌握习语的用法,熟练运用习语,同时了解异质文化。其翻译的最终原则是在准确传达习语语义信息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传递异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