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生前对国家领导人提出“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有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这一令人深思的话题反映了老一代科学家对中国社会人才培养的担忧,同时,也令我们深思。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历史,历代历朝名人辈出,在科学、艺术、哲学等领域对世界的贡献是有目共睹、可圈可点的,曾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但近百年来,在世界的许多先进领域,领军人物中中国人却略逊一筹。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可以肯定一点,和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模式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提出从高中阶段开始探索创造性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无疑是十分必要,而且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流科学人才的出现是建立在一定的土壤之中的。基础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对人才的选拔形式都直接影响着优秀人才的出现。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发散的、多项的、各科目之间是平等的,教学应该是课堂和实践的结合、理论和实际结合、讲授和指导、引导共同完成的并列。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上,首先应该有叛逆的思想,质疑的意识,正、逆思维的结合,演绎和归纳、推理和发散等各种能力综合培养,学习过程中应该强调自主性。下面就高中阶段怎样培养创新尖子人才谈几点看法:
1高中教育的模式变化是根本
现行高中教育是以全国大纲为纲,选用国家开发的教材,进行统一的教学,从教学目标上基本是统一的,教学方法基本是一样的,加上最后的评价,要么是全省一个水平测试,要么参加统一高考,无不体现其测试的标准化,同一化。从教学方式上来看,基本上以课堂授课为主,教师讲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接受大量的知识,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能力的提高。运用的器官是局部的,能力培养是片面的,对于学习的认识仅停留在听课、消化、练习、考试上。过于统一标准化的东西使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没有兴趣,成为被动学习,没有活力的活动。被动、疲劳的学习怎能激发创新的源泉?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全身心器官活动的过程,是一个整体参与的过程,不只是学习、掌握主流的知识。同时它们的来源、探索过程中的歧路、应该有什么样的思考,都是重要的内容。从能力上来讲,创新所需要的能力除了逻辑思维、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等之外,更需要幻想力、叛逆思想、发现问题能力、自我探索能力等。高度的统一,不考虑学生个性差异的教学要求和衡量标准,导致基础教育中培养对象的思想上同一化,知识上单一化,接受思想大于挑战意识,正思维的时候多于逆思维,更谈不上幻想。
新的课程虽然有了一定的调整和要求,象教材的编写中突出了问题发现过程的探索。也有意地打乱了原学科的知识体系,潜在式的提前呈现一些问题、定律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索,改变了原来直接表述式的知识呈现模式。对于这些方面的变化,广大教师还缺乏一定的理解,以往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方式在现有高中教师中仍然根深蒂固,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做大量细致的工作,真正体现课改的目的。同时加大选修课的开发力度,再进一步减少必修内容,使高中教育呈现多样化,给学生个性发展开创更大的天地,也使教学方式不再老一套,让充满活力,自由流畅,多样性的教学指导形成主流。
2选拔人才机制起决定作用
我国现有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建立在平等平均基础上的,体现更多的是公平性、标准化。而往往创新型人才具有的共性是:大脑内某一区域神经中枢高度发达,必然抑制了其他部位,在某一个领域,或某一方面特别擅长的人其他方面的表现往往一般。也就是说他们基本上都是偏才、怪才,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均衡发展的很少,现行的高考制度对这些人才的脱颖而出和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的制约是显而易见的。
现在虽然有了高校自主招生和中学校长推荐上大学的试点,但还远远不够。一是因为现在的自主招生和校长推荐实际上仍然有高考把关,选拔上的仍然是高考中的佼佼者,根本不能给英才、怪才一个出路,二是从根本上没有松动高等学校选拔,重公平,轻英才的特点,造成大学生只有数量,而缺乏各学科精英的局面。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向欧美一些国家借鉴,走宽进严出的路子,给大多数青年一个能继续深造的路子。在大学生毕业这一关上多设关口,按社会的需求和国家对他们的要求来衡量其能否毕业。或者将大学生分为A、B类,基础性大学为B类并入高职一类,以国家统一考试为标准,解决社会教育的公平问题。A类为学科骨干大学,国家放权,学校自主招生,控制规模,走放开办学的路子。国家在考核上想一些办法来管理这类学校,让这些学校以培养精英人才、学科尖子为目标,成为引领我国精英人才的金字塔塔底,从根本上保证尖子人才、偏才和怪才的成长道路畅通无阻。
3采用一定的模式促进尖子人才的成长
高中阶段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转变,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氛围,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创新素养的普遍提高,为创新尖子生的成长提供了合适的土壤,也为构建创新型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但是对这些学习基础扎实,对某个学科领域有兴趣的尖子生,只有启蒙和成长的土壤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从中学开始加大对他们的培养力度,使他们由兴趣、爱好转入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由盲目钻研变成科学探索,合作学习。
3.1积极开发,组建中学创新实验室。依靠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实验室来组建创新实验室。形成以科技创新、动手制作、尝试验证为主要目标的实验小组,有专门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各类创新活动,象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等活动。同时邀请专家,对他们开展讲座、辅导,通过接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演化、探索的过程,参观科技馆等方法,进一步浓厚他们的兴趣,疏理他们的朦胧理性思维,培养他们创新的各种素养。
3.2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素养。及早地引导尖子学生形成科学有效的看待问题的方法、研究问题的思路、探索问题的方向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高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组建一定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引领下展开有效、规范的研究工作,将是一个十分见效的方法。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和大学相结合,使高中学生参与大学的研究课题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尝试和实践。
3.3组建各学科尖子生实验班,为尖子学生的成长创造有利环境。建议在全省范围内通过竞赛或者一定形式,在优秀学生中选拔一定量的尖子学生,组建各学科实验班,设立在省上资源最好的高中,并委托一所大学代培。在正常文化课之外,选择专门的内容,聘请有专长的教师进行教学,编写某学科的加深专用教材,突出本学科领域知识的加深,达到和大学早接轨,渗透大学研究、学习的方法,类似于国外大学预科一样。同时,开设课题研究,利用网络、图书馆自主学习等研究型课程,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独立精神等,使他们尽早地从诸多非智力因素方面形成优良的品质。同时他们之间的相互竞争、交流与合作、知识与能力的替补等对他们的再提高,也会大有裨益的。
培养具有创新思想的尖子人才是一个大的课题,也是十分有意义的。作为一所普通高中,我们有义务在学生的智力开发、英才的培养方面做一定的尝试,也有决心在这方面加大关注,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大力开展创新尖子学生的培养尝试工作,为我省创新尖子生的培养做一定的贡献!
一流科学人才的出现是建立在一定的土壤之中的。基础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对人才的选拔形式都直接影响着优秀人才的出现。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发散的、多项的、各科目之间是平等的,教学应该是课堂和实践的结合、理论和实际结合、讲授和指导、引导共同完成的并列。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上,首先应该有叛逆的思想,质疑的意识,正、逆思维的结合,演绎和归纳、推理和发散等各种能力综合培养,学习过程中应该强调自主性。下面就高中阶段怎样培养创新尖子人才谈几点看法:
1高中教育的模式变化是根本
现行高中教育是以全国大纲为纲,选用国家开发的教材,进行统一的教学,从教学目标上基本是统一的,教学方法基本是一样的,加上最后的评价,要么是全省一个水平测试,要么参加统一高考,无不体现其测试的标准化,同一化。从教学方式上来看,基本上以课堂授课为主,教师讲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接受大量的知识,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能力的提高。运用的器官是局部的,能力培养是片面的,对于学习的认识仅停留在听课、消化、练习、考试上。过于统一标准化的东西使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没有兴趣,成为被动学习,没有活力的活动。被动、疲劳的学习怎能激发创新的源泉?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全身心器官活动的过程,是一个整体参与的过程,不只是学习、掌握主流的知识。同时它们的来源、探索过程中的歧路、应该有什么样的思考,都是重要的内容。从能力上来讲,创新所需要的能力除了逻辑思维、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等之外,更需要幻想力、叛逆思想、发现问题能力、自我探索能力等。高度的统一,不考虑学生个性差异的教学要求和衡量标准,导致基础教育中培养对象的思想上同一化,知识上单一化,接受思想大于挑战意识,正思维的时候多于逆思维,更谈不上幻想。
新的课程虽然有了一定的调整和要求,象教材的编写中突出了问题发现过程的探索。也有意地打乱了原学科的知识体系,潜在式的提前呈现一些问题、定律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索,改变了原来直接表述式的知识呈现模式。对于这些方面的变化,广大教师还缺乏一定的理解,以往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方式在现有高中教师中仍然根深蒂固,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做大量细致的工作,真正体现课改的目的。同时加大选修课的开发力度,再进一步减少必修内容,使高中教育呈现多样化,给学生个性发展开创更大的天地,也使教学方式不再老一套,让充满活力,自由流畅,多样性的教学指导形成主流。
2选拔人才机制起决定作用
我国现有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建立在平等平均基础上的,体现更多的是公平性、标准化。而往往创新型人才具有的共性是:大脑内某一区域神经中枢高度发达,必然抑制了其他部位,在某一个领域,或某一方面特别擅长的人其他方面的表现往往一般。也就是说他们基本上都是偏才、怪才,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均衡发展的很少,现行的高考制度对这些人才的脱颖而出和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的制约是显而易见的。
现在虽然有了高校自主招生和中学校长推荐上大学的试点,但还远远不够。一是因为现在的自主招生和校长推荐实际上仍然有高考把关,选拔上的仍然是高考中的佼佼者,根本不能给英才、怪才一个出路,二是从根本上没有松动高等学校选拔,重公平,轻英才的特点,造成大学生只有数量,而缺乏各学科精英的局面。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向欧美一些国家借鉴,走宽进严出的路子,给大多数青年一个能继续深造的路子。在大学生毕业这一关上多设关口,按社会的需求和国家对他们的要求来衡量其能否毕业。或者将大学生分为A、B类,基础性大学为B类并入高职一类,以国家统一考试为标准,解决社会教育的公平问题。A类为学科骨干大学,国家放权,学校自主招生,控制规模,走放开办学的路子。国家在考核上想一些办法来管理这类学校,让这些学校以培养精英人才、学科尖子为目标,成为引领我国精英人才的金字塔塔底,从根本上保证尖子人才、偏才和怪才的成长道路畅通无阻。
3采用一定的模式促进尖子人才的成长
高中阶段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转变,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氛围,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创新素养的普遍提高,为创新尖子生的成长提供了合适的土壤,也为构建创新型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但是对这些学习基础扎实,对某个学科领域有兴趣的尖子生,只有启蒙和成长的土壤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从中学开始加大对他们的培养力度,使他们由兴趣、爱好转入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由盲目钻研变成科学探索,合作学习。
3.1积极开发,组建中学创新实验室。依靠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实验室来组建创新实验室。形成以科技创新、动手制作、尝试验证为主要目标的实验小组,有专门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各类创新活动,象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等活动。同时邀请专家,对他们开展讲座、辅导,通过接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演化、探索的过程,参观科技馆等方法,进一步浓厚他们的兴趣,疏理他们的朦胧理性思维,培养他们创新的各种素养。
3.2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素养。及早地引导尖子学生形成科学有效的看待问题的方法、研究问题的思路、探索问题的方向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高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组建一定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引领下展开有效、规范的研究工作,将是一个十分见效的方法。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和大学相结合,使高中学生参与大学的研究课题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尝试和实践。
3.3组建各学科尖子生实验班,为尖子学生的成长创造有利环境。建议在全省范围内通过竞赛或者一定形式,在优秀学生中选拔一定量的尖子学生,组建各学科实验班,设立在省上资源最好的高中,并委托一所大学代培。在正常文化课之外,选择专门的内容,聘请有专长的教师进行教学,编写某学科的加深专用教材,突出本学科领域知识的加深,达到和大学早接轨,渗透大学研究、学习的方法,类似于国外大学预科一样。同时,开设课题研究,利用网络、图书馆自主学习等研究型课程,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独立精神等,使他们尽早地从诸多非智力因素方面形成优良的品质。同时他们之间的相互竞争、交流与合作、知识与能力的替补等对他们的再提高,也会大有裨益的。
培养具有创新思想的尖子人才是一个大的课题,也是十分有意义的。作为一所普通高中,我们有义务在学生的智力开发、英才的培养方面做一定的尝试,也有决心在这方面加大关注,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大力开展创新尖子学生的培养尝试工作,为我省创新尖子生的培养做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