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牵”与“导”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强调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激活,而且还要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启学生的思维和智慧,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的引导方式,变牵引为导引。为此,笔者做了三方面的思考与尝试:教师备课,研读课文,要用读法来确定教法;教师上课,创设问题,要具体实在,忌虚空琐碎;课堂互动,引导启发,要自然流泻,忌预设牵引,以期在阅读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真正有所领悟,变“牵引”为“导引”,真正做到“和易以思”,“以生为本”。
  关键词:阅读教学;创设问题;引导启发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68-1
  牵引和导引,在语言上一字之差,但在语文阅读教学理念中却是“谬之千里”的。前者的重心在“牵”,后者的重心在“导”。语文作为人文学科,语文课堂要突出的是导引,避免的是牵引。
  听一位老师上《想北平》一课,课堂流程清晰,课件结构明确。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设置了五个问题,预备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情感,分析作品写法。整堂课有问有答,教师问题环环相扣,学生回答积极踊跃,似乎无懈可击。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准时完成了既定教学目标。但是,仔细回想一下,学生在这节课获得了哪些知识,受到了哪些启发?却又无从说起了。教师在语文课上,心里藏了几个问题的答案,每提出一个问题,总想赶快告诉学生一个答案,一个结论。这样就导致所有问题的提出都是为了那个答案,而且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又迫不及待地想“公布”那个答案,所以就费劲心力的想变换各种问法,从学生口中换取那个答案。结果是问题提的匆匆,答案的获得更是匆匆。教师为了预设的课堂流程,牵着学生的鼻子,艰难的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寻找着答案。课堂上教师牵的吃力,学生走的费力。这不但违背了启发式教学的原则,也不符合新课改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要求,更别提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了。
  那么,怎样做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课堂引导方式,变牵引为导引呢?笔者做了如下思考:
  首先,教师备课,研读课文,要用读法来确定教法。教师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而不是备教参。教师要以一个读者的身份来阅读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从切身的阅读体验出发,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对于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与障碍,既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马上依赖教参,找寻答案,而是要做明确的记录和深入的思考。这时,教师要采用哪种教法来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就变成了教师备课亟待解决的问题了。
  其次,教师上课,创设问题,要具体实在,忌虚空琐碎。阅读教学离不开问题的创设与导引。黄厚江老师对阅读教学中问题的提出,就有如下认识:问,是为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问,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笔者看来,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与教师备课时的读法相呼应,要能切实引导学生思考,帮助解读文本。教师备课时,以读法确定教法,就是要思考:文本阅读中,学生是否也会产生同样的疑问?课堂上应该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如何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解决这些疑问?带着这些问题,教师再来设计课堂流程和课堂提问,就会有的放矢,急学生之所及,与学生平等对话了。而不是为了公布标准答案或是验证标准答案,提出一些无效问题,自说自话了。例如:教读《前方》这篇课文时,我在初读课文时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这篇课文,作为摄影散文,被安排在“月是故乡明”这个专题中,与其他表达思乡的文章不同,它没有《想北平》一文那样的具体事件,也没有《我心归去》一文那样炽烈的思乡之情,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和表达。那么,这篇文章情感的理解与把握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难点了。并且,文中的许多观点,是源自一位拥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的作家的独特思考,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如何让他们理解和接受?考虑到这两个问题,在上课时,我做了如下的设计:先从文体特征入手,让学生对文章的结构有所了解,减轻学生结构阅读的障碍;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文章除了“前方”之外,另外一个高频出现的词语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离家”或“家”,接下来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这两者有什么关系?与这两者相关,作者提出了哪些观点?问题的设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自己找寻信息,总结答案,层层剥笋,理解内容,体会情感。不仅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获得了成就感,也找到了解读课文的钥匙。
  最后,课堂互动,引导启发,要自然流泻,忌预设牵引。阅读教学“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语文教学的规律,也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课堂上,问题的提出,活动的设计,都是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教师提出问题,师生互动;学生讨论问题,生生互动;学生质疑,教师解疑,双边互动。所有的课堂活动中,教师都要观察学生的表现,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课堂生成,灵活机智地采取各种教学策略,变换提问引导方式,引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疑惑。而不是先入为主,以自己备课的需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灌注给学生。或是,明明知道学生问题的症结之所在或是困惑之所在,却因为要完成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或是教学内容,忽略学生解疑的需要或是避重就轻地、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这样,不但没有解决学生的困惑,反而因为强加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更加的混沌。最终导致,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感兴趣,甚至不关注。因为这不是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并且教师最终会给定一个标准答案的,所以学生也就不愿意,也懒得思考了。至于课堂讨论或是课堂展示,学生更加心知肚明:这只不过是老师课堂展示的流程而已。长此以往,学生对阅读教学不光失去了兴趣,更失去了信息。他们觉得“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阅读理念,在语文老师预设牵引的课堂上,实在是无法实现了。
  由此可见,语文阅读教学,要激发学生兴趣,要启迪学生思维,要让课堂充满活力,要引导学生真正有所领悟,就一定要变“牵引”为“导引”,真正做到“和易以思”,“以生为本”。
其他文献
摘 要:学校是社会的缩影,教育立足于社会,人应该在活动实践中学会承担,成为为社会服务的合格公民。然而班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战场,班主任无疑是这场战役的策划者和指挥者。为了使学生形成积极、和谐、健全的人格品质,有效的班级管理理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论述了培养责任心的意义、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以及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责任感;班级管理;自律;感恩;习惯  中图分类
摘要: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只有在朝朝暮暮的课堂里,通过有价值的活动让学生去悟、去思、去用,素养才会形成,创新的品质才会闪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养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69-2  《加法运算律》研究的是加法运算中的规律。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以一幅情境图贯穿始终,围绕情境图(如下图),让学生经历观察、猜
摘 要:诗歌音韵和谐,有音乐美;它画面清晰,有绘画美;它语言精美,有意境美。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本文就诗歌教学提出诵读这一有效的教学方法。并解读了“因声入境”“因声入形”“因声入情”的诵读三大特点:一是表现古典诗歌铿锵的音调、和谐的节奏;二是展现古典诗歌动人的场面、精彩的画面;三是彰显深邃的意境和多变的情愫。  关键词:核心素养;诵读;诗意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小班化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它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互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自动、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教师交流、沟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本文从小班化的推进及遇到的问题谈起,探讨了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班化英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及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笔者以《冬阳·童年·骆驼队》的课内单篇阅读教学为例,谈谈激发学生进入课外《城南旧事》整书阅读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单篇阅读教学;整书阅读期待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0-032-2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
摘要:在户外体育活动开展中,我们要让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和设施简单化、生态化,在追求实用性的基础上尽量回归自然;活动材料充满趣味,有挑战性又有层次性,让幼儿喜欢又适合每一个幼儿;活动组织开放自主,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注重组织的各个细节,让教师成为运动的参与者和支持者,让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真正地自由、自主、愉悦、创造。  关键词:户外体育活动;活动场地;活动材料;活动组织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性软件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支持着人们对学习的需求,然而大量的学习资源虽被生成着,但同样被浪费着。研究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内容集展(Content Curation)概念进行界定,梳理内容集展工具的种类,阐述内容集展工具和网络书签的不同之处并总结集展工具的优势,辅以Bag The Web为例,展示内容集展工具的使用,以此来说明内容集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期望网络时代的学习者可
摘 要:“互联网 ”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促进师生交往的方式。以前师生交往主要在课堂上,现在的课堂与课外已经很难分辨。一句话:“互联网 教育”时代来临正在促进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正在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互联网 教育;教育本质;教育模式;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93-1  随着“互联网
摘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很多教师认为人文地理内容浅显,课堂教学难以“出彩”,落实核心素养理念难度大。本文通过对一则课例的分析与反思,提出人文地理的教学设计应以生活为本源、以问题为线索、以区域为背景、以人地关系为核心,让高中人文地理教学魅力再现,以期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人文地理;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摘要:初三数学的复习知识点多,任务重,时间紧,老师备课上准备了以知识点和章节为主线的一轮复习,以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不同题型为专题的二轮复习,课堂上讲了很多的题目,许多学生也做了许多题目,但面对难度不大稍有变化的新题目就束手无措,对于一些情景包装稍做改变的题目不能慧眼识真,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粗线的探索和尝试,旨在努力提升课堂复习效果。  关键词:初三数学;复习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