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社会保障制度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本文通过对现存的三种社会保障模式下产生的经济效应之间的相互影响做具体的比较分析,阐述了社会保障模式与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从社会保障模式的角度,对我国现存的社会问题进一步完善解决起到应尽的责任。
[关键词]社会保障模式;经济效应;相互影响;比较分析
1研究背景及问题
近年来,如地区发展不均衡、收入差距日益拉大、老龄化问题不断恶化、就业难等社会问题不断涌现,这不仅成为了社会不安定的隐患,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国家急需强有力的社会保障体制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本文通过对不同的社会保障模式来逐一分析各种社会保障模式与其产生的经济效应之间的相互影响,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如何进行改进提出建议。
2研究理论与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选取四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即人均GDP、老年人口比例、失业率、消费水平来阐述不同社会保障模式对经济的影响以及这些经济指标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三个典型的国家分别代表不同的社会保障模式,即德国代表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英国代表福利国家型保障模式,新加坡代表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双因素回归分析,通过建立回归方程,来更深入的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3数据来源
德国数据来自据OECD网站http:/www.oecd.org/survey有關数据收集整理而得,英国数据来自于由世界银行数据库与国际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所得,新加坡数据来源于新浪财经-新浪网-全球宏观经济数据。其中社会保障水平、失业率、老年人口比例、消费水平的计算单位是百分比,人均GDP的计算单位是美元。
4研究内容
4.1社会保障水平与人均GDP
4.1.1社会保障水平对人均GDP的影响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社会保障水平与人均GDP都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其中德国与英国正相关更显著。英国大于德国的回归系数,说明社会保障水平的增加更有利于福利国家型人均GDP的增加;对于新加坡而言,相关系数较小,说明之间不存在特别明显的相关关系,这也与其实行的中央公积金制有关,所有的缴费全由雇员承担,社会保障水平的增加虽然使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但这种社会保障模式会激励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人均GDP的增加。
4.1.2人均GDP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
对英国和德国而言,人均GDP的增长利于社会保障水平的上升,其中德国的回归系数大于英国的回归系数,且回归系数较小,说明社会保障水平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人均GDP的增长速度,说明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会抑制经济的发展,给国家财政带来危机。对于新加坡,相关系数较小,相关性不显著,但随着人均GDP的增加,社会保障水平也会相应地增加,因为人均GDP增加会使得公民更有能力去缴纳公积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
4.2社会保障水平与老年人口比例
4.2.1英国与德国
从上图我们可以得出,德国与英国的相关系数都接近0.8,说明社会保障水平与人口老龄化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从社会保障水平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来看,社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高额的社会保障支出,促进了医疗服务的完善,使英國的老年人的各种疾病得到更为有效预防与治疗,又由于较低的出生率与居民平均寿命的提高,逐渐恶化英国的人口结构比例,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1]从回归方程的系数里看,德国出现这一现象更为明显。
从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来看,人口老龄化越严重,社会保障水平越高。养老保障占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很大,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越来越大是个普遍的趋势。[2]英国的回归系数更大,说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大幅度的增加了英国社会保障支出。在英国整个社保支出中,养老金支出约占50%,其中1950年占比41.7%,1980年上升到了48.3%,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必然导致养老金支出增加。
4.2.2新加坡
根据《2010年新加坡及部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状况)》显示,新加坡的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呈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呈现老龄化进程时间短且速度快的特点。[3]新加坡政府借以1955年实施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来解决养老问题,虽然之后发展较好,但是这一制度自身的缺陷也凸显出来,在现在45~50岁的人中,有27%的人还没有存够退休后能赖以生活的钱。[4]所以人口老龄化对强制储蓄型国家提出了严重的挑战,社会矛盾日益显著。
4.3社会保障水平与失业率
4.3.1从社会保障水平对失业率的影响来看
德国相关系数较大,说明社会保障水平过高,引起失业人数的增多,会对就业产生消极作用,[5]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德国的失业率是欧盟各国中最低的,这与德国的就业政策的成功实施激发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有关。而对于英国来说,相关系数为负且较小,表示这种影响非常微弱,不能说明问题,甚至存在系数反向的可能,英国是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失业者收到的失业救助差不多跟在职者的工资相同,因此助长了劳动者自愿失业的心理,丧失了劳动积极性,阻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对于新加坡而言,相关系数较小,相关性不强,但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增加,即人们缴纳公积金的能力增强时,说明人们没有处于失业状态,因此,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公民的就业情况愈发乐观。
4.3.2从失业率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来看
德国的相关系数较大,表明失业率是影响德国社会保障水平的重要因素,这主要是由德国的就业政策理念所致,认为就业是一种的社会目标[6]。虽然德国身处欧盟,但比其他欧盟国家更加注重就业目标的实现,例如进行失业救助、分析研究失业成因、制定符合国情的就业计划、实施就业培训、并据此估计就业前景,但因此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严重导致了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对于英国来说,相关系数较小不能说明问题,福利国家型的社会保障模式来说,失业人数越多,社会保障支出越多,因此这会给国家财政带来较大的压力。而对于新加坡,相关系数较小,相关性不强,当失业人员是退休或者已经存够公积金时,此时的失业对他们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对于那些中途失业或是没有存够公积金的失业人员来说,这会造成社会保障水平不足以支持他们的日常生活,这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不利于国家的平稳发展。 4.4社会保障水平与消费水平
4.4.1从社会保障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来看
德国和英国的相关系数较大,说明社会保障水平对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作用。统计结果进一步说明德国的私人消费更加依赖于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自身的劳动收入,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权限,已经足以刺激或抑制消费,这就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中所一贯提倡的公平与效率、权力与义务的对等原则相悖。对于英国而言,社会保障能够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使得人们不用担心基本的生活,从而促进消费;另外这实质是一种收入再分配,从根本上增加穷人的收入,促进全民消费。对于新加坡来说,相关系数较小,不能准确地反映,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消费水平,这也与新加坡的社会保障模式相关。
4.4.2从消费水平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来看
相关系数都为正,说明伴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也随之提高,但对于新加坡而言,消费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消费增加,则可支配收入减少,则可以缴纳的公积金将会减少;但反过来说,消费水平的提高说明人们的收入大幅度的增加,人们极有可能增加公积金的缴纳,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5研究结果
5.1人均GDP与社会保障水平
无论哪种社会保障模式,随着人均GDP的上升,社会保障水平随之提高,即社会保障支出也在GDP中的比重上升,且支出增长的速度比GDP增长的速度快,就必然使得经济的增长被抵消掉甚至下滑;德国人均GDP与社会保障水平的相关系数高于英国,主要是因为德国是投保资助型,相比于英国,随着GDP的增加,自己、公司和国家缴纳的钱加起来就相应增加得多,但是福利国家型,增加的社会保障支出全部由国家承担,对国家财政产生较大压力,因此福利国家型的社会保障模式将有较大的风险使得经济发展的成果被吞噬;同时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增加,人均GDP都有上升的趋势,这也显示了社会保障在促进经济发展这一方面的作用,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
5.2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水平
无论是哪种社会保障体系,人口结构与社会保障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越高,社会保障水平就应越高[7],同时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也会增加老年人的寿命,进一步恶化老年人口比例,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也给社会保障制度出了一个难题,此外虽然新加坡在这个问题上影响似乎不那么严重,但目前养老保障基金不够养老也必定会产生社会矛盾。
5.3失业率与社会保障水平
失业率的增加必然导致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例如上面我们已经提到德国的就业理念,以及英国的失业救助都会导致产生“养懒人”现象,而强制储蓄型比较特殊,它的社会保障水平大多部分依赖于自己的收入,当失业率很高时,没有工作,这时候社会保障的缴费来源就断了,此时社会保障水平应该下降,但同时,这种社会保障模式对居民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促使居民好好工作,增加收入,为未来的生活保障做铺垫而缴费。
5.4消费率与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显著正相关,同时消费水平的提高也能明显促进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两者具有互相加强的作用[8]投保资助型的相关系数低于国家福利型模式,这也说明国家福利型模式下社会保障对收入再分配影响重大,而强制储蓄型的比较特殊,因为它的公积金都来自自己的缴费,社会保障水平取决于自己繳费的多少,对低收入人群来说,随着缴费的增加,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水平必然降低,然而对高收入人群来说,缴费的多少并不影响本人的消费水平。
6 研究结语
6.1政策启示:
国家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下经济增长成果被吞噬的风险较大,而投保资助型风险较小;养老保险作为当今社会保障的一大部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必然带来社会保障支出的急剧增加,国家应该及时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调整,以免对财政造成影响;对所有的社会保障模式都一样,社会保障支出随着失业率的上升而上升,因此我们应该制定失业扶持方案以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为根本,一方面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一方面促进人们的就业激情,不给国家养懒人,在适当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同时,还应该注意控制其增长速度,使其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这是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应该坚持的一项原则;消费作为经济的推动力,消费的增加必定带动经济的发展,通过上述回归分析,在一定程度上社会保障水平的增加会促进消费的增长。所以我国应该适当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来刺激消费的增加以此来带动经济的发展。
6.2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研究不足
(1)没有对中国的社会保障进更深一步的研究,制定出更具价值的经济建议;
(2)回归模型分析并不是很到位,用的还不够成熟;
(3)新加坡国家的社会保障经济水平指标查找的数据不是很全,可能导致样本存在很大的误差。
6.2.2研究展望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社会保障制度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本文通过对现存的三种社会保障模式下产生的经济效应之间的相互影响做具体的比较分析,阐述了社会保障模式与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从社会保障模式的角度,对我国现存的社会问题进一步完善解决起到应尽的责任,希望未来能进一步能对这三种社会保障模式进更深一步的研究,并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探究并找出有经济价值的合理性建议,为国家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雷利华.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1.
[2]陈程,李正龙.人口老龄化与养老负担:中日比较及其启示[J].劳动保障世界,2011,(05).
[3]王铮.新加坡人口老龄化问题浅析[J].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5,(08).
[4]曹云華.试析亚洲“四小龙”的老人问题[J].东南亚研究,1999,(5):66.67.71.
[5]常金奎.我国社会保障供给水平分析[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06,(05).
[6]王川.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吉林大学,2008.
[7]徐红芬.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及适度水平的统计研究[J].湖南:湖南大学,2005.
[8]刘茯苓,徐蕾.社会保障支出、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的区域差异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2,(05).
作者简介:
郭惠萍(1995-05-04)女,汉族,河南郑州人,辽宁大学商学院,2014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社会保障模式;经济效应;相互影响;比较分析
1研究背景及问题
近年来,如地区发展不均衡、收入差距日益拉大、老龄化问题不断恶化、就业难等社会问题不断涌现,这不仅成为了社会不安定的隐患,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国家急需强有力的社会保障体制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本文通过对不同的社会保障模式来逐一分析各种社会保障模式与其产生的经济效应之间的相互影响,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如何进行改进提出建议。
2研究理论与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选取四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即人均GDP、老年人口比例、失业率、消费水平来阐述不同社会保障模式对经济的影响以及这些经济指标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三个典型的国家分别代表不同的社会保障模式,即德国代表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英国代表福利国家型保障模式,新加坡代表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双因素回归分析,通过建立回归方程,来更深入的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3数据来源
德国数据来自据OECD网站http:/www.oecd.org/survey有關数据收集整理而得,英国数据来自于由世界银行数据库与国际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所得,新加坡数据来源于新浪财经-新浪网-全球宏观经济数据。其中社会保障水平、失业率、老年人口比例、消费水平的计算单位是百分比,人均GDP的计算单位是美元。
4研究内容
4.1社会保障水平与人均GDP
4.1.1社会保障水平对人均GDP的影响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社会保障水平与人均GDP都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其中德国与英国正相关更显著。英国大于德国的回归系数,说明社会保障水平的增加更有利于福利国家型人均GDP的增加;对于新加坡而言,相关系数较小,说明之间不存在特别明显的相关关系,这也与其实行的中央公积金制有关,所有的缴费全由雇员承担,社会保障水平的增加虽然使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但这种社会保障模式会激励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人均GDP的增加。
4.1.2人均GDP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
对英国和德国而言,人均GDP的增长利于社会保障水平的上升,其中德国的回归系数大于英国的回归系数,且回归系数较小,说明社会保障水平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人均GDP的增长速度,说明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会抑制经济的发展,给国家财政带来危机。对于新加坡,相关系数较小,相关性不显著,但随着人均GDP的增加,社会保障水平也会相应地增加,因为人均GDP增加会使得公民更有能力去缴纳公积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
4.2社会保障水平与老年人口比例
4.2.1英国与德国
从上图我们可以得出,德国与英国的相关系数都接近0.8,说明社会保障水平与人口老龄化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从社会保障水平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来看,社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高额的社会保障支出,促进了医疗服务的完善,使英國的老年人的各种疾病得到更为有效预防与治疗,又由于较低的出生率与居民平均寿命的提高,逐渐恶化英国的人口结构比例,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1]从回归方程的系数里看,德国出现这一现象更为明显。
从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来看,人口老龄化越严重,社会保障水平越高。养老保障占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很大,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越来越大是个普遍的趋势。[2]英国的回归系数更大,说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大幅度的增加了英国社会保障支出。在英国整个社保支出中,养老金支出约占50%,其中1950年占比41.7%,1980年上升到了48.3%,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必然导致养老金支出增加。
4.2.2新加坡
根据《2010年新加坡及部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状况)》显示,新加坡的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呈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呈现老龄化进程时间短且速度快的特点。[3]新加坡政府借以1955年实施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来解决养老问题,虽然之后发展较好,但是这一制度自身的缺陷也凸显出来,在现在45~50岁的人中,有27%的人还没有存够退休后能赖以生活的钱。[4]所以人口老龄化对强制储蓄型国家提出了严重的挑战,社会矛盾日益显著。
4.3社会保障水平与失业率
4.3.1从社会保障水平对失业率的影响来看
德国相关系数较大,说明社会保障水平过高,引起失业人数的增多,会对就业产生消极作用,[5]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德国的失业率是欧盟各国中最低的,这与德国的就业政策的成功实施激发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有关。而对于英国来说,相关系数为负且较小,表示这种影响非常微弱,不能说明问题,甚至存在系数反向的可能,英国是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失业者收到的失业救助差不多跟在职者的工资相同,因此助长了劳动者自愿失业的心理,丧失了劳动积极性,阻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对于新加坡而言,相关系数较小,相关性不强,但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增加,即人们缴纳公积金的能力增强时,说明人们没有处于失业状态,因此,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公民的就业情况愈发乐观。
4.3.2从失业率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来看
德国的相关系数较大,表明失业率是影响德国社会保障水平的重要因素,这主要是由德国的就业政策理念所致,认为就业是一种的社会目标[6]。虽然德国身处欧盟,但比其他欧盟国家更加注重就业目标的实现,例如进行失业救助、分析研究失业成因、制定符合国情的就业计划、实施就业培训、并据此估计就业前景,但因此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严重导致了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对于英国来说,相关系数较小不能说明问题,福利国家型的社会保障模式来说,失业人数越多,社会保障支出越多,因此这会给国家财政带来较大的压力。而对于新加坡,相关系数较小,相关性不强,当失业人员是退休或者已经存够公积金时,此时的失业对他们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对于那些中途失业或是没有存够公积金的失业人员来说,这会造成社会保障水平不足以支持他们的日常生活,这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不利于国家的平稳发展。 4.4社会保障水平与消费水平
4.4.1从社会保障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来看
德国和英国的相关系数较大,说明社会保障水平对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作用。统计结果进一步说明德国的私人消费更加依赖于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自身的劳动收入,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权限,已经足以刺激或抑制消费,这就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中所一贯提倡的公平与效率、权力与义务的对等原则相悖。对于英国而言,社会保障能够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使得人们不用担心基本的生活,从而促进消费;另外这实质是一种收入再分配,从根本上增加穷人的收入,促进全民消费。对于新加坡来说,相关系数较小,不能准确地反映,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消费水平,这也与新加坡的社会保障模式相关。
4.4.2从消费水平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来看
相关系数都为正,说明伴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也随之提高,但对于新加坡而言,消费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消费增加,则可支配收入减少,则可以缴纳的公积金将会减少;但反过来说,消费水平的提高说明人们的收入大幅度的增加,人们极有可能增加公积金的缴纳,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5研究结果
5.1人均GDP与社会保障水平
无论哪种社会保障模式,随着人均GDP的上升,社会保障水平随之提高,即社会保障支出也在GDP中的比重上升,且支出增长的速度比GDP增长的速度快,就必然使得经济的增长被抵消掉甚至下滑;德国人均GDP与社会保障水平的相关系数高于英国,主要是因为德国是投保资助型,相比于英国,随着GDP的增加,自己、公司和国家缴纳的钱加起来就相应增加得多,但是福利国家型,增加的社会保障支出全部由国家承担,对国家财政产生较大压力,因此福利国家型的社会保障模式将有较大的风险使得经济发展的成果被吞噬;同时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增加,人均GDP都有上升的趋势,这也显示了社会保障在促进经济发展这一方面的作用,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
5.2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水平
无论是哪种社会保障体系,人口结构与社会保障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越高,社会保障水平就应越高[7],同时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也会增加老年人的寿命,进一步恶化老年人口比例,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也给社会保障制度出了一个难题,此外虽然新加坡在这个问题上影响似乎不那么严重,但目前养老保障基金不够养老也必定会产生社会矛盾。
5.3失业率与社会保障水平
失业率的增加必然导致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例如上面我们已经提到德国的就业理念,以及英国的失业救助都会导致产生“养懒人”现象,而强制储蓄型比较特殊,它的社会保障水平大多部分依赖于自己的收入,当失业率很高时,没有工作,这时候社会保障的缴费来源就断了,此时社会保障水平应该下降,但同时,这种社会保障模式对居民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促使居民好好工作,增加收入,为未来的生活保障做铺垫而缴费。
5.4消费率与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显著正相关,同时消费水平的提高也能明显促进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两者具有互相加强的作用[8]投保资助型的相关系数低于国家福利型模式,这也说明国家福利型模式下社会保障对收入再分配影响重大,而强制储蓄型的比较特殊,因为它的公积金都来自自己的缴费,社会保障水平取决于自己繳费的多少,对低收入人群来说,随着缴费的增加,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水平必然降低,然而对高收入人群来说,缴费的多少并不影响本人的消费水平。
6 研究结语
6.1政策启示:
国家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下经济增长成果被吞噬的风险较大,而投保资助型风险较小;养老保险作为当今社会保障的一大部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必然带来社会保障支出的急剧增加,国家应该及时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调整,以免对财政造成影响;对所有的社会保障模式都一样,社会保障支出随着失业率的上升而上升,因此我们应该制定失业扶持方案以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为根本,一方面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一方面促进人们的就业激情,不给国家养懒人,在适当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同时,还应该注意控制其增长速度,使其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这是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应该坚持的一项原则;消费作为经济的推动力,消费的增加必定带动经济的发展,通过上述回归分析,在一定程度上社会保障水平的增加会促进消费的增长。所以我国应该适当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来刺激消费的增加以此来带动经济的发展。
6.2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研究不足
(1)没有对中国的社会保障进更深一步的研究,制定出更具价值的经济建议;
(2)回归模型分析并不是很到位,用的还不够成熟;
(3)新加坡国家的社会保障经济水平指标查找的数据不是很全,可能导致样本存在很大的误差。
6.2.2研究展望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社会保障制度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本文通过对现存的三种社会保障模式下产生的经济效应之间的相互影响做具体的比较分析,阐述了社会保障模式与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从社会保障模式的角度,对我国现存的社会问题进一步完善解决起到应尽的责任,希望未来能进一步能对这三种社会保障模式进更深一步的研究,并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探究并找出有经济价值的合理性建议,为国家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雷利华.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1.
[2]陈程,李正龙.人口老龄化与养老负担:中日比较及其启示[J].劳动保障世界,2011,(05).
[3]王铮.新加坡人口老龄化问题浅析[J].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5,(08).
[4]曹云華.试析亚洲“四小龙”的老人问题[J].东南亚研究,1999,(5):66.67.71.
[5]常金奎.我国社会保障供给水平分析[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06,(05).
[6]王川.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吉林大学,2008.
[7]徐红芬.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及适度水平的统计研究[J].湖南:湖南大学,2005.
[8]刘茯苓,徐蕾.社会保障支出、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的区域差异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2,(05).
作者简介:
郭惠萍(1995-05-04)女,汉族,河南郑州人,辽宁大学商学院,2014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