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人文素养在教学中的培养

来源 :当代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ei25163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高要求,我国实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然而随着课改的推进,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缺失现象依然存在,本文对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论述:从自然科学教学目的上把握好人文素质教育;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内涵;改进自然科学教学方法 ,注意体现自然科学中的人文价值;丰富人文环境,发挥隐形课程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的生活、交通、通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我们取得了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极大自由,享有了思考的极大自由。科学教育,旨在以征服、改造自然,促进物质财富增长和社会发展为目的,向人们传授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开发人的智力教育,它是以科学主义的工具理性为教育价值取向、以社会发展需要为标准(社会发展本位)的功利性的教育价值观。所谓人文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它通过把人类积累的人性精神、审美情趣与文化传统传授给下一代,以期使人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合适的生存方式。人文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性教育,它是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以个人发展需要为标准(个人本位)的非功利性的教育价值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自教学科学课以来,也比较注重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现我就自己的经验初浅的谈谈。
  1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之偏误
  1.1过度地为实用和功利而教育和受教育。学校偏重于科学教育,疏忽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关怀,重视教会学生生存的手段,疏忽引导学生懂得生活的意义。多数学生选择的是谋生意义上的热门专业,而很少考虑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和人性的养育。在学习中,偏重专业课、技术课和工具课,忽略基础课和人文学科,如哲学、历史、文学等,认为这些学了都是无用的。我自己上公共教育学课就有很深的体会,学生要求多教一些教育的技能、技巧,一讲到这些实用的技术性的东西,学生也听得专心。但讲一些观念性的、价值性的教育理论、理念的时候,相当多的学生就不感兴趣,因为“没有实用的价值”。
  1.2片面注重人的社会性,漠视人的个性,为利用人、控制人而教育,人成为社会的工具,教育成了制造工具人的手段。当今社会,伴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既加强了国际间的合作,也更激化了国际间的竞争。而不论是科技的竞争、还是知识资源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为了赢得竞争,不少国家拼命给教育施加压力,要求教育为社会输送各种高质量的劳动力和科技英才,学生的情感、精神、心理、个性的需求和培育在强大的科学教育的压力下淡化、萎缩了,教育的工具主义和国家主义倾向有增无减。
  人们开始反省,开始感到仅仅依靠科学文化是不能给我们带来完整幸福的,我们要获得完整的幸福,还必须要有人文文化和人文精神。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犹如两翼,缺其一,人类社会和人类个体就都是畸形的,不健全的,不幸福的。功利化的工具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人和社会对健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时代呼唤着新教育:教育不仅要进行科学教育,还必须进行人文教育。因此,我也深刻认识到在科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同样重要。
  2从自然科学教学目的上把握好人文素质教育
  当前自然科学教育中普通存在着重视科学知识的教育、忽视教育的人文性;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体;重科学程序、轻灵活变通;重理论知识的传播、轻情感经验的积累;重理智控制、轻情感沟通;这些现象都是没有把提高人文素质作为教学目标,势必收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首先就要确立好正确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自然科学的特点及其多元价值,重视学生知识、技能、心理、文化、审美等方面的差异,明确人文素质教育目标,加强教学过程人文环境意识,使课堂教学努力转到以学生活动为主导,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目标上,使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有机融合。
  3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内涵
  3.1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科学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动植物和人的生命现象的内容,如动植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动植物的多样性,珍稀动植物的保护,人的自身保护等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的过程 ,让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珍爱自己的生命,也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
  如在学习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内容时,应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爱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在学习人类对动物的利用和珍稀植物的保护时,让学生讨论如何与动物和谐共处,共同拥有一个地球,共享生命,学会善待动植物。在急救常识、艾兹病等内容的学习中可进行爱心教育,培养学生对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病人、弱者的同情心和爱心,塑造学生关爱他人的美好的心灵。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研究的深入,生命教育的内容也会越来越广,自然、宇宙生命的互动与伦理关系及生与死的尊严等方面的生命课题会更被人们重视。
  3.2关注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和环境问题是当今全球关注的重大课题,生态和环境观的养成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知识的学习时可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从亲身体会中,懂得生态平衡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养成正确的生态观和环境观,努力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如学习土壤污染后,组织学生调查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与回收情况,到小区宣传废电池的回收、垃圾的分类投放的意义;在学习了森林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止土壤沙化等作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种树、种草,教师还可指出,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作为竞争的主体——人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而绿色植物还具有放松神经、调节心理等积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绿色对环境对人类有多重要,进而自觉地爱绿、护绿。
  再如通过人口调查的实习活动,可以深化学生对人口增长要符合生态平衡规律的认识,理解我国实施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初步的辩证的认识。   还有资源问题,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知道,合理使用和保护资源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在学习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的组成 、水的性质和水的污染等知识后,让学生调查家乡的水资源和水污染现状,上网搜索我国水资源资料,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水资源的紧缺,知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节约用水必须从我做起。
  科学的本质是真善美的统一,“真”是主体对客体的真实反映,“善”是主体对客体正确的价值判断,“美”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美感。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如在水的学习中,可对水作全方位的分析,从化学、生物学、物理学角度剖析水,指出水是生命的源泉,它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它具有调节气候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和能源,水的流动能产生声音和色彩变化,凝固的水能做成各种完美的造型,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但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水需求越来越多,但水污染却日趋严重,如何处理水污染,保护水环境中已成为当今科学界的热门话题。
  物质性和物质的运动性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科学教材中能够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素材很多,如物质的组成,原子构成,运动和静止,氧化还原反应等,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学习辩证的、联系的、变化发展的、全面客观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阅读材料,掺入一些自然科学史的知识,介绍古代和当今对人类文明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如沈括、詹天佑、李政道、杨振宁、袁隆平,钱学森等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他们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发奋学习。
  4改进自然科学教学方法 注意体现自然科学中的人文价值
  当前小学自然科学教学中存在着偏重科学知识的实用价值,而忽视其内在的人文价值,这无疑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悖。因此有必要改进自然科学的教学,在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体验人类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去感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自然科学教学中求“真”教育,主要体现为科学精神的培养和求真方法的教育,具体体现为科学探索的热情、勇气,相互之间合作精神和献身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的精神,掌握探索 真理的方法、技能:培养学生创造性。自然科 学教学中求“善”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对学生生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能力及道德责任 感的培养,使学维能自觉地养成善待生命、善 待自然、善待科学、善待技术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用人文精神中的“善”去抵御科移发展带 来的“恶”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去追求人 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在自然科学教 学中,教师还应注意“美”的教育,一方面教 师应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科学理论中发掘、提 炼出简洁、整齐、对称有序的科学美,对学生 进行审美教育:另一方面,应让学生明确美与 真的联系,美可以引真、形式美可以成为科学 家的一种直观判断,有助于科学的发现,一定的审美观可以促进科学创造。
  5丰富人文环境,发挥隐形课程作用
  在校园文化创建活动中,我们可把科学课程的人文精神教育,广泛地深入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如在实验室张贴科学家画像和名言,教室、走廊墙壁张贴名人的诗文,真正地“让每一堵墙都张口说话”(苏霍姆林斯基语),在树上、草坪上挂放保护绿化的牌子,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世界环境日、植树节、世界爱滋病日、爱鸟周等各种节日到来之际张贴宣传画,举行各种讲座。例如开设讲座:“你知道爱滋病吗”,指出爱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条,即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使学生知道只要没有传播途径,正常人可以与爱滋病患者共同生活、工作,给爱滋病人更多的关怀,切莫“谈艾色变”。在校园中可设立学生科技作品与科学小论文之窗,给学生一个交流的平台,展示成果,学习评价,分享他人成功的快乐。
  爱因斯坦说过:“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给人们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自己,而不是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可用来杀人”。为了使“科学这把双刃剑弃恶扬善”,科学教育也正在逐渐和人文教育融合,这是真、善、美的结合,理性与情感的结合,自然与人文的结合。相信只要我们更新观念,潜心研究科学课程中的人文精神教育,找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点,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具有时代特点并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文教育,必将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定能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使科学教学与人文精神教育双赢。
  总之,科学人文主义教育将给教育带来新的希望。它既一反过去教育中的唯人性论,又一反教育中的唯科学论,避免了因轻实际而造成的空疏无用,或因轻人文而造成的道德、价值、人性的失落。它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科学教育中渗透着人文精神,在人文教育中渗透着科学精神。它根本的出发点就是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它根本的目的就是人的幸福。在科学人文主义教育中,人将作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单纯作为抽象的人和单纯作为现实的劳动者而得到发展和满足。我想,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善于总结、善于挖掘,一定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把人文教育融合到科学教育之中去的。
  参考文献
  [1]陈思和、郑克进.《人文知识读本》,海南出版社,2001年8月
  [2]施静翰.《培养人文精神:总合理科不可缺的目标》,2001年9月
  [3]小学《科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叶圣陶也曾说过:“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沦没在虚空之中,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关系,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教师只有指导他们用心去观察、去感受,走进生活,从生活出发说真话,写真话,才能让习作教学真正贴着地面行走,走得稳、走得远。  小学生的习作离不开现实生活,
期刊
音乐课堂教学是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音乐教学效果如何是最终归机归结到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上。因此,如何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已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根据本人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并结合当前教育改革实际谈谈我的一些粗浅认识。  1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在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以它独特的教学方式和多
期刊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而能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整体感知和把握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即使不准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对于待人处事都有好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由此可见,培养语感素质和加强语感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
期刊
【摘要】服装缝制工艺课是中职服装专业培养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主要学科。它以实践教学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如何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达到较高的水平,作为一名中职服装专业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硬的缝制技能,还要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反复演练,以达到熟练掌握服装工艺流程的教学方法。  服装工艺实习课作为服装专业的重点课程,旨在加强学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分两方面:一是教师提出问题。一是学生提出问题。这两方面,其实是两个层次,教师提问,是为了促使学生思考;而学生发问,则是思考了的结果。课堂设疑提问要有目的性、艺术性。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疑、提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坎上的一门艺术。  在语文教学中,设疑提问
期刊
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的界定: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难点之一。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
期刊
在今后的教学中,弥补不足,促进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有效提高驾驭新课程教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体质和教学质量。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起初我的想法非常简单:一个体育课,没有中考压力,和语文、数学、英语没有可比性,上起来一定很轻松,一定很自由。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切身体会,我的想法彻底改变了。  记得刚开学第一节课的时候,我推开门,有些激动,因为从教18年来还是第一次接触这么小的孩子
期刊
【摘要】学生写作的过程贯穿着生活、思维和语言的统一。古人说“言为心声”,学生习作尤其强调写真事、抒真情。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儿童的情感、思维想象和个性对于习作的关系很大,儿童只有在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在心境良好的情况下,思维才能活跃,情感才能真实,想象才能丰富,个性才能发展,文章才能写好。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对于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重
期刊
创新思维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领域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善于利用,积极探索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目标。可以看出,数学课堂上的一个重要的工作,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是在数学课堂上,尽快的让学生学会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
期刊
长期以来,由于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略读课文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一是复杂化。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略读课文无论从内容,还是语言上看,篇篇文质兼美,很多都出自名家之笔,实属“阅读精品,深受学生的喜欢,很多教师都难以割舍。于是词句品析、朗读感悟、积累运用、人文熏陶,一课时的安排,变成了两课时、三课时,还觉余兴未了。精读与略读混为一谈,没有主次,结果造成 面面俱到、精雕细琢,使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