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为什么是美的?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z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初听到“残缺美”三个字,颇为不解。
  残缺是不足、是缺陷、是遗憾甚至不幸,为什么说她是美的呢?后来走南闯北,看到多了,经历多了,便深有同感,深以为然。
  正因为有了残缺,这个世界才变得千姿百态、富有美感。美是不同的,不同的残缺有不同的美。譬如一幅画、一座山、一块石头,尚有“残缺”之处,一定会超出常人想象,令人出其不意,拍案叫绝。想起那年游桂林阳朔,一路沿漓江而下,看那两岸群山,风景如画,美不胜收。最奇特的是那山与石构成的景点景物,有的像腾空欲飞的天马,有的像在江边饮水的大象,有的像过江的骆驼,有的像出水的海豚……
  我想,倘若这一山一石都是完整无缺的,都是方方正正、圆圆润润的,恐怕什么都不像了。正因为她有这样或那样的“残缺”,她才给人带来无限想象的空间,她才变得如此多娇!这就是“残缺美”在自然世界里的生动体现吧。
  在社会生活中,正因为有了残缺,从而促使人们千方百计去弥补它、完善它,力求使它完整些、完美些。残缺,或许更能激发人的豪情斗志,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否则,人就没有动力,没有想象,没有创新了。人生皆有缺憾,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譬如有个女孩,不幸被高压电击,失去双手与双臂,造成肢体上的“残缺”。缺胳膊少手给她带来极大不便。但她并没有因此失去生活的勇气,相反变得更加坚强。从此,她不再依靠父母帮助,每天苦练“脚功”,用脚代替手拿毛巾洗脸,用脚拿筷子吃饭,用脚拿笔写字、作画、打电脑、开网店,一年收入數十万。一双脚变得特别灵巧、特别能干。后来成了家、有了孩子,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她说:“假如当初我像健全人一样有胳膊有手,可能就不会那么刻苦磨炼自己,可能也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残缺美”对人生的一种观照吧。
  其实,这个世界就是“残缺”的啊。抬头看看天空,云彩、太阳、月亮;低头看看人间。你、我、他,哪一人一物、一生一世都是圆圆满满完完美美的呢?正因为有了这些“残缺”,她才提醒催促人们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奋发图强,创造美好。
  一个单位、一个群体乃至一个人,为什么每年都要回顾总结,查找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新的更大的成绩呢?倘若一切都是十全十美的,可以坐享其成的,谁还会殚精竭虑、锐意进取?而停滞不前、抱残守缺是没有出息、没有未来的。这是评说“残缺美”具有积极意义的一面。
  从另一方面看,“残缺”确有不美之处,但她带给人的想象、感受、震撼、激励以`及她焕发出的精神力量并由此产生超乎寻常的喜剧效果,却能带给人美的感受与美的享受。从这个意义上说。残缺又是美的。“残缺”相对于“完整”是残缺的、不完美的,但她比那些所谓的“完美”更美。或者可以说,每一个“残缺”的物体内,里面都藏着一个美的灵魂哩!
  我爱“残缺美”!
  我赞赏“残缺美”!
其他文献
网上一篇《人到中年:三不比。三不言。三不忘,三不争》的文章,流传甚广,影响恐怕也有一些。但其中的一些內容,正处中年的本人,很难苟同。  所谓“三不比”。不比钱财,同意,钱财比人家多,你不会给人家。钱财比人家少。人家也不会给你,比之何益?不比儿孙,也同意,儿孙自有儿孙福;不比婚姻,更同意,婚姻本来就不具有可比性,成天吵架的夫妻,感情不见得比相敬如宾的两口子差。  所谓“三不言”。不说闲话,同意,中年
期刊
作者简介:  陈鲁民,1954年5月出生,山东济宁人。1970年入伍,1981年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院,同年任教,原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郑州市作家協会副主席、河南杂文学会会长、中国写作学会杂文创作学会副会长。上世纪8。年代中期开始杂文创作,迄今,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读者》《青年文摘》《杂文月刊》等一百多家报刊发表杂文约400。篇,500多万字,出版《冷眼热
期刊
苏格拉底说:各种学问,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解决“人怎样活着”的问题。史称之为“苏格拉底命题”。每个人——无论是伟人还是草根——都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命价值在实践和回答着这一“苏格拉底命题”。  众人活法,世相百态:有的人活着,纯粹以金钱权位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有的人做事仅仅是为了“混口饭吃”,没有信仰和理想;有的人一辈子琢磨的就是“身边几个人”,为了微利,心存芥蒂;有的人时时事事在乎他人的目光,尤
期刊
你的狗你怎么亲,这是你的自由,我管不着。你可以暴风骤雨般地在它的身上狂吻,也可以润物细无声般地在它的身上轻吻。你可以将你的舌头伸进它刚刚吃过食物的口中吻它的舌头,也可以吻它呼哧呼哧冒热气的鼻孔,还可以吻它那刚在泥泞路上奔走的脚。当然,你让它如何亲你,也是你的自由。你可以在寒冷的冬天脱光衣服让它吻遍你的全身,你可以让它尖利的爪抓得你伤痕累累,即使十分疼痛,你也不推开,你以为它的爪在你的皮肤里扎得越深
期刊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是国人甚为推崇的一句俗话。其意是说,耳听的不可靠,眼见的才可信。  但常識告诉我们,耳听的未必不可靠,眼见的也未必就可信。那众多人亲眼见证着魔术大师的表演,那是真的吗。可信吗?答案不言而喻。  这里,我们姑且不去辨别“耳听”与“眼见”的“虚”与“实”,只想说说凡事“眼见为实”。凡事“因看见而相信”的这种思维是个圈,它圈住了我们很多人的思维、眼界,就像井底之蛙一样,以至在关
期刊
如果有一天,我被告知说,你可以不死。  是的,你没听错,永远不会死。  从古至今多少人梦寐以求而不得,竟然在我这儿实现了。一刹那我会恍然若梦,不知所措,還是欣喜若狂?  镇静,遇到大事要镇静。先容我想想。  不死真好。  生活需要重新打算,一切可以从长计议。  那些人生一般只有一次的事有的是时间和机会多做几次。什么几次,想多少次就多少次。  大学换着考,职业换着做,美食换着吃,美景换着看,美女换着
期刊
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汀创作的《傲慢与偏见》描写了中产阶级的爱情与婚姻。小乡绅班纳特有五个待字闺中的千金。肤白貌美、仪态万方的二女儿伊丽沙白是小说中的女主角,她在舞会上认识了仪表堂堂、非常富有的达西,但是耳闻他为人傲慢,一直对他心生排斥,经过一番周折,伊丽沙白解除了对达西的偏见,有情人终成眷属。  少男少女在情场上的傲慢与偏见可能会误掉一生幸福,而其他领域上的傲慢与偏见带来的诸多副作用远不止是影响男
期刊
孙策,三国东吴人,字伯符,军事才能、志向、个性与曹操极为相似。他十七岁就挑大梁,坐镇东南战未休,疾风知劲草,几年工夫就稳固了江南六郡基业。他靠的是善于用人,对幕僚、部属都很尊重,对长者尤执谦恭之礼,比如张昭。  当时,北方的一些士大夫常书函于孙策的长史、抚军中朗将张昭,书函中不乏溢美张昭之词,这使张昭左右为难。“昭欲默而不喧则惧有私,宣之则恐非宜,进退不安。策闻之,欢笑曰:昔管仲相齐,一则仲父,二
期刊
魏征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理想主义的典型,他以殉道精神追求治国理想的实现,毕其终生,不惜撞死在理想碑上。  魏征的仕途,亘古少有这般传奇。早期追随李密、窦建德等草莽枭雄,后追随政坛新星李建成。但是,这些人或者黩武少文、目光短浅,或者自傲拒谏、优柔寡断。他屡附屡叛、叛李投李,努力寻找一个足以实现自己政治理想和治国抱负的靠山或者叫平台。他幼年学习道家学说,清净无为、予民生息的信念十分明确,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
期刊
自我国2001年取消高考年龄限制,每年夏天。考场上频频出现的“爷爷奶奶级”考生,便成为每年高考的一道独特风景。其中,有的老年考生,以不懈的努力,金榜题名,进而学有所成,为老年朋友树立了锲而不舍、老有所学的榜样,令人肃然起敬,刮目相看。然而,老年人投身高考,真正能跃龙门者。凤毛麟角。  据媒体报道,来自辽宁阜新市韩家店西瓦村72岁的村民康连喜,今年第19次参加高考,以往最好的成绩是303分,去年考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