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学习共同体 趣味科学小探究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rry_le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构建一个个小小学习共同体”是科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如今,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缺的不是热热闹闹的教学气氛,也不是表面的小组合作形式,而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合作学习理论和策略。为此,我们就一节科学课,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课堂观察。
  课的内容:《点亮小灯泡》
  课堂中安排的小组合作活动场景:
  第一次,老师要求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导线、电池、灯泡,尝试点亮小灯泡。(2人组)
  第二次,观察小灯泡的结构。(2人组)
  第三次,老师提供拆开来的大灯泡,要求着重观察两个金属支架通向哪里。(小黑点和金属外壳)(4人组)
  根据小组合作的概念和特点,我们制定了一些观察点,并在三次的学生合作活动中进行了观察。
  综合表一和表二,进行统计分析。
  1.从学生角度而言:第三次合作活动(4人组合作),其合作分工和合作学习氛围的低效和无效值相比前两次活动更为明显。
  2.从学生角度而言:合作学习中的评价和习惯,低效和无效指数较高,表现在第一和第二次活动中,特别是第一次实验活动,无效值偏高。
  3.我们明显发现,制定的观察点之间是相互制约的,良好的合作习惯直接影响到其他观测点的有效值。所以,当前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尤为重要。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呢?
  (1)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很多教师都认识到,合作学习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但是对于技能课教师而言,这个原则让我们“望而却步”。因为教师实际面临的问题是,班级多,节次少,不可能对学生全面了解。所以,我们不妨暂且“按兵不动”。其实学生在教室里有相对固定的座位,学生在学习中、班级生活中互相帮助,互相磨合,很多时候也已经构建了一个个学习小团体,我们所做的只不过是资源的再开发和再利用,并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我们可以尝试着按合作学习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产生新鲜感,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2)建立活而有序的合作规则
  很多教师都有经验,在合作学习中制定小组长责任制,并由组长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但是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活动的个体,他们的个体意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强。当学生的个体得到了尊重,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也会随之提高。我们不妨弱化组长制,只需明确每人需具备的良好习惯,建立活而有序的合作规则即可。
  (3)采用多样化评价制
  “需要满足论”认为,学生需要有表现,需要被认可。因此,教师的评价和学生间的评价是很有意义的。在学习小团体中,教师要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教师还要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适当引导学生之间开展良性评价,让个体感受到被团体认可的愉悦。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这几年,我执教的都是中高年级的数学。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在做数学题时,总喜欢用“脑算”,哪怕是计算数字较大的两位数乘除法或是很复杂的解决问题,他们都懒得用草稿纸去算一算、画一画,最终换来的是教师的“订正”两个字。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也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我觉得培养学生善用草稿纸的习惯,可以减少和避免作业中发生的错误,大大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减轻学习负担。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善用草稿纸
美国探究教学专家萨奇曼认为,学生生来就具有一种好奇的倾向,他们会想办法弄清事物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应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英语知识。  一、 营造宽松氛围,激发探究意识  心理学家指出,紧张的学习气氛制约着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口算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要重视学生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十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是加减法口算中的重点,更是难点,突破这一关,其他的就好办了。由于学生学习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的差异,面对同一个加法或减法的题目,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法。为了让每个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使他们都能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课堂的重头戏,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涵养语文情怀的重要手段。纵观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我失望地发现:尽管教师使尽浑身解数地鼓励、敦促、“诱惑”学生走进文本,还是有一些学生对阅读有抵触情绪,留给教师“归来倚杖自叹息”的尴尬和无奈。  低年级的学生,简单得似一张白纸,如何让阅读走进他们
“问题学生”指的是学习成绩差,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开小差,作业不及时交,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每当教师谈论起这类学生,有的就摇头叹息,有的是满腹牢骚。于是,不少教师失去了耐心,选择了放弃。  另一方面,在这些学生的内心深处也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好的学生,成为教师喜欢的好孩子。他们自己也曾经一次又一次地下决心,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奋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成绩总是上不去,于是就讨厌学习。当然,问题学生也并不是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语文素质。同时,作业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我们去关注,而不能只是机械式的操作。那么,如何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体现以人为本呢?  一、丰富多彩——趣味性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学习的兴趣,作业将不再是一种精神负担,而是乐趣。丰富多彩的作业,会提高学生完成的积极性。但这样的作业,还应该从
阅读是一个生命的底色,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最直接的方法和途径。然而,阅读有其自身的规律,它也有一个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没有阅读的量的积累,就没有阅读的质的飞跃。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积极拓展课外阅读,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目前,课外阅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阅读停留在布置作业的层面上,没能恰当地找准课内外阅读的切入点。我们应努力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有效融合课内外阅读的方法与策略,让书香浸
无痕式读写链接法,指在教学时,教师抓住文本带领学生通过品词品句、引读等方法体会到课文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的精妙之处,通过日积月累的训练,让学生自己感悟、积累文章的语言和它们的表达方式。  这是一种“不教而教”的无痕教学手段,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的“无为而教”的教育境界。这使我想起了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两句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一、识字教学,无痕处采撷
近年来,为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校管理引入了竞争机制,制定了绩效方案,实施了奖惩措施……这一系列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益。可在这成绩背后,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系列的措施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让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发生巨大转变,进而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要知道,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既承载着人类文化传承的使命,又肩负着塑造社会发展所需要各种人才的任务。在这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一个人知识的建构是基于它原有的生活积累在头脑中形成的认知图式,通过不断的“同化”与“顺应”,从而将新知识纳入他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笔者以为,对于当前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在生活世界所经历的一些人和事,以及通过课堂获得的一些知识是他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期准备,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就要建立在学生社会生活与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国,其中的节日文化反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