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点拨是教师给学生的学习指点、开导、释疑、引导、调控拨正,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一种教学艺术,也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好的点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思维,开发智力,提高教学效率。下面谈谈我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点拨”的一些尝试。
一、在课文重点词句上点拨
阅读是理解吸收,对小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更需要教师启发、引导、帮助。如果由教师讲解,包办代替,让学生“听”懂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己“读”懂,置学生于被动地位,不仅挫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对培养阅读能力毫无益处。
阅读教学要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帮助学生阅读。对重点内容让学生带着老师提示的问题读,再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抓住关键进行指点,提高“导”的针对性,对课文难点,如果让学生自读理解,将困难很多,耗费时间、精力,可先由老师指导帮助,再让学生阅读理解。如第十一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教学第一自然段鲁迅逝世时,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花圈。各色各样的人都有,得到这么多的“爱戴”。在学生理解这个词后,我启发引导学生:为什么鲁迅先生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后面各段,看看每段讲了什么。这样点拨引导,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读中找答案,帮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
又如教学“谈《水浒》”这段时,在学生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这些词语后,我抓住“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进行点拨: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听了这句话表面上在夸自己的记性好,实际上是批评作者读书不认真,在说笑中批评,语言幽默委婉,蕴含鲁迅先生对后代的关心爱护,尽管只是简洁的一句话,但使作者“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再如讲完“关心女佣阿三”这件事后,抓住“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反顾课文开头,联系全文进行点拨:为什么鲁迅先生得到这么多的爱戴?并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式把这个答案说出来。这样由于抓住重点词句及时点拨,引导得法,使学生理解本课内容和中心思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学生易误解或忽视的地方点拨
学生思考问题易浮于表面,就事论事,易片面理解内容,或肤浅认识,不易了解事物的内涵。在学生易误解或忽视的地方加以点拨,把学生思维步步引向深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知识的深度,探究事物的内蕴。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谈‘碰壁’这段时,学生对鲁迅先生”鼻子碰扁的原因”“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易误解,教学时,我抓住这句话进行点拨:作者周晔听了伯父这句话恍然大悟,“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作者明白了吗?为什么大家大笑起来?那么,伯父鼻子碰扁的含义是什么?“四周围黑洞洞的”“碰壁”暗暗含义指什么?在学生积极思维时,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讲解鲁迅这句话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如教学《穷人》一文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疑问:“文章既然要突出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而文章却细致地刻画了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后,忐忑不安矛盾的心情,这对表现人物品质不会有影响吗?”这时就地取材,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这样写不但不会影响桑娜的形象,反而使人物形象更高大,正因为尽管桑娜担惊受怕,但宁愿自己受苦,也要抱回西蒙的孩子,这真实地反映了穷人的思想感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三、在理解的疑难处点拨
由于认识理解能力的限制,学生在阅读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疑难。此时,教师进行有效的点拨,引导学生借助教师指点的途径方法自己努力探索破难释疑。在学生思维偏向走弯路时,教师的点拨可开阔学生的思路,引正思维方向。如第八册《我家的猫》,学生对猫的古怪难以理解,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我这样进行点拨引导: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写猫的几种性格表现: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可爱、一声不响、胆小、勇猛等。再引导学生把“老实——贪玩、贪玩——尽职、温柔可爱——一声不响、胆小——勇猛”等一组组性格矛盾进行比较对照,了解猫集各种矛盾性格于一身,让人喜欢又讨厌,胆小又勇猛,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猫的古怪性格。又如《唯一的听众》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文章通过对老人的语言、神态的变化表现一位知名的音乐教授对“我”的真诚无私的帮助,表达“我”对老教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课文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我”的心理活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对老妇人的神态描写,“她平静地望着我”这句话在文中重复出现三次。她为什么平静地望着“我”,她望着“我”的时候在想些什么?而“我”从那平静的眼神里能看到些什么?这些,课文都没写,学生都很疑惑,怎么办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出示了这三句话,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同时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当时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结果学生的回答基本上都能切合本文的主题,都能体会到老教授为了维持那个美丽的谎言,一再用平静的眼神鼓励作者的良苦用心。
一、在课文重点词句上点拨
阅读是理解吸收,对小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更需要教师启发、引导、帮助。如果由教师讲解,包办代替,让学生“听”懂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己“读”懂,置学生于被动地位,不仅挫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对培养阅读能力毫无益处。
阅读教学要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帮助学生阅读。对重点内容让学生带着老师提示的问题读,再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抓住关键进行指点,提高“导”的针对性,对课文难点,如果让学生自读理解,将困难很多,耗费时间、精力,可先由老师指导帮助,再让学生阅读理解。如第十一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教学第一自然段鲁迅逝世时,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花圈。各色各样的人都有,得到这么多的“爱戴”。在学生理解这个词后,我启发引导学生:为什么鲁迅先生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后面各段,看看每段讲了什么。这样点拨引导,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读中找答案,帮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
又如教学“谈《水浒》”这段时,在学生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这些词语后,我抓住“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进行点拨: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听了这句话表面上在夸自己的记性好,实际上是批评作者读书不认真,在说笑中批评,语言幽默委婉,蕴含鲁迅先生对后代的关心爱护,尽管只是简洁的一句话,但使作者“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再如讲完“关心女佣阿三”这件事后,抓住“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反顾课文开头,联系全文进行点拨:为什么鲁迅先生得到这么多的爱戴?并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式把这个答案说出来。这样由于抓住重点词句及时点拨,引导得法,使学生理解本课内容和中心思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学生易误解或忽视的地方点拨
学生思考问题易浮于表面,就事论事,易片面理解内容,或肤浅认识,不易了解事物的内涵。在学生易误解或忽视的地方加以点拨,把学生思维步步引向深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知识的深度,探究事物的内蕴。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谈‘碰壁’这段时,学生对鲁迅先生”鼻子碰扁的原因”“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易误解,教学时,我抓住这句话进行点拨:作者周晔听了伯父这句话恍然大悟,“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作者明白了吗?为什么大家大笑起来?那么,伯父鼻子碰扁的含义是什么?“四周围黑洞洞的”“碰壁”暗暗含义指什么?在学生积极思维时,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讲解鲁迅这句话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如教学《穷人》一文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疑问:“文章既然要突出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而文章却细致地刻画了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后,忐忑不安矛盾的心情,这对表现人物品质不会有影响吗?”这时就地取材,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这样写不但不会影响桑娜的形象,反而使人物形象更高大,正因为尽管桑娜担惊受怕,但宁愿自己受苦,也要抱回西蒙的孩子,这真实地反映了穷人的思想感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三、在理解的疑难处点拨
由于认识理解能力的限制,学生在阅读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疑难。此时,教师进行有效的点拨,引导学生借助教师指点的途径方法自己努力探索破难释疑。在学生思维偏向走弯路时,教师的点拨可开阔学生的思路,引正思维方向。如第八册《我家的猫》,学生对猫的古怪难以理解,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我这样进行点拨引导: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写猫的几种性格表现: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可爱、一声不响、胆小、勇猛等。再引导学生把“老实——贪玩、贪玩——尽职、温柔可爱——一声不响、胆小——勇猛”等一组组性格矛盾进行比较对照,了解猫集各种矛盾性格于一身,让人喜欢又讨厌,胆小又勇猛,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猫的古怪性格。又如《唯一的听众》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文章通过对老人的语言、神态的变化表现一位知名的音乐教授对“我”的真诚无私的帮助,表达“我”对老教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课文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我”的心理活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对老妇人的神态描写,“她平静地望着我”这句话在文中重复出现三次。她为什么平静地望着“我”,她望着“我”的时候在想些什么?而“我”从那平静的眼神里能看到些什么?这些,课文都没写,学生都很疑惑,怎么办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出示了这三句话,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同时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当时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结果学生的回答基本上都能切合本文的主题,都能体会到老教授为了维持那个美丽的谎言,一再用平静的眼神鼓励作者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