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得有效 学得精彩

来源 :吉林画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onyj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成功的教育,离不开恰当、合理、科学、艺术、开放的提问设计,它不仅能将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策略的提问能使幼儿在提问中受到启发与激励,就好比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必将激起幼儿思维的浪花,将使我们的活动丰富而生动。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提问效果如何往往成为一个活动效果好坏的关键,教师提问的策略,看似简单的环节,却暗含着深厚的指导和教学作用。
  一、精心设计提问,巧妙启发。
  教师在设计一节活动时,不仅是备内容,备问题,更是备孩子。教师的提问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性,问题的难度要适宜,提出的问题使幼儿能够接受,在幼儿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例如:音乐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欣赏《百鸟朝凤》活动中,老师提问:“这首曲子表现了众鸟怎样的情绪?”这样的问题幼儿摸不着头脑,难以回答。,应该换个幼儿能理解的问题:“刚才我们听出乐曲中有美丽的凤凰,那我们听一听除了凤凰还有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这样的提问就符合幼儿的年龄会让幼儿容易理解容易回答。
  二、面向全体,因人而异,多元开放
  《纲要》中提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例如:语言《萤火虫找朋友》的教学中,教师提问:“萤火虫找到了谁做它的朋友?”“你的朋友是谁?”将幼儿置身于一定的角色地位中,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幼儿在设身处地的情况下,与作品人物产生情感共鸣。这类问题难度不大,重在提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觉到这个问题是老师向我提出的,从而愿意参与问答活动的机会,让幼儿收集以往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进行回答。再如“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如果你是他,你会想到什么好方法?”“你喜欢谁?为什么?”等等。这些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幼儿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意识和自信心。
  三、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指南》的说明中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小到大、有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而“围歼”重难点,让幼儿形成较明确的认识。
  例如在讲解空气的时候,教师如果一下要幼儿回答什么是空气,恐怕幼儿会不明白,那么我们就可以多设计几级的提问:“是什么让白色塑料袋鼓起来了?”“你能看见它?它是什么颜色的?”用这一连串的问题,帮助幼儿将空气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从而使幼儿对空气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四、要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学会等待
  教师在提问以后,一般等3-5秒或更长的时间。幼儿有了足够的空间去思考问题,保证了他们对问题的充分理解,同时鼓励幼儿在较高水平上进行思维。这样幼儿回答的内容就会丰富多彩。假若让幼儿马上回答,会明显地减少教师和幼儿之间、幼儿和幼儿之间富有意义的相互作用,回答出来的内容就显得比较肤浅。
  五、给予幼儿主动提问的机会,双向互动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切进步都是由疑问开始的。在设计提问时,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幼儿内因作用,引导幼儿去积极探求真理,鼓励幼儿发现和提出问题,从根本上改变提问中“生从师问”的被动局面。
  如:大班主题活动《昆虫》,幼儿对部分昆虫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提出问题:昆虫的颜色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使幼儿对各种昆虫产生了兴趣。有的说是为了漂亮,有的则说是为了保护自己。幼 儿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并提出树上的虫子和菜叶上的虫子身上颜色一样吗?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吗?昆虫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幼儿不断的探索,寻找答案,纷纷把自己知道的答案进行了交流。教师把一个师生互动的环节变成生生互动的环节,扩大 了幼儿的思维空间。通过幼儿直接参与提问设计,激发幼儿的独立思考、大胆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敢想、敢说、愿做、乐做的品质。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提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使有效的提问成为幼儿活动的催化剂从而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更好地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创造性,提高幼儿的能力,使幼儿在活动中快乐自如地表达和创作,我们才能够看到更多属于孩子们自己的精彩。
其他文献
倾听是早期教育迈出关键的第一步。开学的一段时间在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这样集中现象:有些幼儿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与同伴讲话,就是与同伴打闹,还有的幼儿甚至离开自己的小椅子,当老师提问时,有的孩子不知如何开口,有的孩子答非所问,更多的时候是叽叽喳喳争着发言;老师在讲话时,话还没有说完,有的幼儿抢着打断老师的话,而且说出的话与老师说的话完全不一样……  根据我园课题制定了《早期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
期刊
经常听到许多家长或教师对如何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而大伤脑筋。在此我结合一些儿童心理学的知识与我自己的经验做一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首先必须明确孩子应该具有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习惯会对孩子生活与学习的哪些方面有重要影响有益于孩子身体健康的: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卫生(衣物、身体)和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扔垃圾);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不挑食、按时吃饭睡觉等。  
期刊
传统的教育只重视左脑的发展,到经现代国内外科学家研究表明:左右脑功能虽然侧重不同,但它们之间有几亿根神经相连,两半球大脑只有共同活动,互相合作,才能得到高度发展。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从小喜欢音乐,他的“音乐”给了他最佳的思维能力。这足以证明音乐能促进大脑发展。幼儿期是音乐智能发展的黄金期,因此我进行了音乐教学方面的积极探索,让幼儿喜欢上音乐,通过音乐促进幼儿个方面能力的发展。  一、激发幼儿对音乐
期刊
早期阅读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因此,早期阅读对于幼儿来说,尤如参天大树的根基一样重要。发展幼儿的语言是促进幼儿提高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阅读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听,逐步培养幼儿善于听的技能;在阅读活动中运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让幼儿听得懂,从而让幼儿更好的阅读,并在阅读活动中更好的交往。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兴趣,在幼儿园设有专门的幼儿图书室,在班级里提供开放式
期刊
作为一名幼儿美术教师,你是否会为上课调动不了幼儿的积极性;为幼儿作品没有童趣创意不足,而烦恼?我们是否要反思,我们教学是不是已有了一个固定的模式,我们在教学中激情是否依旧,我们有多久没有享受课堂上的乐趣呢…..?要想让我们的课堂妙趣横生激情飞扬、重新焕发光彩,我认为有几点值得大家探讨:  一、教师的素质决定教学的成败  记得一位资深的幼教专家说过:“课程改革重要的核心问题,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在美
期刊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的工作者,不仅要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更重要色是对幼儿进行安全指导、帮助、教育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哪里有危险,知道怎样征服危险,知道在危险的情况下怎样有效的自救和保护自己,减少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到幼儿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保障。我做了以下安全教育措施:  一、建立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  经常我们会看到一些孩子总是伤痕累累,青疤不断。那是什么原因是他们受伤呢?幼儿的年
期刊
绘画作为美术活动的一部分,是一种视觉艺术,是手、眼、脑共同参与的活动,传统的艺术教育一灌输为主,以临摹和写生为主,往往会使幼儿认为:只有教师灌输的东西才是正确的,一旦离开了这些东西,他们就无能为力,更谈不上自由创作,反而捆绑了自己,幼儿的学习被控制在“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动接受过程中,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被冷落。那么如何在绘画中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呢?使幼儿真正成
期刊
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让他们会听、会说并会用语言交流思想感情,培养幼儿倾听能力是发展幼儿语言的基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明确指出:“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在教育活动实践中,很多教师重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并会从多方面进行训练,而忽视了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以及在人际交往中对语言的理解。殊不知
期刊
社会性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方面,对幼儿进行社会性发展教育,不仅是幼儿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自从我园参加了《儿童社会化》课题之后,作为幼儿园小班的教师,我在幼儿社会交往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观察了解幼儿,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制定具体目标  在幼儿入园前,我们进行了“幼儿社会生活能力调查”、“幼儿入园前家庭情况调查”。通过
期刊
创造性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的本能,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主要都应用这种本能来解决和表现生命的问题。创造性,一种探讨和调查的能力,是生命的基本的动力之一,没有这种动力,人类不能够生存。而幼儿绘画的创造力从他可以拿起笔可以涂鸦就开始了。  幼儿的涂鸦,就其表现形式来说,并无多大意义,但就其表现方法和过程来说,他的意义乃非常重大。因为这种最早的儿童绘画活动,与其说是一种学习的行为,还不如说是一种自发性的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