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出名堂来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h86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压根儿就没想到,今年过年的活动范围居然被蜷缩在了一百多平方米的套房里。
  年底获悉梅漳高速云平线通车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前些年到云霄、东山都得绕一大圈,山路颠簸,崎岖难走,那时心里一直在盼着要是有另外一条高速能够跟福诏这条串接起来,平和这一穷乡僻壤岂不一下子就盘活起来?现在还真的夙愿成真,这下子到沿海各县、到梅州就快捷多了,于是开始着手制定出行的攻略,想到春节期间的高速通关免费,心里不由得美滋滋起来。
  骇人的消息急剧在网络上传播,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国,在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这一陌生的名称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因受到这一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病人数字在不断增加……武汉这是怎么啦?惊诧的目光,疑惑的问号让我们一下子就把心给揪了起来。疫情牵动着十四亿中国人的心,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就在年关到来之际突然打响。
  出行的计划搁浅了。爱人是医护工作者,年初一单位就通知坚持在岗不放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化。初二的十几年来雷打不动的“女婿年检日”也取消了,只能通过拨打电话给长辈拜个年。老人家似乎也从周围的气氛中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一个劲儿说好着哩,好着哩,公家有事该忙就忙,不用担心,俺有戴口罩呢!你们要自己照顾好自己……听着老人家的絮絮叨叨,不由得心里暖暖的,一通电话下来,爱人的眼眶竟也湿润了。女儿的开学时间也推迟了,学校通知安心待在家里温习功课。原本热热闹闹的年过得沉闷了起来:不串门、不走动、戴口罩……空气中霎时间就变得紧张了。
  窗外,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宣传车的喇叭在大街上萦绕,政府号召大伙儿没事就好好在家呆着,不聚餐,不扎堆。大家都很遵守,商店关门了,餐厅、KTV也关门了,街上冷冷清清的,偶尔看到的也只有一两个戴着口罩露出双眼的,他们步履匆匆。昔日热闹的场面都不翼而飞了。
  已经好几天没出大门了,从年三十起,卧室——客厅——厨房,三点一线,循环反复,因为青睐手机而遭受冷落的电视机、电脑的热度逐渐增加了。活动的空间就这么小,顶多就是走到阳台边吮吸一下新鲜的空气,看看溪畔上那挺拔的行道树,还有那静静流淌的花山溪水,那缓慢的节奏跟大伙的心情一样,有点失落,有点沉重。
  宅在家里,就是对自己最大的爱护。孩子书房的台灯亮着,小家伙早早就进入学习的状态中了。班主任的话就像“圣旨”一般管用,说要像开学的作息时间一样进行早读,这不,自己定了闹钟,天还没亮就起床进行英语单词背诵,那起伏变化的声调,感觉还是蛮好听的。这些天来,她和我一样,也是闭门不出,宅在深闺里,变化较大的是学习相对比较自觉,不用再像平时一样催促,自己就拧紧了发条似的,不到点不下岗。看到这一幕,心生几多宽慰,也算是拨开了一点眼前的迷雾,心情也跟着稍微朗润起来。
  爱人这几天感觉特忙。每天准点上班,蒙脸出门;晚点下班,蒙脸进门。她说单位最近考勤制度很严,来医院检验的病人络绎不绝,工作强度加大了。她们还得抽调人员到车站、关卡测量体温。前几天她就是负责到车站测量旅客体温,得一一挨个进行测量登记,有时班车晚点回了她们就得耐心等候,工作可谓细致到家。班车、公交车按要求暂停运行后,她又得准备到省际交界处工作,听说还得轮值夜班。我告诉她,非常时期,尽管去吧,一切有我,注意防护就行。
  我能干點啥?宅在家里,最大的能耐就是提高自己的烹饪技术,把小家伙的胃口管好。看看“舌尖上的味道”,看看抖音里的菜谱,依样画葫芦,变换花样,试着做出可口的饭菜,当好辛勤的“小蜜蜂”和“白衣天使”的“勤务兵”,做她们坚强的后盾,只要听到她们的啧啧称赞,宅在家里,值!
  宅在家里,可以看看书,写点什么。少了些应酬,没了觥筹交错,身体各项指标好像一下子都不再攀升,这一宅,竟然宅出了健康!
  宅在家里,可以让班里的孩子们打打卡,布置一下作业,可以和他们进行网上互动,点赞、点评,和家长聊聊孩子的成长,这一宅,把家校联系得更加紧密了。
  宅在家里,随时关注着疫情的变化,关注着时事动态,感受着祖国各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对湖北、武汉人民的殷殷关切;感受着国际社会慷慨解囊、爱心助力,对我中华民族的一份份深情……宅在家里,让我对今年的年思索得更多更多。
  冬已尽,春可期!宅在家里,宅出名堂来。
其他文献
我居住的地方属老商业区,道路四通八达。因为新冠病毒的防控需要,已传出小区要封行,限制居民的外出和访者的进入。心想,要如何封路呢,大小的路口有七八个。没想到,有天下午看到最近的路口开始打框架,一夜之间,所有的路口都封死了,封墙上还有“不准破坏,上有探头”的标语。仅留下数百米远的一处大路口,有一个可关的活动门,有人员守着,任何人进入都得测体温。居民们开始领取通行证,每家每天只能允许一人外出买菜等生活必
期刊
不是春天的邀约  不是上苍的馈送  这是飞舞的雪  这是狂乱的风  当那个惊悚的疫瘴被一再提起  当那个揪心的城市被一再重视  潘多拉的魔盒已经打开  浓重的阴霾布满共和国的上空  生命重于泰山  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责任  中南海的号角吹响  党旗飘扬,无比鲜红  抗击,抗击  中华民族面临艰难险重  防控,防控  中国人民都是铮铮英雄  来了,白衣天使来了  危难面前,他们选择冲锋  来了
期刊
年初二趕回县城,推门,一股清香扑鼻而来,一家人心神一振,扔下行装就奔向客厅的那两盆水仙花。  除夕回乡下时,它刚竖起一支花茎,挺着三朵刚开瓣的小花,怯生生地打量这个世界。赶紧搬回客厅给它多加些水,还小心地套上一对中国结,红绿交辉,客厅顿时生机盎然起来。  武汉城一封,疫情防控一天比一天吃紧,这个年过得心事重重。生怕各地封村堵路,万一陷在乡下,夫妻俩无法值班不说,今年高考的儿子就更被动了,他题库都在
期刊
转眼间,母校平和二中迎来百年华诞,各届校友纷纷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心意和祝福,有的还撰写文章,回忆往昔趣事,感念师恩。20年前,我和同事回去采访80周年校庆,那种欢欣鼓舞、盛况空前的场面仿佛就在昨天,只能感慨时光的匆匆流逝。回想激情燃烧的岁月,总是与文学紧密相连的。在初中时期,由于我十分痴迷文学,不经意间创办了无名草文学社,得到了上至县领导、校长,下至老师同学乃至社会各界的支持,至今回想起来,心头还是
期刊
亥子岁序更迭之际,荆楚大地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染者数万,然上下众志成城,顷刻之间吹响了全民参与的防控疫情阻击战集结号。疫情自古虽有之,但古代的人们究竟是如何防控的,却是鲜为人知?这里,我们不妨看看圣贤先哲王阳明防抗疾疫的智慧与情怀,借古鉴今,从中或许可以得到些许启发。  结束贬谪贵州居夷龙场三载,并被朝廷升任为庐陵知县的王阳明,于明正德五年(1510)三月十八日莅赣,走马上任庐陵县令。到任伊始,王阳
期刊
2020年春节,因为一场罕见的传染病疫发生,人们遵守政府防控疫情的措施要求,“少出门”“不出门”,以阻止疫情的蔓延。  铜山古城静悄悄的,一时间没有了往时节庆的热闹喧嚣。  初五傍晚时分,我有急事需出门,此时宅在家中的小女儿马上叮嘱:妈妈,非常时期,记得出门带口罩,记得不串门。  在树叶落地时都听得见的空旷而寂静的人行道上,我沿通往南门海边的路走。天下着细雨,夹着阴冷的海风。我看见一个穿着桔红色工
期刊
美丽的东山岛,自古欠缺淡水,岛上白沙茫茫,没有一条溪流,9万亩土地几乎是“望天田”。遇到大旱年景,不但庄稼枯死,颗粒无收,且连百姓喝水都得乘船过海到陆地去运。面海背山的云霄县,虽有漳江横贯全县,可没有水利设施,逢旱人们只能眼望一江碧水流入大海,而两岸数万亩良田禾苗枯萎,有种无果。若是遇上连夜大雨,则山洪瀑发,江水横溢,泱及百姓。1970年春,新任云霄县革委会主任的李文庆同志,率领云霄县几万名干部群
期刊
春天伤痕累累,城市与小区正在自我封锁  我们监所单位也实行自我隔离  我一只手放在警徽上  另一只手放在祈祷祖国祝福春天的稿纸上  一只手,把责任安于肩上  另一只手,把诗歌养在纸上  我要把安全带到这座自我隔离的岛上  这里已被隔离,办事请预约  这里并不孤独  每个早上音乐是第一缕阳光,升起来  再给他们看半小时时事新闻  把危险的告诉他们  把奋战的也告诉他们  把生病的春天告诉他们  把坚
期刊
陪嫁的茶树  我的祖父母,住在闽南的一个山村。祖父母的门前,有一棵三色茶树,阳春三月是茶树的花开时节。花开时,红如朝霞粉如缎带白如云朵的次第绽放,衬得一树的花姿招展。一片片,一簇簇,远远望去,好像五彩云霞迎风飘扬,似乎不愿辜负了美好的时光。其实,这是一棵普通的茶树,叶子呈深绿色,花开时有柔嫩的花蕊层层相拥,娇美而不妩媚,高雅而又朴实。走近时,会有一股淡淡的自然的芬芳沁人心脾,令人陶醉。我们的童年也
期刊
年初的这场疫情依然在持续着,就像阴气浓重的天空,让人看不到一丝儿曙光。每个人的心里湿漉漉的,显得沉重而压抑。自我封闭是从大年三十那晚开始的,虽然央视春晚仍旧进行,但总使人觉得气氛有些不对劲。那晚我勉强看完节目,好像是在履行一种职责,直到窗外鞭炮齐鸣,整个小县城笼罩在茫茫的烟雾里,我才钻进被窝进入睡眠状态。  第二天正值大年初一,以往是早早起床,用过早餐就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或者走亲访友,增强亲情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