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国内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生学术研究相对薄弱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研读和高层次思维进行了多角度解读,辩证分析了思考、研读和科研的关系,并提出了研读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学术研究 研读 创新性研究
随着大学研究生的连年扩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很多学校也特别针对研究生开设了研究生学术研究课程或论文写作课程,以帮助研究生认识到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创新性和逻辑性,从而使研究生了解学术研究、能做学术研究、做好学术研究。
一、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
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高低,不在于学历和学制,而是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学术研究是研究生对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和深化,是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长久以来,我国文科类研究生研究能力相对薄弱。这一问题,既有研究生自身原因,又有外在环境因素。
自身因素: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注意力放在课堂学习和考试上,没有时间阅读文献和期刊杂志积累创作素材,重理论轻实践,学术创新和科研意识相对淡薄;2.受功利主义毒害和影响,认为考研和读研就是为了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认为“证高”工作就好,工资就高。
外在因素:1.高校研究生导师学术水平不一,有些导师自己就少有研究成果,自然不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科研指导;2.虽然国内推行的是研究生导师制度,但部分导师指导不足,学生漫无目的学习必然导致研究能力低下;3.“唯GDP论”、“重工轻文”思想泛滥。在国内高校中,较多文科专业没有足够的文献库和实验室,基本科研条件的匮乏必然导致文科学术研究的发展滞后。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研究生不懂读书,不愿读书,不会读书这一问题,对于为什么读书,怎么读书,读什么书的回答也日益科学与系统。虽然如此,这一目标的落实还需要不断地细节化,比如增加文科研究生教育的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指导,举办学术阅读沙龙,为大学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培养提供基础保证。
二、研读、思考及科研
研读是读书的核心,研究生研读的意义在于培养高层次思维能力。德尔菲研究所提出“双维结构”——认知维度与情感维度,认为高层次思维能力包含三项核心技能,即分析技能、推理技能和评价技能。对于文科研究生而言,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如下:1.阅读分析学术文章;2.交流阅读体会,讨论阅读时发现的问题;3.撰写相关评论或学术文章。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说“最大的无知不是缺乏知识,而是拒绝知识。”作为高水平知识群体,研究生所要做的不仅是大量阅读,而且是精细的研读。
(一)研读选材
研读不是漫读,只有依据自己的专业方向与发展需要拟定研读计划,才能使自己的知识、理论能在所学专业范畴中不断巩固、拓展。研读选材,要结合自身需要,或从课程教学角度选择教学理论著作或学术文章,或从课题项目的角度选择教学理论著作、研究方法等著作和文章,再或从兴趣爱好角度选择书籍。
(二)研读方法
伏尔泰说“书读得越多而不加以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越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研读应是主动的求解的过程,不是被动的吸收行为。研读时要形成思考的习惯,带着问题去阅读,弄清五个问题:1.作者研究什么问题;2.用什么方法;3.有哪些新的东西;4.文章的特色何在;5.有哪些东西值得借鉴。
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研究的理据是什么?2.研究要回答什么问题?3.研究涉及的变量、素材是什么? 4.研究采用什么方法?5.研究采用哪些理论?6.研究的结果是什么?7.研究的风格在哪?8.研究的不足在哪?
不管采取哪一方案,都是为了在研读中寻求主动性理解、探索性思考。研读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程,这需要我们要持之以恒、跨领域、多角度地阅读。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短期记忆非常有限,笔记可以代替大脑作永久性记忆。笔记分为抄录型笔记、评述型笔记以及批注型笔记。
三、结语
研究生读研有两大任务,一是读书,二是作研究。学术研究可以分为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依据传统观点,社会科学研究有思辨性、实证性和解释性等研究方法。学术研究有三种基本模式:1)传承性研究:综述、编辑凝练、评介等;2)传承创新性研究:在前人理论的框架中发现新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寻找突破口、在前人课题的范畴里寻求新意,科研中较为普遍;3)创新性研究:研究的命题、方法、内容、结果,以及得出的理论都是新的,这在学术研究中多有提倡。
学术无止境,争论无休,不是任何问题都有确定答案,任何学术都有继续完善和发展的空间。不管是思辨性、解释性,还是实证性学术研究,最重要的是发现疑点,学会质疑,给出解释。其中问题的发现离不开高层次思维的探索性思考,离不开持之以恒的精细研读。这也是研究生学习期间,学术研究方法之外,更为重要的两项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1]陈燕,陈冠华.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10.
[2]胡峰,崔玉祥.研究生研究型学习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2011(04),49-51.
作者简介:
聂宝钰(1983年3月),男,汉族,河南省三门峡人,职称:助教,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10级研究生班)
关键词 学术研究 研读 创新性研究
随着大学研究生的连年扩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很多学校也特别针对研究生开设了研究生学术研究课程或论文写作课程,以帮助研究生认识到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创新性和逻辑性,从而使研究生了解学术研究、能做学术研究、做好学术研究。
一、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
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高低,不在于学历和学制,而是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学术研究是研究生对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和深化,是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长久以来,我国文科类研究生研究能力相对薄弱。这一问题,既有研究生自身原因,又有外在环境因素。
自身因素: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注意力放在课堂学习和考试上,没有时间阅读文献和期刊杂志积累创作素材,重理论轻实践,学术创新和科研意识相对淡薄;2.受功利主义毒害和影响,认为考研和读研就是为了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认为“证高”工作就好,工资就高。
外在因素:1.高校研究生导师学术水平不一,有些导师自己就少有研究成果,自然不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科研指导;2.虽然国内推行的是研究生导师制度,但部分导师指导不足,学生漫无目的学习必然导致研究能力低下;3.“唯GDP论”、“重工轻文”思想泛滥。在国内高校中,较多文科专业没有足够的文献库和实验室,基本科研条件的匮乏必然导致文科学术研究的发展滞后。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研究生不懂读书,不愿读书,不会读书这一问题,对于为什么读书,怎么读书,读什么书的回答也日益科学与系统。虽然如此,这一目标的落实还需要不断地细节化,比如增加文科研究生教育的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指导,举办学术阅读沙龙,为大学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培养提供基础保证。
二、研读、思考及科研
研读是读书的核心,研究生研读的意义在于培养高层次思维能力。德尔菲研究所提出“双维结构”——认知维度与情感维度,认为高层次思维能力包含三项核心技能,即分析技能、推理技能和评价技能。对于文科研究生而言,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如下:1.阅读分析学术文章;2.交流阅读体会,讨论阅读时发现的问题;3.撰写相关评论或学术文章。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说“最大的无知不是缺乏知识,而是拒绝知识。”作为高水平知识群体,研究生所要做的不仅是大量阅读,而且是精细的研读。
(一)研读选材
研读不是漫读,只有依据自己的专业方向与发展需要拟定研读计划,才能使自己的知识、理论能在所学专业范畴中不断巩固、拓展。研读选材,要结合自身需要,或从课程教学角度选择教学理论著作或学术文章,或从课题项目的角度选择教学理论著作、研究方法等著作和文章,再或从兴趣爱好角度选择书籍。
(二)研读方法
伏尔泰说“书读得越多而不加以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越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研读应是主动的求解的过程,不是被动的吸收行为。研读时要形成思考的习惯,带着问题去阅读,弄清五个问题:1.作者研究什么问题;2.用什么方法;3.有哪些新的东西;4.文章的特色何在;5.有哪些东西值得借鉴。
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研究的理据是什么?2.研究要回答什么问题?3.研究涉及的变量、素材是什么? 4.研究采用什么方法?5.研究采用哪些理论?6.研究的结果是什么?7.研究的风格在哪?8.研究的不足在哪?
不管采取哪一方案,都是为了在研读中寻求主动性理解、探索性思考。研读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程,这需要我们要持之以恒、跨领域、多角度地阅读。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短期记忆非常有限,笔记可以代替大脑作永久性记忆。笔记分为抄录型笔记、评述型笔记以及批注型笔记。
三、结语
研究生读研有两大任务,一是读书,二是作研究。学术研究可以分为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依据传统观点,社会科学研究有思辨性、实证性和解释性等研究方法。学术研究有三种基本模式:1)传承性研究:综述、编辑凝练、评介等;2)传承创新性研究:在前人理论的框架中发现新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寻找突破口、在前人课题的范畴里寻求新意,科研中较为普遍;3)创新性研究:研究的命题、方法、内容、结果,以及得出的理论都是新的,这在学术研究中多有提倡。
学术无止境,争论无休,不是任何问题都有确定答案,任何学术都有继续完善和发展的空间。不管是思辨性、解释性,还是实证性学术研究,最重要的是发现疑点,学会质疑,给出解释。其中问题的发现离不开高层次思维的探索性思考,离不开持之以恒的精细研读。这也是研究生学习期间,学术研究方法之外,更为重要的两项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1]陈燕,陈冠华.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10.
[2]胡峰,崔玉祥.研究生研究型学习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2011(04),49-51.
作者简介:
聂宝钰(1983年3月),男,汉族,河南省三门峡人,职称:助教,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10级研究生班)